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規模控制對金融機構的影響
時間:2022-04-09 09:59:37
導語:信貸規模控制對金融機構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影響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水平。當前,小微企業在確保國民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帶動農村、城鎮發展的主力軍,也是農村信用社信貸支持的重點對象,一直以來農村信用社的信貸支持有效促進了小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但由于目前受信貸規模的控制,導致農村信用社不能滿足小企業特別是涉農小企業的有效資金需求,限制了小企業的發展,加劇了小微企業“貸款難”問題,致使農村信用社流失了部分優良客戶。同時由于大多小企業資金預算能力相對較差,經營發展中的不可預見風險因素較多,加之平時主動融資的計劃不足,抗風險能力不強,在資金出現緊缺時,又得不到農村信用社信貸資金支持,給小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困難,也給農村信用社的貸款造成較大的風險。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末,準格爾旗轄內各類小微企業2873戶,到準煤聯社申請貸款的大約有120多戶,而準煤聯社2011年末小微企業貸款戶數為57戶,金額8.07億元,較上年增加20戶4.04億元,雖然這一成績已經保證了準煤聯社小微企業貸款“兩個不低于”工作目標順利實現,但是小微企業貸款的滿足率僅為不到50%。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在信貸規模控制下,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正在進一步加劇。影響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綜合盈利水平。截至2012年3月末,準煤聯社的各項存款為53.41億元,由于受信貸規模的控制,各項貸款僅為29.93億元,貸存比僅為56.03%,較低的貸存比導致農村信用社大量資金閑置,形成的事實是:一方面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信貸資金需求極為旺盛,農村信用社雖有大量的富余資金,苦于沒有規模不能發放,導致社、農實現不了“雙贏”。就準煤聯社當前的存款規模,按照監管部門關于存貸比例不超過75%的要求計算,仍有10億元的閑置資金,若這部分閑置資金按照期限一年發放為貸款,可為準煤聯社增加約1.4億元的收入,同時按照農戶每戶5萬元、小微企業每戶500萬元的標準,可以多支持10000戶農戶、100戶小微企業。另一方面是大量的閑置資金也給農村信用社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因為農村信用社吸收進來的存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公關等成本,同時也要支付客戶大量的存款利息,整體獲得成本較高,雖然閑置資金可以存放同業獲取部分利息,但是由于存放同業利率較低,加上農村信用社在獲取存款時的較高成本,閑置資金存放同業已很難獲利。所以由于利差的倒掛導致的利息虧損很大程度降低了農村信用社綜合盈利水平,限制了農村信用社又好又快的發展,給農村信用社的發展和經營帶來一定的風險。影響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信貸資產質量。歷史的經驗證明,每次從緊的信貸政策都會導致金融機構壞賬的增加,而壞賬增加最為明顯的還是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當前,受信貸規模控制影響,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增加跡象已經顯現,信貸資產質量尤其值得高度關注。一方面是借款人受經營成本上升過快的影響,經營利潤出現下降甚至出現虧損,借款不能如期歸還,將經營風險轉移為信貸風險,導致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增加。另一方面是受信貸規模控制,客戶從金融機構借款困難增加,導致借款人擔心借款到期歸還后繼續貸款的申請被拒絕,不敢還清貸款,存在企圖“倒約換據”或寧肯逾期也不愿歸還貸款的現象,這也導致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增加。截至2012年3月末,準煤聯社不良貸款余額為2.37億元,占比為7.93%,余額,占比分別較上年增加了1.16億元、3.01個百分點。由此不難發現,信貸規模控制下不良貸款的上升現象非常明顯。導致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流動性風險加劇。信貸規模控制作為宏觀調控政策的組成部分,它往往與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同時出現。目前來看,國家已將利率、存款準備金率上調與信貸規模控制同時運用,以期達到預期目的,但是對于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來說,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足以引起流動性風險,因為農村中小金融機構作為地方性法人金融機構,其不具備國有商業銀行快速調劑資金的優勢,而其卻承擔著滿足廣大農牧民資金支取、貸款發放的職責,在農村信用社盡力滿足了農牧民貸款需求后,較高的存款準備金率又“凍結”了一部分資金,這就有可能使農村信用社出現資金頭寸不足、難以支付的流動性風險。雖然準煤聯社當前資金頭寸較為充裕,但是我們發現其他部分旗縣聯社已經出現了此類風險。在一些經濟較為落后的旗縣,存款規模不足10億元,在發放貸款以后,頭寸嚴重不足,流動性風險凸顯,使其不得不進行同業拆借緩解其支付能力的不足,這種狀況的出現,嚴重損害了農村信用社在客戶群體中的聲譽,對農村信用社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助推民間融資進一步活躍。信貸緊縮政策使縣域地區的相當一部分農民、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出現了從金融機構“貸款難”的現象,這就不得不使這部分客戶在籌集和運用資金時從小額貸款公司、私人等渠道借入資金,這導致民間融資利率上升。民間融資利率的上升增加了農牧民及涉農企業的生產成本,放大了信貸風險,對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的資金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1.民間借貸對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資金安全造成極大威脅。由于民間借貸普遍缺乏外部監管,而且借貸利息居高不下,據了解,目前民間借貸資金的利率已達36%以上,預計還有繼續上升的勢頭,借款人以如此之高的利息借到的資金大部分又進入了房地產行業去賺取高額利潤,而房地產行業風險隱患較大,極易出現問題,所以說信貸規模控制導致民間借貸加劇已嚴重威脅著中小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安全。2.民間借貸對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增加存款造成較大影響。在鄂爾多斯市民間借貸較為活躍的背景下,準煤聯社所服務轄區的民間借貸也日漸頻繁,民間借貸資金流動的規模逐步擴大,對農村信用社的存款增長造成了較大影響,造成吸存難度增大,攬儲成本升高,可用資金增量減少。據基層信用社反映,部分客戶為賺取民間借貸的高額利息,直接將存款從農村信用社轉到了一些民間借貸機構,分流了大量資金,使農村信用社的增存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給農村信用社穩健經營帶來較大壓力。
(一)人民銀行對信貸規模調控應因地制宜、有保有壓、區別對待。一是在信貸規模指標下達時,要把農村信用社的支農貸款規模和其他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區別對待,給予農村信用社一定傾斜,更好地發揮農村信用社支持“三農”發展、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支持新農村建設的作用。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的信貸規模控制要采取“因地制宜、區別對待、合理控制”的方針,切忌采取“一刀切”或“急剎車”等過急行為,避免形成大起大落,影響信貸均衡投放的節奏。二是在信貸規模指標下達時,應充分考慮到貸存比較低的農村信用社,合理提高信貸規模指標,在風險可控和貸存比不超標的前提下,鼓勵農村信用社增加對“三農”信貸投放,有效滿足農村發展的資金需求,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的投放要繼續敞開“綠燈”,凡農牧民購買籽種等農業生產資料、打井配套、農機具購置等所需資金,農村信用社等涉農金融機構要充分供給,確保農牧民生產生活資金需求。三是合理引導信貸資金回流農村。對于國有商業銀行支持大中城市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行業等易導致信貸規模擴張的行為,可采取適當控制的政策,并采取相應的措施盡量引導這部分信貸資金流向縣域地區的農牧業基礎設施所需。四是合理引導民間融資的發展,規范民間借貸市場,維護金融穩定,穩步推進民間融資的利率市場化,使其針對不同的社會群體執行有差別的利率政策,盡量避免高利貸給當地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從而避免引起社會恐慌。(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對信貸管理應明確重點、優化結構、防范風險。一是要積極爭取政策支持,保障信貸資金供給。農村信用社應主動與人民銀行對接,積極上報信貸規模緊缺的訴求,尤其是遇到突發的如雪災、旱災等特殊情況時,應積極協調當地政府出面與人民銀行爭取信貸規模,確保廣大農牧民生產生活不受影響。二是要加強信貸規模控制,突出信貸支持重點。要進一步完善內部信貸規模管理辦法。明確支持重點,實行內部差別化規模控制政策,按照小微企業“兩個不低于”和涉農貸款“三個高于”的總體要求,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明確對“三農”、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目標,對信貸規模實行分塊管理,下達專項指標,實施專項管理,確保信貸管理工作目標順利實現。三是要及時調整貸款投向,不斷優化信貸結構。農村信用社要根據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要求,結合自身長遠發展需要,在信貸投向和投量上進行調整,要按照“有保有壓、區別對待”“、壓非農、保三農”的政策要求和貸款投放遵循“小額、分散、流動”的投放思路,迅速調整信貸結構。對符合信貸政策的農戶和轄內有市場、有效益、有信用的農村優秀小微企業,要合理調度信貸資金,滿足其合理資金需求。同時對“兩高一剩”和國家明令禁止或限制行業的企業,要堅決停止發放新的貸款,并逐步收回已經發放的貸款。四是要切實加強風險管理,促使不良貸款下降。農村信用社要切實加強對不良貸款管理,不斷加大不良貸款的清收力度,多措并舉清收不良貸款。同時要做好資產保全工作,切實落實抵押、擔保,以確保信貸資金的安全,促進農村信用社資產流動性、效益性的提高。五是要加強資金計劃管理,做好資金調劑工作。農村信用社抗風險能力薄弱,在當前資金供應緊張的形勢下,要積極做好資金計劃工作,加強資金調劑調度,做好資金營運分析,及時掌握資金變化動向,同時要制定存款支付應急預案,保證具備相應支付能力,防止發生支付風險。同時要運用好自治區聯社資金調劑平臺,加強聯社與聯社之間的資金調劑,確保存款支付。六是要不斷優化收入結構,大力發展中間業務。中間業務是農村信用社業務發展中的一個薄弱環節,中間業務收入占各項收入的比例較低,在當前信貸規模控制、貸款利息收入受限的情況下,農村信用社要創新產品,利用資金、網絡和客戶資源優勢積極開展、結算和銀行卡等業務,以彌補信貸投放限制利息收入減少的不足。
本文作者:劉科官豹山王愛琴工作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鄂爾多斯市中心支行
- 上一篇:破解企業融資難的途徑研討
- 下一篇:信貸業務的擴張對金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