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美術課程教育意義研究

時間:2022-06-07 05:29:25

導語:鄉土美術課程教育意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土美術課程教育意義研究

一、鄉土美術的性質和發展

(一)鄉土美術的性質

美術作為藝術類型之一,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體的鄉土美術是在地域性族群中傳承了悠久歷史的美術文化現象或者是實物載體,更是廣大勞動人民、群眾集體活動的產物,因其漫長的歷史沉淀和發展,具有較強的審美教育意義。主要的鄉土美術實物載體包括保留和蘊藏完好的族群繪畫、工藝、建筑、雕塑、面塑、面具、剪紙、刺繡印染、木版畫以及皮影等。受地域性和種群差異影響,鄉土美術特點呈現出明顯的零散性。

(二)鄉土美術的發展“鄉土美術”

一詞最早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易英認為,鄉土美術的真正起點應以1980年陳丹青《西藏組畫》和羅中立《父親》的展出為標志,是中國現代美術發展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思潮和現象,與其他藝術及文化形式參與了中國社會的文藝變遷和變革。作為思潮的“鄉土美術”與“都市美術”相對應產生。雖然鄉土美術的概念出現時間并不長,但它作為廣大勞動群眾集體創造活動的產物,是具有本土特征的社會意識形態,反映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歷史。隨著美術教育的現代化,將美術學科從技能學科提升到具有人文性質的獨立學科,拓展了美術學科的內容和范疇,為美術適應現代化教育增添新元素,必然要求知識積累的多樣化,而知識積累的多樣化主要是通過美術學科結構合理化來體現的。鄉土美術作為具有典型人文學科特征的美術內容,是構建美術文化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首先,民間美術是一種生活的藝術,“藝術來源于民間”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格言,藝術遍及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它的發展基礎是漫長的社會生活變遷,根植于中國深遠歷史民俗文化變遷中,原生藝術和社會生活的一體化,創造出使用價值和審美功能并存的現代美術形式。美術教育與人類文明的發展密切聯系。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每個地方的民俗文化各不相同,鄉土美術在不斷被重構中,也有了與20世紀80年代全然不同的文化含義。總之,鄉土美術的發展是順應現代美術的發展,對于美術作品的創作不應該拘泥于傳統的紙筆工具。

二、鄉土美術教育的興起

“生活即教育”。豐富多樣的生活為各項教育提供更豐富的教學資源,美術教育形式自此開始有了與傳統師徒傳授制不同的學校美術教育。自我國美術教育產生以來,美術課程的目標設置、內容和要求都是由中央教育主管部門統一規定的。也就是說,學校美術教育課程標準和課程教學大綱都是按照統一的美術教育標準制定的。鄉土美術教育最早在美術教育中的形態是手工,就是手工藝、民間工藝,也是美術教育課程中的第一個鄉土美術內容。自此以后,地方學校就鼓勵教師積極、大膽地開發地方美術課程資源,鄉土美術文化資源也逐漸成為現代美術教育中的重要組成內容。同時,鄉土美術教育還可以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也讓學生對中華民族具有一定的認同感,讓學生自覺產生對中華文化的保護意識,有利于加強我國歷史文化的保護與搶救;通過鄉土美術教育,還能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和審美能力,也能讓鄉土美術與市場經濟發展相結合。在鄉土美術走出鄉村、進入市場后,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能促進鄉土美術教育的發展,也能提高鄉土美術創作者的綜合素質,進而提升農村人民的生活水平。鄉土美術教育的興起,是鄉土文化發展的開始。

三、鄉土美術課程在現代美術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美術課程作為藝術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選取合適的素材,在原有美術教育基礎上,其教育價值逐漸得以凸顯,挖掘更多的教育資源,豐富現代美術教育教學活動,促進我國現代美術教育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任務。鄉土美術本身就具有非常豐富的教學資源,將這些豐富的教學資源引入到美術教育中,對豐富教學活動具有重要意義,也必將為學生美術學習創造有利條件,成就現代美術教育的一道風景線。鄉土美術課程出現在現代美術教學中,除了豐富現代美術教學之外,還為我國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性的資源。從客觀的現象來看,無論是學習美術還是學術性的知識,學生對西方的、現代的、新潮的東西學習速度比較快,需要的時間也比較少,學生學習的興趣也非常的濃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都要重新回歸與傳統文化中。尤其對于美術藝術而言,更是需要一定的基礎知識,比如中國畫、油畫、版畫以及藝術設計的各個專業等,都需要充分吸收中國的傳統文化知識。越是深入民族的文化,越能在國際中體現其價值。而鄉土美術是我國民族藝術文化的組成部分,鄉土美術課程出現在現代美術教育中,為美術教育的發展提供了珍貴的參考價值。

(一)鄉土美術課程可以豐富地方院校美術教學資源

鄉土美術包括的內容豐富多彩,將鄉土美術引入到現代美術教育中,可以有效地改善地方院校美術教育教學資源,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原有的教學方式,讓傳統美術教學變得精彩紛呈。舉例而言,將皮影、剪紙以及雕刻等鄉土美術藝術代入到美術教學課堂中,可以有效地改善傳統美術課堂中以繪畫為中心的美術教學內容,打破固有的美術課程標準,吸引更多的學生學習現代美術,增加美術教學的趣味性,使得美術教學氛圍變得濃厚,培養學生美的感悟力和創造力?;蛘咴谏贁得褡逄赜械墓澣绽?,教師帶隊讓學生以寫生的方式去感受少數民族的生活,親身體驗鄉土美術文化,感悟獨有的民族藝術內涵,增加學生學習現代美術的樂趣,為地方院校普及素質教育創造有利條件,也能有力地推動地方鄉土美術教育發展。

(二)鄉土美術課程是現代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艾納斯說:“美術教育的目的不僅和教育的總目的相一致,而且具有著不可取代的獨特作用”。美術教育是美術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現代美術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具有鑒賞能力與創造性思維的綜合性人才。也就是說,現代美術教育的課程內容設置需要綜合化和多樣化,將鄉土美術融入到現代美術教育中,讓濃厚鄉土氣息和鮮明地域特色的鄉土美術促進美術學科的發展,并源源不斷地發展出更具有特色的美術教育教學內容。鄉土美術課程是現代美術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其他課程內容有所差異的是鄉土美術所選取的素材都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元素,而這些常見的生活元素也都體現了當地獨有的人文精神和地域特點,可以通過這些原色傳播現代美術思想,讓原有的美術技能技巧更得以精進。通過鄉土美術課程的學習,對傳承和發展我國民族藝術也有著重要意義。

(三)鄉土美術課程有利于培養美術專業學生的審

美觀念美術課程是發展的課程,是在實踐中不斷捕捉靈感與創作激情的藝術課程,融合社會和自然環境特色為一體的。在漫長的歲月里,人們正視精神文化形成,并持續從群體勞動中源源不斷地改進精神文化,不斷地創新,讓鄉土美術具有更強的適應性。例如,著名的繪畫大師畢加索正是受到非洲當地黑人的原始藝術的啟發,才成功創立了“立體派”繪畫。通過此例,可以明顯看出民間勞作對美術內容發展的影響,美術理念的創新發展與民間藝術密不可分。在現代美術教育中加入鄉土美術課程,有助于學生突破美術思維局限性,充分發揮其創造性思維,打破傳統美術束縛,以變形、夸張的形式塑造更多的美術形象,創造出新時期美術之美,多個角度展現現代美術的魅力。對培養美術專業學生的審美觀念和創造性思維具有重要作用,并通過多種多樣的美術之美的展示表達情感,在作品中蘊含情感,借作品傳遞情感,讓美術成為展現其情感的重要方法。

(四)鄉土美術課程是順應現代美術教育發展的需要

美術教學相對來說,啟發性與靈活性比較強,鄉土美術課程正是符合這一教育標準,鄉土美術課程資源在現代美術教育中的應用價值是不容忽視的。隨著現代美術教育改革和發展,美術教育還承擔著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藝術的責任,對學生進行鄉土美術知識教育,將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等典型表現添加進教材中,是順應現代美術教育發展的需要。鄉土美術經過歷史積淀,門類和內涵已經十分豐富。按照其藝術形式和藝術特點進行鄉土美術課程分類,可以讓學生在課程領域中,親身體驗到鄉土美術內涵,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底蘊,讓每個美術專業學生對傳統民族文化的認識更深更廣。再加上現代美術教育要求教育內容的多樣化和綜合化,鄉土美術課程正是符合這一教育標準,將鄉土美術課程加入到美術教育中,有利于美術改革重點的推廣和普及,讓美術課程設置達到美術教育的目標,順應時代對人才培養的需求。

(五)鄉土美術課程可以充實現代美術教育教學中的人文教育資源

課程標準提出“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這一理念,學校美術教育是一種設計人類生活各個層次面的綜合性學科,鄉土美術課程體現了極強的人文學科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民族宗教情感和哲學思考,因此將其作為美術學科課程設置,是適應學校美術教育現代化的需要。在經濟信息時代下,重拾鄉土文化,與素質教育相適應,在鄉土美術課程中為學生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體驗,幫助學生理解美術與社會、美術與生活,將美術作品與廣泛的文化情境聯系在一起,感受到濃厚的民族氣息和特色文化,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推動學校人文素質教育的進步。

四、針對鄉土美術課程提出的幾點建議

(一)選用合適的鄉土美術教材

鄉土美術課程是現代美術教育的重要表現形式,在實踐課程中,要應用相應的教材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選用的鄉土美術教材上要多加注意。最好選擇能夠為學生進行價值引領的教材,其中,不僅要體現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還要體現地方經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同時,所選教材必須適應時代需求、適合本土需要以及適合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關于教材的內容,在選擇時至少要包括:當地書畫名家、民間工藝大師的生平及作品介紹;鄉土藝術作品(剪紙、農民畫、啟東版畫等);綜合類藝術作品欣賞(民居、園林、書法篆刻、攝影等)。另外,所選的教材中,其編排以單元式、單課式和單元、單課組合式為主,這樣教學活動才能更加靈活地進行。此外,所選教材內容應該涉及當地的歷史、地理、人文、宗教、經濟等多方面,以此有利于從情感、價值觀、審美觀等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

(二)靈活選用教學形式和教學資源

鄉土美術課程屬于美術學科,但同時它需要與其他學科結合、與社會現實結合,才能真正地引導學生體驗、理解鄉土美術。教師在講授鄉土美術課中要開拓思路,利用鄉土自然資源材料,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術創作活動。同時,注重設計教學方案,以主題單元教學的方式或整合內容,讓學生一步一步、穩步扎實地學習鄉土文化和美術知識。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實踐教學互動,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反思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糾正教學中的錯誤。

(三)實施多元化的評價模式

鄉土美術課程的教學效果如何,是通過教學評價來體現的。由于單一的評價,致使學生的作品大多沒有突破性,更展現不出自己的特色。仿效、臨摹、抄襲作品,讓鄉土美術課程的繼續進行變得更加艱難。一直以來,透過作品進行評價,是鄉土美術課程的主要評價模式。但是這種評價模式帶來的弊端,影響深遠。為了改善這種形式主義的局面,應該實施多元化的評價模式。針對一些泥塑、藍印花布、編織等鄉土民間美術,學生一時之間難以做成作品供教師判斷優劣。面對這一問題,教師應該設置更加科學、更加合理的評價方式。最好的做法是將課程評價一分為二,第一,以單元式結構為一個整體,讓學生創作作品,再對作品進行評價。作品評價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間互評,選取平均分值。第二,將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作為評價指標。具體而言,包括學生的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并對此一一打分。在現代美術教育中,因地制宜地利用現有的美術媒材,加強對鄉土美術的重視,整理出其中可用于教學的有效資源,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水平,還能通過對學生民族文化藝術普及,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對提高學生精神境界和藝術素質都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同時,在現代美術教育中加入鄉土美術課程后,對學生進行鄉土美術教育,讓學生通過鄉土美術課程的學習,全面認識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深切體驗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在藝術與美的追求中,重塑藝術鑒賞標準和美術審美觀念,為我國現代社會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增磚添瓦。

作者:林博 單位: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何祥.論民間美術課程在現代美術教育中的意義[J].品牌,2015(4):264.

[2]周兵武.論鄉土美術在學校美術教育中的意義與價值[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105-107.

[3]張亞玲.民間美術滲入高師美術教育對人文精神培養的探索[J].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3(5):79-8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