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愛情范文

時間:2023-03-28 11:15: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非主流愛情,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非主流愛情

篇1

1、奢求了。我還能夠說些什么,我還能夠做些什么?我好希望你會聽見,因為愛你我讓你走了……

2、一種鳥一生只唱一次,它在荊棘上唱出生命之歌。一個人一生只愛一次,他可以舍棄一切置之死地后生。

3、多謝你的絕情,讓我學會死心。

4、如果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令其瘋狂??晌爷偪窳诉@么久為何上帝還不把我毀掉。

5、那些刻在椅子背后的愛情,會不會像水泥上的花朵,開出沒有風的,寂寞的森林。

6、如果沒有你再多的歡樂也不是我要的幸福,朋友,是一輩子的!

7、寂寞的人總是會用心的記住他生命中出現過的每一個人,于是我總是意猶未盡地想起你在每個星光隕落的晚上一遍。

8、那些曾經以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過程里,被我們遺忘了。

9、每當我看天的時候我就不喜歡再說話每當我說話的時候我卻不敢再看天。

10、很多我們以為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們遺忘了。()

11、我生命里的溫暖就那么多,我全部給了你,但是你離開了我,你叫我以后怎么再對別人笑。

12、當眼淚流下來,才知道,分開也是另一種明白。

13、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興好幾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難過了好幾年。

14、我真的愛你,閉上眼,以為我能忘記,但流下的眼淚,卻沒有騙到自己。

15、臉上的快樂,別人看得到。心里的痛又有誰能感覺到。

16、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很好的記錄者,但我比任何人都喜歡回首自己來時的路,我不但的回首,佇足,然手時光仍下我轟轟烈烈的向前奔去。

17、回家的路上我哭了,眼淚再一次崩潰。無能為力這樣走著,再也不敢驕傲。

18、在這個憂傷而明媚的三月,我從我單薄的青春里打馬而過,穿過紫堇,穿過木棉,穿過時隱時現的悲喜和無常。

篇2

1、要是再回到疇前,我甘愿選擇面生你,不是我悔怨,而是我不克不及面臨沒有你的了局。

2、想你…釀成一種習氣…習氣到分不清到盡頭想沒想你。

3、因為愛情的緣故,兩個陌生人可以突然熟絡到睡在同一張床上。然而,相同的兩個人,在分手時卻說,我覺得你越來越陌生。

4、要是我從沒碰見你,要是我從沒愛上你,要是我一路頭沒堅決相信,也許我就不會是此刻的這個本身。

5、我們一直在尋覓,尋覓,那個我們都有的結局 我知道我不是一個很好的記錄者,但我比任何人都喜歡回首自己來時的路,我不但的回首,佇足,然手時光仍下我轟轟烈烈的向前奔去。

6、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7、躲在某一時間,想念一段時光的掌紋;躲在某一地點,想念一個站在來路也站在去路的,讓我牽掛的人。

8、假如有一天我們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樣。

9、每個人都是一個國王,在自己的世界里縱橫跋扈,你不要聽我的,但你也不要讓我聽你的。

10、牽著我的手,閉著眼睛走你也不會迷路。

11、即使傷心,也不要愁云一臉,由于你不知是誰會愛上你的笑顏。

12、不要由于竣事而抽泣,微笑吧,為你的曾領有。

13、此刻起頭,我只為你乖乖,乖乖的等你,不管多久… 從蛹破繭而出的瞬間,是撕掉一層皮的痛苦徹心徹肺很多蝴蝶都是在破繭而出的那一刻被痛得死掉了。

14、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過去,回不了當初。

15、那些刻在椅背后的愛情會不會像水泥地上的花朵開出地老天荒的沒有風的森林 那些以前說著永不分離的人,早已經散落在天涯了。

16、斷了的琴弦,彈奏著疇前,一路走過的線路沒有終點。

17、愛情就是一種感受,這種感覺在時,世界如此美好,()山水都知道心中的幸福,當這種感受離去了以后,便只有痛苦了。

18、時間沒有等我,是你忘了帶我走,我左手過目不忘的的螢火,右手里是十年一個漫長的打坐。

19、誰把誰真的當真,誰為誰心疼。

20、人是可以快樂地生活的,只是我們自己選擇了復雜,選擇了嘆息!

篇3

2、看著嶶笑哋沵,湥嘫潑哯,莪嫃湜迣鎅仩朂圉湢哋亾。

3、沵哪芣經嬑簡哋冋眸,潒①骰瞐瑩哋葲渁蓅叺莪哋杺頭,仳詩還堔逺,仳畵還沋羙,汸仏看菿莪泩掵狆哋①個噺哋閞始。

4、洳淉朂後能茬①起,脕點竾嫃哋嘸葰媦。

5、洎蓯玙沵楿喁哋哪①尅起,莪僦堔堔哋嬡仩孒沵,洎蓯嬡仩沵哋哪①尅起,莪僦倁檤洎己將湜沵①泩哋俘虜。

6、姒潙莈洧沵,莪妸姒堅強①個亾,蔠於倁檤莪芣垳。

7、洇潙①個亾,厾嫚嫚哋孰悉①蓙峸;還湜洇潙①個亾,洳妗卻洮蘺孒哪蓙峸。

8、①妢禧哾讓沵兲兲赽濼;①妢問糇讓沵莈洧煩悩;①妢嫃杺芣婹冋蕔;①妢嫃凊讓沵樣樣嘟恏;①妢嬡呮婹沵圉湢!

9、迣鎅適庅汏,洏莪嫃囸想落腳哋哋汸,湜沵哋裑臱。

篇4

關鍵詞:血清腫瘤標志物;肺癌;輔助診斷

肺癌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生命的惡性腫瘤,臨床診斷中,常通過腫瘤標志物在人血清中的含量的變化對其進行檢測。本文選擇五種血清腫瘤標志物,即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p53抗體和細胞角蛋白19片段21-1 (CYFRA21-1),分別檢測60例肺癌患者、6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60例健康受試者的五種腫瘤標志物在血清中的含量,通過比較五種血清腫瘤標志物單獨檢測和聯合檢測時的診斷能力,探討提高腫瘤標志物用于肺癌檢測的有效性和敏感度的方法。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0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作為肺癌組,我院2010年6月~2013年9月收治的6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作為對照一組,60例健康受試者作為對照二組。肺癌組患者均經過病理診斷確診為患有肺癌,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41~70歲,平均年齡(56.3±9.7)歲,鱗癌患者21例,腺癌患者22例,小細胞肺癌患者17例;對照一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37~74歲,平均年齡(59.1±10.8)歲;對照二組健康受試者中男31例,女29例,年齡38~72歲,平均年齡(58.4±6.2)歲。三組患者性別、年齡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三組受試者在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5ml,將采集到的每名受試者的血液標本分別置于不同EDTA抗凝管,室溫下放置,30min后離心機離心15min分離,轉速選擇3000轉/min,取血清, 將血清標本于-20℃下凍存。檢測前將血清標本于37℃下溶解,采用血清CYFRA21-1試劑盒、NSE試劑盒、pro-GRP試劑盒、p53抗體試劑盒等進行檢測。

1.3統計學分析實驗所收集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對P<0.05的情況,認為組間數據具有顯著性差異,結果有統計學意義;而P>0.05的情況,則認為組間數據不具有顯著性差異。

2結果

肺癌組、對照一組和對照二組患者的血清腫瘤標志物(NSE、CEA、pro-GRP、p53抗體和CYFRA21-1)水平如表1所示。五種血清腫瘤標志物單獨和聯合使用對肺癌檢測的敏感性,見表2。

由表1可見,肺癌患者五種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均明顯高于健康受試者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均P<0.05。由表2可以看出,五種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使用用于肺癌檢測時其敏感性明顯高于單獨使用某種血清腫瘤標志物,P<0.05。

3討論

肺癌是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吸煙、所處生活環境以及遺傳因素等,都有可能引起肺癌。近年來,由于我國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空氣質量下降、重工業污染、以及人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使肺癌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1]。

對于肺癌這類惡性腫瘤,只有盡早診斷、盡早治療,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但不幸的是,目前,很大一部分肺癌患者在確診時肺癌已發展至晚期,大大降低了治療的成功率。因此。如何盡早地在肺癌發生初期對其進行診斷,成為肺癌治療的關鍵因素之一。

血清腫瘤標志物是常用的臨床檢查指標,通過檢測患者血清中的某種與腫瘤有關的相關物質的量,來預測和判斷腫瘤的存在,具有實用于臨床的價值[2]。但檢測某種單一的腫瘤標志物對腫瘤進行診斷時,由于其選擇性強弱、敏感性高低等原因,使檢測的靈敏度和準確性受到了一定的限制[3]。

因此,本文聯合多種腫瘤標志物的檢測進行腫瘤的臨床診斷,并比較其與單一的標志物對腫瘤檢測的敏感性,探討通過聯合多種腫瘤標志物的檢測,提高腫瘤標志物用于肺癌檢測的有效性和敏感度的應用價值。

實驗發現,肺癌患者血清中五種腫瘤標志物水平均明顯高于健康受試者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P<0.05),五種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用于肺癌檢測時其敏感性明顯高于單獨使用某種血清腫瘤標志物(P<0.05)。因此,采用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肺癌有助于克服單項標志物診斷敏感性低的缺點,作為肺癌的診斷指標更好地輔助臨床肺癌診斷。

參考文獻:

[1]張洪霞.探討血清腫瘤標志物在肺癌診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26):441-442.

篇5

此片網宣文案寫到:“本片是好萊塢華裔制片人田芬潛心十年之作,其好友,來自《雨人》的奧斯卡級編劇巴里?摩爾擔任劇本顧問,《非常嫌疑犯》的制片人等全好萊塢班底打造的精美故事相當誘人。主演陣容除新晉辣媽李小璐之外,來自戛納名作《大象》中美國明星約翰?羅賓遜飾演男一號?!痹撈ㄎ粸椤昂萌R塢班底打造的中國文藝愛情片”。

編劇兼導演田芬的奮斗史很勵志:45歲懷揣50美金一句英文不會講便只身赴美,從保姆做起,后進入電影學院學習,10年磨一劍終拍就此部長片。在IMDb上可以看到,《古堡之吻》之前,她惟一的一個署名是在1993年上映的王穎導演的《喜福會》中飾演“阿姨甲”。在此網站檢索巴里?摩爾,發現他第一個參與編劇的影片是1988年上映的《雨人》,而后于1995年、1996年和2003年任編劇寫過三部沒有聲響的電影之后,在近10年沒有參與任何電影項目。這個“前輩組合”曾經有過激動人心的成績和歷史,而他們對當代中國的年輕觀眾和他們的生活、感情狀態到底有多少了解?

2012年8月10日上映了一部中美混血電影叫《紐約客@上?!?,故事內容為美國青年到上海工作和當地美國姑娘偶遇并發生愛情的故事,據藝恩在線數據,該片上映3天,總票房70萬元。據IMDb顯示,該片在美國的票房為1萬美元。

該片編劇兼導演夏偉同樣是位新導演,之前只參與過一些短片和電視劇的制作,生長于美國,祖籍臺灣。主演是美籍韓裔丹尼爾?海尼和美劇演員伊麗莎?庫普。制片人是美籍華裔的楊燕子,在此之前,她在中國內地還制作了2010年的《歌舞青春》。這是一個美國人在上海的愛情故事,但更精確地講,是“華裔美國人”(美國電影市場非主流人群)在“美國人眼中的上?!保ú⒎侵袊娪笆袌鲋髁饔^眾眼中的上海)的愛情故事。也就是說,“美國電影市場的非主流”遇到“中國電影市場的非主流”,而且還是商業片(文藝片至少還可以去電影節獲獎賺口碑)。所以這部電影的受眾到底是誰呢?

電影類型里,喜劇和愛情片是最“本土”,最需要“接地氣”的兩個類型,也是混血電影里最容易在東西方都水土不服的類型。其他類型,動作片、懸疑片、科幻片、恐怖片、動畫片等,受地域和文化的影響相對較小,比較容易跨國跨文化。

篇6

90后---承受著所有人的不屑

我們不能說我們不幸福,我們不能說我們不開心,我們不能說我們有想法,他們說:你們有電腦、電視、MP4、掌上游戲機,你們在巧克力里泡大,個個嬌生慣養,還不知足?

是的,這些我們都有,可是我們很孤獨。你們只看到了這些光鮮的外表,卻嘗不到里面的苦澀,我們一樣做沒有色彩的夢,一樣的無助,因為我們不被你們理解。電視上的對我們言論總是很苛刻.苛刻得無法接受.

電腦上的一切都那么沉重.沉重得無所抵擋.

游戲機上的Game Over總是很冰冷.冰冷得無話可說.

巧克力的甜膩總是很讓人厭惡.厭惡得到不想再吃.

嬌慣的幸??偸亲屛覀兘邮?接受到我們不想再要.

我們拒絕不了,堅決的拒絕只會得到你們更多的不理解,只會讓自己更孤獨,所以我們堅強的去接受,我們張狂,我們任性,我們喜歡我們喜歡的,我們不愿意拘泥于平凡,我們每個人都想定制出自己的個性。所以我們告訴自己--孤獨的孩子,我們,是造物的恩寵。

90后---我們很傷也很痛

有句抄襲得很囂張的話,我們是糖,甜到哀傷。停止你的不屑好么?是真的,我們真的很哀傷,因為是糖,因為是甜,所以我們被傷害到只能在沒有人的地方憂傷,在沒有人的地方流淚,在沒有人的地方后悔,在沒有人的地方自己舔傷口。只要你們開心,我們可以比你們幸福的。

傷痛,我們的傷痛.我們享受著.我們回味著。

90后---我們迷戀非主流

我們喜歡那些唯美得深入人心的字,就是那些小小的字,那些看似支離破碎的文字。真正支離破碎的是讓我們瀕臨崩潰的思考。我喜歡非主流的這些小小的思考,這些看似瘋癲的思考,如此的恰當,如此的刺痛心房。請不要鄙視非主流,我們不是腦殘,我們也不自殘,我們用我們的勇氣,用我們的自自尊,一步一步走自己的路。90后,我們是善良的,我們也是花,我們有夢想,我們....我們迷戀非主流,我們在主流的基礎上依舊還是喜歡非主流。

90后---我們是璀璨的星星

星星會閃,我們也有思想,我們不喜歡被你們一直安排,我們不喜歡你們一直用前輩的姿態來訓話,我們囂張,我們自以為是,也許你們希望我們可以沿著你們劃好的軌跡走下去. 孰不知,我們也有自己的思維. 所以除了囂張我們只能叛逆,我們把我們將自己的囂張展現在世人的視線里. 把自己的叛逆演繹的別出一格。

所以你們說我們輕浮,狂妄,自大,心高氣傲,不是好孩子。我們不以為然.我們嗤之以鼻.放肆地享受.放肆地囂張.這不是抵抗,而是宿命.是我們生于90年代的俗名。所以,除了囂張,我們別無他法。

你知道么,90后的我們,放肆的囂張。

你知道么,90后的我們,窒息的空虛。

你知道么,90后的我們,迷失的愛情。

你知道么,90后的我們,無法愈合的傷痛。

篇7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眼中的90后,最可怕的事情是他們居然推崇頹廢的非主流,一個個古老的中國文字被他們思接八冥變成一個個“火星人,在百度的貼吧里,還有人追捧他們的所為!

這真像一場噩夢,一切都可怕的顛倒了。在我們看來。90后本應該充滿活力,本應該有理想,本應該有遠大的抱負,本應該露出90后最天真的笑容。90后應該是有充滿陽光,百花盛開的年齡,因為這里應當是人生的花季。

每天有人從世界各地來到網絡上——這里也許是閑人們最喜愛的發泄圣地。來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是為了親眼看看事情是不是想說的那樣可怕,有人是為了使自己OUT,也有人想通過訪問90后們“施展才華”的場所來向他們致敬抑或攻擊!

網絡走進人們生活已經有N年的歷史——而日前網民中90后也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在90后中大的二十幾歲出頭,小的十幾歲,可當你打開它們所謂的個人主頁時向你撲來的無一不是那一句句非主流的話以及它們對所謂愛情的感慨。于是網絡與90后一道組成了被70后 80后稱為叛逆工廠的一部分。

一年前,最后一次爆出的“XX門”在正義人士和網絡良民抨擊下并不徹底的走出了網絡世界。從那時起,90后門的惡行被人們講了很多次。一些實在看不下去的人撰寫的日志中談到的情況,是任何一個心智健全的人所無法做出來的。

今天,在90后中,并沒有什么可以報道的新聞。記者只有一種非寫不可的使命感,這種使命感來源于一種不安的性情:在網上瀏覽了這些之后,如果不說些什么或寫些什么就被媽叫走回家吃飯,那就對不起這里正義的樓主們。

現在,90后們應該挺安靜了,人們很難聽到網絡上的爭吵聲了。上網的人默默的點著鼠標,先是很快的看上一眼;當他們想象中把90后那幫小屁孩兒同非主流、復古、脫口秀、涂鴉、火星文和黑色幽默聯系起來的時候,他們點鼠標的手指不由得慢了下來。是的,他們無需多說,只消用手指敲一敲、點一點就OK了

瀏覽了好多后,網民的眼睛對心:“夠了!”

篇8

關鍵詞:互聯網 非主題文化 傳播

中圖分類號 G206 文獻標識碼 A

一、非主題文化傳播的起源

在現今互聯網網頁的瀏覽中,你不難發現很多以“非主題”命名的文化現象,如非主題涂鴉藝術、非主題攝影、非主題詩、非主題創作、非主題營銷、非主題服務、非主題活動,非主題環境創設、非主題空間、非主題愛情、非主題公園、非主題風景、非主題聚會、非主題系列、非主題變奏、非主題城市、非主題模式等,作為一種值得關注的文化傳播現象,“非主題”文化傳播正在網絡上悄然流行開來。

如何界定非主題文化。從字面理解非主題文化應該是一種與主題文化相對的文化取向。雖然還沒有人為非主題文化下過準確的定義,但我們從其表現特征上可以發現:非主題文化現象的提出是基于“像”大于“意”的理念,同時提倡“回歸”自然,強調梁莠并呈、丑美相伴、多樣生活格調生活旨趣包容的活動、藝術創作、感情交流和景觀。它是對社會過于單一化意識的一種反叛,也是后現代主義在文化意識領域的一種表現。后現代主義從內容上是對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剝奪人的主體性、感覺豐富性的死板僵化、機械劃一的整體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與解構,也是對西方傳統哲學的本質主義、基礎主義、“形而上學的立場”、“邏各斯中心主義”等的批判與解構。

非主題文化繼承了解釋學反對傳統哲學對本體、本質的追問,否認中心、整體性、認識性、客觀性,強調主體對事務、對象的解釋、理解,注重從主體出發而發生的主體與對象的意義關系。主張多元、主觀和不確定。這也是為什么非主題文化強調梁莠并呈、丑美相伴、多樣生活格調生活旨趣包容。

而后現代主義的代表羅蒂的反對真理符合論,也在網絡非主題文化傳播上成為很多人的理論依據。真理只是“我們最好加以相信的東西”而已。所以不要讓真理再壓迫我們了。我們相信與否是重要的,任何束縛都要被打碎。

作為另一位后現代主義的代表德里達就認為要把一切都放在同一平面上,讓各要素之間、等級結構的兩極之間進入一個自由嬉戲的范圍。所以善的、惡的、丑的、美的、不善不惡的、不丑不美的,正常戀人、同志、雅的、俗的、不雅不俗的、有個性的和沒有個性的都能成為非主題活動的受邀者,德里達認為事物不存在一個固定的、先在的根本性特征或本質,一切都是變動的、不確定的,意義只存在于解釋者的解釋行為中,“閱讀就是一種誤讀”。也正是非主題文化的巨大包容性,使很多非主題活動取得了主題活動所不可能取得的效果。

當然,非主題文化核心還主要來源于現代主義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利奧塔,他宣告:元話語已經過時,元敘述的社會語境如英雄圣賢、拯救解放、偉大勝利等已散入了后現代知識的雜亂的星空中,人們不再相信偉大“推動者”、偉大“主題”,人們只運用“小型敘事”,只相信后現代世界是一個“凡人”的世界。

哈貝馬斯則竭力主張用談話、溝通、理解來達到不同人、不同群體的一種具體的共識的過程。這也就是網絡非主題文化傳播十分活躍的理論依據。

二、網絡非主題文化傳播的表現與特征

哈貝馬斯把生活世界看作為非主題的即沒有通過理性和論證的世界。哈貝馬斯的現代性救贖是通過交流、溝通和理解建立“新理性”,進而實現共識的過程。在哈貝馬斯理論框架中,他把普通語用學首先定義為關于理想的話語環境的學說,他認為在理想的話語情境中:“所有參與者無保留地追求加強語義的語言目標,以便達成共識,為各人所追求的行動計劃能一致協調奠定基礎?!薄肮沧R的范圍越寬,合理性就越大。網絡環境顯然是哈貝馬斯最佳的理想的話語環境。

法國哲學家德勒茲認為,網絡構筑了“賽伯空間(Cyberspace)”,而在“賽伯空間(Cyberspace)”這個虛擬世界里,意味著對于每一位獨立的個體可以有著一種與真實社會不同的放松的感覺、放松的心態,你的態度、你的興趣、你的感受、你的交流與努力效果、彼此的理解與共識,直接可以決定你有無數的聚合與分離,在線與離線,創建與刪除等等情況發生。而另一面,該空間的開放性特征類似于對物理空間物象性的理解:我們似乎沒有能力想象空間怎么會是有邊界的。正是這種開放性它也為個性化游牧與對話創造機會和可能。只要愿意,網絡就是一個永恒“自由”的互動過程。“自由”的牽引者一是興趣,二是對話后共識和理解,這種心情的自由是非功利化的心態,網民只有在這種心態中,才可以參與話語并為自己的觀點辯護;才可以擺脫強制、統治、權力游戲等純粹工具性和策略性的動機;才可以把那些潛在于我們的斷言中的認知性的、規范性的、表現性的三種有效性要求區分出來,并且僅僅通過辯論達到這種區分;才可以使人們自由地就民主意志之形成、政策連續的基礎達成共識;才可以達成一項合理的同意,這項同意可以根據進一步的協商進行修正。所以無論是哈貝馬斯的現代性救贖溝通理論的實施還是哈貝馬斯所代表的后現代主義思潮形成的非主題文化傳播,必然借用網絡獲得最大化的傳播效果。

縱觀網絡傳播,從搜索引擎到網站、博克、論壇,從點擊、鏈接、超鏈接無處不留下非主題文化傳播的影子。網絡空間不僅有冠以“非主題”名頭式的藝術創作、活動、組織和種類繁多的形式,還有很多隱性的非主題文化傳播,譬如聊吧、網絡小說、QQ、網絡在線等形式,就是在這些虛擬交互空間里,網民通過聚會、對話、發圖片、發帖子、作動作等方式,用生活中不常見個性化的語言對現實生活中的現象進行戲謔、調侃甚至使用黑色幽默等形式表達自己對生活感受、感悟、理解和批判,用一種非傳統的另類表達呈現在網友面前:它可能是直白而坦誠的,可能是率真而幽默的,可能是通俗而不乏創意的,可能是感性又很睿智的,還可能是開放又帶有個人狹隘,可是無論怎樣,網蟲們在互動交流中決不乏個性的展示,決不乏民眾藝術的誕生,決不乏共識的達成。在交流中,人本性的卸裝、社會面具的摘下,“范跑跑”成為面向網民敢于自我剖析的第一人;在彼此溝通里,山寨版的《春晚》、《無極》也曾倍受期待;在彼此達成的共識中,“俯臥撐”、“林卡脖”、“劉內褲”、“楊不歸”成為人們共同征討的對象;而“打醬油”、“不怕雷到你,就怕自己”又表現了人們對網絡輿論變身網絡暴力干擾人們的現實私人空間時,網民“關我x事”的從容心態贏得了更多人的心理共鳴;“很黃很暴力”小學生很傻很天真的用語,則將網絡“新道德”問題提到了一個高度令廣大公眾思考。而諸如“山寨家電,山寨明星,山寨建筑、山寨現象”、“正龍拍虎”、“不能太陳冠?!钡染W絡流行語所構成的另類網絡對話與文化傳播,既是非主題文化傳播的網絡表現又展示非主題文化傳播的網絡特征。

除了直面生活另類的表達、對話、溝通和理解性的非主題文化網絡傳播之外,在藝術創作方面的非主題文化網絡傳播又呈現自己獨特的風景。

有的網絡藝術家在談“非主題內涵”時,就明確反對創

作時意義的導引和解讀,他們認為“非主題內涵”躲避了“意義”的預設,從而讓鏡頭“發現”了人眼所忽略了的部分,而這也正是攝影之所以成為攝影的意義所在。于是我把紀實攝影的文本特征定義為――“非主題內涵”大于“主題內涵”,在網絡上我們看到有的讀者把現當代梭羅《種子信念》看作為“非主題化、自然化、境域化”作品。他們是這樣評價梭羅《種子信念》的,作者所觀察的植物以種子傳播的各種情況,細致敏銳到了入“微”,而白描和純真到了“素以為絢兮”(《論語,八佾》)的地步。它也不同于一般植物學家的著作,它里邊的那種內在的閑靜與飄逸可與陶淵明之作相比。所以,它對于我來講是非主題的、自由的和引發生命感的。讀它讓你做久違了的美夢,平和的、稚氣的、慢節奏的、不隱藏著陰謀詭計的。讀某些文化作品其實對人的精神無益,催人老;而讀梭羅的書,讓你復原,讓你又感到幸福的可能。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非主題”創作是很難用單一的思維去詮釋的,它具有后現代主義思潮所強調的不確定性、異質性、無序、平面化等特點,如果我們非用整體性、確定性、權威、統一性去詮釋作品,只能是誤讀和無功而返。“非主題”創作呈現給我們讀者的往往是情境、靈魂和歸宿,是渾然一體的感受和感悟,是超語言的,也是靈魂的交流與溝通。所以網絡成為“非主題”藝術創作傳播的間接渠道,但同時“非主題”藝術創作又為網絡“非主題”文化傳播豐富了內容和改善了審美趣味。這也為“非主題化”文化傳播迅速在網絡走紅奠定了條件。

三、非主題文化傳播的本質與走向

有人把“非主題化”放在與主流文化相對立的地位,認為主流應該是一個時代的大眾的潮流。非主流就是張揚個性、另類、非大眾化,不盲從當今大眾的潮流,講究符合自己心性、個性的創作、態度和表現,而非主流就等同于“非主題化”文化。還有的人把非主流、非主題文化看做是一種體驗,而作為一種體驗。必然要經過行為主體的感覺思考與行為。相對于湮沒于共性的蕓蕓眾生來說,非主流、非主題意味著對個性的強烈要求。其實人皆有個性,但是在弱化個性的現有社會體制中,一直表現的很微弱,那么要想突破,就需要有一個環境,有一份勇氣,甚至說有一份勇于孤獨的勇氣和魄力,那么網絡環境就催發尚不足以突破自身的谷殼絕大多數個性種子的生根發芽,也許有一天他們就會從虛擬世界走出來。來到現實世界開花結果。所以說,個性的表現,不是每個人都有,但在網絡世界,也許每個人都會長出自己的“脾氣”。

對于哈貝馬斯來說,非主題文化是不具備他所謂的有效性的,是需要理性與論證的過程。哈貝馬斯所認定的有效性即理論話語涉及我們命題的真實性,實踐話語與我們行動的公正性相關,而審美的話語著重在我們能真誠地表達我們的情感。但是他同時又說:規范的、文化的,私人的世界是非主題,這三個世界是我們意義的根源,也是科學、道德、法律、藝術的母體。從他論述中我們不難看出,哈貝馬斯為了“新理性”的重新建構,他與其他后現代主義的代表們是有著思想差異的,尤其對解構而不建構他是不贊同的。但另一面他為了建構使他又回到了他們所批判的工具論中來。

但無論怎樣,哈貝馬斯把非主題的世界看作是藝術的母體,那么非主題文化傳播的本質顯然是屏棄社會人為功利心態的紛擾,屏棄單一意識的導向,回歸母體尋找藝術之源的元態生存方式、社會組織形式和表現形式,其目的顯然想找回被異化自我,找回原生態的創造力,找回可以自由思想想象的情境。當然,非主題文化在這個基本框架中又衍生為有元生態氛圍的非主題環境,有元生態感覺的非主題活動,有自然那種輕松怡然感受的非主題小說等。

非主題還是非主流文化都應該保持它的活力。這個活力不是指其存在與否或正在運行與否,而是指其創造的能力。而網絡空間正是創造力揮灑的樂園,今天非主題還是非。主流文化能夠在這個空間里流行,就證明非主題還是非主流文化還不乏活力,反之很多非主流的事物,一旦失去其創造力,盡管其形式仍然是非主流的,那么只有兩種結局:一、消滅;二、被同化。比如嬉皮士風潮,一旦失去了其特定的歷史創造力,不能與時俱進的發展自己的理念,也就逐漸淪落到一種時尚了。

篇9

某句成為了名言的青春是明媚的憂傷,我想要的只是青春有著快樂和填滿幸福的回憶,淡淡憂傷僅能添助一點氣氛就足夠了。不需要的太多。誰不有過從小孩到成人的過程,我們僅是停留于童真的年代,對于過去有點眷戀,我們被80后感染的憂傷,為著他們所謂的憂傷而落淚,何不說我們都是富有感性的一員。我們玩不起憂傷,但玩得起快樂,沉醉著網絡游戲有什么好的,倒不如醉迷于文字間的詩情畫意,起碼在你下次作文考試也能得個高分。在別人的眼里,僅是一個不知道懂得社會變化,分不懂什么是時尚,辨不清什么是潮流,隨便多出幾種顏色就說我們沒品調,世界多姿多化,七彩紛呈。

成功人士躋身于上流社會,古人墨客騷人揚名于風流才子之稱,縱使水流洶涌或澎湃,90后的我們都無法魚躍龍門,成為主流。簡單地套上了非主流的名號,真不知道該驕傲還是該感到羞愧。風靡一世的非主流,受到80后的強大厭惡或摒棄,我也曾為他們的所作所為感到惋惜,什么割腕,或是自殘,一大堆蜚語譴責?;蛘吣銈兛梢哉J為我真的只是什么不懂的小破孩,有的頹廢,有的墮落,有的低沉,有的桀驁不訓,有點莫名其妙地走向了憂傷的圈子。[公文大全收集整理]

這些其實不應該是我們的專利,憂傷是他們80后的,頹廢也不是我們的,墮落,只是一時不想努力的借口。低沉或許該問問自己到底怎么了,我們唯一需要僅是那快樂。但愿我們90后如新空氣般,積極向上,每天散播著清香的芳味,清新的空氣彌漫四際,驅逐心中的最后一處陰霾,讓寂冬的曦光給你一絲溫存,暖和你的冷寂孤單??鞓啡绻羌纳x,愿意我們永遠被寄身。幸福倘若是那詛咒,寧愿我們永遠被詛咒。憂傷如果是擇取者,但愿我們永遠不會被選中。

篇10

有這么一代人,他們擁有張揚的個性,非凡的創造力和優越的生活條件。他們懂得享受人生。他們能看透許多關于人生,人際關系甚至是愛情的問題,并且能解析得頭頭是道。他們便是“90后”。

――引子

我們個性十足,魅力無限:我們熱愛生活,享受求知;我們勇敢無畏,頂天立地,因為我們的名字叫“90后”。

課堂上,我們積極發言,闡述己見。我們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倔勁兒,敢和“權威”拼個“你死我活”,縱使有時老師會為我們的“另類見解”而“大跌眼鏡”,但仍然會被我們活躍的思維而驚嘆后生可畏l

下課后,我們活力四射,笑顏如花。聽,是誰毫無顧忌的大聲朗誦課文:是誰在為時事而大發議論?看!是誰在真地復習功課,又是誰在嬉戲打鬧,嘻嘻哈哈?沒錯,就是我們――“90后”!

假日里,我們回歸自然,淡泊心境。當塵世的喧鬧逐漸污染我們的心靈,我們

會產生抵制,因為我們都是有棱角的少年,需要保留最真的美麗。我們會讓心浸于自然之中,回歸淳樸,靜候幸福的綠光。

有時,我們也會感傷,會雙手抱膝,仰望藍天;會讀“青春是一道明媚的憂傷”一類的語句,但這并不代表我們是消極的一代!試問,誰的青春沒有感傷過?適當感傷,會給我們的青春留下別樣的回憶!

有人會這樣評論“90后”――(“90后”)是導致民族道德衰退的一代,是“中國最頹廢的一代”……每每看到這些抨擊“90后”的文字,我只會嫣然一笑,無需解釋,也不用解釋,因為時光會證明一切,我們是明媚的一代,我們的名字叫“90后”!

不諳世事

棱角分明

時尚陽光

魅力無限

我們是令人羨慕的一代

我們會用行動證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