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把握經濟責任審計關節點
時間:2022-12-25 03:11:12
導語:怎樣把握經濟責任審計關節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常所說的經濟責任審計,實際上是指為了明確國家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領導人經營管理責任而進行的一種審計活動,作為會計師事務所的主營業務之一,一般包括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和離任審計。本文從實務操作的角度,針對經濟責任審計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關鍵環節以及該如何應對做了簡要歸納、總結和分析。
關鍵詞:經濟責任審計;財政收支;內控建設;績效指標;廉政建設
經濟責任審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審計業務模式,在國外并不多見,主要針對國家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領導人在任期內的一種考察和評定,在新一輪經濟改革的浪潮中,隨著國家反腐力度不斷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則成為國家反腐工作的有力武器。對于擔負著“經濟警察”職能的會計師事務所而言,保持獨立、客觀、公正的態度,以其專業技能完成審計工作至關重要。本文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闡述經濟責任審計的核心要點:
一、企業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情況,以及資產負債損益情況
(一)現金賬戶。私設“小金庫”,公款私存,坐收坐支,是國家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普遍存在的現象,或用于本單位職工的福利發放,或用于個人開支等,采用的方式包括違規收費、罰款不入賬,大額現金以備用金的形式轉入個人銀行卡,虛假發票或者以各項費用名義套取現金,資產處置或出租收入不入賬,往來款核銷后又收回但不入賬等,對于這種情況,可以采用檢查收據的編號是否連續,突擊盤點現金,大額現金支出查驗,結合銀行開戶情況檢查是否存在賬外公款(儲蓄存折,個人銀行卡等),審查各項費用開支等審計方法。(二)銀行存款。能夠控制或者接觸資金收支的國家機關或企事業單位領導人或財務人員因挪用公款而受到刑事處罰的案件已經屢見不鮮,其主要是源于內部控制缺陷和管理層凌駕于內控之上產生的,審計應重點關注資金量較大的銀行賬戶,根據銀行對賬單,逐筆與會計賬簿記錄進行雙向核對,關注有否存在月初挪用、月末還回,而在余額調節表無法反映的事項;獲取單位所開立的銀行賬戶清單(包含無余額及已注銷帳戶)并與單位披露的銀行賬戶進行核對,查驗是否存在帳外銀行賬戶、資金賬外循環。(三)應收賬款及營業收入。主要績效指標的完成情況,是上級主管部門作為考核、任免、獎懲被審計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而對國有企事業單位領導人來說,營業額是績效指標體系中重要指標之一,但是市場是多變的,在市場疲軟的情況下,為了完成考核指標而虛增收入,此時,實施分析性程序有助于發現異常的交易,關注異常的關聯交易,審查是否存在關聯方之間為完成目標績效而進行的虛假交易,結合函證,并查驗相關合同、發運憑證及運輸單據等,對應收賬款和營業收入的真實性進行審查。(四)費用類。費用類審查的關注點主要在于費用發生是否合理,原始發票是否合法合規,手續是否齊備,有無超出規定的標準,有無舞弊行為;是否存在虛假發票或者以各項費用名義套取現金,存入小金庫的情況。
二、內控制度的建立和執行以及對企業重大決策負有的經濟責任
(一)資金管理。資金管理是企業管理戰略實施的核心,貫穿于企業發展的各個階段。在經濟責任審計中,其關注點在于資金的使用與歸還是否符合國家或者集團及企業內部規定;是否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實行集體決策審批。(二)采購與工程項目。采購與工程項目是最容易產生舞弊行為的環節,且不只是在國家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存在,也許它并不會對財務報表產生直接影響,但在經濟責任審計中,采購與工程項目環節是重要的核查內容。其舞弊行為包括招投標暗箱操作,合同分簽以規避審批權限,以及采購權限過于集中等。是否依法組織招標的開標、評標和定標,并接受有關主管部門的監督,是在經濟責任審計采購與工程項目環節中需要特別關注的事項。(三)資產處置。重大的資產處置如果沒有經過合法合規的審批程序,可能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是否建立資產處置的相關制度,對于重大的固定資產處置,是否聘請具有資質的中介機構進行資產評估,采取集體審批,并建立集體審批記錄機制;對資產處置及出租、出借收入和發生的相關費用,結合私設小金庫的審計程序,審查是否及時入賬,保持完整的記錄。(四)業務外包。企業及相關人員在選擇承包方過程中可能存在舞弊行為,如:收受賄賂、回扣或者索取其他好處謀取私利,選擇不符合條件的近親屬作為承包方等,損壞國家和集體的利益。因此,外包業務決策、承包方的選擇、外包合同及協議的簽訂、外包業務日常管理、費用結算、履約能力評估以及業務驗收等環節是經濟責任審計關注的重點。(五)擔保、出借資金。未經資信調查和風險評估,違規擔保和出借資金,將使企業可能面臨法律訴訟以及難以收回資金,從而給國家和企業造成重大損失的風險。(六)改組改制、兼并破產。致使國有資產流失最常見的形式往往產生于改組改制和兼并破產過程中。經濟責任審計的關注點在于審查改組改制、兼并破產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上級主管部門相關規定。
三、主要績效指標(目標責任制)的完成情況
根據上級主管部門或者集團總部對被審計單位下達的年度績效考核指標,結合財務報表經審定后的數據,對被審計單位在盈利能力、資產運營、債務風險及發展能力等方面的完成情況進行統計和對比。常用的績效指標如下表:
四、企業執行國家法律法規情況
從事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不能僅限于對財務報表產生直接影響的法律法規遵守情況,例如環境保護的要求,單位或領導人個人面臨的訴訟索賠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情況同樣是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1)是否受到監管機構、政府部門的調查,或者支付罰金或受到處罰;(2)與所處行業平均水平相比,支付過多的銷售傭金或費用;(3)采購價格顯著高于或低于市場價格;(4)異常的現金支付;(5)與在“避稅天堂”注冊的公司存在異常交易;(6)向商品或勞務提供者以外的單位或個人支付商品或勞務款項;(6)不符合環保的要求;(7)負面的媒體評論。對于以上需要關注的要點,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會議紀要,向管理層、內部和外部法律顧問進行咨詢以及外界媒體等方式核查企業是否存在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情況。五、廉政建設我們通常所說的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和離任審計,最終形成的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是對該領導人在任職期間管理效率和效果的一種認定,也是上級主管機關對領導人進行考核、任免或處罰的重要依據。因此領導人個人廉潔自律情況,也是經濟責任審計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通過詢問,觀察,檢查等審計方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了解領導人個人廉潔自律情況:(1)是否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影響謀取不正當利益;(2)是否私自從事營利性活動;(3)是否違反公共財物管理和使用的規定,假公濟私、化公為私;(4)是否違反規定選拔任用干部;(5)是否利用職權影響為親屬及身邊工作人員謀取利益;(6)是否講排場、比闊氣、揮霍公款、鋪張浪費;(7)是否違反規定干預和插手市場經濟活動,謀取私利;(8)是否脫離實際,弄虛作假,損害群眾利益和黨群干群關系;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時間跨度大、工作量重、時限緊迫的綜合性審計工作,不僅局限于會計師事務所的常規報表審計,其內容和范圍涉及內控制度,法律法規,績效考核等等,準確界定領導干部的責任,要求審計人員把握好經濟責任審計重要的關節點,充分利用風險導向審計的思路和理念,把有限的資源充分利用到關鍵環節中,為最終客觀、公正的評價和使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據。
作者:李寶嵩 單位:南京華勝信偉會計師事務所
- 上一篇:企業經濟效益審計模式分析
- 下一篇: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