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護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0 17:44:2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自然保護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自然保護

古代的自然保護研究論文

自然保護是一個比較晚出的詞,一般人認為自然保護是新近出現的事情,其實不然。古人雖然沒有明確提到自然保護,但類似的事情早就開始去做了。近年來,不少學者已就此問題做過大量的探討,但還有不少值得深入的地方。眾所周知,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文明,它得以延綿不絕,表明古人在適應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和保護自然方面是做得很出色的。充分體現了古人生存方面的智慧。本文旨在對我國古代自然保護的特點、產生的背景和持續的原因進行進一步的考察。

一.我國古代自然保護的主要內涵和特點

根據先秦的歷史文獻,我國出現自然保護的思想和由此產生的禮儀制度是很早的,至遲在西周就形成了。《國語·魯語上》所載的“里革斷罟匡君”故事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故事大意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君主魯宣公因為在夏天魚類繁殖的時候到泗水撒網捕魚,他的臣子里革就將他的網割斷扔掉。還教訓他說:“古者大寒降,土蟄發,水虞于是乎講罛罶,取名魚,登川禽,而嘗之寢廟,行諸國,助宣氣也。鳥獸孕,水蟲成,獸虞于是乎禁罝羅,矠魚鱉以為夏犒,助生阜也。鳥獸成,水蟲孕,水虞于是禁罝主鹿?,設穽鄂,以實廟庖,畜功用也。且夫山不槎蘗,澤不伐夭,魚禁鯤鮞,獸長麑夭?,鳥翼鷇卵,蟲舍蚳蝝,蕃庶物也,古之訓也。今魚方別孕,不教魚長,又行罣罟,貪無藝也。”[1]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里革教育宣公要根據“古訓”,合理利用生物資源,不應該在魚類生長繁殖季節用網捕魚。從這個具體的例子當中,我們很容易看出,在古代,合理利用生物資源確實是很早就被人們注意到的一項工作,而且非常深入人心和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否則里革就不敢采取如此大膽的行為而不擔心后果。

當時人們對合理利用生物資源的重視,我們還可以從先秦的許多著作中看出。后世視為讀書人經典之一的《孟子·梁惠王上》一書中就有不少這方面的記載。其中一段這樣寫道:“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從他的言論和上面里革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先秦的人們很強調對資源的利用,要合理地根據“天時”來把握,以便使生物資源盡可能的再生,持續利用。類似的言論我們可以很容易在先秦諸子的其他著作中找到。

當然,我國古人涉及自然保護的內容不僅僅局限在資源的合理利用方面,它也很關注合適的生產和生活環境的保持。以“從周”、“述而不作”著稱的孔子似乎就注意到這一點。他說:“丘聞之也,刳胎殺夭則麒麟不至郊;竭澤涸漁則蛟龍不合陰陽;覆巢毀卵則鳳凰不翔”[2]。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孔子顯然反對破壞生物資源。從表面上看,這段話要表達的意思是不擇手段地破壞生物資源,就會使祥瑞動物銷聲匿跡。實際上,如果考慮到麒麟、蛟龍和鳳凰在古代分別代表獸類、魚類和爬行類,以及鳥類的話[①],就不難發現孔子其實強調維護生物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為構成一個美妙的人類生存環境所必不可少。反之,人世間將黯然失色,陷入茫然若失的境地。這是因為古人認為祥瑞動物是世道祥和美好的象征。《山海經·南山經》中是這樣記載鳳凰的:“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這種觀念在我國古代一直被許多學者認同。直到明代,《本草綱目》還記載:“(鳳)天下有道則見”[3]。同樣的,麒麟也如此。《詩經·國風·周南》中記有麒麟,傳說中它有蹄不踏,有額不抵,有角不觸,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野獸。《中庸·前知》中所謂:“國家將興,必有禎祥”的理念大概就是來自這種古老的傳統。所以,古人擔心的“鳳凰不翔”與現代人們害怕“寂靜的春天”確有異曲同工之處。

對美好的生存環境的憧憬可能是人類一種共同的本性。古人想象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不妨舉一些他們的言論加以說明。孔子曾經這樣說過:“古之王者,有務而拘領者矣(雖衣冠拙樸而行仁政),其政好生而惡殺焉,是以鳳到列樹,麟在郊野,鳥鵲之巢可俯而窺也。”[4]這是儒家的境界,那么當時道家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

查看全文

自然保護區實施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體或者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

第三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建設和管理自然保護區,必須遵守本條例。

第四條國家采取有利于開展自然保護區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將自然保護區的發展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第五條建設和管理自然保護區,應當妥善處理與當地經濟建設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關系。

查看全文

國家自然保護評審會議意見

經過大家近3天的緊張工作,我們已經完成了對*松花江三湖等13處保護區晉升申請和天津古海岸與濕地等12處保護區調整及更名申請的評審任務,一批具有較高典型性、自然性、稀有性、多樣性、脆弱性和科學價值,并具備較好管護設施和條件的保護區通過了評審,因各種原因需要調整的國家級保護區也通過了評審。下一步辦公室要抓緊做好這些保護區的公示和協調工作,而且評委們對每個保護區形成的一致意見要認真吸納,并督促各保護區認真整改,爭取盡早上報國務院審批。

截至20*年底,我國已經建立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2531個,總面積152萬平方公里,約占國土面積的15.2%,為保護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維護國土生態安全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工作以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發展和管理,談幾點意見。

一、確保質量,穩步發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自然保護區的精華。目前,我國已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03個,面積已占保護區總面積的62%,占國土面積的10%。加上通過評審尚未報批的10個保護區和我們剛剛評審通過的這批保護區,國家級保護區面積已經占到很高的比例。我國畢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義,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列為禁止開發區,有關部門也正在研究制定主體功能區劃及相關政策。因此,我們今后在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時一定要統籌考慮、積極慎重,既要在確需保護的區域建立自然保護區,予以嚴格保護,又不能脫離國情,劃出太多太大的禁止開發區,影響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當然,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近年來,不合理的開發建設活動已對自然保護區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蠶食、破壞甚至撤銷保護區的現象時有發生,只有建立國家級保護區才能依法防范這樣的沖擊。從最近幾年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出,雖然地方申報國家級保護區的積極性還很高,但整個自然保護區的發展速度在迅速下降。一些地方擔心影響發展,不愿意建立自然保護區。因此,我們還要保護地方建立自然保護區的積極性,建立保護區畢竟是在保護生態環境而不是破壞。今后,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發展戰略上,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好保護與開發、數量和質量、保護區與周邊社區的關系,堅持標準,確保質量,穩步推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健康發展。

二、統籌規劃,優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空間布局

現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實行的是自下而上的申報、評審、審批制度。由于缺乏宏觀指導,造成一些區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過于密集,一些需要通過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予以保護的區域,由于地方或部門沒有申報而沒有建立。另外,國家級保護區基本上是按照行政區界劃建的,沒有包含整個生態區域。也有一些國家級保護區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發生了變化,其范圍和功能分區需要作一定調整。總體上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空間分布與結構還不盡合理。因此,要組織開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和功能分區調查和評價,開展自然保護區空間格局研究。我們已經完成《全國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由于個別部門有一些不同意見,還沒有上報國務院審批。下一步要繼續協調溝通,爭取盡早上報國務院審批,以指導全國自然保護區發展。在調查基礎上,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批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要按照流域、山系等自然地理單元對已有自然保護區進行系統整合,減少重復建設;要通過建立生態廊道,將相對集中分布但無法整合的保護區連接起來;要在認真調研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對范圍和功能分區不科學的自然保護區進行適當調整。希望通過這些措施,能夠使國家級保護區的結構進一步優化,功能進一步完善,效果進一步提高。

查看全文

自然保護區實施細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體或者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

第三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建設和管理自然保護區,必須遵守本條例。

第四條國家采取有利于發展自然保護區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將自然保護區的發展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第五條建設和管理自然保護區,應當妥善處理與當地經濟建設和居民生產、生活的關系。

查看全文

自然保護區研究論文

提要自然保護區建設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最有效途徑。至1993年底,我國共建立各類型自然保護區763個,總面積6618萬hm2,約占國土面積的6.8%。本文在總結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成就的基礎上,概述了自然保護區對各類自然生態系統、野生生物、馴化物種、野生親緣種及種質資源保護的現狀,包括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各組分已建自然保護區的數量、面積、分布及管理;評價了自然保護區對生物多樣性各組分保護的效果;分析了存在問題并提出加強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的措施。

關鍵詞生物多樣性自然保護區就地保護

1.前言

一般而言,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分為“就地保護”(insituconservation)和“遷地保護”(exsituconservation)兩種方式,前者是主要措施,后者是補充措施。普遍認為,生境的“就地保護”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最為有力和最為高效的保護方法。就地保護不僅保護了所在生境中的物種個體、種群或群落,而且還維持了所在區域生態系統中能量和物質運動的過程,保證了物種的正常發育與進化過程以及物種與其環境間的生態學過程,并保護了物種在原生環境下的生存能力和種內遺傳變異度。因此,就地保護在生態系統、物種和遺傳多樣性三個水平都是最充分、最有效的保護,它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根本的途徑。

就地保護措施就是建立自然保護區,通過對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有效管理,從而使生物多樣性得到切實的人為保護。自然保護區建設在全世界得到普遍的推廣,至l993年,全世界已建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有關的自然保護區8619個,面積達79226.6萬hm2,約占全球土地面積的6%[1]。中國自然保護區始于l956年建立的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經過近40年的努力,全國已建立各種類型的自然保護區763個,總面積6818.4萬hm2,約占國土面積的6.8%[2],其中,與保護生物多樣性有關的生態系統類和野生生物物種類自然保護區717個,面積6607萬hm2。中國自然保護區建設對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的保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2.中國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現狀與評價

查看全文

生態自然保護區考察報告

*縣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元帥的故鄉,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沱、涪兩江分水嶺上。全縣人口87萬余人,轄25個鄉(鎮),606個行政村,6535個村民小組。全縣幅員面積1424.5平方公里,縣內群丘林立、漕地棋布、溝谷縱橫、形成緩丘、平頂丘、塔狀丘、平臺、洼地、寬谷交錯的復雜地貌,具有典型的川中丘陵的地貌特征。

20世紀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縣域生態遭到人為的嚴重破壞,樹木蕩然無存,干旱不斷,水土嚴重流失,滑坡、泥石流時有發生。人們燒水做飯靠秸稈、草根,修建房屋、制作家具、農具靠石材,人民生活苦不堪言。黨和政府領導全縣人民在科學技術指導下,大興水利、大搞綠化、廣植樹木,并開創了丘頂裸石上直播馬桑一舉成功的先例。經過20多年的努力,縣域生態環境得到恢復,先后榮獲全國綠化先進縣、“長防工程”首批達標合格縣,被確定為全國“持續農業和農村發展”首批實驗區。全縣森林面積24.71萬畝、森林覆蓋率28.5%,以防護林和水源涵養林為主,經濟林、用材林居次,現已形成“山頂林木戴帽,山腰綠樹纏腰,層層梯田平展展,溪流淙淙山溝跑”的奇異景觀。

縣委縣政府確定在生態和人文景觀都較好的*報國寺所在地龍門鄉,建立市級自然生態保護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目的是為警示后人,勿蹈破壞生態自尋苦難的覆轍;謳歌人民克服重重困難,20余年為恢復生態而艱苦努力的感人事跡;頌揚具有遠見卓識的各級領導和科技人員為民造福的功德;建設我國西部生態屏障和建設我縣生態經濟縣起好示范作用。

保護區社會經濟現狀

(一)地域面積

*報國寺生態自然保護區位于*縣龍門鄉龍門辦事處,區內有10個村,96個社,11728人,幅員面積23.113平方公里,四周界畔為東經104046’至105014’,北緯30002’至30037’。

查看全文

自然保護區條例

第一條為加強昭通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當地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的昭通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保護區),范圍為昭通市昭陽區大山包鄉行政區域。保護區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具體管理辦法由昭通市人民政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本條例結合當地實際制定。

昭通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保護區總體規劃和黑頸鶴越冬棲息規律以及濕地生態功能特點,把黑頸鶴夜宿地和主要覓食的大海子、跳墩河、勒力寨等濕地區域作為保護重點,標明區界,予以公告。

第三條在保護區從事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四條保護區的保護和管理堅持嚴格保護、規范管理、科學利用、可持續發展和以人為本的原則。

第五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保護區都有保護的義務,并有權對破壞保護區生態環境、傷害黑頸鶴及其他野生動物等行為進行制止、檢舉和控告。

查看全文

有關推進省自然保護地帶建設步伐

省人大常委會:

省九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關于加快自然保護區建設的決議》議案后,省政府從年開始組織實施。今年4月,省政府組織省編辦、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環境保護廳、國土資源廳、林業局、海洋漁業局等單位,赴珠海、韶關、河源、惠州、清遠等市,對議案實施進行了檢查驗收。省政府認為,在省委的正確領導和省人大的監督支持下,通過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各議案辦理單位齊心合力,精心組織,認真實施,到年底全面完成議案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了我省自然保護區的跨越式發展,建議予以結案。現將主要情況報告如下:

一、議案辦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歷屆省委、省政府領導非常重視自然保護區建設,議案實施期間,張德江、同志先后親臨自然保護區指導工作,黃華華、歐廣源、李容根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對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提出具體要求。省政府明確議案辦理工作由分管領導負總責,省府辦公廳負責指導、協調,省林業局、海洋漁業局、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具體組織實施,省編辦、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協同辦理。

年,省政府印發了《轉發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快自然保護區建設的決議的通知》(粵府〔〕1號),對議案實施工作進行全面部署。議案實施有關單位密切配合,各司其職,每年定期召開議案實施協調會議,總結交流情況,協調解決存在問題。省林業局、海洋漁業局、國土資源廳做到統籌規劃,認真組織,周密部署,狠抓落實;省編辦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一系列文件,明確了我省自然保護區的管理體制,確定了管護機構級別和編制規模,并下達了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管護機構的編制;省財政廳按照議案實施進展,及時、足額撥付省級補助資金;省環境保護廳規范了省級自然保護區論證評審程序。各地政府及有關部門也把議案實施工作列入議事日程,積極籌建自然保護區,成立管護機構,落實管護人員,切實加強保護管理。

經過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我省自然保護區議案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成為全國自然保護區數量最多的省份,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工作走在全國前列。2006年10月,我省被國家林業局列為全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建設示范省。

查看全文

自然保護區海域使用意見

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海洋廳(局):

近年來,我國海洋自然保護區建設事業發展較快。截止到年底,已建涉及海洋的自然保護區120多個。這些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對保護海洋資源和環境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海域使用管理工作沒有及時到位,工作中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新問題。為了進一步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的用海管理,促進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等法律法規,就進一步加強自然保護區的海域使用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對自然保護區內的海域使用活動實行依法管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規定,凡在我國內水和領海持續使用特定海域3個月以上的排他性用海活動,均應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的管理范圍。《報國務院批準的項目用海審批辦法》(國海﹝2003﹞44號)進一步明確,自然保護區內的項目用海,應依法履行報批手續。自然保護區用海,是海域使用的重要類型之一,必須依法辦理海域使用申請審批手續。有關部門在選劃、新建或調整自然保護區時,如涉及使用海域的,還應當符合海洋功能區劃,并征求同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二、對自然保護區內不同類型的海域使用活動采取不同的管理政策

對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禁止任何形式的開發利用活動用海。核心區用海,屬非經營性公益事業用海,海域使用權由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申請取得,并可依法申請免繳海域使用金。

查看全文

自然保護區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沱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推進自然保護區工作的科學化、法制化、規范化,充分發揮沱湖省級自然保護區在物種保護、環境教育、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多種功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生動植物管理辦法》、《國家林業局關于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管理工作的意見》、《**省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和《沱湖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精神,結合沱湖省級自然保護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沱湖自然保護區內從事一切活動,都要遵守國家和省有關自然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的法規和本辦法。

第三條自然保護區的建設與管理實行依法保護、科學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則。

第四條縣人民政府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自然保護區的相關工作進行管理并負責相關業務指導,對在自然保護區保護、宣傳、建設、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縣人民政府將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自然保護區的劃分和保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