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專業合作社發展交流材料
時間:2022-03-09 06:57:00
導語:推動專業合作社發展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提升農業發展水平,推廣先進農業科技,增強農民市場競爭能力,培養農民民主意識、合作意識,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舊縣鎮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探索中不斷發展,先后破解了思想認識、機制運行、管理人才和產業化這四個制約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使得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解決“三農”問題、推動新農村建設、構建農村和諧社會和帶動農民增收中的作用逐漸明顯。
一、強化思想引導打牢思想根基
思想認識問題是制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針對部分領導干部、專業合作社管理者和農民對專業合作社認識不深刻的現狀,該鎮采取集中學習、外出考察學習和輿論宣傳等措施,解決他們在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形成了發展專業合作社的共識。
(一)集中學習統一思想。組織分管農業領導、鎮農辦干部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集中學習4次,茶葉專業合作社每年組織社員集中學習2次,學習以《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和《縣委縣政府關于支持和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法規為主,通過學習,他們對合作社的宗旨、作用、運行機制、辦社原則、辦社宗旨和政府扶持政策有了全面認識,也逐漸走出了“發展專業合作社是爭取國家政策、項目和資金支持的手段,是完成上級政府下達的任務目標的需要”的誤區,從而將認識真正轉移到發展專業合作社是為了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抵御能力,帶動農民增收上來。
(二)考察學習開闊視野。組織分管農業的領導、農辦干部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到五峰采花毛尖茶葉公司、蕭氏集團蕭氏茶葉有限公及其下屬的有機茶合作社和高效茶葉科技示范園進行學習考察,了解專業合作社發展運行模式,親身體驗專業合作社發展帶來的豐碩成果,引導他們改變以往那種以搞行政或管企業的方式管理合作社的錯誤做法,切實做到在專業合作社的培育和發展上,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和“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收益”的原則進行,在專業合作社的經營上,按照合作社的章程運行,保證專業合作社名符其實,發揮有效作用。
(三)宣傳輿論增強認識。通過宣傳動員、學習培訓和示范帶動等形式,大力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惠民作用,讓農民意識到專業合作社是調整農業結構調整,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市場經濟的必然,從而使農民自愿參與合作社;在專業合作社的運行中,實行民主決策,積極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增強他們對專業合作社的認同,調動他們參與合作的積極性,使農民與合作社之間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共識,增強了專業合作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二、規范運行機制帶動健康發展
規范的運行機制是專業合作社能夠長效發展的重要保證。專業合作社是新生事物,在運行初期,難免存在機制不健全、運行不規范等問題,我鎮將政府扶持帶動、教育培訓促動和督促教育促動進行有效結合,促使專業合作社走規范化發展道路。
(一)政府扶持帶動。在專業合作社的培育過程中,充分發揮政策引導、資金扶持、技術指導和公共服務等方面的職能優勢,重點加強對運作規范、績效優良、市場發展前景好、帶動農民增收成效明顯的合作社的扶持。先后自籌資金100萬元配套鹿苑寺景區及鹿苑茶專業合作社基礎設施,爭取資金40萬余元修建通往鹿苑茶專業合作社的過水路面3處,硬化村級道路和茶園田間路1公里,配套建設灌溉設施,撥付基礎設施配套資金3萬元,為專業合作社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推動了農業專業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
(二)培訓教育促動。充分發揮鎮委農辦、農村公益綜合服務中心和專業合作社培訓功能,聘請專家從產品栽培、初加工、精加工、營銷到產品宣傳等五個方面對社員進行培訓,聘請鎮農業中心技術員對社員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開展技術服務,確保產品安全生產達到無公害生產標準,提高產品品質。對肥料、農藥等生產資料,合作社實行統一購置,保證農資質量,滿足社員生產的需要,對產品實行統一收購,通過成立經紀人隊伍,協調產、加、銷的各個環節,解決農民與市場對接難的問題。先后在鹿苑、石橋坪和龍泉舉辦茶葉主體培訓班3次,進行現場生產技術培訓15次,累計培訓農民360余人。
(三)督促教育驅動。積極組織“遠安縣鹿苑茶專業合作社”爭創湖北省十佳茶葉專業合作社,并以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工程為契機,健全專業合作社組織機構,完善內部運行機制、規章制度,理順內部利益分配機制,規范專業合作社,發揮理事會、監事會和社員大會的作用,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合作社農民的切身利益,讓農民從專業合作社中獲得比分散經營更多的實惠,最大限度調動農民生產經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發展能人經濟提高帶動能力
專業合作社要想做大做強,必須有一批高素質的管理人才、一批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和行業協會來保障。為此,我鎮把培養管理能人、培植龍頭企業和組建行業協會放在了專業合作社發展的重要位置。
(一)培養管理能人。為了吸引管理人才,該鎮創造優質的服務環境和工作環境,實行“筑巢引鳳”。一是引進外援。大力實施“人才回歸”工程和“鄉土人才”培養工程,鼓勵大中專畢業生、農村生產能手到農民專業合作社入股任職或兼職,禪茗堂茶葉有限公司從五峰引進炒茶專家1名,大大提高了茶葉的品質;二是培訓提升水平。制定科學的培訓制度,對理事會、監事會成員和社員的技術水平、經營管理能力和合作社知識進行系統培訓,培養一批了解合作社理論、熟悉合作社政策、善于合作實踐、市場經濟意識和開拓能力強的“帶頭人”,先后累計培養管理人員10余名。三是激發內力。支持和鼓勵合作社內部通過崗位技能培訓、技能比武等多種形式,培養經營管理骨干,挖掘發展潛力,增強發展后勁。
(二)培植龍頭企業。依托鹿苑茶專業合作社,實行項目帶動、資源整合和招商引資,引進禪茗堂茶葉有限公司投資6500萬元進行茶葉深加工和鹿苑寺旅游資源綜合開發項目,已完成投資180萬元建成茶葉穴盤苗繁育智能化溫棚,探索出了一條“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產業化運作方式,即由禪茗堂茶葉有限公司負責市場開拓、品牌打造、信息技術、生產經營、工藝提升和設備升級,專業合作社負責基地建設、技術培訓、日常管理、農民組織和示范引導,農民承擔具體生產過程,實現了專業合作社與龍頭企業、農戶的風險共擔和利益共享,有效發揮了各方面優勢,提高了產業經營效率、競爭能力和市場化水平。
(三)組建行業協會。為了發展壯大專業合作社,增強合作社的帶動能力,我鎮借鑒外界專業合作社發展經驗,根據鎮域產業結構現狀,依托茶葉和柑桔兩大優勢產業,將同類產業的合作社進行整合聯合,組建遠安縣舊縣鎮茶葉聯合社,下轄鹿苑茶專業合作社和石橋坪茶葉專業合作社,鹿苑茶專業合作社以生產加工黃茶為主,石橋坪茶葉專業合作社以生產加工高山綠茶為主;組建后的聯合社,打破了村與村的界限,呈現出規模大、帶動能力強和產業特色鮮明的特點,最終實現了產業專業化、農民組織化、農民增收多元化,從而構建了多功能、多層次、全方位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體系。
四、實施產業化戰略提升發展檔次
規?;a業化經營道路是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必有之路,也是其不斷發展壯大的不竭動力。為此,我鎮在專業合作社通過建設產業基地、實施產品深加工和打造品牌戰略,不斷挖掘專業合作社內在潛力,充分發揮其帶動農民增收的作用。
(一)建設產業基地,推行標準化生產。把建設專業化、規?;?、高質量、標準化產業基地放在首位,先后建設鹿苑、石橋坪和七里茶葉扦插苗基地3個4畝、無性系茶苗基地2個200畝、白鶴觀柑橘試驗示范基地1個、徐家莊茶樹菇標準化生產基地1個,產業基地實行統一購置生產資料、統一組織生產、統一人員培訓、統一技術服務、統一產品標識、統一產品銷售“六統一”,變農戶分散經營為集中經營,并鼓勵專業合作社依托產業基地,參與農產品訂貨會,實行定向服務和定向收購,實現產業的規模化經營。
(二)實施產品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鼓勵專業合作社加大科技投入,引進新品種、新技術,以市場需求為著力點,以訂單合同為突破點,生產技術含量高、品牌效應大、產品附加值高的產品,拉長精深加工、品牌創建、生產銷售等產業鏈條,提高社員與合作社的合作層次,增強專業合作社生命力。禪茗堂茶葉有限公司計劃投資60萬元新建科研樓,進行茶葉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計劃投資1600萬元生產茶多酚、茶飲料和茶枕等茶葉下游產品,該項目建成后,年產茶多酚精品10噸,粗品40噸,其它涉茶產品3噸,實現稅收121萬元。
(三)實施品牌戰略,增大市場占有額。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新產品開發、創建名牌、提升市場份額等方面快速發展,形成自己的特色產品和精品名牌。鹿苑茶葉合作社以“加工名優茶為主,中低檔茶相結合,打造具有舊縣本土特色的鹿苑黃茶之路”為經營宗旨,引導茶農樹立品牌意識、質量意識、標準化生產意識,在管理、采摘、加工、品牌、包裝、銷售六個環節上下工夫,全面提高了茶葉品質,增強了市場競爭力,擴大了市場銷路。截止今年6月底,鹿苑茶專業合作社已生產高檔鹿苑黃茶913斤,中低檔茶3200余斤,已實現銷售收入25.6萬元,茶葉產品銷往武漢、孝感等地。鹿苑茶專業合作社注冊的“鹿緣”牌商標,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成為遠安首家獲得QS認證的茶葉企業,石橋云霧茶獲得“無公害食品認證”,鹿苑茶制作工藝被評為“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湖北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第三屆市十大名茶暨名優茶評選活動,“御貢鹿苑春”牌鹿苑茶榮獲“市地方特色名茶”,“禪茗堂”牌禪茗鹿苑茶榮獲“三峽杯”金獎,石橋云霧茶榮獲“市優質茶”。
- 上一篇:道路交通嚴管月指導方案
- 下一篇: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交流材料
精品范文
10推動智慧交通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