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施工企業的稅務管理

時間:2022-11-28 03:01:38

導語:探究施工企業的稅務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施工企業的稅務管理

一、施工企業稅務管理的意義

通過稅務籌劃,加強企業稅務管理,降低稅收成本,提高企業經濟利益,提升企業形象,使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得先機。在籌資融資階段,施工企業負債性質的籌資利息作為所得稅的扣除項目,能享有所得稅利益,而股權性質的籌資所產生的股息只能在企業稅后利潤中分配,因此債務性質的籌資就有節稅優勢。在經營管理階段,施工企業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會直接影響納稅,雖然折舊總額是一定的,但是選擇不同的折舊方法,會直接影響各期計提的折舊費用,進而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和企業利潤。在投資管理階段,施工企業在選擇投資地點、投資項目和企業組織模式時,都會涉及稅務管理。譬如選擇稅率較低的地區如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鼓勵的西部等地區,會享受到稅收優惠;選擇投資項目時,應盡量選擇符合國家鼓勵類目錄的投資項目,避免國家明確限制的項目,因為這樣在稅收支出上有很大的差異;在選擇企業組織模式時,是應該選擇聯營企業還是合營企業、分公司還是子公司,這些都十分有講究,因為不同組織模式的企業所適用的稅率是完全不同的。施工企業的生產地點分散,需要面對的稅務機關很多,各地稅務執法人員的水平及對政策理解的不同,都會影響著企業的稅務管理。施工企業稅務管理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稅務日常管理,二是稅企溝通,三是稅務籌劃。稅務日常管理時,從稅種看涉及最大的就是營業稅和所得稅,這兩大稅種是稅務管理中爭議最多的地方。1、政策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第十二條營業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并收訖營業收入款項或者取得索取營業收入款項憑據的當天。國家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四條條例第十二條所稱收訖營業收入款項,是指納稅人應稅行為發生過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取的款項。條例第十二條所稱取得索取營業收入款項憑據的當天,為書面合同確定的付款日期的當天;未簽訂書面合同或者書面合同未確定付款日期的,為應稅行為完成的當天。《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五條納稅人提供建筑業或者租賃業勞務,采取預收款方式的,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到預收款的當天。綜合上述政策,建筑業企業在工程完工前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到款項的當天(包括預收款),基數為收到的款項;工程完工后按照取得竣工結算單的當天確定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基數為結算總價減去實際已經收到的款項,亦即實際收到款項時繳納營業稅,基數即實際收到的款項。2、訴求。結合政策,筆者認為以實際收到的款項為基數征收營業稅較為合理,其余兩種方法均有不妥。如果以工程結算單為基數,那么當工程最后一期計量發生負結算時,之前多征收的稅款退回的操作難度大;同樣如果工程計算和預收款都考慮,存在重復計稅問題,加重企業稅收負擔。上述營業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及計稅基數的爭議問題,隨著營改增的實施會得到徹底解決。3、營改增后納稅義務時間是這么規定的:一是先開具發票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開具發票的當天,應稅服務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納稅人抵扣進項稅額以增值稅扣稅憑證上注明的增值稅額為準,購買方在取得增值稅扣稅憑證后,即便是尚未向銷售方支付款項,但可以憑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稅款,這時如果強調銷售方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訖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則會造成稅款征收上的脫節,即銷售方還沒開始納稅,購買方卻開始將稅務機關未征收到的稅款進行抵扣。

二、施工企業稅務管理的環節

此外,由于普通發票與增值稅專用發票均屬于商事憑證,征稅原則應當保持一致,所以,為避免此類稅款征收脫節現象發生,財稅[2013]37號規定,納稅人提供應稅服務時先開具發票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開具發票的當天。二是提供應稅服務并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應為:簽訂了書面合同且書面合同確定了付款日期的,按照書面合同確定的付款日期的當天確認納稅義務發生;未簽訂書面合同或者書面合同未確定付款日期的,按照應稅服務完成的當天確認納稅義務發生。1、企業所得稅。國稅函[2010]156號對企業所得稅作了如下新的規定:建筑企業總機構直接管理的跨地區設立的項目部,應按項目實際經營收入的0.2%按月或按季由總機構向項目所在地預分企業所得稅,并由項目部向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預繳。以上跨地區設立的項目部,僅指建筑企業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設立的不具有二級分支機構條件的項目部,且也不屬于二級或二級以下分支機構直接管理的項目經理部(包括與項目經理部性質

三、施工企業稅務管理的內容

相同的工程指揮部、合同段等)。該規定在施工企業實施后產生的問題:一是施工企業屬于微利行業,有些項目是虧損的,項目預繳所得稅就很不合理;二是若項目盈利,但是公司匯總層面出現虧損,不用繳納企業所得稅,根據文件規定,由總機構所在地稅務局返還預繳的所得稅,該條款在實際執行過程無法實行。2、個人所得稅。當前很多施工企業外出經營項目的主管稅務機關要求項目按照計量收入的一定比率繳納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3-1%不等,然而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當企業財務制度健全,核算規范,個人所得稅征收應根據工資收入分級次計算,不應籠統以工程價款為基數來核定征收,這樣既造成個人負擔加重,也加大了企業稅收成本。稅企溝通主要包括征管局的日常稅務管理以及稽查局的日常或者專項稽查,很多時候征管局為保證稅企關系穩定,稅收執法上會根據自身管理需要以及企業訴求,靈活掌握稅政,然而這種狀態在稽查機關進入時便會出現問題。究其根本,主要是兩大機關的出發點及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不能片面的指出誰對誰錯,這時企業夾在中間需要做的是合理溝通,而不能淪為皮球,失去掌握主動權利的機會。每項稅收政策在征管局同意執行時均應取得批文,為后期應對檢查提供依據,稽查局稽查時會截取單個的一個區間來看問題,企業應該從事情的緣由及發展趨勢來向其合理解釋,爭取諒解,最終抓住主動權。稅務籌劃指在納稅行為發生之前,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對企業經營的各項經濟行為提前做出各項安排,來實現少納稅或者延遲納稅目標的各種籌備計劃活動。理論上來講,所有稅種都可以進行稅務籌劃,但由于性質不同,稅務籌劃的途徑、方法及其收益也不同。實際操作中,施工企業應側重選擇對決策有重大影響的稅種作為稅務籌劃的重點;選擇稅負彈性大的稅種作為稅務籌劃的重點,稅負彈性越大,稅務籌劃的潛力也越大,通常來說,稅源大的稅種,稅負伸縮的彈性也大。因此,稅務籌劃自然要針對主要稅種,另外稅負彈性還取決于稅種的要素構成,這主要包括稅基、扣除項目、稅率和稅收優惠,稅基越寬,稅率越高,稅負就越重;或者說稅收扣除越大,稅收優惠越多,稅負就越輕。從稅收優惠政策來看,施工企業選擇稅收優惠政策作為稅務籌劃突破口時,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納稅人不得曲解稅收優惠條款,濫用稅收優惠,以欺騙手段騙取稅收優惠;二是納稅人應充分了解稅收優惠條款,并按規定程序進行申請,避免因程序不當而失去應有權益。施工企業普遍使用的稅收優惠政策主要有西部大開發所得稅稅率優惠政策,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四技收入減免營業稅政策以及節能節水、環保及安全生產專用設備抵免企業所得稅的優惠等,具體執行時,各單位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合理利用稅政優惠,避免濫用。從轉變企業現行納稅模式來入手。譬如個稅,年收入總額一定的情況下,企業盡可能多地安排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及盡可能少地安排全年一次性獎金的稅收籌劃思路都是錯誤的。因為過多或者過少的年終獎都會造成稅負失衡,不利于整體稅負的下降,正確的籌劃方法是:在假設全年收入按月平均發放工資基礎上,將月工資適用最高稅率的部分依次轉移為全年一次獎金,轉移的限度為全年一次性獎金適用的稅率低于或等于月工資適用的最高稅率,這樣就能使工資薪金所得最大限度地享受低稅率。

本文作者:李亞翠工作單位:陜西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