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涉法上訪問題思考

時間:2022-09-15 04:52:00

導語:處理涉法上訪問題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處理涉法上訪問題思考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國家法制的進一步完善和執法力度的不斷加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逐步建立和各種利益格局的進一步調整,涉法上訪問題越來越突出,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導致集體上訪、聚眾上訪、纏訪,嚴重的妨礙工作秩序和正常的社會秩序,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又一不安定因素,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因此,分析研究涉法上訪問題的原因,深化認識,總結經驗,探尋對策,建立和完善處理涉法上訪問題的經常性工作機制,使之走上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勢在必行。

一、涉法上訪問題及成因

作為社會各種矛盾綜合反映的涉法上訪問題,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必須認真的分析,才能對癥下藥,處理好涉法上訪問題。

(一)法律宣傳存在盲區,公民法律素質不高。

首先是在法律宣傳上,存在重城市輕農村,重機關公務員,輕農村農民的問題。特別是一些邊遠貧困山區,對一些涉及自已切身利益的相關法律法規根本不知不曉,導致一些群眾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時,不懂使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而是用一些自己認為“合理”的方法以暴治暴;其次是公民的文化素質不高,用法、知法、守法的意識淡化,以致一些案件有理也上訴上訪,無理也上訴上訪,甚至纏訪、鬧訪、聚從上訪,認為一鬧得兇,就越能引起上級的重視,并不知道法律的具體規定,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力。

(二)違法辦案時有發生,執法水平有待提高。

廣大的執法工作者忠于職守,為維護社會政治的持續穩定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功不可沒。但是執法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少數執法人員執法隨意性大,重實體輕程序的現象時有發生;有的無執法主體資格的人員參與執法;有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知法犯法,違法辦案,辦關系案、人情案;還有的甚至貪贓枉法。雖然只是極少數案件和人員,但嚴重的損害了司法公正,負面影響不可低估,形成了“一百減一等于零”的局面。

上列種種現象是導致涉法上訪問題增多的直接原因之一。

(三)涉法上訪問題復雜,協調配合亟需加強。

涉法上訪問題是多個社會問題的綜合反映,要很好的協調處理好必須開展綜合治理,涉及的相關部門必須各負其責、各司其職,齊抓共管才能予以解決。現在有些部門遇到問題相互推諉,不是主動協調解決而是你推我滑,導致出現聚眾上訪問題的發生。

二、處理涉法上訪問題的措施和對策

為使處理涉法上訪問題步入規范化、法制化軌道,就必須針對存在問題及成因,進一步完善“三個工作機制”(經常性信訪工作機制,首長接待日工作機制,信息收集上報和預警工作機制),做好“四個結合”(經常性工作與專項治理相結合,提高公民素質與提高執法水平相結合,主動辦案與協調配合相結合),從而避免信訪工作“急時重要,平時次要,忙時不要”的現象發生。

(一)建立經常性信訪工作機制。

一是要按照五個方面的要求,加強初信初訪工作的查辦力度。政法各基層單位領導,要提高對處理群眾初信初訪問題的認識,按照首辦負責制的要求,把問題解決在初信初訪階段和首辦部門。首辦部門要在接訪工作中注意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是認真受理。凡屬本機關管轄的涉法上訪問題,必須予以受理,認真記錄,不得以任何借口將來訪人員拒之門外,這一工作做好了,就為查處問題,防止越級上訪打下了基礎。第二是認真初查。對涉法上訪問題進行初步核查,是各基層單位的主要任務之一,在整個信訪問題的查處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確定所受理的問題是否立為涉法上訪問題進行查處。第三是調查查證。調查查證是處理涉法上訪問題的重要環節。對涉及到幾個問題,時限性又強的案件,首辦部門要向上級機關報告,協調辦理好相關工作。第四是按時答復。在涉法上訪問題查處結束后,該書面答復的,必須按照《信訪條例》、《公安機關控告申訴規定》和回告制度答復當事人,這是群眾停訴息訪的有效措施,也是對人民負責,對法律負責的體現。第五是認真復核。群眾對各基層單位已處理的問題,提出再控告、再申訴的,上一級信訪部門要認真進行復核。對發生錯誤的責任人,依法依紀追究執法過錯責任。

二是建立三項負責制度。對于重大的涉法上訪問題要明確責任,相互配合,協同作戰,采取定人、定責、定時間、定措施進行辦理,堅持“誰審批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誰承辦誰負責”的三項負責制,做到層層把關,件件落實。

三是嚴格執行責任倒查制度。我們要看到執法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有的案件是由于我們執法人員工作不負責任而人為產生的;有的是領導推諉搪塞,姑息遷就造成的不良影響。為克服和糾正這些問題,必須嚴格實行責任倒查制度。特別是新發生的重大涉法上訪問題,要發生一起倒查一起,堅決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努力從源頭上杜絕和減少涉法上訪問題的發生。

四是明確機構、配強人員。要確保經常性工作機制落到實處,必須明機構設置,按照有關要求明確縣級各執法部門的信訪工作機構和警力配置,配齊配強信訪專職人員,每個縣各執法部門不得少于二人,把那些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人員選調到信訪部門工作,把信訪隊伍建成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會做群眾工作,特別能戰斗的隊伍。

(二)建立首長接待日工作機制

涉法上訪問題處理得好不好,來訪渠道暢通與否,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關系到社會的穩定,關系到經濟的發展,是一項事關全局的工作。因此,處理涉法上訪問題是一把手工程,主要領導要親自過問,建立起每月二十五日的首長接待日制度,對于密切干群關系,減少越級上訪,促進問題的及時解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建立處理涉法上訪問題信息收集上報和預警工作機制。

為了便于上級政法機關了解掌握涉法上訪問題的具體情況,及時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應當建立涉法上訪問題信息上報制度。一是凡各部門在向上級業務部門報表和信息的同時,上報同級政法委會,并建立相應的報表表冊。二是對一些重要涉法上訪問題,需要多個職能部門才能辦理的,承辦部門要寫出專題報告,由政法委協調相關部門共同協商解決。三是對一些老大難問題有可能越級上訪、聚眾上訪的,要掌握動態并及時將具體情況上報同級黨委政法委員會,超前預警,共同做工作,力爭控制在當地,在不能控制時,應將情況及時報告有關上級領導機關。

(四)因情施策多措并舉,逐步建立大信訪格局。

1、把做好經常性工作與適時開展處理涉法上訪專項治理相結合。各級各部門在認真做好經常性工作的同時,可根據具體情況,針對某一時期涉法上訪問題突出的情況,適時開展專項治理,上級機關可以根據平時掌握的案件情況立出重點案件,實行掛牌督戰,限期辦理,并將辦理結果專題上報督辦機關,回告當事人。

2、把提高公民素質與提高執法水平結合起來。

一方面各級政府在開展扶貧攻堅,提高公民文化素質的同時,不要忘了扶法,提高全體公民的法律素質。另一方面,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在職執法人員進行政治業務和法律法規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執法水平。同時,對那些嚴重違法違紀的害群之馬必須依法依紀予以嚴肅處理。

3、主動辦案與協調配合相結合。

對于發生的涉法上訪問題,主辦單位要主動辦理,需要多個職能部門共同辦理的,要寫出專題報告,呈請黨委政府領導協調解決或采取現場辦公的方式解決問題。

4、普法宣傳與個案教育相結合。

要把普法工作的重點放在農村的邊遠貧困山區,教會群眾使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提高農村廣大群眾學法、知法、用法、守法的自覺性。同時,政法機關要通過標語、電視、報紙和辦法制宣專欄、個案開庭審理等有效途徑,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律宣傳活動,進行個案宣傳,以案釋法,使廣大群眾的法律意識逐步提高。

總之,認真負責的處理好涉法上訪問題是各級各部門的一項政治任務,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有效途徑,是實踐“三個代表”的具體體現。我們必須堅持分級負責,歸口辦理,誰主管誰負責和就地解決的原則;思想疏導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原則;按照有關政策、法律、法規辦事的原則;實事求是,以事實為依據的原則;政策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把建立“三個機制”與“四個結合”有機地銜接起來,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結果,努力把矛盾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從而有效遏制涉法上訪問題激增的勢頭,維護社會政治的持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