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整治規劃與建設

時間:2022-07-31 03:05:28

導語: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整治規劃與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整治規劃與建設

[摘要]村莊整治工程作為一項惠民工程,有助于改善農民的生活方式,構建現代化的村鎮結構,對于農民而言有著積極的意義。因而,本文從整治工作不重視、規劃不合理、資金不到位等問題入手,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新農村;村莊整治;示范村;村莊規劃

村莊整治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惠及農村千家萬戶的德政工程,是立足于現實條件縮小城鄉差別、促進農村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新農村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建設現代化的農村已經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村莊整治工程作為一項惠民工程,有助于改善農民的生活方式,構建現代化的村鎮結構,對于農民而言有著積極的意義。因而,在農村的整治工作中,村莊的規劃工作和建設工作顯得至關重要。

1村寨規劃編制存在的問題

1.1對村莊整治工作不夠重視。隨著城鄉一體化建設的不斷加快,村莊規劃工作與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差距越來越明顯。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基層干部過于注重城鎮的規劃,對于村莊的規劃不夠重視。盡管隨著國家政府對農村建設和發展的重視度在不斷提升,但是由于基層干部對于農村建設的認識還不夠深刻,導致“重集鎮、輕村寨”的現象普遍存在。大部分干部錯誤地認為,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升人們的經濟收入,首先就要將農村經濟趕上去,沒有從本質上認識到村莊規劃的重要性,導致農村出現“只見新房,不見新村;只見新村,不見新貌”的混亂局面。在這種情況下,新舊建筑的混同,不僅影響村莊的面貌,也影響農村村民的生活環境,不利于農村的全面發展和進步。而現代化的新村莊建設,既注重村落布局、整體美觀,更注重環境保護,能夠使農民的生活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1.2村莊規劃不合理。在農村建設過程中,相關基層干部對農村的規劃認識還不夠,著眼點比較低,過于注重眼前利益,不注重長遠發展。在村莊整治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普遍認為村莊的規劃用地比較小、功能比較局限,只要滿足農民的基本需求,進行村莊的一般規劃便可。這就嚴重局限了村莊現代化的進步和發展。另外,村莊整治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費時間比較長,建設任務比較重,無法根據實際地形進行統一規劃,導致許多村莊規劃沒有層次感和美觀性。在這種情況下,實施的農村規劃方案往往與現代化社會主義農村建設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土地資源浪費,建筑檔次不統一,村莊與城鎮之間嚴重脫節,造成比較常見的“農民街”“路邊村”等現象。在土地規劃方面,部分規劃人員不清楚發展用地和農田基礎用地之間的關系,導致兩種土地規劃相混淆,難于有效地踐行現代化農村建設。1.3村莊規劃資金缺乏。在新村莊建設過程中,農民收入普遍不高,村級的集體經濟比較有限,這就直接影響現代化新村莊建設的發展。加上縣鄉鎮財政部門缺乏對新村莊建設的專項資金,導致新村莊建設存在一定的困難,致使新村莊建設工作難以開展。同時,相關的規劃人員在進行規劃編制工作時,很少考慮農民意愿,導致在新村莊的建設中農民群眾的積極主動性不高,必然使得新村莊建設工作難以順利推進。

2“示范村整治規劃思路

2.1尊重農民意愿,堅持因地制宜。農村規劃作為農村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其規劃編制應從實際出發,結合當地經濟水平,尊重農民意愿,以新建、改造、規劃控制3種形式進行編制。在建設“示范村”的過程中,應大力宣傳“示范村”整治的作用和意義,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加入建設隊伍中,提升農民對“示范村”建設的積極主動性。同時,宣傳工作一旦到位,有利于減少建設“示范村”的阻力,加快“示范村”的建設步伐,保證建設質量。在“示范村”建設中,應始終將農民群眾放在第一位,充分考慮農民群眾的意愿和合理需求,量力而行,不得采取強制措施加以執行。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方式,多層面、多角度地推進環境治理,注重村莊改造,將村莊改造成現代化的村莊,滿足時代的需求[1]。2.2注重生態保護,整治需統籌兼顧。村莊整治作為現代化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農村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進行村莊整治的過程中,應注重生態環境保護,避免因為建設導致環境污染,還應注重供水、排污等情況進行綜合治理。針對村里的古樹、名人故居、遺跡等,應進行重點保護,避免被破壞。在實施農村整治的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土地的作用,將村莊整治工作與土地的利用率相結合,盡可能集約利用土地,原則上不再新建獨立式住宅。要與產業園區建設、產業開發等結合起來,改善投資環境,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2]。2.3注重地方特色的挖掘,發展景觀風貌。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規劃人員應充分認識村莊建設的實用性能和藝術性能,要充分結合地方特色,考慮新農村的建筑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統一,使得新農村建筑富有時代性、地方性、文化性,充分彰顯田園風光、現代建筑、人文景觀于一體的現代化新農村形態??傊?,在村莊規劃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自然環境對于村莊建設的作用和意義,注重村莊規劃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統一,巧妙利用自然環境為村莊建設增色添彩,從而豐富新村莊建設的文化內涵,展現現代化的農村形態[3]。2.4聽取各方意見,調動農民主動參與。在建設現代化的農村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注重聽取農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最大化地發揮村民委員會的作用,尊重農民的生活習慣,考慮農民之間的鄰里關系,有效地構建現代化的農村群落。根據實際地形情況,結合當地地理環境和氣候變化,加上農民的生活習慣,為農民構建具有濃郁鄉風民情特色,環境清新優美的新型農村社區。如此既能滿足農民的正常需求,還能彰顯現代化的農村建筑面貌,有效地提升農民的生活質量和文化內涵。在進行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農村建設應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在不影響已有的農居和農村環境的基礎上,合理科學地進行新農村建設。要建立集體和農民自籌為主、政府補助為輔、社會各方力量支持的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的有效機制,保證新農村建設工作的有效開展。

3結語

隨著我國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建設現代化農村已經是我國建設和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在現代化的農村建設中,還存在整治工作不重視、規劃不合理、資金不到位等問題,分析研究這些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保證農村現代化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作者:羅發德 單位:黔西南州義龍新區魯屯鎮村寨建設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張建,韓錚,楊鵬.新農村建設中傳統村莊村容村貌整治規劃探討[J].小城鎮建設,2014(5):56-59.

[2]劉傳林,朱月河,李長輝.新農村建設中的村莊整治規劃[J].山西建筑,2014(2):18-19.

[3]胡勁松.積極推進新農村示范村規劃建設[N].徐州日報,2006-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