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重點思考

時間:2022-10-12 08:26:00

導語:新農村建設重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建設重點思考

黨的**屆**全會在全面、準確地分析和把握農村發展形勢的基礎上,高瞻遠矚地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黨的十七大把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之一。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縣如何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有作為、有突破,有特色、有實效,切實改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落后面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現實而迫切的課題,具體工作中應注意把握好五個重點問題。

一是正確處理好政府主導和群眾主體的關系。新農村建設是一個全新的事業,要開展好,必須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政府不能包辦代替,大包大攬,只能是通過引導,當好宣傳員、服務員、督查員,激發農民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情。讓農民成為真正的主體。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組織、服務、引導、示范上,真正把好事做好,實事做實,使政府的主導地位充分體現,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實現群眾由“要我干”向“我要干”、“爭著干”轉變。

二是必須防止消極等待和盲目蠻干的傾向。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規律性,超越和阻礙發展都會產生不良后果。消極等待和盲目蠻干都是對待同一事物兩種不科學的態度,都應摒棄和修正。**縣是貧困山區縣,財政狀況非常拮據,而新農村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設資金于基礎設施,非朝夕之功,一蹴而就。因此不能固步自封,消極等待,等靠國家支持或條件成熟后再搞,坐失良機,而要在現有的基礎條件下,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條件好一點的鄉村,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設步伐,做到起點高,檔次高,品位高;條件差一點的鄉村,盡力創造各種有利條件,重點解決一些急需辦,容易辦的事,立足做一些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在小有進步,小有發展的情況下,不顧農村經濟發展狀況和農民的承受能力,鋪大攤子,搞大規劃,盲目蠻干,急于求成,好心變壞事,增加群眾負擔。

三是切實解決好點面和先后的統籌謀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系統工程,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未來;既要謀求經濟發展,又要謀劃建設布局。在具體工作中必然起點有差距,過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就**縣農村而言,集體經濟收入在10萬元的村廖廖無幾,農民人均收入處在全國和全省靠后位置。特定的地域大縣、經濟小縣、財政窮縣的縣情要求我們必須在點上重點突破,面上有序推進,先搞條件成熟的,再建條件較差的,把抓好示范試點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對待。在示范點選址時,優先考慮210國道、鎮通路、鎮碾路等公路沿線,基礎條件較好和群眾積極性高的村莊,高起點,高標準搞好村莊規劃建設和整治美化,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切實感受到開展新農村建設的美好前景,從而達到示范引路,以點帶面,推動整體的目的。

四是堅持總體發展和試點示范相結合的原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一定要克服以城市規劃建設模式為指導,按照城市的建設模式來改造。要做到三個符合:一要符合普通農民的利益,按照他們的愿望,引導和幫助改善生活環境;二要符合各區域的歷史文化,重在建立一種適應現階段農村和農民發展需要的運行機制;三是符合自然生態環境,達到構建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在模式選擇上,充分考慮群眾的經濟承受能力、地形地貌和風土人情,對山區依山就勢建設“農家山莊式”新村;川壩地區建設“田園風光式”新村;城鎮周邊村莊建設“精品小區”或“農民新村”;文化底蘊深厚,歷史古跡眾多的村莊建設“歷史文化村”。不搞一個模式,不搞“一刀切”,達到“標準不高水平高;造價不高質量高,面積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環境美”的要求。

五是努力引導農村經濟發展與新農村建設互相促進。農村生產力的進步是新農村建設的物質基礎。必須要進一步改造傳統產業,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從而激發農民改造生產、生活環境的內在需求,在推進農村生產力發展過程中,不斷滿足農民的建設要求,并力求使其在互相促進,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