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民辦與公辦學校消費觀念
時間:2022-12-05 03:31:11
導語:探究民辦與公辦學校消費觀念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月生活費差異:民辦高校學生月生活費在500元以下、500~800元之間、800~1000元、1000~1200元、1200~1500元、1500元以上幾個區間段的比例分別為12%、25%、20%、25%、10%、8%。公辦高校學生月生活費500元以下、500~800元之間、800~1000元、1000~1200元、1200~1500元、1500元以上幾個區間段的比例分別為11%、51%、18%、11%、7%、2%。從以上數據對比明顯看出民辦高校的學生生活費消費區間比較分散,而公辦高校的學生的生活費消費區間比較集中在較低的水平。在民辦高校中,存在部分生活費500元以下的學生,然而同時也存在生活費在1500元以上的同學。但是,民辦高校中500元以下的學生和1500元以上的比例分別是12%和8%,大于公辦高校中的11%和2%。民辦學院學生的生活費消費區間沒有趨近于任何一個生活費消費區間,不同的是,在公辦高校中,他們的學生比較集中在500~800的消費區間內,高消費和低消費的比例都低于民辦高校的學生。由此可以看出,在大學生的消費狀況中存在著嚴重的兩級分化的現象,而這種現象在民辦高校中更為明顯。生活費來源比較,86%的民辦高校學生的生活費都是由父母寄送的,14%的民辦高校的大學生的生活費來源是勤工儉學。在公辦高校,71%的學生的生活費來自父母的寄送,29%的公辦高校的大學生的生活費來源是勤工儉學。也就是說,民辦高校的學生勤工助學的比例要低于公辦高校。
購買商品時考慮因素比較,民辦高校30%的學生在購買商品時會考慮商品的價格,50%的學生會考慮商品的實用性,8%的學生會考慮商品的品牌,2%的學生會隨大流,另外還有10%的學生會選擇其他方式。而在公辦高校中相應比例是25%、61%、6%、8%。表明民辦高校的學生相比其他普通高校的學生購買商品時更多考慮價格、品牌等因素,而考慮實用性的比例低于其他高校的學生。民辦高校的學生在購買商品時考慮價格的因素更多,而公辦高校的學生在購買商品時考慮實用性更多,由此可以得出,民辦高校的學生更注重于價錢,有攀比的傾向;而公辦高校學生更注重商品的實用性,消費較為理性。理想生活費來源比較,民辦高校中27%的學生理想的生活費來源是父母給予,37%的學生理想的生活費來源是勤工助學,36%的學生的理想生活費來源是獎學金。公辦高校19%的學生理想生活費來源是父母給予,47%的學生理想的生活費來源是勤工助學,34%的學生的理想生活費來源是獎學金。公辦高校學生選擇勤工助學的人數比例遠遠高于民辦高校。民辦高校學生希望獎學金和父母給予是最理想的生活費來源的比例為63%,而公辦高校的是53%,可見民辦高校學生希望獎學金和父母給予的意愿要大于公辦高校的學生,公辦高校的學生更希望通過勤工助學的方式來作為理想生活費來源。相對而言,公辦的高校學生對父母的依賴性小,經濟自主性強。
消費狀況比較,民辦高校的學生“只要夠花就行”的比例為30%,“能訂出較細的消費計劃”的為20%,“讓每個月有盈余,可供自己支配”的50%。而公辦高校的學生。“只要夠花就行”的比例為33%,“能訂出較細的消費計劃”的為22%,“讓每個月有盈余,可供自己支配”的43%。理財能力比較,民辦高校的學生“沒有平常有記賬或編制預算的習慣”的比例為54%,“有,但并沒有認真地按預算執行”的為38%,“有,并且實際支出基本與預算一致”的8%。而公辦高校的學生“沒有平常有記賬或編制預算的習慣”的比例為72%,“有,但并沒有認真地按預算執行”的為17%,“有,并且實際支出基本與預算一致”的11%。調查中發現,民辦高校的學生會月生活費消費計劃性更強,公辦高校管理剩余生活費的能力比較差。調查中民辦高校學生的月消費支出更合理,“讓每個月有盈余,可供自己支配”的占50%以上,而公辦高校學生“讓每個月有盈余,可供自己支配”的比例在43%,明顯低于民辦高校的學生;在記賬或編制預算的習慣方面,民辦高校的學生有預算和計劃性的比例更高,可見民辦高校的學生消費更有計劃性。從民辦高校的學生與公辦高校的學生在消費狀況及平時的記賬或編制預算的習慣方面的差異中可以看出民辦高校的學生理財能力要強于公辦高校學生的理財能力。
二、結論
通過此次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學生消費觀念對比分析,我們不難得出民辦高校的學生理財能力強于公辦高校學生的理財能力,公辦高校的學生在理財方面要多向民辦高校學生學習。通過此次對比分析我們還發現民辦高校的學生生活費兩極分化的現象遠遠高于公辦高校的學生。在購買商品方面,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的學生多數是比較理性的,但民辦高校的學生注重價錢攀比的消費心理嚴重。大學時期是大學生步入社會的準備階段,是學習消費、理財的黃金時期。大學生也應積極為自己創造條件培養正確的消費觀念及理財觀念,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為自己的未來鋪好道路。
作者:彭青云張維霄楊晨佳單位:燕京理工學院
- 上一篇:論電力用戶在電力營銷的應用
- 下一篇:農用地開發路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