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毛竹林資源經營困境及培育技術
時間:2022-02-27 02:08:00
導語:探究毛竹林資源經營困境及培育技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介紹了朱溪鎮毛竹林資源經營現狀,包括毛竹林分布及生長情況、毛竹林經營管理情況等,并從保持合理的時空結構、土肥水管理、科學采伐等方面總結了毛竹林的培育措施,為竹農提供參考。
關鍵詞:毛竹林;資源現狀;培育措施;朱溪鎮;浙江仙居
毛竹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植物,生長快、成材早、產量高,竹筍、竹鞭、原竹和竹枝都可以加工利用[1,2]。隨著竹炭、竹膠板等副產品行業的興起和供不應求的前景,毛竹的價格不斷上漲;竹筍又是深受人們喜愛的營養豐富的無公害食品,冬筍、春筍可鮮賣,春筍還可加工成咸筍干,當地稱為“筍咸”。竹子5~10年即可采伐利用,生長好的竹林,每年產竹材22.5~30.0t/hm2,收入1.35~1.80萬元/hm2,產竹筍15t/hm2,收入1.5萬元/hm2。此外,竹材質地優良、收縮性小、彈性和韌性強,可廣泛用于工業、農業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建筑、造紙、竹膠板、竹地板、竹制品等。尤其是竹材纖維細長、結實、可塑性好,還是制造優質紙的重要原料之一。根據2008年森林資源調查,處于浙中丘陵山區的朱溪鎮有毛竹林面積2466hm2,毛竹數量為729.03萬株,占全縣毛竹林面積的24.6%,株數的27.5%,占全鎮林地面積的16.5%。全鎮53個行政村,30個行政村均有毛竹林。近年來,又引進了2家毛竹加工企業,進行竹筷、竹簾等產品加工。因此,分析毛竹林的現狀,并根據不同類型探討毛竹的科學經營,對將毛竹產業發展為山區經濟建設的一個重要產業具有重大意義。
一、朱溪鎮毛竹林資源經營現狀
調查中發現,朱溪鎮的毛竹林約70%屬于粗放經營。由于濫挖筍、過伐和失管等多種原因,造成竹林逐年衰退,竹林密度漸趨稀疏,老竹、雪壓竹、病蟲竹充斥其中,其竹材產量、質量明顯低于浙江省安吉等縣市平均水平。
1.1毛竹林分布及生長情況
朱溪鎮毛竹林按海拔劃分,海拔200m以下的有667hm2,海拔200~600m的有1333hm2,海拔600~900m的有267hm2,海拔900m以上的有199hm2。6.7hm2集中連片的有233hm2。絕大部分立地條件較好,但產竹慢、成材晚、產量低。
按齡級劃分,幼林(一至二年生新竹)占1%,壯齡(2度、3度毛竹)占50%,老齡竹(4度以上)占49%。按立竹度劃分,密度在1800株/hm2以下的占15%,密度為1800~2700株/hm2的占50%,密度為2700~3600株/hm2的占30%,密度為3600株/hm2以上的占5%。按徑階劃分,徑階在8cm以下的占51%,徑階在9~10cm的占42%,徑階在10cm以上的占7%。按高度分,高度在8m以下的占24%,高度在9~10m的占45%,高度在11m以上的占31%。以上情況說明毛竹材質量相差較大。
1.2毛竹林經營管理情況
朱溪鎮毛竹林缺乏科學管理,缺乏科學留筍養竹,挖筍量太大、立竹量偏小、林分稀疏,有1/4是竹、針、闊混交林,竹林結構不合理,沒有進行科學地劈山墾復、鋤草松土,造成低產。竹林采伐不合理,有的采伐過早,有的采伐過遲,有的春夏采伐,引起竹液大量外流,影響竹子生長,有的采伐過度,有的伐樁過高,采伐時沒有注意保護好竹林。
二、毛竹林培育措施
2.1保持合理的時空結構
竹林高產與否與基地經營的集約水平關系極大,一般純林較能進行集約經營。竹林也可采取混交方式培育,混交樹種20%左右為宜,應盡量選擇深根或有自肥能力的樹種作為混交樹種,如楓香等科及落葉樹種。一是保持合理的立竹密度。用材竹林密度為4050株/hm2,每年留筍養竹約750株/hm2左右;筍用材林密度為3000株/hm2左右,每年留筍養竹約450株/hm2;筍竹兩用林密度為3000株/hm2左右,每年留筍養竹600株/hm2為宜。二是保持合理的年齡結構。1~3度竹,按相同比例保留,4度竹以不超過10%為宜,5度以上竹子應適時采伐,保持竹林旺盛的生理代謝能力。三是保持筍竹均衡。在竹林密的地方少留筍;在竹林稀的地方多留筍養竹。在林中空地,要注意松土、施肥、引鞭,使竹林均勻度提高、增加產量。四是保持好地下結構。主要是加強土壤管理,即深翻、松土,清除死鞭、老鞭,使竹鞭網絡寬松、根系舒展,形成地下幼壯齡竹鞭占絕對優勢的良好生長空間[3]。
2.2土肥水管理
將低產毛竹林改造為高效毛竹林的初期應進行深翻和除草等土壤管理工作。選擇在春筍大年的夏初或秋季,對林地進行1次深墾,墾復深度一般要求達到20~30cm,并清除林地石頭、伐蔸和大石塊,改善林地條件。
毛竹林有大小年之分,一般竹林地為坡地,以竹筍為主要產品收入的毛竹林需肥量較大,進行全林撒施并通過墾復的方法翻入土中,如果少量多次施肥,不僅用工量大、作業不方便,而且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對毛竹林的施肥管理應考慮施肥效果和經濟投入、產出及生態的協調[4]。根據毛竹生長節律對養分的需求進行施肥。“冬筍小年,春筍大年”年份,施肥重點在5~8月。留養新竹發枝展葉后,林地因發筍消耗了大量養分,此后新竹加固生長進入增進期,竹子內含物之間充實,干物質增加,養分消耗量大;同時竹株的生長為當年和翌年地下鞭生長奠定了基礎,地下鞭生長進入快速期,因此5~8月的養分管理對翌年竹筍生產有重要作用。“春筍小年,冬筍大年”年份,重點為4~5月發鞭肥和8~9月筍芽分化肥。同時,結合施肥,于8~9月對林地進行淺耕除草管理。用肥量按氮∶磷∶鉀=6∶1∶2,有效量30%計算,春筍大年用量為450~675kg/hm2,春筍小年用量為1125~1200kg/hm2。毛竹林地施肥方法一般分4種,分別為溝施、蔸施、穴施、撒施。溝施法是沿水平帶方向開溝,水平帶間距2~3m,溝深20cm,溝寬20cm,將肥料施于溝中,并加土覆蓋。蔸施法是在毛竹立竹竹上坡,沿竹蔸30cm左右開溝,溝深15~20cm。溝寬10~15cm,溝長以半圓為最佳。將肥料施于溝中,并加土覆蓋。發鞭長筍的施肥時間在4~6月,應采用溝施法或蔸施法,禁用撒施法。筍芽分化肥施肥時間在8~9月,施肥種類為氮∶磷∶鉀=2∶1∶1,施用45%復合肥225~300kg/hm2或毛竹專用肥375~525kg/hm2,撒施在地表,結合林地淺耕除草(10cm)翻入土中。孕筍肥施肥時間在11~12月,施肥種類為有機肥或綠肥,可不經堆漚撒施在地表,用量為2.25~3.75t/hm2。
竹林生長過程對水分的需求很大,其中筍芽分化期和孕筍期林地水分條件是翌年發筍的重要因子,即此期水分多少直接影響翌年發筍量和竹筍單株的大小。經營集約度較高的林地宜在干旱時進行水分管理。2004年全區新建竹林蓄水池166個,可蓄水3679m3,受益面積730hm2,據調查,實施竹山灌溉后,林分結構更趨合理,竹林的立竹度、整齊度都相應地提高,平均眉徑達到9.5cm以上,竹林年產值比原來增加了4500元/hm2。竹林生長進入了良性發展階段。水分管理的關鍵時期:筍芽分化期(8~11月);連續干旱25~30d的應進行1次灌溉,每次土壤澆透20~30cm深。特別干旱時每7d要灌溉1次。
2.3科學采伐
竹連鞭,鞭生筍,筍成林,竹子又養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因此,竹材采伐時要做到采育兼顧,永續利用。一至五年生竹子不宜采伐,六至八年生可進行采伐,九年生以上的老竹不宜保留。采伐季節宜在晚秋或冬季進行,即11月至翌年3月最佳。原則上每2年采伐1次,不要每年都采伐。大小年分明的,若今冬明春為冬筍—春筍大年的筍竹兩用林,一般不能進行竹材砍伐,若今冬明春為冬筍—春筍小年的筍竹兩用林,則可進行竹材砍伐。在嚴格控制采伐量的前提下,密度大的竹林可多伐,密度小的竹林宜少伐,密度低于適宜立竹度的,除了九年生以上的老竹外,不采伐。另外,竹農可根據竹材市場考慮,選擇適宜時間砍伐,其中7~11月間的砍伐強度應適當降低,以免對竹林生長造成嚴重影響。
挖掉冬筍能促進竹鞭上其他筍芽的生長。筍用竹山通常把冬筍挖光,促使其他生長成春筍;小年竹山一般不挖或少挖冬筍。挖冬筍應注意做到及時,即看天(溫度)、看地(地力)。一是初冬溫暖的可早挖;進入休眠狀態,筍體小一些也可挖,因為冬筍已停止生長。二是肥力不足的筍山不宜多挖,冬筍挖光后,筍芽分化缺乏條件,將導致翌年春筍數量減少。三是挖掘冬筍應盡量減少對地下鞭的損傷。春筍挖掘可根據市場和加工原料而適時進行,應與留筍養竹相結合。
參考文獻
[1]朱石麟.中國竹類植物圖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4.
[2]唐小艷.灌陽縣毛竹資源發展機遇、問題及對策[J].廣西林業,2008(1):27-28.
[3]劉勝古.加快資源培育推進毛竹產業化進程:銅鼓縣毛竹產業情況調查[J].中國林業企業,1999(1):27-29.
[4]嚴小海,潘長平.毛竹豐產林的營造與培育[J].新農村,2009(11):16-17.
- 上一篇:基層醫務工作者履職情況匯報
- 下一篇:探索農田林網建設困境及解決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