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教學挑戰與應對策略

時間:2022-05-21 09:26:24

導語:刑法教學挑戰與應對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刑法教學挑戰與應對策略

1微時代的特點

二十幾年來,中國互聯網快速發展,從門戶網站、BBS到QQ再到微博、微信,這些技術全方位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人們不再需要面對面交流,網絡給人更多的活動空間;對知識的獲取不再局限于課堂和書本,各種教育APP提供著大量的學習資源。今天,只要有一臺智能手機和WIFI信號就能獲取所需要的一切。什么是微時代呢?百度百科給出解釋是“以微博作為傳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煉作為文化傳播特征的時代,微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播的內容更具沖擊力和震撼力。”[1]微時代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1信息傳播的移動性。傳統傳播通過紙質媒介進行,紙質媒介的重要弊端是攜帶不方便,這就限制了傳播的移動。互聯網技術將紙質媒介轉變為電子媒介,但電腦也存在相同的問題。3G技術最終解決了移動的難題,它將網絡及相應技術融入到智能手機中,手機的小巧和便捷使得移動傳播成為可能。傳播不再受到物理空間因素的影響,無論身在何方,只要你打開手機,連上網絡,你就知道外界發生的一切。1.2信息傳播的瞬時性。所謂瞬時是指信息的傳播將更快,更高效。微時代下人人都是自媒體,信息成爆炸式增長,微博、微信內容更新迅速,對于接受者而言,接受信息、消化信息的時間非常有限。人們的注意力被無數信息分散,傳統模式下的深度報道和長篇累牘無法吸引受眾的閱讀興趣,信息的生產者必須提供更具沖擊力和震撼力的內容才能快速吸引眼球。1.3傳播內容的精煉性。信息傳播的瞬時性決定了傳播內容的精煉性。內容越少的小信息其傳播速度越快,傳播途徑越多。新浪微博只允許140個字符的信息,但其可以通過電腦、手機和IM軟件等多種途徑。傳統的電影至少需要一個半小時,微電影在半個小時之內,目前流行的抖音視頻,無論是舞蹈、音樂、小知識,所有的作品都濃縮在15秒內,其日均播放量過億。微時代下,傳播的移動性使得人們可以利用更多的瑣碎時間,瑣碎的時間決定了人們不愿接受大幅度的電影、電視劇或小說,短小精悍的“快餐式”文化消費更符合現代人的接受心態,隨之而來的“微產品”更易獲得青睞。

2微時代下公安院校刑法教學面臨的挑戰

互聯網的發展很早就進入到教育領域。早在1962年,美國發明家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向史丹福研究中心提出一個研究“擴大人類智力之概念綱領”,并在其中強調使用電腦輔助學習的可能性。在此計劃書里,恩格爾巴特提倡電腦個人化、并解釋使用個人電腦搭配電腦間的網絡為何將造成巨大、擴及世界規模的交換資訊潮。[2]隨后,教育與互聯網相結合網絡教學、MOOC、微課等多種新的教學形式應運而生。公安院校的刑法教學不僅是法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具有鮮明的公安特色。刑法教學在公安院校受到高度重視,在筆者所工作的警官院校,除了信息技術系外,所有專業都將《刑法學》作為必修課開設。作為應用型的大學,公安院校一直以培養實戰型警務人才為己任,努力為公安實戰服務。因此,公安院校刑法教學不僅區別于一般法學院校,在微時代下,還面臨著新的挑戰:2.1教學形式缺乏吸引力。法學教育發展迅速,從填鴨式的課堂教學到案例教學再到診所教學,教學方式從線下到線上再到線下線上相結合,教學手段不斷創新是為了更好地培養適合現代社會需要的法學人才。公安院校的法學教育受制于院校特點很難全面適用法學教育的創新,案例教學由于課時較少而無法貫徹,診所教學因缺乏平臺而難以開展。事實上,公安院校的刑法教學還是以傳統的課堂講授為主,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雖然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但傳授知識的功能不可忽視。今天,互聯網的發展徹底了這一切,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取各種知識,課堂教學顯得可有可無,學生對此也失去興趣。2.2教學內容缺乏多樣性。刑法教學內容主要以教材為主,筆者所在的警官院校使用的是高銘宣、馬克昌二位教授共同主編的《刑法學》(第七版),此外,學院沒有指定其他教學輔導用書。實踐中,教師會根據專業選擇輔助材料,比如案例,延伸閱讀等。今天,大學校園即將迎來00后,這一代人對紙質載體的情感大大降低,一本厚厚的《刑法學》教材已經很難獲得他(她)們的認同感。2.3教學環境缺乏豐富性。當前,公安院校刑法教學主要以課堂為主,教學環境主要限于教室。公安院校雖然開展了各種實習和外事活動,但專業老師很少隨著學生到實習單位或參與外事活動。筆者所在的院校正在進行網絡課程建設,其目標是提供一個支持師生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教學活動的有效環境,拓展單一的課堂環境,但仍有不足,例如:如何保證教學效果,如何確保雙向交流等。

3微時代下公安院校刑法教學的應對

微時代的信息傳播特色與當前公安院校刑法教學存在一定沖突。當然,正如梁啟超所言“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教人學做人——學做’現代的’人”,教育與互聯網的信息傳播有著根本的區別,前者育人;后者逐利。但是,移動互聯網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必須引起傳統教育的重視。現在的受教育者更習慣互聯網環境,有著較高互聯網運用技能,較強的知識搜索能力,刑法教學應適時做出改變,才能與被教育者產生共鳴,實現教育目的。為了應對微時代的挑戰,公安院校在繼續堅持“教、學、練、戰”一體化教學模式下,有必要在刑法教學中做出如下轉變:3.1創新各式教學形式。學校教育從未放棄過教學形式的創新。就法學而言,案例教學、診所教學都相繼在各大高校法學院實施過。囿于公安院校的特色和局限,上述教學形式難以在公安院校取得好的效果。互聯網技術使得公安院校刑法教學在形式創新上大有可為。目前,筆者所在高校正嘗試利用媒體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創新教學形式。首先,公安院校需要提供支持師生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教學活動的環境;其次,承擔刑法教學任務的教師需要將傳統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多媒體形式,內容包括教材、課程大綱、講義、課講、視頻、作業、考題、參考資料、延伸的網絡資源等;最后,將課堂授課轉化為課下網絡自學與課上答疑討論相結合,實踐翻轉課堂。通過這種教學形式的改革,學生們在熟悉的互聯網上學習基礎知識,在傳統課堂上與教師溝通討論,多種形式更好地發揮教學效果。3.2進一步充實教學內容。網絡教學只是形式上的改變,線下到線上,優勢是學生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無論何時,只要學生愿意就可以讓老師為其授課。相比之下,授課內容并沒太大變化,黑板手書變為PPT;課堂筆記變為電子講義。根據筆者所在院校的實際情況,公安專業刑法教學課時最多64個,最少只有48個,正常情況下無法系統講授,授課教師會根據公安實戰工作對內容進行刪減,其結果是強調應用性而缺乏理論性。微時代下,微視頻、微信公眾號等新形式可以彌補公安院校刑法教學課時不足的嚴重缺陷,授課教師可以將課上難以深入的理論知識制作成短視頻,將一些復雜的案例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的方式推送給學生,建立微信群、QQ群擴展談論內容。更多的專業知識,背景知識,經典案例通過移動互聯網給學生,通過這種形式,學生接觸到的教學內容更具多樣性。3.3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環境。移動互聯網打破了物理空間格局,教師和學生隨時可以溝通交流,突破時間和空間局限性。但是,要真正利用好互聯網環境還必須做出許多努力。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觀點。網絡教學的興起并不能否認傳統課堂教學的作用,其面對面答疑解惑的功能仍不可小覷,二者相互補充,如何協調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其次,作為學院和授課教師必須提供豐富的互聯網產品,只有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否則,建再多的QQ群、微信群、公眾號都是徒勞;最后,網絡教學成果要納入到教師年終考核。要想真正豐富教學環境使移動教學名副其實,授課教師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管理維護教學平臺,如果沒有一定的獎勵機制,最終可能流于形式。

【參考文獻】

[1]戰德臣,王立松,王楊,等.MOOC+SPOCs+翻轉課堂:大學教育教學改革新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王偉.淺談刑法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J].中國成人教育,2014(12).

作者:陳彥羽 單位:湖北警官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