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校外美育活動中素質教育的探討
時間:2022-08-27 11:25:00
導語:對校外美育活動中素質教育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來講,首要問題就是要消除貧困,改變落后,提高全民素質。為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求,素質教育被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舉措。今天的美術教育也早已不是過去那種單純的技能訓練。美術教育更以它獨特的方式起著發展和完善人格以及提高人的整體素質的作用。而我們的校外美術教育正是通過各種教學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將抽象的美術知識轉化為可以應用的實際知識,使學生在直接感受中了解、認識美,在感知中理解鑒賞美,在感悟中體現和創造美。從而達到較深刻的審美意識。因此說,校外美術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個性發展;造就特殊人才,實現美術教育再表現,再實踐,再創造的有效手段。
一、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把握校外美術教育教學活動的辦學方向
“素質”從字義上講就是“本來的性質”,特指人就是本性。這種本性的形成過程除了天生具有遺傳因素和性格因素外,主要來自特定環境的潛移默化和自身主動或被動地接受外界影響的一個復雜而緩慢的心理和生理完善過程。
人的素質高低與受教育的程度有很大關系,教育的學科越豐富,范圍越大,高素質的人才就越多,美術教育是一門形象思維的學科,“美術”從字義上講就是造型藝術,并指繪畫。“美”指美麗、好看,“術”指技藝、技術、方法。總的說來,“美術”涵蓋了審美;形象思維;創造力;精神活動;行為表達方式和繪畫技巧。有些人把美術單純解釋為畫畫,我個人認為不太準確,美術的特性與美術教育的促進作用有直接關系,因為它有形象性、情感性和愉快性。正是因為這種情感效應,才能實現寓教于樂。只有把素質教育寓美術教育過程中,又在美術教育過程中體現素質教育,才能形成素質化的美術效應。
由此可見,我認為校外美術教育教學活動的辦學方向就是:
1.通過多種最自然的美術實踐活動來喚起學生身上潛在的美術本能,激發自身的美術需求,自由自在地表露出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以此來培養學生感覺美,鑒賞美,創造美的審美的觀念,陶冶情操。
2.通過多方面教育手段,讓他通過參觀、欣賞、體驗、繪畫、創作等途徑,啟發,認識,產生靈感,鍛煉他們的耐力,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多種環節,以知、情、意、技的結合為基點,由深化認識上升到理性思維,從中感悟生活的樂趣,提高全面素質。
二、明確素質教育的目的,確立校外美術教育教學活動的培養目標
素質教育的目的就是集中在人格的培養上,注重智力為知的素質,氣質為情的素質,性格為意的素質,能力為技的素質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校外美術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教學生學習技能與技巧,單純地掌握一些畫法與作法,在他們當中培養多少職業畫家。它的目標應體現在使每一個受教育個體自然流露的強烈的審美感受,提高新時期學生的整體藝術素養,培養二十一世紀具有健全的人格,獨立生活的能力,勇于創造,對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做出貢獻的人。要完成這一培養目標首先是要把校外美術教育教學的實踐活動被社會所理解,所認同,所支持,能產生良好的教育效益和社會效益。重要的是參予各種無意識的藝術熏陶和有意識的藝術教育,培養學生的感知、理解、判斷能力。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在教學中有序地利用社會大環境的優勢,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手段讓學生走向社會,使他們看到廣闊的外界環境是如此精彩。1990—1998少年宮美術組分別為世界婦女大會、國際海洋年、香港回歸祖國、亞太地區計劃生育委員會做大型主題長卷繪制,組織學生參加國際國內少兒美術大賽,在國際交往中,與丹麥學生一起畫畫,與香港同學一起上課,與法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的兒童進行繪畫交流展等。并注意解決以下兩個問題:
1.豐富教育手段,立足能力鍛煉
校外美術教育的靈活性給我的教學領域以極大的空間。我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階段心理及生理的特點,首先從兒童興趣出發,對他們那天真幼稚的想象和隨心所欲的表達方式,用科學的教育方法來開啟兒童智慧的心扉,把幼小的心靈引向繽紛的藝術世界。
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富教育教學活動的內容,立足于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各種能力。在課程設置上增加了感覺能力訓練、鑒賞能力訓練、創造能力訓練、群體意識訓練等各種能力訓練。通過觀察記憶、深入淺出來傳達自己主觀上的情感。
2.著眼要更新觀念,塑造美好心靈
美術這種藝術形式,不僅僅是孩子們了解外部世界的語言,同時又是可以用這種語言、盡情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等內心情感。但是這種稚拙的藝術追求既不會自發地升華,也不會持久地保持下去,需要能及時得到正確引導和保護,使稚拙的追求變成前進的動力。經過努力上升到新的階段。而這階段又是十分短暫的。校外美術教學活動必須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因人而異,根據不同年齡段的接受能力、行為能力設置輔導綱目、教學計劃、教學方案,編寫教材、教法,調整教態。在此基礎上使孩子們體驗到美術課中的愉悅和情趣。使之勤于學、善于學、樂于學,喚起了孩子們樂此不疲,學而不厭的學習之樂,塑造了美好心靈。在師生和諧的情景之中,進而創造出內容美與形式美相統一的教學結構體系,實現校外美術教育教學活動的培養目標。
三、體現素質教育整體性要素的特點,形成校外美術教育教學活動方法的多樣化
素質教育的特點就是要重視教育過程,即滲透教育。美術教育的過程就是素質教育在某過程中的滲透,在潛移默化中的推動。重視素質教育過程是通向素質教育目標的必然的要求,同時也是在重視教育結果。
要在這個教育過程有所作為,并非易事。因為美術不同于其它學科,有美感才有激情,引導美感這就要求構成美術教育的各個環節都要基于這個基礎,要在教學中做到形象直觀,因此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形式和內容的多元化就顯得尤為重要。
1.學生素質潛在性的挖掘
青少年正處在生命最可貴的生長期,盡管他們思想單純幼稚,但是他們所具有的天性是極其寶貴的。(天性是指年齡段),尤其是在美術創作中所表現出的靈動,大膽,無拘無束,天真爛熳,絕非成年人能夠臆造的。并且這些寶貴的思維痕跡隨著年齡的增長將轉瞬即逝,如不及時捕捉,將遺恨終生。能否準確地尋覓,捕捉到這些生命亮點,挖掘潛在的素質,無疑實踐活動給素質以外化的橋梁,并與美術創造結合于一體貫穿美術教育始終。
我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生理特點,開設多類別課程:黑白畫(線和形的裝飾與構成)讓學生通過觀察與表現來進行具體與抽象結合,裝飾與構成結合,線與形的排列組合,對學生進行美的感性訓練。我用兒童的視覺語言啟發和培養兒童運用繪畫語言的能力。
透過記憶與聯想激活動兒童對周圍事物的描述和表現,從而使他們對自己生活的印象經過思考以后成為創造性表現。
我利用想象與表達對記憶中的事物進行補充和重新組合加工,創造出新的形象,豐富審美經驗和積累。
色彩畫(色彩的對比與調和)。讓學生通過色彩的涂抹表達他們的意欲,根據直觀反應再過渡到思維反應,啟發兒童自身潛在的色彩感覺指導他們如何組合好色彩使其產生美感,培養根據描述運用色彩創造形象的能力。
同樣的事物,由于不同年齡特點都會在畫面上顯現出不同的文化層次的審美素質水平。就是在同一題材的要求下,同齡人由于不同水平的審美素質和動手操作思維創作方式等多方面的素質水平差異也同樣會產生不同形式的畫面效果。因此在微觀與宏觀精細刻畫中最能充分地挖掘出學生潛在的素質。
2.學生素質群體性的培養
人的個性素質與群體素質相互影響,一個人的發展取向決定于他直接或間接環境作用的影響。
兒童繪畫能力的發展,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后天教育至關重要。如果從小注意對兒童進行藝術熏陶,環境的改變可以極大地影響發育的速度。因此,美術教育的基點應該放在面向全體學生上,透過繪畫觀察兒童的知覺發展。適當適度地增加知識點,擴展知識面,保護他們在繪畫這個形象思維過程中對形、色、空間等,能根據人的不同感受用不同的方式去表達。
我依據年齡不同,程度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初級班采用分解組合教法、聽故事編內容教法;中級班采用范畫與實物對照教法、情景添加教法、速寫與創作結合教法;提高班采用表現內容與創作形式相結合教法、寫生與比賽結合教法。以多鼓勵少批評,多趣味少單調,多實踐少說教,來造就良好的學習氛圍,豐富和活躍課堂,由此使學生的整體性素質得到提高。
3.學生素質社會性的作用
提高學生整體素質水平與整個民族素質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未來人才的素質應具有積極進取和創新精神,具有在極劇變化的社會中有較強的適應力,樂于樹立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思想觀念、行為模式和生活方式;具有更高的道德品質和對人類的責任感;具有與他人協作;對科學和真理執著的追求;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學習,適應科學領域綜合化,具有多種多樣的特征和特長;具有掌握交往工作,進行國際交流的能力。
蘊育具有跨時代高素質的人才,不可忽視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當今的時代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各種媒體的宣傳作用對學生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利用的好會使他們受益匪淺,否則會適得其反,認識到這一點后樹立素質教育為已任的主人翁意識,我把校外美術教育教學活動從單純的技法傳授,模式先行的框框中解脫出來,充分利用社會環境中有利的各種條件(大型社會活動、各種競賽、夏令營、國際交流、畫展、采風等)對學生素質進行全面培養,事半而功倍。
使他們從社會的方方面面的反應中得到了深刻的社會教育,為將來怎樣成才,報效祖國,服務于社會產生莫大的激勵作用。更重要的是為他們形成正確而健康的人生觀,確立健康的人生價值取向產生了強大的促進作用。有許多學生或許對他們似水流年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留下的影響是淡淡的,而對在少年宮時某一次參賽、畫展、采風、交流留下的記憶是終生難忘的。
所以說,校外美術教育教學活動要著眼全面多層次在優化教育環境,通過多種手段,實現科學美育、社會美育、環境美育、家庭美育。
四、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原則,提高校外美術教學活動的質量
青少年正處于人生最可塑時期,素質教育的任務無疑使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美好的、向善的、崇高的和勤奮的精神力量感招下和鞭策下,更加完善。這種精神財富積淀的越豐富,越厚重,將來迸發的能力和創造力量是無法估量的。
因此美術教育中素質教育的原則就是育人為本,將青少年的思想境界做洗禮和升華。學美術首先要樹立高尚的人格,要摒棄世俗和丑惡,不慕虛華,腳踏實地地做人。只有這樣才在自身的行為和創作中表現出優良的品德和心態。所以育人為本,注重個性發展,使他們的愛好、興趣、特長得以發揮。美育和德育互相滲透,緊密配合,發揮美術教育的功能,因此我認為要完成好素質教育任務,校外美術教育教學活動就必須提高質量,保證效果,真正達到育人的目的。
多年來,我從工作實踐出發,貫徹校外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大膽地進行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從理論到實踐,從理念到操作,逐漸摸索自己完整的體系。并有相應配套的教材、教具、教學方法和活動形式的支持來體現自己的特點,把特色教育納入教科研軌道,做到以科學理論為依據進行理性思考,以科學方法為指導進行具體操作,以實踐結果為基礎進行理論飛躍,以新的理論為起點進行新的構建。
分別編寫了《校外美術教學活動輔導綱目》(初、中、高級)《美術課教學計劃》,《少年宮美術課輔導方案》及少年宮美術課教材等教學理論方面的東西,逐步實現教育的科學化。
在教育目標上,我由教師單一主導化逐步轉變為學生的自控化。注意發展他們的個性、獨創性,給學生以廣闊的思維空間。
教學態度實現民主化,與學生成為沒有代溝的朋友,情感交融,課上聲情并茂,課下和藹可親,激發他們的情感效應。
教學內容講究現實化,強調校外美術教學的特點,擴大知識面,掌握多種知識和技能,特別是綜合分析能力和創造想象能力。
教學方法實現多樣化。(前面已述),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上課。
通過以上改革嘗試,使學生在校外美術教育教學活動中全面提高了素質。因此如何解決好素質教育與校外美術教育教學活動的關系是我們校外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任務。我將一如既往地對此作繼續探索。
精品范文
10對校園暴力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