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產業問題對策
時間:2022-10-29 11:39:00
導語:創意產業問題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創意產業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和發展模式的創新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創意產業存在的問題和誤區,嘗試提出有效措施,以推動這一產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創意產業問題對策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內一部分中心城市的高速發展,人民收入的不斷增加,社會文化需求的不斷升級,我國正面臨從資源消耗、投資拉動、粗放發展模式向資源節約、創新驅動、集約發展模式的轉變。在這種形勢下,大力發展以創新為核心、以知識產權為依托、以科技文化有機結合為特征的創意產業,已經成為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尋求可持續發展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選擇。本文試從分析我國創意產業存在的問題與誤區入手,探索有效的解決途徑,以促進我國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
一、創意產業的內涵
創意產業、創意經濟(CreativeIndustryCreativeEconomy)或譯為“創造性產業”,是全球化條件下,以人們的精神文化娛樂需求為基礎,以高新技術手段為支撐,以網絡等新傳播方式為主導,以文化藝術與經濟的全面結合為自身特征的跨國跨行業跨部門重組或創建的新型產業集群。它是以創意為核心,向大眾提供文化、藝術、精神、娛樂產品的新興產業。創意產業的關聯要素主要包括:文化藝術創意,與傳統的文化藝術工藝品相關,其主導趨向是使創意市場化、產業化;數字高科技創意,與新興的產業門類相關,其主導趨向是科技的文化化,走向內容產業市場;工業技術設計創意,與制造業各產業門類相關,其主導趨向是二、三產的融合提升,增加高附加值。
1、從產業的定位來看。創意產業的根本理念是通過“交融”促成不同行業和領域的重組與合作。在總體服務業中,通過交融尋找提升和融合制造業的新增長點,開拓藝術型、精神型、知識型、休閑型、體驗型、娛樂型的新產業增長模態,培育新的文化消費市場,推動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
2、從產業的主導方式來看。創意產業中的創意、創造性取代了勞動力的簡單累積,成了左右市場趨向的產業方式的核心。創造性是創意產業的生命線。
3、從產業運作模式上看。創意產業的發展更加動態化,它是市場經濟運行的高端方式,更多地依靠市場和消費自身的推動,同時又不斷地策劃市場、激發市場。創意產業生產的產品不再側重基本的物質性,而是更富于精神性、文化性和娛樂性,這種不確性使得創意產業成為風險產業。
二、我國創意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誤區
1、存在的主要問題。我國創意產業的萌芽出現在2002年。創意產業的知識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對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優化產業結構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國的創意事業目前面臨不少問題,主要有:經濟結構限制創意產業發展、整體職業結構存在缺陷、企業缺乏自主品牌意識、城市發展規劃思維定勢、知識產權缺有效保護、傳統教育無法提供創意土壤、缺乏創意產品消費需求、創意人才流失、技術工人素質低下和發達國家制造技術壁壘等。
2、存在的主要誤區。⑴創意+產業=創意產業。創意強調個性化,如果一哄而上重復建設,只能導致事與愿違。創意產業的發展有兩個明顯特征,是規模經濟。即只有通過做大規模、降低成本、細化產業分工,才能提高效益;二是交叉化。創意產業聚集區是創意產業發展的良好載體,能夠為創意的產生提供獨特的發展環境,但僅形成規模還是不夠的,還需要創意產品形態的多樣化和交叉化,最終形成自己的品牌。我國目前最缺乏的是能把自己的創意轉化成多元產品、多次實現價值的意識和能力。
可見,只有將“規模經濟”與“定制經濟”相結合,才能從較高的社會化程度和較低的成本中獲取個性化價值。目前我國創意產業市場不成熟、需求不穩定、產業鏈條尚不完整,只有通過政府制定合理的引導政策、健全法律體系,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建立起互接產業鏈條和高度市場化的產業交易平臺,才能真正實現“創意產業化、產業創意化”,而不僅僅是“創意集聚化”。
⑵中國制造=中國創造。在新一輪高新技術產業競爭中,技術的競爭最重要,而技術競爭的重點是產品的創造與設計。由于缺乏產品設計理念,中國的產品很難賦予品牌真正的生命力。因此,全球有很多暢銷產品是“MadeinChina”,卻不是“CreatedinChina”,因為中國缺乏賴以成名的創造性設計。就其內涵來說,創意主要包括兩方面:第一是原創,第二是創新。今天,已有一些中國企業以創新為經營理念,但大多數企業依舊在創新缺位的低端競爭中掙扎,原創性設計更是缺乏。只有革新全社會的理念,實現由制造到創造的思維跨越,中國企業才能走向“中國創造”。
⑶創意經濟=創酷經濟。就在中國大批創意公司高呼創意立國、發展創意產業的同時,創酷經濟將“眼球經濟”發揮得淋漓盡致,“創酷”儼然成了時尚發展的代名詞,強烈地昭示著中國設計的覺醒。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成熟,消費人群日益個體化、行為“酷”化,創酷經濟是創意經濟時代的必然趨勢。
要加入這場世界“酷”戰中,首先必須具備實力,包括:發展戰略研究、產品制造以及市場推廣費用、獨具特色的創意性人力資本和技術等。從創新、創意到創酷,是創意經濟的潛在發展脈絡。而創意經濟的發展是多元要素有機結合和支撐的結果,創酷并非簡單地使創意成為時尚,創意也并非簡單地進行“酷”戰。創意經濟作為技術、經濟和文化等相互交融的產物,其提升產品或服務價值的關鍵要素之一是其文化內涵。因而要真正使中國變成“創意集中營”,就必須在全民中樹立正確的創意意識,而不是只刮“創酷旋風”。
創意產業需要把價值創造的環節和程序完全整合為產業結構。創意產業的產業鏈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內容和渠道。盡管中國的創意產業剛起步,但已出現渠道過剩、內容短缺等問題。創意產業有幾個核心的鏈條,第一個鏈條就是要擁有創意資源;第二個環節就是要有創作;第三個環節是創意制作;第四個環節就是渠道,包括媒介、流通、發行、包裝、演出、會展、文化場館,這些是創意產品實現價值的場所。在這四個產業鏈條中,內容是創意產業的核心。創意不僅是手段和工具的創新,更重要的是對人的意義和價值的創造性響應。應該賦予創意產品真正的創新內涵,而不是簡單的包裝上市。
三、促進我國創意產業發展的途徑
創意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取決于所處區位、能級、產業基礎及發展環境等,創意產業基地的規模要有獨特定位。對促進我國創意產業發展的途徑,現分析如下。
1、政府應積極推動。政府是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有責任營造適宜產業發展和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我國應把創意產業提升到國家戰略產業的高度,制定有針對性的產業政策和發展戰略,引導其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從某種意義上說,知識產權是創意產業的核心資產,是創意產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政府首先要從法律和制度方面營造有利于創意產業發展的產業環境,還需給予投身文化創意產業的企業財稅政策方面的傾斜,吸引更多企業加入創意產業,形成產業集聚的效應;同時,有目的、有重點地實施資金支持,在經費上確保創意產業的發展;在人才培養方面,政府要有意加強院校專門創意人才的培養,利用網絡及其他教育機構進行專業資格培訓,加強與外國的人才交流與合作,為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在實際發展中,政府既是創意產業最大的投資者和消費者,也應是創意產品最大的需求者,政府應該不斷擴大政府采購的份額。一個產業要形成國家競爭優勢往往需要很長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政府一定要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給予持續支持。
2、積極培養創意人才。創意人才的極端匱乏制約了我國創意產業發展。從根本上看,文化創意產業的高速發展依靠文化創意人力資本的投入產出和文化創意階層的崛起。各國創意產業的發展無不得力于各國創意人才的教育與培養。僅以游戲產業例,到2003年,美國設有游戲專業的大學(學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學設有游戲(開發、設計、管理、運營)專業,韓國有288所大學或學院設有相關專業,其中政府指定贊助的大學及研究院游戲專業就有106個。
創意產業是建立在教育的高度發展基礎之上的。創意產業的發展依托于國民素質的普遍提高和國民創造力的激發。創造性的教育與開發是創意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深厚基礎。相對于全球創意產業大國,我國的創意教育十分落后,僵化的學科體制束縛了創意教育的發展。必須盡快創造新的培育機制,培養大批量創意人才。此外,創意階層、創團隊的崛起,也給新的創意產業與創意人才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課題。除了大批量培養和引進高端創意人才以外,如何組織成熟的創意團隊,最大功效地發揮團隊實力和凝聚團隊精神,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3、充分認識創意產業對區域發展的意義。產業的發展,有聚集于某一地區的特點。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同樣表現出這一特征。高科技產業園可以促進地方的經濟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園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
例如,韓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總體戰略是,2001-2010年的10年期間,在全國建設10多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10個傳統文化產業園區,1至2個綜合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形成全國的文化創意產業鏈。旨在優化資源組合,發展集約經營,形成規模優勢,提升研發生產能力和文化創意產業的整體實力。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產、官、學、研的聯合協作,對文化創意產業進行研究開發、技術訓練、信息交流、生產制作的“集合體”。建設方針一般是以地方政府為主、中央政府支持、動員民間參與。
我國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擁有眾多的文化資源和遺產。國內許多地區都有自己歷史傳統深厚的特色產業,如蘇州以刺繡聞名、景德鎮以瓷器知名等,文化創意產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大有可為。此外,文化創意產業在區域發展的作用還包括美化與活化區域環境、提供就業、吸引居民與觀光、提高房地產價值、吸引高端人才等。文化創意產業與其他產業的結合,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提升產品利潤,促進區域競爭力。區域競爭優勢的形成,往往植根于特色,在特色之下,自然會有產業集群化的顯現。各地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應對自身的優勢、劣勢有清醒的認識,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地方政府應該對其地區的人文、自然、產業等資源進行全盤性的調查,再由地方政府統一對外宣傳。地方政府在對資源與特色有清醒認識的基礎上,可以從宏觀上對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戰略、區域競爭比較優勢、綜合效益和可持發展等全方面做出規劃。
【參考文獻】
[1]張京成:中國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07)[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2]蔣三庚:文化創意產業研究[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出版社,2006。
- 上一篇:創意產業時代廣告業研究
- 下一篇:香港文化創意產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