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復蘇動力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27 04:57:00

導語:日本經濟復蘇動力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日本經濟復蘇動力分析論文

1日本經濟復蘇的主動力

2002年初日本經濟從低谷緩慢爬出,2003年初才擺脫危機狀態,經過2004、2005、2006三年的鞏固與擴大,如今有可能成為戰后日本經濟復蘇最長的一個周期。此次日本經濟得以持久復蘇的主要原因就是外需、內需兩大動力先后開動馬力、推動日本經濟。

復蘇的第一階段2002-2004年,來自中國的外需推動了日本經濟前期復蘇。據日本海關統計。2002年日本出口總額僅僅增加107.24億美元,但是對中國直接出口竟然增加了121.61億美元,這意味著日本當年對其他國家出口總體是下降的,但是對中國出口足足抵消下降的損失之后還有富余。

將日本對中國直接、間接出口增長因素全部估計在內,可拉動2002年日本名義GDP增長0.46個百分點。

2004年5月,我國政府出臺宏觀調控局部經濟過熱措施,當年10月從日本進口增長開始放慢,對日本經濟拉動作用才趨緩。可以說2002—2004年間中國因素對日本經濟擺脫衰退、走出谷底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第二階段為2004-2006年,此時企業開始擴張經營。90年代日本經濟進行結構調整、改革,企業嚴格限制新的投資。進入經濟恢復增長第一階段后,日本企業連續盈利,又看準了市場前景,投資逐步活躍,2002年企業實際投資增長為-2.9%,至2003年則躍為6.1%,2004年為6.3%。2005、2006年仍然保持較快增長。這四年日本企業投資比90年代平均水平高出一倍。

不僅如此,2002—2006年日本在就業、薪金方面情況也有好轉,2002年日本社會失業率為5.6%,2003年降至5.4%至2004年11月降至4.5%,出現明顯好轉,持續至目前最新統計,2007年8月已經降至3.8%,表明日本經濟持續衰退帶來的高失業率問題已經基本解決。考慮到日本企業雇用工增加,工作時間延長等,日本家庭可支配收入實際金額從2004年起轉為小幅增長。如果認為2000-2003年日本個人消費實際增長處在低水平的話,從2004年起個人消費實際增長幅度出現放大趨勢。

據日本政府統計,2002年內需同比增加1.7萬億日元,而外需同比增加3.6萬億日元,外需帶動日本經濟實際增長0.7%,內需僅帶動0.3%。2003年日本內外需分別增加6.49萬億日元和4.09萬億日元,自此日本內需帶動經濟增長作用才超過外需。但是內需不足、外需依然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經濟此次復蘇,第一動力來自外需。在外需持續大幅增長的情況下,日本企業經營業績出現根本性改觀。然后企業才開始擴大經營,增加投資、增加雇員。進而從更加深層次分析,可以看到外需肯定先是帶動出口產業復蘇,再逐步擴大到裝備制造業,又由制造業傳遞到服務業,實現三大產業全面復蘇。實現日本經濟再生產全過程復蘇。可見外需帶動日本經濟走出10年泥沼,足足花贊了近三年時間,一直滲透到日本經濟各個領域,發揮的是第一動力和原動力作用。而投資、消費帶動日本經濟復蘇發揮的作用僅僅是第二動力和派生性動力,即在第一動力“點火、催生”之后產生的動力。通過這次分析日本經濟復蘇過程,我們還更加深刻地認識到,2002-2004年外需啟動了日本經濟復蘇,同時還啟動了投資和消費,使其在經濟復蘇的第二階段發揮作用。2000年-2004年外需啟動,2004-2006年日外需和內需兩大動力同時發揮作用,使日本經濟復蘇得以持久。而后期占日本國民生產總值7成以上的個人消費和企業投資持續增長,實現了內需為主、外需為輔帶動增長的勢頭。但還沒有形成以內需為主穩定增長的模式,還不能稱為內需主導型經濟。

2美國作用何在

如果深入分析,可以發現日本在中國投資或者租用企業,其制造的產品有—部分銷售到中國市場,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銷往美歐市場,筆者稱其為“面向美國市場的日本分支迂回出口”。不僅日本包括亞洲四小也模仿日本企業做法,將中國作為加工基地,將制造的產品轉口到美國、歐洲。如前所述亞洲四小在大陸制造的產品其使用的零部件也有些相當部分來自日本,筆者稱其為:面向美國市場的“亞洲四小分支迂回出口”,類似還有“美國分支迂回出口”。也就是說,在21世紀初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在亞洲演變出一個全新的國際分工體系。在這個體系里中國內地扮演加工基地角色,提供廉價土地、勞動力、廠房等生產要素,參與分工;日本扮演零部件、中間產品供應商和全球戰略經營角色;美則扮演市場吸收器和全球戰略經營角色;亞洲四小則扮演少部分零部件供應商和全球戰略經營者角色。而日本在新的國際分工體系里獲取利益有三大類:

一類在中國加工、在中國銷售,獲取低成本制造和繞過中國貿易壁壘實現間接出口;二類在中國加工向美歐迂回出口,獲取低成本制造和擴大對美歐出口,以及規避與美歐發生貿易摩擦的風險;三類向亞洲四小分支、美歐分支、美歐分支等在華經營的企業提供零部件、中間產品,獲取擴大出口、繞開貿易壁壘及分散貿易摩擦風險的利益。

綜上可見,亞洲新的分工體系提供的巨大外需是支撐日本經濟持續復蘇的主要動力之一。據日本海關統計,2007年2002年比,日本對美國直接出口占比由28.5%降至20.6%,同期對亞洲出口占比由43.1%升至47.8%,其中對中國出口占比由15.7%提高到20.4%,對亞洲四小出口占比仍保持在22.7%水準。

[論文關鍵詞]日本經濟復蘇;動力;分析

[論文摘要]從2002年初日本經濟從低谷緩慢爬出到現在,日本經濟得以持久復蘇的主要原因就是外需、內需兩大動力先后開動馬力,推動日本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