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素養培養古代文學教學探討
時間:2022-09-04 11:10:41
導語:國學素養培養古代文學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代化教育背景下,高校古代文化教學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出來,加強對國學素養視角下古代文學教學改革的深入研究極為關鍵,只有如此,才能將國學素養培養與古代文學教學互相滲透的作用發揮出來,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將來更好的立足于社會奠定扎實基礎。本文第一部分對國學素養進行了概述,第二部分對國學素養培養與古代文學教學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探討,第三部分提出了國學素養培養視角下古代文學教學改革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國學素養;古代文學;教學改革;具體策略
大學是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時期,此時期學生需要掌握豐富的國學知識,找到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現代文明之間的契合點,這才應該是大學生必須要具有的基本素養。在國學素養培養視角下開展古代文學教學的過程中,能使學生及時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對古代文學作品進行有效的解讀,在把握其精髓的同時,塑造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提升學生的道德認知,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立足于社會,獲得更加持久的發展。下面將圍繞國學素養培養視角下如何開展古代文學教學進行討論。
1國學素養概述
國學素養,是指通過對大量國學經典的閱讀與研習,在對國學經典有正確認知的同時,靈活運用其內容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難題,通過長期以往的國學經典研習之后,學生能構建起良好的價值體系,并且自身的涵養、素養、品質等也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簡言之,國學素養折射到教育中,其實就是一種人格教育,以不斷的修身養性來孕育出真正意義上的“人”。當代大學生基本都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個性張揚較為張揚,再加上網絡的不斷普及,他們的行為習慣、價值取向等必然會有些偏差,加強對其國學素養的培養,勢必能讓大學生在不斷的傳統文化學習與吸收過程中,逐漸受到有效的熏陶,將我國的傳統文化得以更好的弘揚與傳播。
2國學素養培養與古代文學教學之間的關系分析
2.1互相滲透。國學的深入學習極為重要,能將各學派思想進行完美的統一與融合,對古代文學作品進行解讀之時,能在理解歷史背景的同時,對其進行有效的解讀,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古代文學史學習效果。而通過對古代文學作品的有效解讀,則能對作者創作時的心境、思想境界等進行了解,并感知不同時期的思想政治面貌。比如對于“歐陽修”這一人物,大多人數都會聯想到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但其實他在政治、經學、農學、書法等方面也有較大的成就,并獲得了后人的高度評價。2.2全面認識古代文學思想。大量調查數據發現,人們對古代文學作品進行評價之時,往往能保持客觀公正的心態,梳理出合理的評價準則,但對國學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常會有較多不同呼聲出現,如國學缺乏清晰的界限、國學踐踏了古代文學等,并且持這些論調的人數也比較多。如果以學術史視角來看,國學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概念,將與中國古代文學相關的內容全部包含其中,對其內容的研究需將之放于特定的歷史背景、文化環境中,進行縱向與縱向的深入全面研究。相信在此種國學素養教育背景下,必能使學生全面、系統的認識古代文學思想。
3國學素養培養視角下古代文學教學改革的具體策略
國學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歷史及精神,是培養當代大學生國學素養的有效途徑。下面將從國學素養培養視角著手,對其改革策略進行探索。3.1活用本校資源,制定德育綱要。新時期的古代文學教學過程中,需在全面了解學生國學素養的基礎上,深入淺出的指導學生閱讀國學經典,循序漸進的讓學生受到熏陶與感染。一方面,要明確本校師資資源的優勢,對其進行活用。課堂是高校開展古代文學教學的重要場所,是提升學生國學素養的重要載體,需要合理的開設國學課程,基于學生的道德成長需求,將社會熱點道德話題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討論的過程中,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此外,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盡量不要用空洞語言來進行知識講解,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邀請相關教授、成功人士開展主題講座;開展各種社團活動;在網絡平臺中開展專題討論;參觀歷史古跡等。相信在此種主題極為鮮明的多元化活動之中,大學生會得到積極的情感體驗與認知,對優秀的傳統文化、優秀的古代人物等進行了解,相信通過長期以往的努力,必能夠達成提升學生審美情趣及思想境界的教學目的。另一方面,高校需根據大學生的實情制定有效的德育綱要,這樣才能合理的開展國學經典閱讀活動。對于每部經典文學作品而言,都是作者心血的重要體現,其中蘊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如人文知識、人文情懷等,這些都會對大學生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大學生通過對經典文學作品的閱讀之后,對于社會、自然、人生、他人等會有全新的認識與透徹的理解,能幫助學生更好的修身養性、凈化心靈、完善人格,所具有的積極傳播價值不言而喻。為此,作為高校相關領導者及教育者,需要對大學生的國學經典閱讀進行有效的規劃,這樣才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進行高效的課內外閱讀,將古代文學教學的育人功能及價值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3.2明確教學標準,優化古代文學課程內容。明確的教學目標,是達成對現代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前提。那么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而言,需根據專業發展需求,優化其教學內容及方法,這樣才能保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發揮其長處。當然,實際的古代文學教學過程中,作為一線教育者,需要有意識的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傳授文學知識的同時滲透育人內容。尤其是在每學期的初期,學校及相關老師需要以多種途徑對社會所需人才的需求進行了解,在此基礎上合理的安排課時、學習篇目,將之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作用發揮出來。同時,還需要做好學科融合的教學工作,將之與外國文學、現代漢語等進行融合,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及融會貫通能力。3.3優化教學過程,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第一,活用教學手段。古代文學教學過程中,想要顯著提高其教學效果,就需要對各種教學手段的優勢與弊端進行了解,對其進行活用。如微課、多媒體、慕課等多種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其優勢是能夠將枯燥難懂的國學知識進行直觀性的呈現,既能夠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老師、同學進行有效互動,更好的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讓學生更好的學有所獲與學有所得。當然此種信息技術教學手段也存在其弊端,即過于依賴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再如情境教學法,其實就是讓學生入情入境的去理解國學知識,對其內涵及思想進行深入理解,但其弊端是如果創設情境不合理,便會出現單純活躍課堂氛圍的情況,不利于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為此,只有根據實際的古代文學教學內容,規避性的運用教學手段,才能夠顯著提高古代文學教學效果。第二,優化教學流程。實際古代文學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對學生們的心理需求及個性特征進行了解,以此來優化教學流程。針對教學導入環節,應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喜好來設計有趣的導入,以便于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針對課堂教學環節,需要營造探究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情感去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理解學習內容。針對教學總結環節,需引導學生總結與梳理,升華情感之時,感知古代文學學習的樂趣。第三,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古代文學教學中包含著豐富的文學知識,需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如文學作品表演、辯論活動、創作活動等,讓學生由被動學習向欣賞學習→自我陶醉→觸類旁通過渡。此外,老師需要明確興趣小組的學習價值,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喜好及學習需求來參與到各種興趣小組之中,這樣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不僅會受到更多的啟發,而且還會感悟到更多的生活真諦,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3.4構建多元化的考核體系,促使學生全面發展。以往高校中進行古代文學教學的過程中,常采取的是期末考試成績這一單一的考核方式,難以真正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難以讓學生得以持久的發展,并且此種單一的考核評價方式,難以將考核評價本身具有的激勵作用發揮出來。為此,高校古代文學教學過程中,構建多元化的考核體系尤為重要,一方面能對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另一方面也能夠豐富評價內容,將多元化考核評價引導學生、激勵學生發展的作用淋漓盡致的發揮出來,能使學生從面向書本發展向面向生活發展過渡。
4總結
毋庸置疑,大學生即將要步入到社會,其國學素養如何,直接會影響將來在社會中發展的效果。為此,高校古代文學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學生國學素養的培養,除了從上述的優化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活動、教學評價體系幾方面著手外,還需要構建高素質的教學隊伍,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的古代文學學習質量及國學素養。
參考文獻
[1]侯智芳.古代文學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
[2]鄭玲.基于應用型辦學定位下的古代文學教學——以池州學院為例[J].池州學院學報,2014(5).
[3]梁思影.高職院校學生國學素養培養的幾點思考[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
作者:張敏麗 單位: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人學視域下生態文明哲學思考
- 下一篇:積極心理學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