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觀念涵義與營銷學
時間:2022-11-16 05:17:00
導語:探究觀念涵義與營銷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價值理論的內涵
價值理論是經濟學的一個基礎,它包括商品交換規律和收入分配規律。
而商品交換規律是構成工商企業管理理論以及商品流通理論的一個重要基石,因此一直是經濟學、社會學以及管理學科研究的重點內容。市場營銷學作為現代工商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所關注的消費者需求以及商品供應范疇,讓研究者格外關注相關的價值判斷和評價,因此價值理論成為市場營銷領域一個重要內容。
從經濟學中的價值概念的演變以及價值理論的研究對象來看,價值的內涵經歷了從單純的物的使用價值、效用到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的分離,這是人類社會商品交換關系發展的必然結果。正是社會商品交換關系的發展,使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商品交換的重要性以及交換價值的重要性,甚至產生了只有交換——貿易才能帶來財富的社會主張。
古希臘的著名歷史學家、作家色諾芬把財富定義為具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他指出:“一支笛子對于會吹它的人來說是財富,而對于不會吹它的人來說,只有在他們賣掉它時是財富。”(色諾芬,1961年)。色諾芬認識到了物品本身所具有的某種使用價值的屬性,同時也注意到了物作為交換對象時給物主帶來的經濟利益。這種認識表明了財富本身所具有的直接滿足需要的功能,同時也具有有利于交換的功能。關于這一點,亞里士多德后來曾作了更為明確的表述“每種貨物都有兩種用途,——一種是物本身所固有的,另一種則不然,例如鞋,既用來穿,又可以用來交換。二者都是鞋的使用價值,因為誰用鞋來交換他所需要的東西,誰就是利用了鞋”。亞里士多德把交換價值當作與直接滿足個人需要的使用價值相對立的另一種使用價值來看待。
本文作者要提出的是:當色諾芬的笛子被不會吹的人收藏,沒有賣掉;當亞里士多德的鞋子沒有被穿也沒有被換取其他東西的時候,該笛子和鞋子是否有價值?是一種什么樣的價值?為了說明價值問題,這里首先對相關范疇進行定義。
二、物務的定義及相關范疇
1關于物務的概念
本文將一切可能為人們所使用或者享受的物品以及為他人提供的服務等統稱為物務。它既包括人們的具體勞動成果,同時也包括非人類勞動創造的,但是為人們利用和享受的一切事物。例如,屬于前者的計算機、食品;屬于后者的被人們所留連忘返的大自然風光等。
2關于觀念物的概念
本文將基于人們特有的觀念所形成的對外界事物的認知、態度、觀點等稱作觀念物,它是人們在固有觀念基礎上,對外部事物思考的結果,反映了觀念物持有者的基本思想與思維方式。例如人們對娛樂、人生以及死亡等的看法、觀點都屬于這個范疇。
3關于觀念產品的概念
本文把基于人們特有觀念所形成的對外界事物的認知、態度、觀點等的載體和表現形式稱為觀念產品。例如,針對企業或者家庭的理財方案、市場策劃案,基于對市場認知的新型設計的有形產品以及服務等。如果說人們所持有的觀念物是通過思考獲得觀念的直接產物,那么觀念產品就是經過了具體的人類勞動以后所形成的觀念物的具體表現形式。
4關于觀念價值概念
本文將人們對某種物務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感知稱作為該物務的觀念價值。這種價值基于感知者的觀念、知識以及相關社會階層對該物務的理解,并非一定能夠換取相應的貨幣,當物務作為商品形態存在時,甚至與所包含的交換價值量差距很大或者是完全無法實現的價值。如果說使用價值是人類的具體勞動創造的,價值是由人類的抽象勞動創造的,那么觀念價值就是人的知識體系、觀念體系累積和共同作用的結果。它是較抽象勞動創造的價值主觀的產物,與作為商品屬性的使用價值不同,任何物務都具有觀念價值。
三、物務觀念價值及其觀念產品
本文所提出的觀念價值,是基于人的認知的一種價值形態。它不同于物務的有用性的使用價值,也不同于商品交換中抽象的人類勞動創造出的交換的量上的關系和比例——交換價值,它是物務客觀存在時為人們所感知的一種價值,即它是一種觀念物。這種被認知的價值的高低一般會受到市場上對該物務的供求狀況的影響,但不單純取決于供求狀況,甚至脫離了市場的供求關系作為人的感知對象,是人們對該物務的使用價值以及內在的交換價值的認知。如果說對使用價值、交換價值的關注是人天然產生的,屬于自然屬性,那么觀念價值就完全屬于社會屬性。開篇所提到的色諾芬的笛子和亞里斯多德的鞋子,當它們不被物主所消費,即主人不吹笛子、不穿鞋子的時候,不同的人對這種時候物務價值的認知往往是不同的,有的會認為很有價值,是一種財富的象征;同時也會有人認為,閑置的東西就沒有價值,其根源在于對物務認知的人的觀念的不同。基于不同的觀念的人對同一個物務所表現出來的價值認知往往是不同的觀念價值。同一個物務的不同人的觀念價值可以不同,但是基于觀念之上的知識而形成的價值上的認知,就成為了觀念產品,成為了觀念產品形態的觀念價值是統一的。
中央電視臺的《鑒寶》節目就充分反映了這種觀念價值。持寶人將寶物進行展示,專家、持寶人和觀眾分別給出一個價格,三者之間往往差異很大,反映了三方對寶物認知上的巨大差異。其中缺乏相關知識和能力的持寶者和觀眾給出的價格,屬于觀念物范疇,而專家憑借其豐厚的專業知識所給出的價格則屬于觀念產品范疇。三方同一事物觀念價值上的差異,一方面,反映了三方所掌握的相關知識的多寡;一方面,反映了各自認知觀念上的差異。一旦藏品到市場流通,實現的交換價值往往并非人們所給出的價格即并非各自差異較大的觀念價值,而是會在買賣雙方共同協商下得到一個共同認可的成交價格,而其中所包含的內在交換價值得以體現以及成交價格達成前提是買賣雙方獲得了對藏品一致的認知,即以雙方的觀念趨于一致為前提。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觀念價值是以一定的觀念為前提的,它與傳統意義上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不同,但也有相當密切的關系。物務的有用性即使用價值是物務存在觀念價值的基礎,正是物務存在著使用價值,人們才會從觀念上去認知它的價值,而這種觀念價值在買賣雙方之間的趨同過程就是該物務交換價格形成的過程。任何物務都存在觀念價值,非商品僅僅表現為各種不同觀念價值;商品所實現的價值量是抽象勞動創造的價值與人們不斷趨同的觀念價值所共同決定。
四、觀念價值的營銷學意義
觀念價值作為一種新的價值形態提出來,對市場營銷學的發展以及企業的市場營銷實踐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1拓展了價值理論的基本范疇和領域
將非人類勞動創造的物務引入到價值理論,從而為相關物務的營銷活動提供了理論基礎。傳統價值理論探討的是基于人類勞動的價值范疇,而觀念價值考察的對象包括所有能夠給人們帶來各種享受和效用的物務,這使沒有經過人類勞動單純由大自然作用產生的對人類有益的物務都可以進入到價值領域進行基于人類觀念的價值考察。例如,人們對于環境優美的海濱城市的向往和留戀就反映了這種價值,正是這種觀念價值的存在才導致了海濱城市的經濟繁榮和發展。
2完善了物務的價值形態
觀念價值描述了沒有投入到使用也沒有用于交換的物務的價值,為相關物務進入流通提供了價值基礎。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深入,各種資產類物務的交易越來越頻繁,對相關資產的估價成為一種常見的經濟行為,觀念價值以及觀念產品概念的提出為這種經濟活動提供了一個闡釋方法,從而為相應的市場行為提供了理論依據。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專業人士提供的觀念產品還是普通人對相關物務認知的觀念物,都構成影響交易的重要因素。
3提供了營銷者考察消費者的嶄新視角
觀念價值是基于人的觀念的認知的價值,具有很強的主觀色彩,在營銷活動中消費者是被關注的核心,本質上就應當是對其觀念的關注。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的核心是消費者,消費者的認知、態度以及行為關系著其對企業所提供的觀念、產品以及服務的認同程度與忠誠程度,而其中起到決定作用的就是消費者與產品、服務相關的生存方式與生活觀念。因此,對于消費者觀念的研究是當代企業營銷工作的一個重點內容。消費者所認知的物務觀念價值反映了其基本的相關觀念狀態,是其內在觀念的必然流露,作為營銷者只要了解了其外在的觀念價值判斷,就得到了深入研究其內在觀念以及可能的對企業、產品、服務和品牌的態度和購買可能方式的途徑。
觀念價值作為基于人的觀念的價值形態,隨著人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的發展、變化而發生演變,它為基于社會進步和發展而發展的行業、物務的價值評價提供了理論基礎。例如,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以及市場營銷學的發展,非盈利組織營銷日益得到人們的重視,由于非盈利組織的特殊性,他們所從事的行業、涉及的物務由于不進行商品的交易而不表現為交換價值,但是往往會存在很大的社會價值,這種社會價值能夠通過人們感知的觀念價值的形式來充分反映,并隨人們的認知水平的提升而發生相應的變化。與此同時非盈利組織的經營者和管理者的觀念價值也能通過相應的經營策略和戰略體現出來。
4提供了營銷者細劃市場的重要依據
觀念價值的基礎是當事人的相關觀念,不同社會階層的人們對于同一個物務的價值判斷往往存在很大差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內在觀念上的差異,為營銷者制定科學合理的營銷戰略創造了注重消費者人文關懷的可能。企業的市場營銷行為是以特定的消費群體為基礎的,基于觀念的市場細分更容易把握細分市場的基本特征以及變化的規律。根據消費者對相關物務的觀念價值來劃分市場的層次和范圍,營銷者就能夠更為深入而快捷地了解市場的基本形狀和發展趨勢,從而有助于企業制定合理的符合市場需要的營銷戰略與策略。
此外,觀念價值、觀念產品以及觀念物等相關范疇為觀念的研究提供了比較完整的范疇體系,從而為市場營銷者對消費者進行消費觀念研究提供了基本內容和方法思路。
觀念價值作為一種基于某種觀念所產生的對物務價值的認知,是市場經濟時代人們對價值關注所需要的,同時也是社會進步、科學創新的需要,它解釋了物務存在的第三種形態的價值描述。它對市場營銷者的市場認知、營銷決策提供了研究范疇和體系,有助于其對消費者的更為全面的認知,進而促進有效的營銷策略的形成。
- 上一篇:農村農業勞動力轉移特點以及路徑解析
- 下一篇:農業經濟組成的優化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