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倉儲物流發展論文

時間:2022-03-23 08:13:38

導語:制造業倉儲物流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制造業倉儲物流發展論文

一、制造業倉儲物流現狀分析

根據原材料到產成品過程中種類的變化,制造業可以分為三大類:A字型、V字型和T字型,制造類企業按照產品和工藝的不同,從中選擇一種或多種進行生產制造活動。A字型企業,其特點是最終產成品比原材料種類多,這類企業多見于化工材料、紡織和醫院建筑材料等行業,由于產成品數目眾多,庫存管理偏向揀配、發貨,產品交貨及時性和顧客服務意識性方面均需投入大量人力。V字型企業,其特點是原材料比最終產成品種類多,這類企業多見于機械制造、裝備和重工等行業,由于原材料數目量大,在制品和材料庫存壓力大,供應鏈環節響應速度要求高,收貨和配貨壓力大。T字型企業,其特點是最終產品的原材料可以通用,這類企業多見于儀表儀器、家用電器和消費品等行業,由于大量產成品所需材料部件可以共用,倉庫存貨和制造在工均有大量的庫存,需要較高的生產管理能力和產供銷調配能力,倉庫既需要進行材料到貨的驗和保管工作,又需要及時進行配送料。制造業物流是指制造類企業將原材料轉化為產成品的過程中,進行的材料采購、物料保管、生產制造、成品儲存、產品運輸、售后服務等一系列關于貨物流動、信息流通的活動。我國制造業集中在加工制造環節,在產品研發、材料采購、倉儲管理、訂單處理和批發零售等環節技術和管理較為薄弱。其中倉儲管理環節信息化和自動化水平低,仍是企業勞動密集型部門,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企業信息標準化水平低,制造業物流信息與物流業信息標準不統一,整體水平較低,如編碼規則、容器尺寸等。不同企業之間信息數據標準、物流信息平臺沒有完全統一,新型企業在進行標準選擇時不知所措,又不到當地政府、行業協會及專業機構的指導,影響了制造業物流信息化推進進程。二是企業物流信息化程度低,我國制造業物流信息化程度整體仍低,據悉,我國制造企業實現物流精益化管理的占6%,供應鏈實現JIT配送的占11%,采用條碼技術的占13%,倉庫采用看板管理的占25%,原材料直送工位的占44%,大部分中小企業物流信息化還處于空白狀態,影響制造業物流整體效率提升。三是企業物流資源整合度低,雖然部分制造類企業構建平臺信息系統,但與上下游企業信息技術、信息資源相對獨立,信息資源不能有效交換與共享,存在著嚴重的“信息孤島”和信息不對稱現象,不能有效地形成上下游資源的高效流通。因此,我國制造業企業物流整體上仍處于分散的功能性階段,物流活動分散在公司的各個部門,企業經營中經常出現物料停滯和無效搬運的情景,與國外先進企業相比,思想觀念和管理水平,存在著明顯的差距。

二、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對倉儲物流的啟示

首先,智能化將使得倉儲物流系統化和整體化,通過智能化系統管理,企業的整個供應鏈形成一個相互聯系、環環相扣的系統,采購物流、生產物流和成品物流互為整體。因此,一個動態的、適時優化的和自我組織的價值鏈系統形成了,供應商和企業采購部門、資材部門及生產部門可以實時監控物料到貨備貨狀態,提高資源調配效率,避免因信息不暢導致等待浪費和存儲浪費。其次,智能化將使得制造業物流與流通業物流整合,制造業可將倉儲物流環節交由更專業的物流企業去運作,物流業發揮主體的服務功能,承接制造業日益增長的對物流服務和質量的要求,為制造業提供優質高效的供應鏈一體化服務,最終實現聯動雙贏。制造業與現代物流業互為依托,加強溝通銜接,促進相互融合、聯動發展,是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途徑。再次,智能化將使得倉儲物流向生產服務業轉型,實現形態從生產型制造向生產服務的轉變。在智能化工廠下,產品將出現從局部到全球,從離線到在線,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倉儲不簡單是保管存放,還承擔配送、跟蹤等功能,協調公司內部各個部門、乃至上下游產業實現協同配合,從而進行資源的高效調配,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消費感受和貼心的體驗服務。最后,智能化使得倉儲物流業務模式發生改變,工業4.0“網絡化制造”、“自我組織適應性強的物流”和“集成客戶的制造工程”等新的商業模式,使得整個供應鏈系統利益相關者流程再造,甚至制造業領域所有資源間形成全新的循環網絡,智能化的產品以獨特的可識別性、個性化開始逐步問世。作為倉儲物流的從業人員將擁有高度的管理自主權,可以更加積極地投入和調節自己的工作,大幅度提升老年人和婦女的就業比例,確保人口結構的變化維持持續的生產力。

三、制造業倉儲物流發展策略

發展制造業倉儲物流,一方面需根據企業現有的實際情況和物流發展的要求,確定與自身特點和發展要求相適應的物流運作模式。另一方面,通過智能化轉型的影響,運用現代物流技術,使得倉儲管理自動化、物流信息網絡化、智能配送云端化,改善物流管理及服務水平,營造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服務體系。

第一、構建物流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供應鏈系統的集中化管理。成立物流管理部,整合企業采購、倉庫、生產、銷售各環節物流業務,實現物流的規模化和一體化管理。同時,構建智能化系統管理平臺,將工廠內所有設備互聯的“智能工廠”融合在一起,提供全面、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務和應用業務,支持移動終端設備和業務網絡中的協同制造、服務、分析和預測等功能。

第二、建立訂單監控管理系統,實現供應鏈全程可視化管理。構建過程透明的物流信息系統,便于進行訂單集拼,變小零擔為大零擔,實現經濟配載。對于倉儲管理來說,實時分析產品庫齡,實現先進先出運作;對于財務核算,實現對費用當天自動核算,便于整合整體收益;同時強化過程控制,提高服務效率及速度,便于多維度分析供應鏈各環節的數據,包括庫存周轉、訂單規律、物流成本等。

第三、聯動流通業物流企業,實現制造類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互利雙贏。世界五百強在華投資中的400多家企業中,有超過350家企業選擇物流外包,國內企業中物流外包的比例不超過20%,倉儲物流均由自身負責設計運營,不利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聚集和進一步發展壯大。聯動第三方物流企業,建立供應鏈伙伴關系,有利于在制造業體系中形成穩定、富有創造性的伙伴關系。

第四、實現生產服務業轉型,實現產業形態由生產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的蛻變。通過延伸產業鏈,加大采購研發、銷售物流服務投入,提供更多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在從事制造業的跨國公司中,其服務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平均值超過25%,19%的制造業公司的服務收入超過總收入的50%。隨著服務與制造相互滲透和融合,服務環節在制造業價值鏈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并促進制造業加速服務化,倉儲物流環節直接影響服務質量和水平,成為制造轉型升級的關鍵。

作者:翟壘壘單位:北京京東方顯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