茶文化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探討

時間:2022-04-22 15:47:11

導語:茶文化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茶文化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探討

摘要:當今社會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社會問題,大學生是未來的主要力量,思想教育顯得尤為必要。要使大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發展,應該從思想健康觀念入手,運用茶文化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養,使其形成良好的三觀。本文通過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茶文化的作用進行分析,明確茶文化的作用和特點,并且提出相應的融合策略。

關鍵詞:茶文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茶文化的根本在于繼承和創新,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離不開我國優秀傳統的不斷擴展與升華。茶文化的弘揚與傳承必須以其深厚的文化內涵,以教育的形式,深入到人民的內心深處。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當代的大學生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但是心理健康卻面臨諸多問題。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他們的交際技能、增強他們的實踐技能十分關鍵。

1茶文化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1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我國茶道文化源遠流長,蘊藏著深厚的文化意蘊。例如茶文化中“理”、“清、“敬”、“融”等多種元素,“理”主要是指喝茶品茶之人具有和氣明理的特點;“清”是指清白廉潔;“敬”是指和人相處要以禮待人;“融”是指與人相處要和睦融洽。由此可見,茶中蘊含的“道”就是我們的人生之道。

1.2促進學生的自我調整

提到飲茶,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功夫茶”,因為在制作的過程中講究一個“慢”字,不管是用開水泡制還是用茶,都要慢慢地去做,這樣才能更好地細細地品。反映在我們國家的茶中的“慢文化”,教育我們要“靜以遠,不以事為樂,不以事為樂”,以使當今的大學生能夠冷靜下來,戒掉驕傲,并能更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

1.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行為控制能力

隨著人們的物質條件日益改善,當代大學生的勞動技能、自理技能和個人毅力均有所下降。茶文化所表現出的“堅韌”品質,以及茶農們在栽種時所表現出的頑強精神,更是使他們的毅力和對自己的控制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1.4促進學生的認識

我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而我們的茶葉文化淵源可以從遠古時代開始,加強對大學生的茶藝教育,可以使他們的思維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學習茶文化的同時還可以學習茶藝、茶藝表演、茶禮茶俗等方面的知識,拓寬了學生的眼界,增強了他們的思維水平。將茶文化滲透于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就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人人都自覺地繼承和弘揚優秀文化,會自覺地參與到保護、普及和推廣中來。只有通過創新才能發展,發展才能生存,優秀的傳統文化要通過群眾來傳遞,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這樣,才能更好的獲得傳承。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外部的負面影響,學生在情緒上的認識上可能發生偏差,從而產生不良的社會觀念。通過對學生進行茶文化教育,可以讓他們從優秀的民族文化中獲益良多,讓他們正確面對社會責任、道德品質和金錢觀念,有利于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5加強大學生的道德修養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忽視日益增多。許多大學生受到資本主義思想的熏陶,存在著盲目消費、超前消費、不理智追星等不良現象,還有不少大學生背著家長公然給主播打賞、給游戲充值、給喜歡的明星打賞,這種惡劣的行為已經遠遠超過了普通大學生的承受能力。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源是大學生對金錢的價值觀認識不清,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茶文化經典的教學,培養學生對茶文化經典的理解,從而對其進行正面的指導和激勵,提高廣大學生的高尚品格。

1.6幫助培養愛國精神和弘揚民族文化

高校學生通常思維活躍,但是他們的思想和價值觀有時會被誤解和偏離。我們必須弘揚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根于我國傳統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只有不斷地向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滲透,才能使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得以持續發展。例如,儒家的傳統文化主張關懷人性、完善自我、國家和民族的愛國情懷,并能有效地喚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茶文化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

2.1教學大綱與茶文化相結合

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要充分發揮茶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在制定心理健康教學內容時應當結合茶文化的相關知識,加強茶文化的導入課程教學。首先,要對茶教育進行合理的安排,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來了解和掌握茶的知識。其次,在開展茶文化課程教學時應當將其作為一個完整的模塊開展教學,促進學生對茶的整體理解和對現代大學生產生的正面的影響。第三,要充分利用茶文化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把茶文化的教學內容安排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之后,單獨進行。最后,根據目前的大學生的精神狀況,從當今的茶文化教材中分析了如何強化和強化茶藝知識,增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增強他們的學習意識。另外,在實踐活動中要把學生的心態建設與實踐相聯系。

2.2強化“茶室”的建設,充分利用“茶”對當代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培養

在此基礎上,可以在校園內開設專門的“茶藝課堂”,使“茶藝”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緊密結合。在布置班級的過程中老師可以用桌子做一個環形或是圓弧,這樣可以讓老師與同學的關系更加緊密,同時也能增進師生的感情。第一,我們的茶的主體思想就是“靜”,在設計教室的時候要提倡簡約的設計,選用干凈的顏色,這樣才能更好的創造安靜的氣氛,更能反映我們的茶的特色。在大學的課堂教學中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適時地補充和添加茶文化的內容,以促進學生對茶文化的認識,從而增強他們的思想品德。把茶文化的精華融入到教學內容中讓學生從小就樹立愛國、奉獻、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精神,讓他們了解茶文化的重要內涵。其次,對現行思政教學進行全面優化,在教學中引入傳統的德育范例,對歷史名人進行介紹,充分認識民族英雄、愛國將領的英雄事跡,使學生以他們為榜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教師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的茶之國,也具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文化,與日本、韓國、英國相比我國的茶文化呈現出更為豐富、系統化的特征。使學生在了解茶文化的過程中建立民族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為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加強對大學生茶文化的滲透,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文化范式,從而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中的普及;要作出選擇,就必須學習優秀的文化意蘊,拋棄浮華,與時代同步,促進茶文化的發展。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文化歧視,可以提高他們對文化歧視的意識。第三,在高校的茶文化中能夠有效地促進大學生的良好人格培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全面的人格。喝茶是一種人際交流的手段,它可以使雙方冷靜、用心地交談,使雙方在交流中相互了解和尊重,而“尊敬”和“和諧”則是茶文化發展的中心。在人際交往中“尊重”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達到和諧,而“和諧”又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達到目標,以此為依據,與我國傳統茶道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備的茶道文化。

2.3結合實際引入有效的教學模式

從實踐出發,引進高效的課堂教學方式,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強化現有的教學資源,應根據實際情況,引進高效的課堂教學方式。首先,在實施茶文化的過程中應該進行主題教育,可以使他們更好地了解茶文化,例如,在心理衛生教育中老師可以重點結合茶文化概念對學生開展行為的警示專題教學。其次,強化個案教育。以個案為依據,讓同學們在課堂上進行探討與研究,以加深他們對茶道的理解。例如,可以對目前高校學生發生的“校園貸款”進行專題研討,并將其與“茶”中蘊含的思想相融合,進行“警示”,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歷史悠久的上古神話中華夏的祖先神農氏,為了治病,親自品嘗各種草藥,在七十二次中毒之后,他終于找到了解決毒草的方法。這是人類認識、記錄和關注的最早時期。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對茶葉的看法不同。舉例來說,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都有不同的品性,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在對茶的認識上存在著不同的見解,但也有自己的特色。然而,其核心的茶文化觀念卻沒有改變。我國的文明源遠流長,尤其是茶葉文化,更是華夏文明的象征。所以,其內涵是豐富的,這是建立在其傳承上的源遠流長,繼承創新,發展上的廣泛吸收新的精神因素。由于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地域廣闊的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民族由于自身的發展、生產和生活環境的不同,其茶文化的內容和特點也不盡相同。每個國家的文化都是一個國家的文明與人文精神的縮影,喝茶習俗有很大不同,比如,生活在我國西南邊陲的四川省的很多少數民族都喜歡喝茶,而生活在我國西北的某些少數民族和西藏的少數民族,最喜歡喝這種茶。在云南邊境地區,傣族人最喜歡喝西雙版納地區的茶葉。各地區的民族飲茶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這與當地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我國茶文化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物質、制度、行為、心理四個方面。首先,茶葉品種的選育、栽培、加工、包裝、運輸等都是以茶葉為主體的物質文化的基本構成。當然還包括與飲茶活動相關的茶桌、茶具等物品之間有著緊密的關系。其次,我國茶文化制度文化包含了古代茶業專營制度、茶馬業、茶馬業等方面的內容;第三,我國茶文化的表現要素主要是由民俗與民俗所構成。是當地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一種習慣和基本的定型。我國茶文化的思想和文化要素包含著人類的心理活動,并在漫長的歲月中沉淀在民族文化的最深處,核心思想的實質是建立在歷史因素基礎上的思想、價值觀和人生觀念。

2.4提升學生的茶道素養

無論是強化學生的茶藝知識,亦或是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必須把茶藝知識融入到學生的日常活動中去,使其更好地發揮其思想和功能。因此,在課堂上,應重視培養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使他們在學習茶文化的同時充分了解其內在的思想和精神內涵。例如,學會喝茶,可以緩解大學生的煩躁情緒,使其心態得到很好的調整。另外,通過指導同學組建相關的茶文化協會,對同學進行茶文化的研究,給予一定的協助與支持,從而促進學生在茶道上的發展。茶文化可以對學生的思想觀念起到正面的作用,教師要主動地創造一個與社會環境融為一體的良好環境,使茶文化得到充分的吸收,從而對其人格、品德形成正面的影響。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錄像教學等,將茶文化向學生進行直觀的展示。比如,老師們可以通過定期的朗誦比賽、茶文化節等方式,把傳統文化融入到教學活動中讓同學們喜歡上茶,讓同學們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文化,提高他們的實踐技能,從而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高校思想政治課程要充分利用課外實踐性教育,充分發揮意識形態與政治課程實踐性教育平臺的作用,為高校生開展我國文化誠信教育,結合茶文化和思想實踐性教育,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和踐行;茶文化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人生哲學。在茶文化中人們很推崇“君子”的氣節,認為“君子”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能“唯利是圖”。在茶文化中君子要追求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享受生命中的恬淡與超脫,在閱讀的同時也可以享受一段時間的寧靜。與朋友一起喝茶,可以共享快樂,因此在茶文化中流露出對生活的愉悅和滿足,而且隨著茶文化的流行,以茶會友成為了一種新型的社交方式,在喝茶、煮茶、品茶的過程中體會到不同的思想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這樣也能夠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品茶理念,只有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思想和品德,才能和別人一起品茶。在茶文化中我們追求的是溫和和雋永,幾千年來,我們的茶文化發展到了以誠、誠、修齊治平的境界,茶文化強調修身,這對于當今的大學生來說,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可以防止學生的浮躁和沖動。

2.5重視啟發式教學法

在開展茶文化的過程中要改變傳統的教法觀念,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必須重視啟發式的教法。首先,在課堂上老師要起到引導的角色,把日常生活中的交際問題介紹到課堂上,讓同學們進行探討,并在課堂上進行適當的輔導。其次,在課堂上,老師要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思和探討,例如,老師可以在結束的時候把茶的思想和思想說一遍,然后根據他們的精神狀況給出一些提示和啟發。茶文化在大學生德育中的滲透,為促進茶文化的傳播搭建了一個多樣化的平臺。學校要有一個很好的文化環境。各種學校設施,走廊,圖書館,教室里到處都是關于傳統文化的口號和圖畫。“茶”字由三個部分組成,“草”字指的是草木,“人”指的是我國人,而“葉”是指我國人對茶的認識。“茶”和“茬”同音,指的是一茬接一茬地收割,給我國人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飲料。茶水不但味道醇厚,更是讓人在喝茶的時候,有一種心境平和的感覺,用喝茶代替喝咖啡可以讓人的精神和精神得到舒緩,緩解精神上的緊張和緊張。在喝茶的時候可以讓人感覺到自然的溫暖,讓人的精神和身體得到放松。隨著茶文化的不斷發展,能與現代生態文明的生態建設、綠色環保相結合,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從而增強人們對茶葉的保護作用。我國的茶道歷史源遠流長,充滿了人與自然的濃厚的生命情趣,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在不斷的發展中也逐漸形成了一種和諧、純樸的茶道精神。互相尊重的文明可以使我國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融合在一起。“和敬”是我國茶文化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它不僅要確保一切事物的和諧、秩序、和諧、和諧、團結、團結、團結,我國茶文化的內涵也是如此。茶文化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以其甘甜、醇厚、內蘊為特色,體現了我國的悠久文化和我國人民的樂觀、均衡的人生態度。

3結語

茶是我國數千年來積淀下來的傳統和傳統,因此,在現代高校中我們應該加大對現代大學生的茶藝教育力度,增強他們的交際技能,培養他們的良好個性。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時要根據現實情況,適時引進茶文化,使學生了解到我國的茶文化觀念。

參考文獻:

[1]薛松.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思考[J].才智,2018(15):142.

[2]唐俊穎.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思考[J].科教導刊-電子版(中旬),2018(09):103.

[3]何艷冰.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研究[J].文存閱刊,2017(11):152-153.

[4]何艷冰.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研究[J].中州大學學報,2017(02):96-100.

[5]張娜.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求知導刊,2016(05):18.

作者:趙戌秋 單位:黑龍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