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同學的閃光點作文范文
時間:2023-03-30 13:19: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夸夸同學的閃光點作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我的同學也不例外,今天,就讓我來夸夸同學的閃光點吧!
江子皓,是我的老朋友了。我們互相幫助,我有難處,他來幫我;他有難處,我去幫他。這也是他的其中一個閃光點:助人為樂。一次,媽媽把我的水杯的蓋擰得太緊了,任憑我怎么用力也擰不開。于是,我找了江子皓,把難處說給他聽。之后,他拿起水杯,使勁地擰。一次不行,就試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擰開,才遞給我……
他膽子還挺大的,而且不怕臟,不怕累。二年級時,一天,我一進教室就有一股難聞的氣味撲鼻而來。我沖到位置放好書包之后仔細一看,是一只死老鼠。我馬上遠遠的躲開了。老師來了之后,叫兩名同學打掃一下,大家聽了,有多遠就躲多遠。只有兩位同學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我定眼一看,其中一個是江子皓……
他還有許多閃光點,比如:字寫得工整,畫畫畫得好看,跑步跑得飛一般快……我就不一一細說了,大家自己去發現吧。
篇2
[關鍵詞]隨筆 創新 激勵 期待
一個學生在隨筆中寫道:“老師笑容滿面地走進教室了,看到擺在講臺上的一大摞筆記本,同學們會心一笑,又到欣賞隨筆的時間了!大家興致勃勃地等待著接受文學的洗禮……”這是學生真實的心聲,從字里行間,我品嘗到了收獲的喜悅。讓學生把隨筆欣賞課當做一周一次讓人期待的語文盛會,可真不容易!
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生提出了這樣的要求:在寫作中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要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地表達;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要實現這些語文目標是艱難的,而實現目標的途徑是多樣的,讓學生發現文學作品的美,從而自主參與到美的作品的創作中是關鍵的途徑。作為欣賞課,除了讓學生欣賞文學大家的作品外,欣賞自己和周圍同學的習作,對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也是非常有效的辦法。在這方面我經過多方嘗試有所收獲。
一、課外練筆名稱的改革
要激發創作熱情,提高語文能力,必須讓學生樂寫,這需要在課外進行,以前常稱這種練筆為“日記”,寫“日記”有兩個約束:一是日記給人感覺是天天記,繁重的學科學習任務不允許。把這當作任務,學生學習負擔加重,有量無質。二是作為日記,應該是學生傾吐心緒的場所,有私人秘密之意,不利于公之于眾的欣賞。初中生有一定的秘密保護意識,如果大家同享,這種習作一定是與真實寫作分離,加了一層保護膜的“虛假寫作”,欣賞不到“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的佳作,因此從七年級新生入學開始,為了引導七年級新生走上課外練筆之路,我首先給課外練筆正名為“隨筆”,消除學生的戒備心理,意為隨感而發,隨意而作,不拘一格,沒有條條框框的束縛,讓它成為一個用文字再現生活的主陣地。
二、嘗試隨筆欣賞形式的創新
學生寫出了隨筆,緊接而來的是欣賞。在隨筆欣賞課上,最初我喜歡按傳統的講評形式――典型講評法講評。即選出當次作文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文章進行朗讀,讓學生說說習作的優缺點,經常如此操作,發現積極參與評價的同學并不多,經常只有幾位鑒賞水平高的同學發表見解,其他同學呆若木雞地旁聽,頗有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味道,那種表情仿佛在說“美文是別人的,我什么都沒有”,收獲甚微。怎么操作才能讓學生的欣賞熱情和寫作激情熱起來呢?隨著不斷改革,發現一種欣賞隨筆的形式挺管用,我把它命名為“賞識激勵法”。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步:夸夸自己的隨筆。在欣賞課上,首先讓大家把讀書筆記本準備好,做好記錄別人習作的閃光點的準備,然后輕聲讀自己的隨筆。在讀中檢查錯漏,畫出自己引以為豪的好詞、好句,梳理自己的習作中構思、結構、立意、主題等方面的內容,選出自己最得意的幾點,再輪流發言,把自認為成功之處推薦給同學們。這一招能讓每個同學都關注起自己的習作,都在尋找自己的長處,不再有旁觀者。同時,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促使他們盡量給自己的文章潤色。一節課時間,自夸的同學既緊張又興奮,記錄的同學邊贊嘆邊擷取,這種自賞自醉的自我反饋形式,使課堂始終處于激活狀態。有學生寫道:“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同學們的好詞好句真豐富啊!我也要加油!”那種不示弱的勁頭可真濃。課堂上每個人都有機會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每個人仿佛都成了寫作的明星。
第二步:評評他人的美文。同學們帶著緊張和興奮自賞習作后,在興奮刺激下,我水到渠成的推薦幾篇整體水平較高的文章,讓朗讀能力強的學生聲情并茂地再現習作表現的情感和意境,這時候,那優美的文筆撞擊著學生的心靈,陶冶著學生的情感。那種靈氣感染著大家,讓大家如癡如醉。還有不少詩歌創作,文筆雖然稚嫩,但卻形象鮮明,意境獨特,深受學生的喜愛。文學大家的距離太遙遠,同齡同學的水平是相近的,每一次欣賞都是一次升華,在濃濃的文學情境中,同學們口說、耳聽、心想,那種功效是難以形容的。由此可知,新穎的東西總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可以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得到成功的體驗,學生一旦嘗到學習的樂趣,既能使學習動機獲得強化,又有助于產生自信心,增強學習的效能。
三、及時利用家長的激勵資源
學生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關愛,更需要父母的肯定和支持。這般地訓練了1個學期,學生的收獲不少,這時讓學生把自己的一些美文分類加工整理,進行工整的抄寫,自配插圖,最后編訂成冊,再附上老師寫的《給家長的一封信》,感謝家長給孩子創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條件,從而讓老師有機會欣賞到這么多豐富多彩的美文。這樣讓望子成龍的家長也能看到他們的孩子在寫作之路上的成長,從而為孩子的成功自豪,并把這種情感轉化為對孩子的鼓勵和支持,學生也能從家長的賞識中受到激勵,好學的情感得以激發。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片土壤上,種子會萌發出幼芽來,兒童邊認識邊干,干得越多。對勞動快樂的情感體驗越深,他就想知道得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鉆研精神、學習勁頭就越強烈。學生學習的情感體驗也是如此,家長在情感上的激勵是學生下次練筆欲望的起點,是心理動因和力量源泉,那種收獲的喜悅和期待,同時浸潤著老師、學生和家長的心靈。
篇3
【關鍵詞】推陳出新;自主管理;獎勵促進
對于一個優秀的班集體來說,能否形成積極向上、勤勉務實、團結和睦的班風、學風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在良好的班風、學風的引領下,教師開展德育和教學活動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崇尚魏書生的班級管理,也嘗試著做一個懶班主任。但我知道如果盲目的借鑒別人的經驗,豈不成了邯鄲學步了嗎?18年的班主任經歷讓我深知:要想把班主任工作做好,你所做的一切都要有助于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這些年來,我做了這樣一些嘗試:
1.推陳出新,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班級氛圍
與大家一樣,每學期開始,我便組織全班學生把教室重新布置一遍。使班級有一個全新的面貌,讓教室的每一塊墻壁、每一個角落都具有豐富的教育內容,生動的教育意義。針對班內學生的特點,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制定《班級公約》,張貼名人名言和激勵他們上進的標語。教室后面每期的黑板報上,這些欄目是必不可少的: “日常行為考評臺”和“班級之星評比臺”等帶有競爭性質的評比專欄,以此來激發學生的上進心;還有協調各科學習的“今日安排”,孩子們可以從這里知道他們今天在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方面該做些什么;還專門設置“清潔天使”這個專欄,讓學生們走進教室就知道:今天哪組同學大掃除,教室該誰打掃,小撿由誰撿。從而使學生們行有可依,言有可循。專門設置由專人管理的“圖書角”,并為孩子們訂閱了有價值的報刊,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班主任應激發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為了讓每個孩子都有鍛煉和表現的機會,在每學期的第一節班會課上,我注重引導學生圍繞紀律、衛生、學習等方面展開討論:班級中哪些事需要人管,并根據自己的特點,你認為自己適合做什么。學生們積極性可高啦!紛紛毛遂自薦, 搶著為班里做事。為了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我把班級的事務盡量細化,讓每個孩子都有事做。在日常行為管理方面:有負責紀律管理的紀律委員,有負責解決孩子們之間糾紛的“法官”,有負責維護班級秩序的“警察”,有負責兩操的領操員,有負責進行晨檢的晨檢員,有專門負責同學生活的生活委員,有督促同學回家的監督員,有負責組織定期更換板報的設計員,有好人好事登記的記錄員,有專門負責進行“優+”統計的統計員等。衛生方面:由勞動委員牽頭組織安排每天教室公地衛生的打掃,并有專門負責安排進行小撿的管理員,還有專門負責檢查個人衛生的檢查員等。學習方面:我們中午和下午不是有輔導課嗎,我和科任教師商量后決定把輔導課的時間讓學習委員組織諧調,每天早上各科科代表向學習委員匯報今天他們安排的復習內容,再由學習委員協調各科安排時間,并把它寫在“今日安排”內,光安排了沒人督促檢查可不行,所以我把全班33個同學分成了三個大組,在三個大組中每科由同學推薦產生一個得力的組長,由他們檢查批改本組同學的家庭作業和科代表安排的每天的復習內容。如果中午由語文科代表組織聽寫字詞或背誦課文,下午輔導課就由英語科代表組織聽寫英語單詞或讀英語課文,接下來就是由數學學科代表抄20道數學計算題進行練習,最后在科學組長哪兒說今天需要掌握的科學基礎知識和需要探究的科學問題。這樣讓孩子們“各守其位,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很多孩子在周記中寫到,管好班級真不容易啊!孩子們在感覺管理有難度的同時,自己也相當于接受了一次非常深刻的紀律教育。在學生明確自己的任務后,班主任就要放手讓學生進行管理。在整個班級中要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這樣一來班主任就只需要綜觀全局,把握尺度。
3.以制度規范學生的言行,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
作為班主任,應該讓學生知道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怎樣做是對的,怎能做是錯。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自制力是有限的,所以還需要用制度規范他們的言行,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班級管理還得從建立健全班級各項規章制度入手。每學期開始,我總不會忘記和小家伙們一道制定《班級公約》和《優+評分方案》。《班級公約》主要是用來規范學生的言行,而《優+評分方案》則是用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將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細化、量化,實行量化管理,從生活到學習、從值日到勞動、從校內到校外的各種行為,哪些是要加分的,哪些是要扣分的,一一具體化,讓學生知道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不對的,從而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
“有令必行,行必果。”如果只制定班級公約,不去認真執行,學生就會漠視班規。因此,我讓全體學生認真討論后推選出三名責任心和管理能力強的同學來對紀律、衛生、學習三方面來執行評分,并在每周五的中午由分管紀委、衛生、學習的三位同學協助班長進行統計。并在下午的班會課時由班長向全班同學公布。再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說說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夸夸同學的哪些方面做得不錯,還存在什么不足之處,在下周自己打算怎么做。然后班內評定,由同學題名,看看在本周內哪些同學在某方面表現特別突出,從中評選出本周的“文明之星”“學習之星”“勞動之星”等。對于每周扣分最多的學生,我們要求他積極反思,并于每周五的 “班級之星”評選活動結束后發言,分析犯錯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借助集體的力量對學生進行教育。通過這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班級的班風和學風得到了改善,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漸形成。一個聰明的孩子,如果沒有養成認真、細致、嚴謹的習慣,就無法想象他能在任何領域做出驕人成績;而一個勤懇踏實的孩子,也許天份并不聰穎,卻很可能在人生競爭中脫穎而出,再加上良好的人際關系、處世原則,更會讓他如虎添翼。我常對學生們說:“我們的班規猶如木棒和繩子,它可以讓彎曲的小樹長成參天大樹。”讓學生真正明白履行班規的重要意義,從而自覺遵守紀律,使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得到糾正。反之對于一些表現好的同學也能從中嘗到“甜頭”。
4.以“‘優+’評比”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班級管理中教師應該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也要培養學生發現別人閃光點的能力。因為人在做出成績之后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贊揚,尤其是孩子,他們在取得成績后更希望得到教師和同學們的贊揚。所以我又讓學生們結合“班級管理方案”討論并擬定出相應的“優+評分方案”。“優+”就是在優字上面加一個加號,表示最棒的意思。日常行為方面,如果每周沒被扣分的同學就可以獎勵他3個“優+”,扣1分的同學獎勵2個“優+”,扣2分獎1個“優+”,學習方面,作業完成的非常好,就在他的作業本上打上一個“優+”,作文寫得好也給他們打上“優+”,每次考試,根據各科的情況和學生的個體差異,達到不同的目標,獎勵相應的“優+”數。在老師的筆下寫一個“優+”是輕而易舉的事,但孩子們卻把它視為寶,雖然我現在所教的班級已經是六年級了,讓我吃驚的是他們在作業中不但要比是否得了“優+”,還要比誰得的 “優+”大。如果比贏,你看他們哪高興勁就足以讓你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