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藝術多重魅力

時間:2022-06-28 11:17:20

導語:合唱藝術多重魅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合唱藝術多重魅力

合唱以它獨特的審美聽覺、多聲部的和聲層次、多種音色的人聲組合,成為最美妙和諧的音樂藝術,在美育和音樂教育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很重視音樂教育,特別是大中小學生的合唱教育,通過合唱這一獨特的藝術形式提高音樂修養和人文素質,使學生進入圣潔的藝術殿堂。筆者多年從事大、中、小學合唱團的組織輔導與訓練工作,對合唱藝術的魅力體會至深,合唱作為一種聲樂藝術,對音樂情感的表達較器樂更為直接,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是音樂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而在經歷了萌芽、成長、成熟、轉型等發展階段之后,合唱藝術更擁有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是最易于推廣普及的、最有影響和成效的音樂活動。

一、合唱積淀的文化藝術魅力:傳承歷史演繹經典

西方合唱脫胎于基督教,據傳古希臘荷馬的詩篇伊利亞特中就有許多描繪集體演唱和舞蹈的片段。中世紀以后,器樂音樂遠未成熟,人們已經用合唱來演唱多聲部的復調音樂。在西方音樂文化的發展史中,合唱這種表演形式,無論作為教堂里宗教的工具,還是作為宮廷貴族音樂,以及在后來的歌劇、交響樂中都占據著重要位置。在我國,多聲部合唱在民歌中占據著重要而特殊的位置(如侗族大歌等),西洋合唱藝術傳入至今也已有百年歷史,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歷史時期,都產生了大量耳熟能詳的合唱作品,形成強大的藝術與精神的力量。新文化運動時期,趙元任、黃自等音樂家的合唱作品做出了成功的藝術嘗試;抗日戰爭時期,人民音樂家冼星海最重要和最具影響力的作品就是合唱《黃河大合唱》,它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激發了人民戰斗的勇氣,塑造了中國人民不屈不饒、奮勇拼搏的形象。新中國成立后的《歌唱祖國》《長征組歌》《牧歌》等一些膾炙人口的佳作,體現了我國合唱歌曲的民族風格的嘗試,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出現了很多不同風格和體裁的經典合唱作品,使合唱走進了百花爭艷的繁榮時期,各種合唱演出和比賽,特別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青歌賽的合唱比賽,更是把合唱推向了更高的藝術境界。

二、合唱的聲音魅力:豐富的音色多彩的和聲

古語說:“絲不如竹(zo,南音),竹不如肉(nio,南音)",這里絲指弦樂,竹指管樂,肉指人的歌喉,意為弦樂不如管樂美妙,而管樂再婉轉動聽,也比不上人的歌聲魅力大。合唱藝術可以分為同聲合唱類、混聲合唱類和無伴奏合唱多種類型,合唱的音色包括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童聲以及他們之間搭配產生出來的復合音色,在表演形式上也可劃分為交響樂音樂會、合唱音樂會、歌劇、文藝晚會中的合唱以及合唱比賽等多種形式。合唱具有最廣的音域、最大幅度的音量力度變化和最豐富多彩的音色。合唱作品中,不同的音色、力度和速度呈現出不同的情感和風格,同一首歌曲經過不同歌手的演繹、不同形式的編排常常會具有風格迥異的韻味和情感,如歌曲《天路》韓紅演唱得高亢、寬廣而細膩,而武警男聲合唱團演唱除了細膩還非常粗狂、雄渾和大氣。合唱藝術正是通過和諧的聲音及音色變化,力度的強弱、速度的快慢等形式,用歌聲的方式來表達藝術形象和情感的。在合唱藝術中,聲音始終是核心要素,如果說獨唱追求的是個性,合唱追求的就是共性,因為合唱是整體的藝術,要求其歌唱發聲的統一和諧,才能形成共性的藝術處理與情感表現。合唱藝術也注重每位成員的聲音質量,合唱團員需要對合唱的聲音形成清楚的概念。在合唱訓練中,科學統一而有效的發聲方法是合唱成功的基礎,它要求追求美感的、圓潤的、能將自身的個性融入合唱共性的聲音。指導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建立并強化正確的聲音形象和對錯誤聲音的糾正,用正確統一的發聲方法來演繹正確統一的聲音,這樣有利于形成統一和諧的聲音效果。合唱藝術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和聲,和聲可以使合唱產生恢宏無比、氣吞山河的震撼效果,如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貝多芬的《合唱交響曲》等;也能表現虛無縹緲、若隱若現的效果,如拉索的《回聲》、瞿希賢的《牧歌》等。合唱中的和聲是由兩個以上的聲部同步或不同步進行產生的縱向音響效果。聲音的縱向距離不同,音色不同及聲音的多少不同形成了豐富的和聲色彩效果。統一、準確、音色純正是合唱的和聲效果基礎,在合唱訓練中要非常注意每一聲部內聲音的統一和聲部之間音色的統一、音量的平衡、每一個音準確的音高以及橫向樂句的處理,使各聲部旋律線條清楚,層次分明,這樣縱橫細膩處理好合唱,使和聲真正成為合唱的調色盤,可以調整不同的色彩和厚度,可以自由的表達歌曲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風格特點。而在訓練個人的音準、音質方面,需要充分挖掘人聲的潛力,最大限度地擴展人聲的音域,美化聲音、在個性的基礎上強調共性,這樣才能使合唱的聲音具備深度、廣度和立體感,才能自如地表現聲樂作品。

三、合唱的語言魅力:表達最直接而豐富的藝術

在音樂藝術領域,藝術者們用形體、樂器、歌唱來表達豐富的情感,而人的歌喉就是獨特而美妙的樂器,人的歌唱再加上歌詞文字就能更直接表達人豐富而細膩的思想感情。人由于生活、勞動與情感的表達產生了語言,語言不能盡情時產生了歌唱與音樂。歌唱借助語言更能充分而細膩的表達情感,或者說歌唱使語言插上翅膀翱翔在情感的蒼穹之上。在合唱中咬字吐音是非常重要,它使合唱的語言清晰而富于共鳴,這樣既能清楚地表達語言情感,又能表現歌聲統一圓潤的美,所以每一位團員的咬字吐音都要做到高度一致。合唱團排練時要做充分練習,處理好歌詞每一個字的字頭、字腹、字尾等環節,做到咬字清楚,發音圓潤而有共鳴,而且這樣合唱就有了表達情感的聲音和語言基礎。如冼星海《黃水謠》前面女聲合唱部分“麥苗兒青來稻花兒香”的“香”字,先輕輕咬準字頭加上氣息推出圓潤而飽滿的字腹,最后以柔和的后鼻音收韻,中間混聲合唱部分“奸淫燒殺”每一字都咬得很重,后兩個字特別要強調字頭,并且歸韻很快,表現了鬼子的殘忍和人們的憤恨。然后還要做好不同歌唱語氣的處理,如把這首歌前面女聲合唱部分“男女老少喜洋洋”的喜洋洋處理為彈性跳躍的跳音更能表現人們祥和安寧地生活,更能對比出后面鬼子入侵的災難。這樣對合唱中每一個字、詞、句、音的細致加工處理,再做好不同歌唱語氣的處理,或輕重緩急、或抑揚頓挫、或氣息悠長、或短促有力……加上整體的風格把握,合唱就會有更豐富的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

四、合唱的精神魅力:提升大眾素質的好平臺

合唱能抒發人內心的情感,啟迪人的心智,對人的精神生活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眾多的音樂藝術形式中,合唱體現出很強的群眾性和參與性。它有豐富的表現形式,除標準的混聲四部合唱外,還有童聲的、男聲的、女聲的多部合唱,中間還可穿插領唱、重唱、輪唱、齊唱,可以是無伴奏的,鋼琴伴奏及樂隊伴奏。合唱以美聲唱法為基礎,但也可以使用民族和通俗唱法,這給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愛好的人們提供了參與和表現的選擇,據估計,全國的各種合唱團大約有數十萬個,參與合唱的人數有上千萬人。合唱藝術對于人整體素質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合唱團是一個集體,具有嚴格的紀律,在排練和演唱活動中,團員們互相幫助和協作,培養了團隊意識。團員們在指揮的帶領下,學會傾聽自己和整體的聲音,為把自己的聲音融入到整體的中去,有時要調整,有時要克制,這正是以藝術的形式體現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所以合唱團員的集體觀念最強,合唱團員之間的關系最融洽。在合唱排練中指揮和合唱隊員共同分析、深入挖掘歌曲的情感內涵,爭取在準確表現詞曲作者創作意境的基礎上形成新的創意。在排練時,指揮和合唱隊員要充分交流,了解歌曲創作的背景,探討歌曲的內容、風格特點、文化內涵,以及怎樣表現和創新等問題,這一過程使大家相互交流,把對歌曲的理解及處理最終變為藝術現實,使大家享受到合唱的藝術美,提高了審美的情趣和能力,還培養了藝術創新意識。

合唱使眾多參與者獲得了提高音樂修養,追求高雅情趣的一個機會,也是大家思想感情交流的一個很好的平臺,在筆者任教的大學,很多學生由于中學期間的升學壓力,無暇顧及高考學科以外的音樂課及音樂活動。進入大學后普遍有強烈的愿望彌補欠缺的音樂知識,由于合唱團無需樂器和基礎,所以參加的人數是最多的,大家因為共同的興趣愛好走到一起,通過排練、演出及參加比賽等活動,增強了集體榮譽感,提高了演唱水平,也體驗到集體排練的樂趣和合唱藝術的強大魅力,他們中的大多數已經由愛好者轉化為合唱迷,以充滿青春活力的歌聲,表現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追求真善美的精神風貌。另外很多中老年人常常聚集在合唱團里,表現了他們對高雅藝術的執著的熱愛和追求。合唱,既是一種音樂藝術形式,具有它獨特的魅力和美感;更是一種生活,啟迪人們樂觀向上,追求高品質的精神生活,促進人們身心的和諧與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