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火雞疾病發生特性及防治技術

時間:2022-03-07 03:09:00

導語:探究火雞疾病發生特性及防治技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火雞疾病發生特性及防治技術

摘要:介紹了火雞病毒病、細菌病、寄生蟲病的發病特點及防治措施,并對其綜合防治措施進行論述,供廣大火雞養殖戶參考。

關鍵詞:火雞;疾病;發生特點;防治措施

隨著珍禽飼養業的興起,火雞養殖正逐步進入大規模的集約化飼養。但人們對火雞的生活習性和營養要求的掌握水平還遠不如家禽;加之對火雞疾病的病種、發生特點、病因等方面的認識不足,如果在飼養管理、疫病防治上達不到要求,均可造成疫病的發生和傳播,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1]?,F將其發生特點及防治措施介紹如下。

1病毒病的發生及防治

1.1新城疫

新城疫是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病原為新城疫病毒,各種年齡的火雞都會發病,引起的損失較大。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難,下痢,神經紊亂,黏膜和漿膜出血。防治上,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藥物,主要依賴疫苗免疫。用雞新城疫Ⅱ、Ⅳ系疫苗免疫火雞,可有效地預防火雞新城疫的發生。已發生新城疫時,一次注射含新城疫抗體的高免卵黃液1mL/羽。同時,在飲用水中加入廣譜抗菌素防止繼發感染,加入速補類及多維,加快恢復和增加機體抗病力。

1.2鼻氣管炎

任何日齡的火雞都可感染,該病以呼吸道癥狀、頭部腫脹和種火雞產蛋下降為特征。防治上,良好的飼養管理是預防本病的重要手段。使用活毒疫苗和油乳劑滅活苗,在防止種火雞發病和保護下一代雛火雞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發病火雞使用抗生素也可以起到減輕癥狀,控制繼發感染的作用。

1.3冠狀病毒性腸炎

火雞冠狀病毒性腸炎又稱藍冠病、傳染性腸炎、泥淖熱等。本病侵害各種日齡的火雞,是一種非常嚴重的、高度傳染性疾病。防治上,火雞冠狀病毒抵抗力弱。在發病雞群的飲水中加入1%的新霉素或鏈霉素對減輕癥狀有一定的效果。使用腸道抗體也可以控制繼發性的細菌性腸炎。

1.4出血性腸炎

主要發生在6~14周齡的火雞,以7~9周齡最為常見,本病的特點是突然發病,迅速死亡,死亡率高,還可以引起免疫抑制。防治上,加強獸醫衛生防疫工作,做好隔離和消毒,是控制本病的重要手段。對發病火雞,可注射健康雞群的陽性抗血清0.5~1.0mL/羽。

1.5火雞痘

火雞痘由過濾性病毒引起,根據生長部位的不同分為皮膚型和黏膜型。防治上,在發現火雞長雞痘的初期,用病毒靈經口投喂,每次喂1片/羽,每天2次,連喂3d。絕大多數都能治愈。嚴重的可用高錳酸鉀水先將火雞痘的痂皮浸軟,剝去痂皮,將痂皮下呈豆腐渣樣的白色物質全部擠出后,然后涂上人用阿昔洛韋軟膏,每隔2~3d處理1次,最終都能治愈。

2細菌病的發生及防治

2.1禽霍亂

禽霍亂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多種家禽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成年火雞最易感染。防治上,肌注青霉素5~8萬IU/羽,氯霉素、土霉素、紅霉素100~150mg/羽,每天2次,連續喂3d?;蛞?.5%的磺胺二甲基嘧啶或磺胺噻唑拌料,連續喂5d。免疫可以選用禽霍亂氫氧化鋁甲醛苗或833禽霍亂弱毒苗,前者大、小火雞一律注射2mL/羽,后者用生理鹽水稀釋,皮下注射0.1~0.2億菌/羽,均有較好的免疫效果。

2.2火雞鼻炎

火雞鼻炎又名波氏桿菌病,是由波氏桿菌引起的具有高度傳染性的上呼吸道疾病。其特征為突然打噴嚏,眼、鼻流出清亮液體,張口呼吸,頜下水腫,氣管萎陷。防治上,加強飼養管理,改善衛生條件,隔離病雛,同時采用鹽酸四環素加青霉素飲水。每100mL水含四環素0.25g,青霉素200萬IU;用恩諾沙星涂眼部,同時在飲水或飼料中加入恩諾沙星,連喂3~5d,效果較好。HTtP//:

2.3大腸桿菌病

火雞大腸桿菌病是由特定血清型致病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其臨床特征為心包炎、肝周炎、氣囊炎及敗血癥[2]。防治上,可用痢菌凈、環丙沙星和氟哌酸等。痢菌凈,肌注2~3mg/羽,每天2次,連續喂3d;環丙沙星和氟哌酸按0.05%的濃度飲水,重病例口服0.1g/羽。

2.4火雞白痢

火雞白痢是由沙門氏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雛火雞及20周齡以下的火雞。防治上,在飼料中加1%的磺胺脒;每羽雛火雞每天喂土霉素20~30mg,連續喂3d;每羽雛火雞每天喂0.2g鮮大蒜泥,每天1次,連續喂3d。

2.5支原體病

火雞支原體病又被稱為“1日齡型氣囊炎”、“氣囊炎缺陷癥候群”或“火雞癥候群-65”,為各種日齡火雞均可發生的傳染性疾病。大多數疾病癥狀出現在6周齡以下的雛火雞,主要表現為生長發育不良、身體矮小、增重速度降低。防治上,建立無支原體的種火雞群是控制疾病的重要措施,定期對火雞群進行監測,發現陽性立即淘汰處理。治療時可以選用泰樂菌素、氯霉素、慶大霉素、金霉素及鏈霉素等。有條件時最好分離菌株通過藥敏試驗,選擇使用效果最佳的藥物。

3寄生蟲病的發生及防治

3.1組織滴蟲病

組織滴蟲病又名黑頭病,3~12周齡的火雞最易感染,初期癥狀是糞便中出現磚紅色粘液絲,長度達5~10cm,隨后轉為硫磺色(診斷黑頭病的主要癥狀)或褐色糞便的腹瀉,有時伴有血液[3]。此時病雞出現精神沉郁,體溫升高(41.8~42.4℃),食欲減少,體重急劇減輕,消瘦,翅下垂,縮頭,嗜睡,多在1周內死亡。防治上,預防火雞組織滴蟲病的基本對策是火雞與雞分開飼養,定期驅蟲。驅蟲選用鹽酸左旋咪唑口服,100~150mg/羽,噻苯唑0.10%~0.15%混入飼料,連續服1周。治療則選用抗組織滴蟲-50以0.02%~0.05%的濃度拌入飼料或飲水;甲硝唑使用方法與劑量同抗組織滴蟲-50,對嚴重病例,口服甲硝唑50mg/羽,每天2次,連喂5d,治療效果更佳[4]。

3.2球蟲病

引起本病的球蟲有7種,危害嚴重的有3種。火雞主要是采食到被污染的飲水或飼料而感染本病。癥狀:精神不振,翅下垂,食欲下降或全無,因出血性腸炎而出現肉色或血色(紅色或粉紅色)糞便,肛門周圍羽毛常粘連,雞臥地,昏迷,死亡。防治上,各種磺胺劑都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可以在飼料中添加0.02%~0.05%的磺胺類藥物,連續喂7d。目前各種市售抗球蟲藥,如球凈、球王、三字球蟲粉、球蟲殺星等皆有效。但要注意經常換藥,并且交替使用,以免產生耐藥性。

4疾病綜合防治措施

從加強飼養管理著手,減少和控制代謝、中毒病及一些常規傳染病、應激病的發生。建立健全消毒制度,如環境消毒、飲水消毒、帶禽消毒等,掌握消毒程序,切斷常見多發性疫病的傳播途徑和消滅傳播媒介。制定并適時調整適合本場重點疫病的免疫程序,包括疫苗的種類、接種方式和劑量,確?;痣u能夠產生長期堅強的免疫力。加強檢疫和重點病的疫情監測,防止病原的異地傳播。發生疫情時,做好隔離、撲滅疫情、無害化處理和徹底消毒工作。

5參考文獻

[1]曉曹.火雞的飼養與管理技法[J].當代畜禽養殖業,2009(1):51.

[2]陳愛素,莎音,韓菊英,等.火雞暴發大腸桿菌病的診斷報告[J].畜牧與飼料科學,1987(2):29-31.

[3]柳鋒,周英寧.群養火雞暴發盲腸肝炎的快速診治[J].廣西畜牧獸醫,2009,25(4):220.

[4]周麗榮,李春華.火雞組織滴蟲病的診治報告[J].中國畜禽種業,2009(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