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對象調查經驗交流

時間:2022-05-13 05:11:00

導語:審計對象調查經驗交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審計對象調查經驗交流

作為審計機關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審計對象調查對于審計機關科學制定審計計劃,提高審計工作效率,依法有效履行監督職責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結合市(州)審計機關工作實際,對審計對象調查的意義、方式、方法、范圍等內容加以闡述,希望能為各地這項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參考與借鑒。

一、審計對象調查的意義

審計對象調查主要是指審計機關按照財政財務隸屬關系或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關系,采取不同方式,對法定審計對象的總體規模和基本情況進行摸底梳理的一種調查活動。當前,審計機關搞好審計對象調查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意義:

一是為制定審計計劃奠定基礎。在年初編制審計計劃或向上申請授權審計項目時,我們手中掌握的被審計單位的數據量往往不夠充分,難以滿足工作需要,出現了有需求現挖項目的情況。而搞好審計對象調查,實時掌握新鮮資訊,可以使我們對被審計單位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在充分占有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科學安排計劃;同時,在審計機關內部被審計單位的調查信息共享,可相應減輕審前調查工作量,提高審計工作效率。正可謂立足當前,規劃長遠。

二是體現了“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工作方針。受審計人力、時間、成本等客觀因素所限,審計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對審計對象進行全面、深入、細致的調查后,所有被審計單位的情況躍于紙面,一方面,可以使我們掃清審計死角和盲點,體現“全面審計”;另一方面,可將審計工作融入到地域經濟工作的大局中,有針對性、有重點地選擇項目、安排計劃,體現了“突出重點”。審計計劃安排得更加系統、科學了,審計工作與政府中心工作貼得更近了,審計機關才能更好地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發揮監督效能。

二、審計對象調查的方式、范圍和內容

以往在開展審計對象調查時,往往采取的是將設計好的審計對象調查表發放至各業務處(科),各業務處(科)或將表格下發給所轄審計對象的主管部門填報,或以電話、走訪的方式自行填列,而后由辦公室以處(科)室為單位,統一匯總。這樣做既可使各處(科)室所轄審計對象一目了然,又能節省時間,方便工作。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運行后,我們發現這種調查方式也存在下列不足之處:一是易產生疏漏,特別是對審計范圍內的中省直駐本地單位的情況調查了解得不夠全面,有盲點;二是不利于統籌安排審計計劃。本級所轄審計對象中到底有多少行政事業單位、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今年工作的側重點是什么?在全局審計對象調查簿中難以直觀顯現出來。特別是在目前打破處(科)室界限、統一整合審計資源的大形勢下,這種調查的方式在安排項目計劃上難以從處(科)室的圈子跳出來,難以適應現階段審計工作發展的要求。

鑒于此,我們認為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審計對象調查的質量和效率,必須改進審計對象調查的方式,擴大審計對象調查的范圍,完善審計對象調查的內容。

(一)改進審計對象調查方式

除由各業務處(科)將調查表下發至各有關主管部門外,還應采取更加靈活、主動的方式,使審計對象調查達到全覆蓋、無盲點、無遺漏。一是到財政部門查看經由財政統發工資的機關事業單位名單;二是到事業單位登記管理部門查看最新登記或注銷的事業單位名單;三是到工商部門查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登記年檢名單;四是報經同級統計部門批準后,向有關被審計對象下發審計對象基本情況統計調查通知,開展審計對象普查;五是借鑒統計部門的經濟普查相關資料。將上述各渠道獲取的資料綜合匯總整理后,即可得到比較完整、全面的審計對象的單位信息資料。

(二)擴大審計對象調查范圍

從橫向上看,審計對象調查范圍應該包括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上級審計機關授權審計對象及國家建設項目(政府性外債項目)五大類。在這五大類基礎上,還可將審計對象按工作性質或所屬行業進一步細化。將行政機關劃分為黨委部門、政府部門、立法機關、司法機關等;事業單位劃分為科技、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管理等;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劃分為機械、貿易、建筑安裝、科研、燃化、交通、建材、糧食、紡織等;上級審計機關授權審計對象劃分為金融、保險、電信、電力、煙草等;國家建設項目劃分為財政投融資、國有企事業單位投融資建設的基本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以財政投融資、國有企事業單位投融資為主建設的項目兩大類,從而對審計對象的行業分布情況和總體規模有一個比較直觀的認識。

(三)完善審計對象調查內容

從縱向上看,審計對象調查的內容應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單位基礎信息,包括被審計對象的單位名稱、性質、適用的財務會計制度、預算級次、法人代表、會計或審計部門負責人、單位人數、內設機構、開戶銀行、辦公地址及聯系電話等一些基礎信息;二是行政事業單位所承擔的基本職能和主要運作模式,企業的經營范圍及主要產品等;三是下屬企事業單位簡要基本情況;四是基本財政財務數據資料,主要包括近年的財務狀況和年度財政財務收支情況(年度銷售總額、年度利稅等)、主要收入種類或經營情況;五是歷年審計情況,包括審計實施時間、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等資料,力求真實完整地反映審計對象的各方面情況。

三、審計對象數據庫管理

在按上述要求搜集完相關信息資料后,我們就應著手建立審計對象資料庫。將審計對象的基本情況、財務數據、業務資料、審計情況等信息集中審核錄入至計算機中,實行微機化管理。同時,按照審計對象的規模、重要性等標準劃分為不同類別,在安排審計項目時區別對待。并根據審計信息化工作開展需要,適時將審計對象基本情況信息管理系統掛在“金審工程”審計管理系統中,達到信息共享、資源共用、提高效率的目的。

此外,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審計對象在數量、隸屬關系、經濟結構類型、主要經濟指標等方面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以往掌握的基本情況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差。由此可見,開展審計對象調查并非一勞永逸,而是一場持久戰。因而,在建立起數據庫的基礎上,我們還必須相應建立起審計對象數據庫的使用和維護制度,保證審計對象數據資料的適時更新和正常運行,逐步形成設立一批、調整儲備一批、審計一批的梯形儲備結構,使之更好地服務于審計工作。

審計對象調查搞好了,我們在年初制定審計計劃時就會有更大的選擇空間和余地。審計人員也只需座在電腦旁點擊鼠標,即可輕松了解所管轄地區、部門、行業被審計對象的基本情況,大大地提高了審計工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