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工人管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2 21:06:3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工廠工人管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工廠工人管理

企業人才培養經驗材料

××客車廠是我國地上鐵路客車生產的主導廠,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是地鐵客車生產的唯一工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為長客廠提供了競爭的舞臺和發展機遇。近年來工廠不斷發展壯大的實踐說明:人才培養是企業騰飛的支點。

××客車廠職工培訓的指導思想是:以滿足企業需要為目的,以產品開發為主線,把培訓工作滲透到生產的全過程。工廠培訓中心堅持在生產準備、生產過程、售后服務全過程實施培訓工作。

培訓工作在產品開發中的作用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對設計骨干的超前培訓是新型車輛研制成功的前提;二是對技術、管理人員的先期培訓是保證新型車輛項目各項準備就緒的基礎;三是對技術工人不惜重金的培訓是保證車輛生產質量的關鍵。四是對用戶實施培訓是新型車輛功能得以發揮的保證。

一、對設計骨干的超前長期培訓是新型車輛研制成功的前提

以地鐵車輛為例:

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我廠開創了中國的地鐵制造工業,十幾年的時間里先后為北京、天津、朝鮮平壤生產了500多輛地鐵車,產品安全可靠,北京地鐵單車年載客150萬人次,比載入吉尼斯記錄的墨西哥地鐵載客量多了一倍。長客廠被稱為“中國地鐵的搖籃”。

查看全文

論轉變中的工廠政治

一、全能主義條件下的工廠政治

全能主義是學界對時代中國政治經濟體制特性的概括,其基本觀點是指政治權力可以不受限制的滲入和控制社會的每個領域,全能主義發端于二十世紀初期中國的全面危機,成熟于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實踐①。毋庸諱言,共產黨革命的成功同全能主義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在掌握政權之后便將全能主義貫徹到治國理政的活動中去,構建了以政治掛帥、政黨一元化領導、權力高度集中、群眾動員、計劃配置為基本內容的政治經濟體制。全能主義條件下的工業企業不是單純的經濟組織,毋寧說是政治組織。在共產黨關于工業企業的綱領性文件中曾有清楚的說明:國營工業企業,在一切工作中,必須以思想為指針,把思想的普遍真理和工業企業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正確地進行階級斗爭、生產斗爭、科學實驗三大革命運動,使企業不斷地革命化和現代化。企業在三大革命運動中,必須以階級斗爭為綱,以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斗爭為綱,在政治上、經濟上、組織上和思想上進行興無滅資的斗爭,堅持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堅持社會主義的原則,反對資本主義和修正主義的傾向②。工業企業的政治特性不僅是全能主義塑造的產物,同時也是國家與工人階級之間特定關系的產物。以農村地區作為革命中心地帶的道路,使得共產黨與工人階級在很長的時間里處于隔離狀態,加上國民黨有意識清理共產黨在城市工人階級中的影響,因此開國建政之初共產黨在城市工人階級中的組織工作十分薄弱③。為此共產黨一方面通過政治運動竭力改觀其在工人階級中的組織工作,另一方面依靠黨政合一的政治體系,推行趕超型的現代化戰略制造出一個規模龐大的“新工人階級”④。當此“新工人階級”出現后,在工人階級聚集的工業企業中,構建黨組織與工人階級之間的密切聯系,就成為共產黨鞏固政權的基本手段。社會學的研究對全能主義條件下的工業企業的政治性質做了深入的分析:“它既是國家行政組織,同時也是社會資源或財產的占有者。各種各樣的社會組織,不再是人們組織起來的運用資源實現利益的一種形式,而是轉化為國家實現統治的一種組織手段。在這個意義上,‘單位組織’是整個社會統治結構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維持國家統治即命令統治的手段或工具。這種統治結構本身構成了社會結構的核心部分?!雹菀灾?,在全能主義條件下的工業企業實際上就是基層國家政權性質的“微型國家”。工業企業的經濟屬性和政治特性,孕育了以制度性依附、政治控制和半順從為基本內容的工廠政治。職工對企業的制度性依附是以企業占有社會資源為前提的,企業作為國家的代表對其內部的經濟資源擁有“一部分的所有權和全部的控制權”,在“短缺經濟”的配合下,職工工資和福利的實現完全取決于其所屬的企業⑥。其實,相比于工資收入而言,企業為職工提供的福利更加重要,企業福利不僅種類繁多,而且企業在福利政策上具有自主權,城市工人階級在待遇上出現的差異主要反映在其所屬的企業為其提供的福利方面⑦。除卻生活之外,職工的政治身份也必須通過其所屬的企業加以落實,職工從事公務的介紹信、旅行證明由企業開具,職工及其家屬的戶口有賴于企業辦理,企業還可以為其職工出面干預市政房屋部門、公安和法院部門的決定,“在政府部門那里,企業代表職工,而職工在這些部門里所受到的對待要仰仗于企業在法律上的地位及其通過非正式渠道所能夠施加的影響。”⑧職工對企業的依附是全能主義的產物,而潛藏在制度性依附背后的則是政治權力對社會的滲透與掌控,而這是通過黨的組織體系及其外圍組織(共青團、工會)實現的,其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黨的組織體系建設到生產車間中去,動員工人聚集在黨的旗幟之下;其次,在工人中發展積極分子,塑造工人階級對黨的支持和忠誠;再次,建立政治學習制度,有意識的向工人灌輸黨所主張的價值觀念⑨。工人對企業的制度性依附和企業對工人的控制滋生了工人特定的行為模式。魏昂德認為,單位制企業中盛行一種“有原則的任人唯親”的政治亞文化,一方面黨的干部在分配發展機會和物質利益時受到私人關系的影響,另一方面這些私人關系又是建立在黨的政治原則之上的,即黨應當激勵積極向黨靠攏、對黨忠誠、支持黨的工作的工人,然而黨的政治原則和私人關系又是雜糅在一起的,積極分子對黨的忠誠和對黨的干部的忠誠實在是難以清楚的區分,于是工人對黨組織的依附與工人對黨的干部的個人依附也交織在一起,政治組織的權力轉化成了干部個人的權力⑩。在這種情況下,有原則的任人唯親反應到工人的行為上就體現為干部與群眾之間的施恩回報關系網絡、工人階級中積極分子與非積極分子之間的沖突、工人努力拓展實用性的私人關系并借助此類關系來謀求自己的利益瑏瑡。魏昂德對工廠政治的分析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首先,魏昂德注重分析工人對企業的依附,但是忽視了企業對國家的依附,因此魏昂德過于看重了工人在企業干部與工人之間關系中的不利地位,對工人在國家與企業之間關系之中的機動空間分析不夠,所謂機動空間就是指工人在企業為完成國家任務而必須尋求工人合作時具有的討價還價能力。其次,魏昂德認為工人階級中積極分子與非積極分子之間的劃分“是最具政治重要性的社會結構性分野”瑏瑢。實際上工人對黨組織的政治態度、同黨的干部的私人關系,只是導致工人之間沖突的一個因素,地緣、職業、身份等界線在解釋工人內部沖突時同樣重要瑏瑣。有鑒于此,不能簡單的認為企業中的政治行為模式就是依附和順從,工人的行為模式可能別有復雜的內容。如果將魏昂德所忽略的因素補充進來,黨組織主導下的工廠政治更可能是一種以半順從為表現形態的“共識政治”(consensuspolitics)。“共識決非意味著一致同意,而是表示挑戰的代價高于順從。沒有人愿意自己的利益受損,共識就形成了建立在領導者與職工非均衡關系基礎上的特色政治”瑏瑤。企業里公開的沖突會導致流言的快速發展進而成為公共話題,就一些事情公開談論就是一個政治行動,它就限制了干部濫用權力的空間,在企業內部很少發生干部與職工之間的公開沖突,而且公開的立場表態也很少見。質言之,“共識政治”以“半順從”(semi-compliance)為表現形式。但是建立在干部與工人非均衡基礎上的順從絕非意味著工人沒有制衡的力量,一方面企業擔負的生產任務需要工人的合作才能完成,如若不能取得工人的合作,干部就不能完成其對國家的職責,另一方面企業作為基層社會共同體,國家、工人對干部的評價以干部能否實現基層社會共同體的繁榮與和睦為依據瑏瑥。在這種情形下處在順從地位的工人就能夠獲得轉變不利地位的機動空間,反而使干部處于弱者地位。

二、轉型時期的工廠政治及其危機

全能主義條件下的工廠政治建立在工人對企業的制度性依附和企業對工人的政治控制的基礎上,因此制度性依附的消退和政治控制的松解將帶來工廠政治的轉型,當然無論是制度性依附的消退,還是政治控制的松解,都意味著國家力量從企業退卻。國家力量的退卻是一種戰略行動,因為它不僅是企業層面的機制調整,更為重要的是帶來了宏觀政治經濟體制的重構;國家力量的退卻也是一種理性行為,因為黨認識到黨政合一的權力體系出現了衰敗,因此必須改弦更張以開發體制的活力。喬伊特認為全能主義權力體系的存續,取決于它能夠以明確的社會—政治任務、行動策略,來保證特定的成員實現一般的組織性利益(OrganizationalInterests),如果全能主義權力體系不能清楚的界定其政治任務、行動策略,致使特定的成員將其自身利益與組織利益相混淆,或者凌駕于組織利益之上,那么全能主義權力體系就出現了衰敗瑏瑦。企業權力結構的衰敗是以政治表現為基礎的獎勵制度運轉的意外后果。黨是具有共同政治信仰的成員組成的,意識形態是黨的凝聚力和基本利益所在,然而工人的政治表現缺乏清楚的標準,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黨的干部的主觀評價,因此工人在表達對于黨的忠誠和意識形態信仰時,就添加了個人的精心計算,也考慮到了自己同黨的干部的私人關系,也就是說在工廠政治中形成了以依附-庇護為主要特征的上下級之間的施恩回報網絡瑏瑧。顯而易見,獎勵制度的實踐導致了實用性關系對黨的政治原則的侵蝕、私人利益與黨的利益的混雜、工人對黨組織的忠誠與對干部個人的忠誠的交織。權力結構的衰敗是全能主義無法克服的,因為全能主義的權力體系本身正是衰敗的根源所在,因此任何試圖強化全能主義權力體系的努力只能獲得一時的改觀瑏瑨。既然全能主義體制出現了自我衰敗,那么就必須對全能主義進行必要的改革以挖掘新的活力。改革在兩個方向上推進,一個是國家力量逐漸退卻,另一個是市場力量逐漸引入。國家力量的退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國家通過改變企業的性質從而調整其與企業的關系,也就是退去企業的政治性質,企業不再作為國家統治結構的組成部分而存在,轉型成為單純的經濟組織;另一方面國家通過改變職工的身份從而改變職工與企業的關系,也就是工人不再是依附于企業的國家職工,轉變成為同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契約勞動者。企業性質和職工身份的置換對工人造成了重大的影響,工人掉進了一種“權利陷阱”之中瑏瑩。工人在全能主義條件下享有的、由國家直接保障的社會和經濟權利被剝奪;失去權利保障的工人還得應對市場的沖擊,國家雖然允諾了與市場經濟相配套的社會和經濟權利,然而這些權利的實現只能取決于工人自己。市場化改革是國家主導的,國家營造的市場化改革及其后果的正當性的意識形態霸權不斷的塑造工人的價值觀念,以達到遏制工人反市場行動的目的瑐瑠,在此情形下工人實在難以維護法律上所規定的、同市場經濟相配套的社會和經濟權利。失去權利保障的工人陷入了工廠專制主義的泥潭,“制度的非連續性消解了很多國有企業維持父愛主義的關鍵的分配能力,撤銷了對經理支配權力的約束,通過制造分化和沖突而非新傳統主義下的方式使得工人階級碎片化。除了戰略性的、壟斷性的或者技術密集型企業之外,市場化拆解了舊的單位社會主義模式,與此同時一種新的失序的專制主義出現了?!爆偓嫝炇虻膶V浦髁x指涉的是一種極度不平衡的工人—管理者關系或者勞動—資本關系:一方面工人在工廠中沒有可以憑借的組織化力量來保障自己的權利,另一方面管理者的權力很難受到組織化的約束;一方面工人為了生存不得不依附于工作,并被迫接受強制性的勞動控制模式,另一方面資本的管理權力越過生產過程滲透進勞動力的日常生活中構造出“宿舍勞動體制”(dormitorylaborregime),通過對工作日和勞動時間的靈活控制替資本更好的服務瑐瑢。工廠政治走向專制主義是工人權利嚴重受損的證明,專制主義雖然能夠維持工廠內的秩序,然而更加能夠激化工人同管理者的矛盾。矛盾的激化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表現出來,包括消極怠工、陰謀破壞、罷工、集體請愿、針對管理層的人身暴力等等,盡管國家試圖控制住工廠中的沖突、并竭力消除工人抗爭活動中的爆炸性因素,但是矛盾卻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瑐瑣。工人采取激烈的對抗行動,無論其目標是針對資本還是政府,都是國家所不愿意看到的,因為公共領域中的抗爭活動,不僅直接影響了地方公共秩序,而且間接地損害了宏觀政治秩序的基礎,因此國家力圖將工廠的沖突納入到行政仲裁程序和司法訴訟程序。行政仲裁程序和司法訴訟程序的有效性有賴于兩個條件:首先,勞資雙方力量基本平衡,保證工人得到經濟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支持,故而能夠負擔行政仲裁和司法訴訟所需的成本;其次,地方政府不袒護資本,能夠在勞資沖突中持中間立場。現實情況則是兩個條件都無法得到滿足。國家之所以要把勞資矛盾納入行政仲裁和司法訴訟渠道,主要的原因是行政仲裁和司法訴訟開辟了國家得以持續的參與勞資爭議處理的新渠道,國家借助于這個渠道能夠掌握勞資關系的信息,從而能夠保障國家及時干預那些影響政治和社會穩定的勞資爭議瑐瑤。用控制勞資沖突代替有效解決勞資沖突有著不可忽視的負面效應,當工人無法通過國家規定的法律渠道解決爭議時,相關制度本身的合法性便會受到工人的質疑,當制度內的方式行不通時,工人將采取抗爭行動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訴求。工人采取的抗爭行動可以區分為集體抗爭和日?;範?。集體抗爭因其破壞性大和影響力強的特點,一直都遭到國家的反對。在國家與市場的雙重壓制下,工人往往只能采取日?;範幍男问絹肀磉_自己的不滿,所謂日?;範幘褪枪と嗽谏a領域或者公共領域尋找規則的縫隙地帶,并據此挑戰資本權力或國家權威的暴力行動或者非暴力行動。工人日常化抗爭的形式是復雜多樣的,其中最為重要的則是工人參與公共領域中的集體騷亂,工人的參與有著三個特點:首先,工人是以個人身份參與其中;其次,工人不是以工人身份參與其中,騷亂的龐雜性也掩蓋了工人的身份;最后,不管騷亂的具體起因為何,工人與其他參與者共享著一種不公平感。發生在公共領域中的日??範幨且环N形式特別但是蘊涵復雜的抗爭形式,工人在生產領域之外參與非勞工運動性質的集體行動說明了工廠政治的失敗,因為工廠自身的組織和制度已經無法來協調勞資矛盾,因此工人借助公共領域所提供的機會來表達不滿,重要的是工人的表達不是立足于工人身份進行的,而是混雜在其他社會群體之中的,不管工人的身份模糊狀態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識的掩蓋,參與本身就昭示了工廠政治的“資本主義性質”瑐瑥。同樣重要的是,工人以模糊的身份參與集體行動使得國家不能夠獲得勞資沖突的信息,在國家看來,既然公共領域中沒有發生工人的集體抗爭,那么工廠中的控制與協商制度是有效的,國家也就不會擔心工人會成為一種反抗的力量,而實際情況則是工人采取日常化抗爭的方式參與到公共領域的集體行動中去了,工人正在與其他的反抗力量匯聚。質言之,這樣一種扭曲的互動模式說明國家調控勞資關系的失敗和工廠政治的危機。

三、工廠政治重塑的前景

工人的抗爭無論采取日常化抗爭的形式還是采取集體抗爭的形式,都昭示了工廠政治的危機和國家對勞資關系調控的失效,然而對于工人抗爭的理解不能局限在微觀層次。工人抗爭有著同宏觀政治體制直接相關的深刻蘊涵,一方面工人抗爭顯露出國家與工人之間關系的性質,另一方面也揭露了政治體制所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梢詮娜齻€方面來分析工人抗爭所包含的同宏觀政治體制直接相關的深刻蘊涵:首先工人之所以采取制度外的行動,是因為缺乏有效的制度內渠道,國家沒有賦予工人罷工、結社、聚會等集體性的權利,因此國家對制度外的行動負有責任;其次工人的利益訴求可能只是以具體的經濟利益的形式出現,但是具體的經濟利益背后包含著政治訴求,因為向資本爭取具體利益是對國家維護的既定勞資利益格局的挑戰,它要求國家調整其在勞資關系中的位置;最后根源于國家對勞工的壓制和工人抗爭的政治性,工人的制度外行動打破了國家領域、公共領域、生產領域之間的界限,模糊了國家領域、公共領域、生產領域在議題方面的區分,工人的行動將勞資議題政治化了。在國家領域、公共領域、生產領域走向混合的條件下,國家成了工人抗爭的對象,因此傾向于鎮壓工人的抗爭,而工人據此來認知和評判國家,從而選擇同國家對立,如果國家與工人的互動形成了惡性循環,將會導致無法承受的爆炸性后果瑐瑦。既然工人抗爭的根源是工廠政治的危機,那么只有重塑工廠政治、構建有效的生產領域,從而實現生產領域、公共領域、國家領域的分離,才能理順國家與工人之間的關系。工廠政治的危機是工廠專制主義導致的,因此重塑工廠政治只能通過工人的再組織化來制約資本的專制權力,以形成相對平衡的勞資關系。工人的再組織化,是指通過特定的組織形式來承載工人階級的集體性權利,特定組織的行動就意味著工人階級的集體性權利的行使,因此兩者就成為保障工人權利和抗衡資本的基本力量。工人的再組織化是相對于去組織化而言的,去組織化就是指在公司制改造的過程中將工會組織、職工代表大會組織邊緣化,使其難以在企業的治理結構中分享權力,工會和職工代表大會即使存在也難以發揮作用,工人在事實上處在沒有組織支持的狀態,因此資本的權力可以專斷的行使。陳鋒在分析轉型時期勞工權利時就敏銳地指出,工廠專制主義的關鍵是工人雖然享有個體權利,但是缺乏結社、集體談判、罷工等集體性權利,缺乏集體性權利支持的個體權利難以抵擋資本權力的壓制,最終流于形式瑐瑧。如果將工人的集體性權利行使的領域進行區分,就能夠更加清楚的分析工人的集體性權利,在公共領域中工人確實不具有結社、罷工、集體談判等集體性權利,但是在生產領域中結社和集體談判等集體性權利則不能說沒有,只是對應的組織由于缺乏可行的機制不能有效的行使此類權利。工人再組織化的實質內容就是尋找有效的工作機制,激活行使工人集體性權利的特定組織形式,從而使工人的集體性權利運轉起來以制約資本的專制權力。不言而喻,工人的再組織化必將造成企業中勞資關系的變化和治理結構的調整,因此工人的再組織化過程實際上就是“內部國家”重構的過程。“內部國家”被布洛維用來指稱生產領域中的政治和意識形態機構,也稱為“生產政體”,它由一套在企業中“組織、改造或壓制生產中的關系與生產關系所引起的斗爭的制度”所組成,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內部國家服務于資本對勞動過程的專制統治,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內部國家開始與資本對勞動過程的專制指令相脫離,從而獲得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性,一方面內部國家通過限制管理者的任意決斷來“賦予工人權利和義務”,另一方面內部國家又保障了管理者“塑造和引導勞動過程的特權”瑐瑨。毋庸諱言,轉型時期的內部國家是服務于資本利益的,基層工會雖然是工人的群眾性組織,承載著工人的集體性權利,擔負著保障和維護工人權利的責任,但是工會在實踐中一般處在“有工會,無組織”的狀態,也就是說工會在實踐中多是通過工會干部展開行動,而不是通過工會把工人組織起來并以集體的形式展開行動,問題在于工會的力量正在于其背后的工人,沒有工人集體行動的支持僅靠工會干部的行動是難以為繼的,因此工會沒能行使工人的集體性權利。工會組織工人以集體的形式展開行動具有潛在的政治意義易于招致國家的壓制。其實,工會以干部個人的形式還是集體的形式展開行動是一個工作機制問題,那么是否存在一種能夠為國家所接受的、以工會組織集體的形式展開行動的工作機制呢?本文認為這種工作機制是存在的,而且就存在于國家所支持的基本政治制度體系之中。職工代表大會是國家支持的基層民主的組織形式,工會則是職工代表大會的常設工作機構,因此工會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行使工人的集體性權利,就獲得了能夠以集體的形式行使工人的集體性權利的合法且便捷的渠道。工會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展開集體行動是一種制度疊加(institutionallayering)瑐瑩,這種制度元素的相互嫁接將導致制度發生微妙但卻非常重要的轉型。在本文所討論的問題中,制度疊加所導致的制度轉型就是工會借助于職工代表大會使工人的集體性權利運轉了起來,工人得以改變去組織化的困境轉而再組織起來,進而實現了內部國家的重構。接踵而至的問題則是內部國家的結構在重構之后,能夠實現保障和維護工人的權利、重塑工廠政治的初衷嗎?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是工會的角度,基層工會未能行使工人的集體性權利,并不意味著所有層級的工會組織都沒有行使工人的集體性權利,事實上中華全國總工會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功地行使了工人的集體性權利,十余年來中華全國總工會在推進勞動立法方面有效地展開了行動,各項勞動法規的落實則與基層工會直接相關,而基層工會正是由于缺乏行使工人集體性權利的有效方式,導致了工人的合法權利難以得到切實的保障瑑瑠。質論之,問題并不在于基層工會不能行使工人的集體性權利,而在于是否給基層工會提供合法且便捷的渠道、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其次是職工代表大會的角度,盡管職工代表大會在公司制企業的治理結構中處在邊緣地位,但是職工代表大會仍然在涉及企業職工切身利益的決策方面具有決定權,因此在表達和整合工人利益、確定企業內部的“社會政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瑑瑡。有一個問題必須澄清,當前我國法律規定國有企業要建立職工代表大會,但是從試行職工代表大會的非國有企業的實踐情況來看,職工代表大會的運轉指向企業和職工的共同利益,已經成為協調企業內部不同階層利益、構建不同利益主體之間良性關系的組織機構瑑瑢。由此可見,職工代表大會功能的發揮同企業所有制性質沒有必然聯系,重要的方面在于讓職工代表大會運轉起來,工會作為職工代表大會的常設工作機構,是職工代表大會能否運轉起來的關鍵。既然職工代表大會在工廠政治中能夠維護工人的權利,工會則需要通過職工代表大會來行使工人的集體性權利,那么為何在實踐中工會與職工代表大會相互嫁接的工作機制沒有成為常態呢?基本的原因是職工代表大會沒有被法律推廣到所有企業中去,于是基層工會就缺少行使工人的集體性權利的合法渠道,從而導致了工會與職工代表大會相互隔離、弱弱相對的局面。盡管如此,現行勞動法要求基層工會通過職工代表大會開展工作,現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也確定基層工會為常設工作機構,因此要想改變當前工廠政治,只有通過工會與職工代表大會的相互嫁接才能行使工人的集體性權利,才能實現工人的再組織化和內部國家的重構,才能重塑工廠政治。工會借助職工代表大會行使工人的集體性權利,可能是蘊藏在中國政治體制空間中的重塑工廠政治的唯一途徑。

查看全文

化工廠實習鑒定

一、實習簡述

**年7月11日出發到化工廠認識實習,這次能有機會到株化實習,我感到非常榮幸。雖然只有10天的時間,但是在這段時間里,在帶隊老師和工人師傅的幫助和指導下,對于一些平常理論的東西,有了感性的認識,感覺受益匪淺。這對我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我在此感謝學院的領導和老師能給我們這樣一次學習的機會,也感謝老師和各位工人師傅的悉心指導。

二、實習過程介紹

7月11日,所有的同學集中到一個教室里,工廠的技術骨干師傅給我們講了化工廠的安全問題。原來在學習中也知道化工產品中有很多危險性很大,但通過工人師傅的講解,我們還是很震撼,尤其是她講的那些事故實例,更是讓我們嚇了一跳,也提醒了我們應該更加注意安全?;S生產硫酸用的SO2、SO3等易引起中毒,NH3容易發生爆炸,對人體傷害極大,還有燒堿制備過程中的氯水、氯化氫、氫氣等都極易造成事故。

我們去株化實習的三個班專業是分析檢測方向的,所以12日這天工人師傅重點給我們講解了化工產品的質量檢測。12日下午講了化工廠的環保問題,對于一個化工廠來說,環保是這個企業生存不可忽視的關鍵。環保主要涉及到硫酸尾氣處理、硫酸污水處理、鈦白污水處(!)理。

12日工人師傅還給我們介紹了株化的三大支柱產業——硫酸工業、鈦白粉、燒堿工業的工藝流程。到此,認識實習的理論部分全部講解完了,接下來就是進廠參觀了,我們大家都很期待,作為一個化工人,我們這是第一次進化工廠。

查看全文

五一赴鄭州社會實踐報告

一、二七塔上初識鄭州

經過十四個小時的顛簸,五月一日上午9點,我們一行五人終于踏上了鄭州的土地。勞動節

的鄭州陽光明媚、氣候宜人,商家的促銷活動在喧鬧地進行著,街上有很多殘疾行乞。剛

下火車,我們首先參觀了離火車站不遠的二七紀念塔。登上二七塔,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的史料歷歷在目,那一幅幅圖片、一行行文字和一件件實物無聲地陳列著,向人們描述那

段歷史。和我們一同參觀的有一位年輕的母親和一個大概六七歲的小姑娘,小姑娘在母親

查看全文

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意義

[摘要]建國前后(1948-1953年),陳云擔任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他在六次勞大報告中提出解放區工會工作任務,標志著工人階級奪取政權后工會工作方針的根本轉變。之后,他將工會工作置于國家建設的大局中,對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作出了一系列論述,如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指導方針,關心工人的切身利益,重視發揮工會組織的作用等,這些思想和主張豐富了建國初期的工運方針,推動了建國前后工人運動的發展和工會工作,為新中國工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借鑒和指導作用。

[關鍵詞]陳云;工人階級;工會工作

陳云同志,不僅是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國工人運動的卓越領袖。1948年10月至1953年5月陳云同志兼任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新中國建立前后,隨著解放戰場的全面勝利,全國工人運動走向統一,工會工作發生根本轉變并蓬勃發展,如何開展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是中國共產黨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陳云同志擔任全總主席以后,雖然同時還負責沈陽和中央政府的財經工作。但他對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高度重視,并對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講話、論述和指示。陳云同志在此歷史重大轉折時期,以其深厚的理論修養,認真研究新情況和新問題,對確定新中國工人運動的方針,發展工運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傊?,陳云同志的工人運動思想、經濟思想、建黨思想和哲學思想都是中國共產黨思想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關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思想

新中國建立前夕,中國共產黨面臨建立新政權并鞏固新政權這一重大問題。在這一重大歷史轉折時期,是依靠工人階級,還是依靠貧民百姓,還是依靠其他,黨內許多人對此認識不足,思想也不統一。在這種形勢下,中共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同志在會上明確提出,在全國解放戰爭不斷勝利的形勢下,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必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1]這一時期,陳云同志在接管城市、發展經濟和指導工人運動過程中,就工人階級的地位、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推行企業民主化管理等問題多次發表重要論述,為把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指導方針落到實處作出了重要貢獻。(一)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指導方針,闡明工人階級是人民政權的領導階級陳云從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出發,高度評價了工人階級在建立新型人民政權中的重要作用。他認為建立新型政權必須堅持工人階級在人民政權中的領導地位,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指導方針。新中國建立前夕,在解放區,陳云同志明確指出工人階級已經是領導階級,工人階級具有國家主人翁的氣魄。他指出,“解放區的職工運動是在一種完全新的條件下進行的。工人階級已經獲得解放,并成為人民政權的領導階級,在國營、公營和合作經營的企業中,職工們已經是企業的主人。”[2]“工人階級是一個干大事的階級,要解放全中國四億七千萬人,要把人類數千年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推翻,建立新的合理的社會制度?!盵3]同時他還指出,工人階級現在為新民主主義而奮斗,將來還要為社會主義而奮斗。(二)堅持依靠工人辦企業,推行企業管理民主化隨著解放戰爭不斷勝利,黨要從解放城市轉變為管理和建設城市。陳云強調,建設城市,發展生產,為人民辦事,我們要依靠工人階級,要聽取工人的意見。他指出,“工人是工廠里直接勞動的,人數最多,是最重要的?!薄肮と瞬粌H是工廠的主人,又是國家的主人?!盵4]由于剛解放,有一些工廠對依靠工人階級辦好工廠的觀點還比較模糊,許多做行政工作的同志對生產依靠工人的觀點還不明確。針對這一情況,陳云高度重視,致函重工業部,“請該部即速徹底查明報告。”[5]為了改善國營、公營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工作,陳云提出,要在企業中依靠工人階級進行民主改革,逐步改變舊的管理制度,工廠要組織職代會,討論職工在生產、生活中共同關心的問題。對于中央的一些重大決定,也要通過工會和職代會貫徹落實。為了貫徹中央“保護工廠,防止破壞”的決定,陳云在簽發的重工業部《關于實行緊急檢查給各大公司、各獨立工廠的指示》中指出,“各級機構必須主動地與黨支部及工會取得密切的聯系,通過工廠管理委員會及職工代表會討論貫徹執行?!盵6]為此,1949年5月,全總下發了《關于在國營公營企業中建立工廠管理委員會與工廠職工代表會議的決定》。同年8月,華北人民政府頒布了新中國第一個企業民主管理的法規性文件。1950年2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學會管理企業》的社論,指出“建立工廠管理委員會和職工代表會議的制度,乃是目前改造舊的官僚資本企業為新民主主義人民企業的中心環節?!盵7]1952年2月,政務院財經委發出指示,進一步強調進行企業民主化的重要性,指出建立工廠管理委員會是推行企業管理民主化的中心環節。[8]陳云還要求工人要承擔主人翁的責任,積極參加管理工作,大膽提意見。他在沈陽工人代表大會上明確指出,“要特別告訴全體工友,要大膽提意見,凡屬對生產有好處的意見,都可以提。”[9]對于職代會,陳云強調要經常開,便于經常把工廠的情況和工人的意見反映上來,改善我們的工作。職代會不僅要求主要領導和工人代表參加,各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員都要參加。同時陳云強調,“我們是在集中領導下的民主,有組織的民主,目的是把工廠管好?!盵10]由于堅持依靠工人辦企業,讓工人參與工廠管理,工人的積極性得到極大的調動,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超過了日本和國民黨時期的標準?!斑@就是說,在工廠中并未增加設備,也不是增加開工率,僅僅是由于工礦企業實行了民主改革,提高了工人、技師、職員的工作積極性,在抗美援朝愛國主義的增產運動中,增加了產量?!盵11]到中國工會七大召開前,在愛國增產節約運動中,“全國工人提出合理化建議已被采納實行者達48萬9千余件,因而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國家創造和節省了大量財富?!盵12]據統計,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3年,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平均每年增長11.8%,在工業總產值增加額中,由于提高勞動生產率而增加的產值占48.6%。[13]

二、關于重視發揮工會組織作用的思想

查看全文

美國某機械制造公司集體合同

目錄

第一章承認

第二章一般條款

第三章紀律處分

第四章請假

第五章安全衛生

查看全文

工廠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

時間:200*年6月10日――6月18日

地點:大朗鎮

這次能有機會去工廠實習,我感到非常榮幸。雖然只有一個禮拜的時間,但是在這段時間里,對于一些平常理論的東西,有了感性的認識,感覺到受益匪淺。

以下是我在實習期間的一些總結以及心得體會。在以后開展自身的工作,以及在對客戶的溝通應對上,希望能有所借鑒。

一、工廠的總體規模水平

查看全文

工廠見習述職匯報

這次能有機會去工廠見習,我感到非常榮幸。雖然只有一個禮拜的時間,但是在這段時間里,對于一些平常理論的東西,有了感性的認識,感覺到受益匪淺。

以下是我在實習期間的一些總結以及心得體會。在以后開展自身的工作,以及在對客戶的溝通應對上,希望能有所借鑒。

一、工廠的總體規模水平

()木業位于鎮,占地24600平米,員工600多人。近十多年的制造歷史已經發展成一家具有專業規模的木制品專家,在制造業發達的地區也小有名氣。

走進廠區,只見潔凈整齊的環境和次序井然的工作程序。雖然是國內的制造廠家,但是,到了車間,看過那些先進的流水線,那些熟練的技術水平,完全會感覺到現代化的管理。作為木質產品的制造廠,一些諸如木屑的飛揚,機器的喧囂以及混合著的膠水味油漆味等問題,都是難免存在的,但是工廠已經把這些都盡可能的減少到最低限度了。走在車間,這些大多的木制廠家所面臨的嚴重問題似乎在我們工廠并沒有太大的困擾,反而是那些管理和效率吸引了大多的參觀者。

工廠有自己的作息時間,并且都會嚴格遵守。就連中午休息間隙,每個工人都會把自己得區域整理得井然有序,這樣的自覺整理也是工廠之所以能保持潔凈的原因之一。在用餐問題上,工廠也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上至高層主管下至普通工人,吃的飯菜一律相同,沒有任何的特殊化。

查看全文

鄉鎮企業實踐工作報告

一、調查背景

我的家鄉位于省市鎮。鎮內資源較為豐富,林業、養殖業和畜牧種植業是家鄉的支柱產業,家鄉人民比較富裕。九十年代初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基于家鄉我們鎮上的支柱產業發展產業:煤礦廠、紅磚廠等并開始蓬勃發展,曾經一度引來廣東等地的人購買和投資。但是,這些都沒有改變家鄉企業落后的現實。基于對家鄉的熱愛和學校對應屆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支持和要求,2011年冬,我對家鄉的鄉鎮企業進行了一些調查及在企業的學習。從中我在我的角度談談我對家鄉的鄉鎮企業發展和一系列問題及不成熟的見解。

二、調查過程

因個人原因及時間的安排不當,有些企業建廠的時間較早,所以倒閉的也早。而且廠里的主要負責人也舉家搬遷了,所以調查的大多是一些原在廠職工人和我自己所見所聞的事,我想通過在他們的嘴里和自己的學習應該可以得出一些結論。

一煤礦廠

工廠概況:煤礦產業具體是那一年開始起用的我就不得而知,因家鄉人世世代代都是用那里的煤了,通過對老一代的人的打聽在他的口中得知建廠是在1996年開始。基于家鄉的煤礦產業頗為豐厚,建廠時有工人20多人。曾經因煤一度緊張引來了不少的外來人的瘋狂收購。外來人指:不是本地鎮上的人特別是有一年全國的煤價上長,一下子就子廠就火起來了,沒多久就形成了企業。

查看全文

鄉鎮企業管理實踐匯報文稿

一、調查背景

年代初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基于家鄉我們鎮上的支柱產業發展產業:煤礦廠、紅磚廠等并開始蓬勃發展,曾經一度引來廣東等地的人購買和投資。但是,這些都沒有改變家鄉企業落后的現實?;趯亦l的熱愛和學校對應屆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支持和要求,年冬,我對家鄉的鄉鎮企業進行了一些調查及在企業的學習。從中我在我的角度談談我對家鄉的鄉鎮企業發展和一系列問題及不成熟的見解。

二、調查過程

因個人原因及時間的安排不當,有些企業建廠的時間較早,所以倒閉的也早。而且廠里的主要負責人也舉家搬遷了,所以調查的大多是一些原在廠職工人和我自己所見所聞的事,我想通過在他們的嘴里和自己的學習應該可以得出一些結論。

(一)煤礦廠

工廠概況:煤礦產業具體是那一年開始起用的我就不得而知,因家鄉人世世代代都是用那里的煤了,通過對老一代的人的打聽在他的口中得知建廠是在1996年開始?;诩亦l的煤礦產業頗為豐厚,建廠時有工人20多人。曾經因煤一度緊張引來了不少的外來人的瘋狂收購。(外來人指:不是本地鎮上的人)特別是有一年全國的煤價上長,一下子就子廠就火起來了,沒多久就形成了企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