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和服務業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31 08:50:00
導語:制造業和服務業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本文從實證出發,通過計算得出直接消耗系數、感應度系數、影響力系數一系列產業關聯指標,分析出機械制造業和服務業之間產業結構的關聯程度低、生產性服務業比重低、現代服務業發展緩慢的特征,揭示了保持機械制造業這一傳統優勢產業核心地位的重要性,并通過生產性服務高度化,重點培育現代服務業來推動機械制造業的發展。
關鍵詞:生產性服務業現代服務業機械制造業投入產出產業關聯
服務業從性質和組成來看,主要包括金融、保險、房地產、咨詢、信息服務、科技開發、商務服務、教育培訓等行業。也有人將生產性服務業劃分為八類行業:批發零售業、餐飲旅館業、交通倉儲業、通訊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和商務服務業、公共及個人服務業、其他服務業。
服務業從作用來看,包括生產性服務業和消費性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是指那些為滿足中間需求、向外部企業和其他組織的生產活動提供中間性投入服務,用于商業運作和更進一步的生產而非用于滿足最終消費和個人需要的行業。消費性服務業指用于滿足最終消費和個人需要的服務業。若從服務業出現的時間順序來看,服務業可分為傳統的服務業和新興的服務業。
一般來說,傳統服務業包括運輸、郵電、倉儲、批發零售、金融、保險、房地產和商務等服務行業;現代服務業通常提供的服務屬于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型服務,包括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廣告、市場調查、會展、會計事務,律師事務和管理咨詢等服務行業。論及服務業與機械制造業的關系,絕大多數學者認為二者是緊密聯系的,總體表現出相互依賴、相互促進、互動發展的關系。
產業關聯分析
(一)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公式
感應度是指產業部門的前向關聯度,它主要由感應度系數來反映。感應度系數是指當國民經濟各部門均增加一個單位最終使用時,某一個部門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應程度,也就是需要該部門為其它部門的生產而提供的產出量。用公式表示:。式中,b為列昂惕夫逆矩陣的第i行、第j列之值。感應度系數反映的是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對某一個產業部門產品的需求與依賴程度,也反映了該部門在整個國民經濟產業鏈中所居的地位。
影響力是指產業部門的后向關聯度,它主要由影響力系數來反映。影響力系數是反映國民經濟某一部門增加一個單位的最終使用時,對國民經濟各部門所產生的需求波及程度。影響力系數的計算公式如下:,式中,b為列昂惕夫逆矩陣的第i行、j列之值。影響力系數反映的是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某一個產業部門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產品需求的波及程度,也反映了該部門在整個國民經濟產業鏈中所居的地位。顯然,影響力系數Fj越大,第j部門對其他部門的拉動作用越大。因此,影響力系數的高低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個產業部門的發展對國民經濟可能產生的帶動作用太小。
本文選取六個部門,他們分別是機械設備制造業,運輸郵電業,商業飲食業,公用事業及居民服務業,金融保險業,其他服務業。根據這些行業的直接消耗系數表計算得到這六個部門在1997、2000、2002年三個年份的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見表1。
(二)感應度系數
從橫向來看,1997年感應度系數較大的部門有機械設備制造業、運輸郵電業、金融保險業。2000年感應度系數較大的部門有機械設備制造業、運輸郵電業、商業飲食業、金融保險業。2002年感應度系數較大的部門與2000年相同,沒有變化。感應度系數一直較大的有機械設備制造業、運輸郵電業、金融保險業,而商業飲食業從2000年也加入到感應度較大的行業。綜上可以看出,機械制造業對傳統服務業的敏感程度較高,這些行業發展對機械制造業的需求較大,而對現代服務業的依賴性卻較小。
從縱向來看,各部門感應度的變化如下:機械設備制造業感應度系數表現出先升后降,總體趨勢是上升。感應度系數上升的部門有機械設備制造業、運輸郵電業、金融保險業,下降的部門有商業飲食業、公用事業及居民服務業、其他服務業。說明機械設備制造業對運輸郵電業、金融保險業依賴性增強,對商業飲食業、公用事業及居民服務業依賴性越來越小。
(三)影響力系數
從橫向來看,1997年影響力系數較大的部門有機械設備制造業、商業飲食業部門,影響力系數大于1。2000年影響力系數較大的部門只有機械設備制造業。2002年影響力系數較大的也只有機械設備制造業。可以看出,機械制造業影響力系數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保持較大影響力。商業飲食業部門一直處于第二位,但從影響力較大變為影響力較小。說明機械設備制造業對運輸郵電業、公用事業及居民服務業、金融保險業、其他服務業的拉動作用不大,只對自身產業的發展作用較大,唯一對商業飲食業拉動力在1997年還比較大,但隨后在2000年和2002年影響力系數變化都為負值,呈逐漸下降趨勢。機械設備制造業對整體的服務業拉動程度不高,對服務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小。
從縱向來看,各部門影響力的變化如下:機械設備制造業影響力系數表現出先升后降,從1995年到2000年是上升,2000年到2002年是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所以,總體趨勢是上升,都比1995年的影響力系數高。運輸郵電業的影響力系數先降后升,上升幅度大于下降幅度,總體趨勢呈上升。影響力系數上升的部門有機械設備制造業、運輸郵電業、金融保險業,下降的部門有商業飲食業、公用事業及居民服務業、其他服務業。說明機械設備制造業對運輸郵電業、金融保險業拉動力呈上升趨勢,而且都表現出先降后升,預期未來對這兩個行業的帶動作用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對商業飲食業、公用事業及居民服務業影響效果越來越小。
(四)交叉關聯
總體來看,機械設備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行業的關聯程度不高,尤其是機械設備制造業對生產性服務行業的拉動力從1997年到2002年一直表現為不足,甚至有些部門影響力還在下降,但比較樂觀的是有些部門影響力上升。機械設備制造業對生產性服務行業的感應程度總體上也較小,只表現為對部分服務部門的敏感度較大,而且感應程度越大的部門,感應度越上升,例如運輸郵電業、金融保險業。感應度越小的部門,感應度越下降,例如商業飲食業、公用事業及居民服務業、其他服務業,呈兩極分化趨勢。結論和啟示
(一)生產性服務業的比重低,第三產業內部結構處于較低層次
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產性服務業在發達國家國民經濟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的比重與人均GDP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從我國機械制造業與服務業之間的消耗系數可以看出,服務業對機械制造業的中間投入少,即投入生產的生產性服務比重低,說明第三產業內部結構處于較低層次,不利于機械制造業的發展。
從價值鏈的構成來看,許多環節明顯與生產性服務相關。生產性服務是產品價值的重要構成和產品差異化的主要來源。生產性服務業與機械制造業相互促進、共生發展。制造業發展對服務的需求不是在制造業生產體系外部展開,而是由制造業技術進步、分工深化和管理方式變革所引起的對服務的中間需求擴展所帶動,即在制造業生產體系內部展開。這種對服務的中間需求大部分與商品的生產、流通和消費信息的搜集、處理、加工和生產有關。因此,這種需求所帶動的服務業的發展必將導致制造業生產組織結構變革和分工的深化。
(二)傳統服務業比重過高,現代服務業比例偏低且結構不合理
日益興起的現代服務業在經濟增長中扮演了新的動力角色。傳統服務業比例偏重,新興服務業比例偏小,傳統服務業飽和,競爭過度,而新興專業服務的機構和業務的規模都比較小,業務范圍狹窄,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有關制度和體制不完善,缺乏高素質資本、管理、技術,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現代服務業市場化程度低,一些行業(比如信息技術、電信、會展等)存在政策性進入壁壘和壟斷現象;現代服務業參與全球化的程度較低,缺乏國際競爭力。
機械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關聯度最小,而且這種結構性的失衡很嚴重。正確處理發展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業與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的關系,明確優先發展的重點行業,改造提升生產性服務業內部結構,從而切實提高機械制造業競爭力。因此,要在鞏固發展傳統服務業的同時,加快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促進信息服務、咨詢中介服務、科技服務、教育、文化等知識密集型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要優化整個服務業的內部結構。
參考文獻:
1.向蓉美.投入產出法[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2.顧乃華.中國轉型期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與制造業競爭力關系研究—基于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6(9)
- 上一篇:縣農牧局科學發展觀動員講話
- 下一篇:第三產業區域競爭力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