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財務管理體制貫徹實施會計法、
時間:2022-02-18 06:56:00
導語:健全財務管理體制貫徹實施會計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鋼鐵工業正面臨持續高增長的大好形勢,漣鋼作為湖南的主要鋼鐵基地,正朝著大型化、現代化的方向快速發展,實現了240萬噸熱軋薄板的建成投產和技術裝備水平的更新換代,生產規模日益擴大,經濟效益大大提高,利稅總額遠遠超過了歷史最好水平,發展前景喜人。然而,機遇與挑戰并存,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是無情的,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的規律在經濟領域中同樣起作用。漣鋼要在國內、國際大市場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首要任務是強化企業管理,而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更是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的關鍵,因此,如何加強和完善財務管理工作,切實貫徹執行《會計法》,是值得我們深人探求和認真思考的問題。
1狠抓企業管理薄弱環節,強化會計監督職能
《會計法》頒布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重視和關心會計工作,要求有關部門規范會計秩序,治理經濟秩序中的混亂現象,并諄諄告誡會計部門依法引使《會計法》賦予的監督權,強化會計監督職能,制止和糾正經濟活動中的違法違紀行為,遏制腐敗現象。事實證明:凡是會計監督失控,會計資料混亂的單位,就一定會給經濟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據國家司法部門統計,已查處的經濟案件中,80%以上都不同程序地涉及到會計人員的違法讀職,這充分說明,行使會計監督權仍然是財務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這是值得每一個會計工作人員引為警惕的,因此,應從日常會計活動中提高執行《會計法》的自覺性。
會計監督是會計的一項基本職能,是經濟管理體系中的一種重要的監督形式。實踐證明:社會經濟愈發展,經濟活動也會愈加紛繁復雜,會計監督也就愈加重要,只有在日常的會計活動中,嚴格按照《會計法》及其他法律、法令、政策對各項經濟活動的合法性進行有效的監督,才能維護國家法律及財經紀律的嚴肅性,有效制止違法違紀行為。發現問題,及時查明原因和責任,切實防止國有資產的積壓、浪費、丟失、毀損等現象的發生。會計監督職能是以法律形式肯定的。如果會計人員放棄監督,那就是失職,是違法,因此,會計人員要敢于監督、善于監督,做到知法、守法、執法、護法,樹立牢固的法紀觀念,充分發揮會計監督的職能,不斷提高會計監督工作的水平。
2治理會計信息失真,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隨著會計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會計的基本功能由記帳、算帳、報帳轉向數據積累及數據分析,并為企業預測、決策提供重要依據。因此,數據信息的真實,完整、準確,合法就成為經濟管理的關鍵。
然而在會計工作實踐中,會計賬目失實在當今是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表現為小錢柜、賬外賬、公費旅游、領導揮霍、不專款專用、偷漏稅收、弄虛作假、公費高消費、假帳真做、真帳假做,因而造成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的失真,欺騙上級,造成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使會計在經濟生活中應有的控制功能失效,也就等于衷失了會計存在的基礎,從而導致企業決策的失誤。
確保企業會計信息資料的真實完整是時代的要求,是會計人員必須遵守的職業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國家領導人提出“不做假賬”的諄諄告誡,意義甚為深遠。事實證明,會計信息資料的真實、準確、合法、完整,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作為一種信息資源,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國家經濟建設,企業經營決策,證券投資等都離不開會計信息的合理開發。會計人員的根本職責是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其首要任務就是維護會計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合法性。為此會計人員必須依法秉公辦事,不唯上司旨意是從,不看人辦事,不計較個人得失,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培養客觀、公正、廉潔、敬業的良好品質。只有尊重客觀事實真象,尊重國家法律、法規,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提供高質量的優質會計信息,也才能為企業的科學決策,興旺發達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這充分說明國家對保護會計檔案的安全、完整是高度重視的。
但當前有的單位在會計檔案保管方面還不規范、不完善,散失、涂改、毀損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就必然給日后查閱有關經濟活動過程的歷史記錄造成阻礙和困難。
為了防止會計檔案的丟失和毀損,應該把所屬單位的會計憑證帳簿派專人集中保管,并制訂相應的管理制度。同時依據檔案管理的要求配備必要的通風、防濕、防塵設施。企業領導及主管人員也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密切的關注。這樣,會計信息資源才能得到應有的保護和開發利用。
3完善會計檔案的保管、檢查與監督
會計憑證是企業的重要經濟檔案,是完成經濟活動的合法證明。正因為會計憑證具有法律意義,因而沒有適當的會計憑證作證明的記錄是無效的。借助憑證可以對經濟活動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并對國有資產的完整性進行監督,因此上級機關隨時要進行憑證檢查,通過檢查,不僅可以查明物資的浪費,資金的短缺和流失,而且可以發現一切經濟活動中的違法現象,查明經濟犯罪的蹤跡和聯系。在處理經濟糾紛過程中,會計憑證也是司法部門和仲裁機關進行審理和裁決的法律依據。
《會計法》第四十四條規定,“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對尚未構成犯罪的單位和責任人作出處以罰款或其他行政處分的規定,
4依法治理債權、債務方面的混亂
企業隨著生產規模的日益擴大,產、供、銷的經濟聯系日益頻繁,債權、債務方面的金額也在驚人地增長。雖然設立了“清查欠款辦公室”,但限于一般性的派人催還欠款,缺乏必要的法律手段,致使一些老大難的巨額欠款無法追回,國有資金的流失不能有效防止,這是會計工作中不容忽視的問題。會計人員應牢固地樹立資產保值、增值意識,通過檢查應收款、暫付款的明細賬,查明欠款單位或個人的現狀、欠款時間、拖欠原因、金額及長期掛賬的始末。進而采取必要的對策,絕不能放任不管,讓不法分子逃避債務,侵吞公款。為此,會計人員必須學習法律知識,特別是有關債權、合同、擔保、價格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善于用法律手段處理債權債務問題,以保證企業財產不受侵犯。對于惡意逃避債務的要申請司法機關采取債權保全的司法手段,查封其所有財產;因企業法人代表擔保個體經營者的銀行貸款,使企業成為連帶責任的巨額債務人,應依擔保法規定,區分擔保行為是企業法人的個人行為還是企業行為,防止企業錯誤地履行債務。
- 上一篇:有關中國的全民英語教育研究
- 下一篇:提高陜西高校財務管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