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學聯合推進創新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4 03:51:00
導語:創造學聯合推進創新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大學創新教育的重要性;創新教育文獻資源體系;建設創新教育文獻資源的舉措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創新傳統的民族、中國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衰退、高等教育包括兩部分內容、21世紀的中國正在大力發展教育,尤其是大眾化高等教育、高校是科技興國的主力軍,是我國科教創新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創新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學校培養的創新人才是指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的人才、加強領導、學科館員是建設創新教育文獻資源的保證、與《創造學》課程聯姻、優化、開發圖書館的網絡信息資源,打造創新文獻網絡平臺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大學創新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內容,是當代國內大學教育的主題。高校圖書館在創新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應當成為創新教育的重要基地。本文提出了高校圖書館應該建設創新教育文獻資源、構建創新教育文獻資源體系的觀點,高校圖書館領導應高度重視創新教育文獻資源建設,委派專人負責,充分發揮學科館員作用,與《創造學》課程主講教師聯合,共同推進大學創新教育。
論文關鍵詞:大學圖書館創新教育文獻資源體系構建
1大學創新教育的重要性
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創新傳統的民族。在16世紀之前,中華民族曾以指南針、造紙、印刷術和火藥的創造發明和輝煌千古的歷史文化,雄居于世界民族之林,對世界科技進步作過巨大的貢獻。我國的科技曾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我國的經濟曾經走在世界前列。但到了新中國成立前夕竟然淪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中國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衰退。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的世界重大科學發展和重大發明,幾乎沒有中國人的專利,這不能不引起對我們教育的全面反思。
新中國的建立為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創造了很好的條件。當代中國正在實施科教興國的宏偉戰略,以使綜合國力趕超發達國家水平。
大力開展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是擺在中國人民面前的戰略任務。中國要想趕上發達國家,只有走創新之路。要創新,就離不開人才,必須有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有創新能力的年輕人脫穎而出,必須提高整個民族的創新素質。
高等教育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教師復制、保存和傳播人類已有的知識,使學生繼承人類已有的知識,通過考試來檢查學生掌握的程度;二是教師創造新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通過教師和學生的科研創新成果來衡量。
21世紀的中國正在大力發展教育,尤其是大眾化高等教育。21世紀知識經濟急需培養大批高素質創造型人才。深化教育改革,注重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培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迎接2l世紀挑戰的必然選擇,也是高等教育必須擔負的重要歷史使命。高等教育的最高目標是培養高素質創造型人才。中華民族要實現復興,就離不開我們自己的創新:開拓和創造,是時代賦予我們崇高而神圣的使命
1999年,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文件指出:“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同志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眲撔率且粋€民族進步的重要動力。事實證明,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源泉,沒有創新就沒有新技術、新產業,經濟發展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2002年9月8日,同志在慶祝北京師范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教育創新,吹響了創新教育的號角,拉開了中國創新教育的序幕。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上,同志進一步闡述了創新的重要性,號召我國人民進行理論創新、科技創新、教育創新和體制創新。同志在2006年1月9日召開的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明確提出,要用15年的時間,將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創新型的國家。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當中,高校圖書館應該扮演什么角色呢?高校是科技興國的主力軍,是我國科教創新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創新性人才的搖籃,是認識未知世界,探求客觀真理,為人類解決面臨的重大課題提供科學依據的前沿,是知識創新、推動科學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重要力量,又是民族優秀文化與世界先進文明成果交流借鑒的橋梁。
21世紀將是一個知識、信息、創新的時代,是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知識經濟占主導地位的時代。創新是一種能力,它依賴于知識,但僅通過傳授知識來培養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構建創新教育文獻資源體系,大力開展創新教育,發揮學生獨立思考的主動性與探索問題的敏銳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2創新教育文獻資源體系
目前普通高校圖書館擁有100~300萬冊紙質圖書,50~150萬冊電子圖書和大量的數據庫,在培養創新人才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文獻檢索與;創新方案和設計更離不開吸收人類文明成果的結晶——圖書;創新意識的培養,創新文化的薰陶。因此,高校圖書館在創新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應當成為創新教育的重要基地。
大學創新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高等教育的熱切希望,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內容,是當代國內大學教育的主題和主旋律。
學校培養的創新人才是指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的人才。創新人才不僅是全面發展的人才,還是充分發展的人才,更是在此基礎上不斷對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做出較大的貢獻的人才。因此,高校圖書館必須從高校的實際出發,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有力、有效地建設創新教育文獻資源,推動創新人才的培養。
我國的創新教育起步較晚,真正把學生的創新教育作為問題來研究和看待是上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的,比西方國家晚了近30年。要改變這種現狀,高校圖書館必須進一步完善創新教育文獻資源體系,重視對創新教育資源的介紹與利用,明確創新教育的任務,將培養創新人才作為高等教育的最高目標。
高校圖書館是學校文獻信息中心,是為全校教師和學生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提供文獻信息服務的。高校圖書館在自動化、網絡化、信息化建設有著長足的發展,具有良好的信息環境,擁有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擁有一批受過圖書情報學、信息管理學、計算機、外語等專業教育的業務能力強、信息素質高的館員隊伍,他們在對大學生開展信息素質教育中是稱職的教師。因此,高校圖書館開展創新教育具有文獻信息資源優勢、信息環境優勢、信息素質人才優勢、信息技術優勢。
創新教育文獻資源體系包括:《創造學》教材與專著;以愛迪生、諾貝爾等人為代表的國內外創新人物傳記;知識產權教材與專著;知識產權法律與法規;文獻檢索與創造發明;國內外專利;專利報刊;《創造與發明》、《探索》、《奧秘》等電影電視專題片。
大學創新教育可通過課堂教育、課外教育兩方面來實施。課外教育又主要通過圖書館教育、實踐教育兩方面來實現。圖書館的優勢在于擁有豐富的文獻資源,有良好的人文環境和學習氛圍,學生通過閱讀館藏文獻信息,既能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延伸和深化課堂教育,又能拓寬知識面,改善學科結構,培養多種興趣,陶冶情操,更利于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
3建設創新教育文獻資源的舉措
3.1加強領導
圖書館能否構建創新教育文獻資源體系,關鍵在于圖書館領導的認識和決心。圖書館領導應該明確建設創新教育文獻資源的重要意義,結合本校本館實際,盡早地實施。首先要爭取館內員工的理解和支持,要在圖書館內多做宣傳,讓館員們知道,這不僅有利于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而且有利于特色館藏建設。要形成制度,專人負責,長期建設。
3.2學科館員是建設創新教育文獻資源的保證
發揮學科館員在創新教育文獻資源建設中的作用。學科館員制度是以學科為對象而建立的圖書館高級專業人員對口服務的模式。這種服務模式旨在加強圖書館與各院系之間的聯系,在師生的“需求”與圖書館的資源“保障”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幫助師生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為學校的院系、學科提供主動的、深層次的文獻信息服務,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提供切實有效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我校已建立了學科館員制度,他們在創新教育文獻資源建設方面已經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培養創新人才進行了初步的嘗試和努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圖書館藏書結構中,應有計劃的采購一批有關創造學、創造與發明、創新思維訓練等書籍和創新教育的音像、數字化資源。我校已要求供貨商專門提供有關創新教育資源,采訪人員已專門訂購了3000余種創新教育紙質圖書,初步形成了創新教育資源體系。
3.3與《創造學》課程聯姻
我校已開設《創造學》課程12年?!秳撛鞂W》課程需要建設一支富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發明成果的教授、博士、青年教師組成的教學團隊。我校教師已申請和獲得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186項,軟件著作登記權100余項,在科學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等出版專著5O余部。
在《創造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應注重以下幾點:
(1)強化創新意識的教育。對于大學生首先必須強化創新動力觀教育;其次,強化創新主體觀教育,沖破求穩循規的思想羈絆,培養學生敢于創新的意識。因此,我國許多高校已開設《創造學》和《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在這些教學過程中,應強化創新意識的教育。創新意識是人類意識活動中一種積極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現形式,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創新意識的內容從廣義來看,應該包括發現意識和發明意識兩個方面。發現意識就是有意識地發現新事物新問題,發明意識是指自覺地進行創造新的事物,創造新的技術或方法的心理活動。而這兩種意識活動都源于信息意識。創新意識是創新人才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只有具備了創新意識的人,才能產生新的觀念和想法。
(2)著力創新人格的塑造。所謂創新人格就是創新人才的情感、意志、理想和信仰等綜合內化而形成的全面發展現代人格或者叫創業者人格。在創新人格的培養和塑造過程中,我們既要引導學生在自學進取中培養自信,還要引導學生在戰勝挫折中培養意志和在對待利益關系調整中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在圖書館藏書結構中,應有計劃地采購一批有關科學家自傳和科學家生平介紹事跡,著力宣傳科學家創新人格,營造科研創新氛圍。
(3)增強創新思維的訓練。思維具有時空的超越特性,這種超越性正是所有創意的來源。我們對大學生創新思維的激發和啟發,必須從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的結合中,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必須從形象聯想和表象想象的結合中,訓練學生形象思維;必須從直覺體悟和靈感激發的結合中,訓練學生的靈感思維。
(4)克服信息飽和障礙。對學生進行檢索、獲取、利用信息資源技能的培訓。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是一切創新工作的基礎。培養大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是激發他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的一項重要工作。圖書館通過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用戶教育”課以及專題講座,增強大學生的情報信息意識,培養大學生收集、處理、評價文獻情報信息的技能。但是,在信息爆炸的知識經濟時代,必須要注意克服信息飽和障礙,有意識地培養創造性思維。
(5)加強創新案例教學。筆者已連續性l0年擔任浙江省l5所高校《創造學》課程主講工作,已申請和獲得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3O項,在科學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等出版專著6部,結合自己在科研工作中的創造與發明案例,現身說法,生動活潑,避免了枯燥乏味的滿堂灌。例如,壓電效應與逆壓電效應案例教學,既講了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又講了基于計算機控制的壓電換能器恒扭矩裝配機、數控超聲波銑床和超聲波車削裝置。由于筆者擔任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長,結合《創造學》課程講授的切身體會,耳聞目睹學生對創新教育文獻資源的渴求,深感構建創新教育文獻資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3.4優化、開發圖書館的網絡信息資源,打造創新文獻網絡平臺,為學生科研提供信息咨詢服務
為方便學生獲得信息和充分利用創造教育資源,圖書館應該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信息服務。圖書館利用校園網的便利條例,在圖書館網站上開設創新教育專題網頁,內容可以包括創造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與作用;創新案例及對大學生創新的基本要求;一些重要的下載軟件、閱讀器的應用技巧和使用方法;重要數據庫、著名網站的介紹;中外文文獻信息檢索工具的利用、光盤數據庫檢索、有關搜索引擎應用和技巧等知識。
- 上一篇:辦公室主任工作情況總結
- 下一篇:環境保護暨食品藥品監管會議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