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當代大學生進行改革開放的教育
時間:2022-02-22 03:34:00
導語:探究當代大學生進行改革開放的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是鄧小平、、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一貫堅持的偉大事業。在當前這場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在大學生就業嚴峻的形勢下,我們必須繼續改革開放,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改革開放的教育。改革開放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本工程。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改革開放教育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通過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的教育,使他們充分認識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對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實踐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
基于此,同時基于近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經濟背景,本文提出要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改革開放的教育。
一、改革開放教育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做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30年來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黨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這是對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本質的深刻揭示。
30年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以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接力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始終堅持改革開放,并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
我們黨領導的改革開放是中國近百年來的第三次偉大革命,引領中國人民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廣闊道路,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光明前景。只要我們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定不移地推進科學發展和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勝利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廣泛運用改革開放30年的生動事實、偉大成就、寶貴經驗,深入持久地進行改革開放宣傳教育,使全黨同志和全體人民特別是年輕一代深刻認識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增強堅持改革開放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當代大學生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90年代,對于改革開放沒有縱向對比的切身體會,易被干擾所惑,易為困難風險所懼;橫向對比時容易與西方發達國家比,一部分人繼而產生一些模糊認識和錯誤思想。當代大學生應當“志存高遠,堅定信念”。“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面向世界,了解國情,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面對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們要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改革開放的教育。
應當看到,2009年,在危機面前,我們“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通過采取強有力的、科學的宏觀調控,擴大內需,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深入研究和解決這一重大現實問題,更加注重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困難,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求出具有鮮明的實踐特色、時代特色和中國特色的答案。中國在全世界率先遏制經濟下行實現企穩回升,成就來之不易。事實說明,深化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制勝武器和法寶。在對大學生進行改革開放教育的同時,也要進行信心教育。信心起著關鍵作用,因為在一定意義上講,這場危機是信心危機、信用危機。信心增添勇氣和力量,鞏固企穩回升的向好形勢,當代大學生應當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抱有信心。
30年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是一部最豐富、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教科書,是一部最豐富、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實現我國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教科書。我們一定要把這本教科書充分運用好,緊密聯系改革開放的實際,培養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改革開放教育是當代大學生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工程
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是,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今天,伴隨著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到來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伴隨著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也凸顯出來。例如,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收入差距、地區差距有拉大的趨勢;在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的同時,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事業發展相對滯后;在經濟總量不斷攀升的同時,資源環境壓力加大。對于諸如此類的矛盾和問題,我們要用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加以審視。要教育大學生不能因為看到了一些消極負面的現象,遇到了一些矛盾和問題,就對改革的方向和道路產生懷疑,甚至否定。要分清我們所面對的矛盾和問題是世界經濟社會發展中共性的矛盾和問題,還是我國改革開放中所特有的矛盾和問題。在發展進程中,各國所遇到的問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比如,就業壓力、環境污染和資源過度消耗等。就本質而言,這些矛盾和問題不是改革開放本身帶來的,而是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遇到國際金融危機使得這些矛盾和問題進一步凸顯放大了。改革開放中遇到的矛盾只能用深化改革的辦法去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只能求諸更好更快的發展。正確認識改革開放中的矛盾和問題是為了更加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科學發展和改革開放。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的艱巨性,破解發展中的各種難題,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更好地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都要求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必須永遠牢記,只有堅持推進改革開放,國家才有光明前途。我們要頭腦清醒、明辨是非,堅定信念、增強信心。要繼續解放思想,大膽探索,不能停滯,更不能倒退。停滯和倒退不僅會葬送30多年改革開放的成果和寶貴的發展機遇,窒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勃勃生機,而且違背人民的意志,最終只會是死路一條。在這個關乎國家前途和命運的大事上,我們不能有絲毫的動搖。
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改革開放教育,說到底就是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正確分析和對待五光十色的世界,從而在改革開放中自覺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實踐者,并積極投身到改革開放的洪流中去。我們必須從確立正確的世界觀的高度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改革開放教育,使他們成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忠實執行者,使他們在實踐中經受鍛煉、增長才干。
三、改革開放教育是當代大學生科學發展、全面發展、成才報國的基本要求
當代大學生傳承五四精神,最重要的就是“科學發展,全面發展,成才報國”。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科學發展就是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持通過改革創新解決前進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不斷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使之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科學發展。科學發展就是要在不斷的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
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但目前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的不利影響并未減弱,就業壓力短期內尚難根本緩解。克服當前這場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從根本上要靠科技創新。突破口在高科技含量的產業。世界正處于科技革命的前夜,這是實現跨越式發展、占領未來經濟發展制高點的有利時機。國際上平均85%的新增專利、7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都是由創業型高校和創新型企業完成的。高校要激發和鼓勵大學生投身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當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以期解決人才供需對口錯位、大學生就業面臨巨大壓力的困局。
科學發展就是要集中體現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需要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需要。通過科學發展把發展中的種種不科學現象、種種消極的現象減少到最低限度。
鄧小平明確地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誤是教育,這里我主要是講思想政治教育,不單純是對學校、青年學生,是泛指對人民的教育。對于艱苦創業,對于中國是個什么樣的國家,將要變成一個什么樣的國家,這種教育都很少,這是我們很大的失誤”(引自:《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06頁。)改革開放靠的是艱苦探索、艱苦創業、艱苦奮斗。艱苦奮斗是我們的傳家寶。我們要教育當代大學生懂得艱苦創業、不懈奮斗、化危為機、逆境奮起。這也是科學發展、全面發展、成才報國的本質要求。國家給大學生就業創業制定了許多優惠政策。譬如說,個體經營的,金融部門要給大學生最低5萬元的貸款,這種貸款還是小額擔保貸款。如果是合伙經營的,貸款數量還要增加。對于小型微利企業,我們還要按照規定給予貼息貸款。對于需要培訓以后再進行就業的,國家還要補貼培訓費用。所有這些就是希望大學畢業生們能很快有個職業,體現他們的生存和尊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科學發展、改革創新的事業。黨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通過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加強自身建設,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改革開放教育也是高校黨建工作和穩定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要更加自覺、更有成效地加強大學生黨建工作和高校穩定工作,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點加強思想建設,以造就高素質大學生黨員、學生干部隊伍為重點加強組織建設,使高校黨組織始終成為帶領廣大師生、員工改革開放的堅強領導核心,使當代大學生黨建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科學發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30年來,之所以能夠發生歷史性變化,最根本的就是我們在黨的基本路線指引下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中國未來的發展也必須靠改革開放。必須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科學發展結合起來,始終保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必須把促進改革開放、科學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黨的基本路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因此,在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改革開放教育的同時要繼續對大學生進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已經展現在我們面前。當代大學生對改革開放、科學發展最好的踐行,就是要在黨的領導下,以執著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勇敢地擔負起歷史重任,同廣大人民群眾一起,奮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 上一篇:民辦職校政治思想教育思考
- 下一篇:弘揚民族精神國旗下學生講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