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設計問題分析

時間:2022-04-25 10:16:06

導語:新農村設計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設計問題分析

1新農村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我們到地方調研時發現新農村建設和設計中存在很多問題,用八個字來總結就是“無農無村”,“外美內亂”。無農無村:即很多農民在外務工,出現空心村的現象,且耕田不便利;新農村完全失去了當地特色和農村的特點。外美內亂:整整齊齊一排一排的房子,讓村民覺得好氣派,對村民來說算是一種“美”了,即使是外觀的美,也表現出一種無地方特色或是對歐式建筑風格的盲目模仿,以氣派為美;建筑設計存在各種問題,如戶型太差、建筑質量差、采光通風差等。基礎設施薄弱,給排水問題考慮不周,路燈、垃圾桶設置不全。

1.1無農無村

無農無村主要體現在新農村建筑規劃上,規劃上主要表現為選址沒有考慮農民息息相關的農業生產與村民住宅路途便捷的問題;布局過于單調,規劃沒有尊重場地的多樣化;道路分級層次不夠。1.1.1選址新農村選址應遵循交通便利、居住相對集中、耕作便利的原則。但是現有新農村在實際規劃過程中,只考慮了交通便利和居住相對集中這兩個方面,沒有考慮耕種是否便利,然而對于農村居民來說耕作是最重要的。農村的經濟水平有限,大多數村民還是以耕作為主,因此在規劃時要考慮村民的生計問題。以唐縣鎮新農村為例,當地舊村居民點分布較散,范圍較大,但是基本上所有的村只設置一個新農村居民點,這就導致很多村民的生產很不便利。根據調查我們發現當地農村的主要產業就是種植業,一般年齡在30歲以下的村民都不會種田,年齡在70歲以上的村民基本上沒有耕種能力,主要耕種人群年齡在30歲—70歲之間。并且在調查中發現23歲以下的孩子基本還在學校;25—45歲的村民基本在外打工;種田的村民基本上都是45—70歲,即一些中年人和部分老年人。對于這些人群來說,如果耕地不便利,對他們的生活有很大影響,因此在規劃時要減少勞作路程。再以勤德村新農村為例,該村自2005年以后,將孤山村和鐵棚村合并,舊村共有十幾個居民點,共200多戶。在2012年新農村規劃時只建立了一個新農村居民點,這對很多村民來說耕作是很不便利的。據調研統計,目前只有4戶村民購買新農村,則此村新農村的購買率只有2%左右,這完全違背了新農村建設為了改善農村居住環境的初衷。1.1.2規劃布局隨州位于湖北省北部,山地面積4285平方公里、丘陵面積2094平方公里、平畈面積530平方公里、河灘面積80平方公里,分別占總面積61.3%、30%、7.6%、和1.1%。調研地唐縣鎮和萬福鎮處于丘陵地帶,原有村莊依地勢而建,有層次感,并有一定的肌理,與周圍環境相呼應,也體現了村民的生活習俗和生活習慣。但是調研地新農村布局形式單一,都是成排成列的行列式,沒有考慮地勢問題,一般選址都在比較平坦的地方,沒有什么地方和地域特色。并且兩戶緊挨,在經濟和精神生活相對比較貧乏的農村,周邊沒有可以供種菜、休息娛樂之處,這樣的新農村讓大多村民覺得失去了精神寄托。1.1.3道路新農村道路規劃沒有劃分等級,并且過于單調,只有村級主干道和宅前道,規劃未形成較多網絡,不夠便捷,在安全問題上也沒有保障。并且很多道路坡度沒有按照規劃標準來設計,導致很多村民反映道路太陡。

1.2“外美”內亂

“外美”內亂主要體現在新農村建筑設計中,新農村建筑設計是我們在調研中發現最嚴重的問題,主要有建筑功能、立面造型和施工質量三個方面的問題。1.2.1建筑功能新農村建筑存在功能不全、面積分配不合理、戶型設計差、細部設計欠缺四個方面的問題。(1)建筑功能不全。新農村建筑主要房間較多,輔助用房較少,缺少可放雜物、堆放谷物、養豬、養雞等的輔助用房,村民習慣使用柴火灶,在很多新農村規劃中都忽略了這些,導致很多村民私建搭房。(2)面積分配不合理。舊村居民院落比較大,根據新農村規劃中節地的要求,新農村院落都比較偏小。但是在農村用地不是很緊缺,每戶又需要大量用地的情況下,新農村宅基地面積應適當擴大。(3)戶型設計差。很多新農村戶型都是生搬硬套,不同環境還使用相同的戶型。例如萬福鎮鳳凰山村是兩戶一棟,東西兩邊也可采光,用在此村還是比較合理的,但是同樣的戶型用在福中村卻是很不合理,福中村基地狹長,只能四戶成一棟,這樣就導致中間兩戶采光差的問題。調查的七個新農村戶型內部設計都存在不易擺放家具,私密性不強的問題。(4)細部設計欠缺。出入口緩沖空間設計不足,很多村民在后期使用中自己加建。閣樓層層高較矮,不便于使用,并且很多未設置直通屋頂的樓梯。1.2.2立面造型新農村立面造型即使有整體統一的“美”,但是這種美也是有缺陷的美。立面造型基本失去地方特色,有些甚至失去了農村的特點,盲目地追求城市住宅的設計或是模仿某種歐式風格,圖1所示為萬福鎮鳳凰山村新農村立面造型,此造型模仿歐式風格,大多數村民覺得是當地設計最氣派的新農村,對于有沒有覺得不倫不類根本不關心,只要氣派好看就行。新農村立面造型也未考慮后期使用的情況。隨著經濟的發展,熱水器、太陽能、空調等已在新農村中普遍使用。在立面造型設計時沒有考慮村民后期使用的情況,如防盜、太陽能、雨棚、空調、貼對聯、管線等問題,圖2所示為唐縣鎮福中村立面外部管線情況,這就是設計時沒有考慮管線隱蔽工程導致的結果。1.2.3施工質量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新農村施工質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屋頂防水;一個是墻面粉刷。屋頂檁條既細又稀,使用壽命不長,并且又沒有做防水層,這樣更容易導致檁條腐爛。墻面粉刷很薄,沒有按照墻面厚度要求來做,更別提墻體保溫隔熱。1.3基礎設施薄弱新農村建設中的基礎設施,可以分為以下三類:第一類,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的農田水利設施,主要有水庫、河道、機井;第二類,為農民生活提供服務的設施,主要有公路、沼氣池、自來水管道和水塔、電網、互聯網、有線電視網絡,這一類大多是有償收費的;第三類,為提高農民文化和身體素質服務的設施,包括鄉村學校和幼兒園、鄉村衛生醫療點、鄉村休閑娛樂小公園、老年人活動中心等。但是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新村缺乏互聯網、幼兒園、小學、曬谷場等基礎設施。并且自來水經常供應不足,村民自家打井,屋頂排水隨便亂排,下雨天還會出現排水不暢的問題,新農村路邊基本未設置路燈,垃圾筒少見。

2新農村建設問題分析

通過調研和查找資料分析,產生這些問題主要是由于投資管理者、建筑設計者、農村使用者的出發方向各不同導致的。投資管理者注重盈利,沒有考慮村民的真正需求;建筑設計者大多不是來自農村,缺乏對農村的了解,很多根據對城市生活的理解來設計新農村;農村使用者即村民缺乏建筑設計的知識,并且又沒有話語權,不能把自己真正的意愿反映給設計者和投資管理者。

3新農村設計策略

針對上述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我們從新農村規劃、建筑、景觀、生態、基礎設施五個方面進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新農村設計策略。

3.1新農村規劃策略

新農村規劃時,我們首先確定每個居民點的人口數量及人口組成情況,然后根據范圍大小,確定由哪幾個村設置一個新農村居民點,居民點位置選擇在村級主干道附近,保證交通便利。新農村的規劃布局根據周邊環境和原始村落布局情況來設計,尊重地方特色和地理環境。一個村設置多個新農村居民點,根據一定的人口需求適當設置相應的配套設施。道路采用人車分流的規劃模式,設人行道,正如鄉村的林蔭小道,這樣使道路既有了層次感,又能給人以鄉村的感覺。

3.2建筑設計策略

建筑設計考慮設置前院和后院,如圖5所示。這樣可以設置前門和后門,每戶之間可以大門相對,促進鄰里間的交流,這樣也有利于形成人車分流的道路規劃模式。前門主要設置戶前娛樂交流空間,后門主要設置菜園。兩棟建筑之間設置休息交流空間。在建筑設計中設置兩個院落可以供冬夏使用,前院一般適合娛樂,在調查發現90%的村民希望在新農村可以喂豬養雞,因此可在后院設置豬圈、雞圈等生活性用房。內部功能設置主要用房和輔助用房,設置相應露臺等室外空間,并注重內外空間的過渡。立面造型考慮當地特色和農村的特點。注重細部設計和營造休息空間。設計空調機位,太陽能擱放位置,貼對聯位置和雨棚,并考慮人性化設計,如入口設坡道等。

3.3景觀設計策略

原始村莊的景觀環境都是經過很多年才逐漸形成的,這種景觀偏向自然,硬質鋪地較少,因此農村的環境較城市的環境好。新農村在規劃過程中很少考慮景觀問題,調研時發現很多新農村的植被都是后期才種植的,并且綠化面積很少,夏天走在新農村的路上基本沒有遮蔭的地方。在天氣干燥和有風的季節,沒有大樹的遮擋,硬質鋪地會成為灰塵的聚集點,且下雨天硬質鋪地不滲水,不能對地下水進行補充,會導致當地地下水不足。設計者應在前期規劃時做好相應景觀規劃,將景觀與村民平常生活娛樂集合,例如在健身設施和休息娛樂周圍設置相應綠化,例如在兩棟建筑巷道之間搭建葡萄藤,形成陰涼可供休息;景觀與村民的農業生產結合,如種植蔬菜果樹等利用菜園的綠化來達到新農村綠化的需求,在圍墻上種植仙人球、瓜果等植物;景觀與生態結合,例如利用景觀可以設置雨水收集,人行鋪地采用可滲水磚,比較節材的做法就是利用拆掉舊村的磚來做鋪地。

3.4生態節能設計策略

在當前資源緊缺,環境污染嚴重的局勢下,新農村建設也應做到生態節能的要求。在目前的新農村規劃中,并沒有對這一方面進行關注,因此我們應對此提出策略。3.4.1大力推薦使用無煙節能柴火灶村民喜歡使用柴火灶,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是比較節材的做法,但是從生態角度來說排出的污染物會對大氣造成污染,很多地方開始禁止燒秸稈,針對此問題可以在村民中普及節能柴火灶和無煙柴火灶,這樣就達到了生態節能的統一。圖6所示為無煙柴火灶。3.4.2雨水收集調研地隨州市已連續干旱四年,對于這些干旱缺水地區,可以規劃設計雨水收集系統,這不僅能夠緩解供水壓力,同時能減輕排澇壓力。雨水收集系統包括建筑屋頂雨水收集,在國內外都有實踐研究。在新農村規劃中注意這方面引導,農民可以采取各種適合本地的手法進行。3.4.3新能源的使用傳統能源瀕臨枯竭,并且造成環境污染,開發新能源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新能源應用包括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資源等。在新農村規劃中我們可以考慮利用的資源有林業資源、農業資源、固體廢物、畜禽糞便、沼氣等。3.4.4屋頂隔熱措施由于缺少常識,新農村在屋頂隔熱的處理上面對著比較大的問題。住宅屋頂雖然設置了保溫層但是未起到很大作用,很多人不懂這個原理,主要是因為設計者沒有在閣樓內設置通風口,才導致夏天熱氣滯留在隔熱層中無法及時散發出去,造成住宅二層普遍較熱的現象。3.5基礎設施設計策略基礎設施不全,主要是因為現在農村人口越來越少,若每個居民點設置一個幼兒園或者小學,將會造成資源浪費。因此在設計幼兒園和小學時要考慮村落周邊情況,和當地農村幼兒情況,針對這些情況再考慮需設計的幼兒園數量和規模。我們在調研中發現,雖然每個村都有自來水供應,但是由于當地缺水,很多村民還是自己打井,這樣比較干凈也比較省錢。當今社會是個信息時代,農村在這方面最薄弱,所以為了加大新農村的發展,在新農村建設中要考慮互聯網的安裝。排水管與景觀結合,不僅方便了排水也滋潤了花草。路燈的設置結合生態節能,考慮使用太陽能路燈。

4結語

新農村在各個鄉鎮上如火如荼的建設著,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質量,使村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起來,但是新農村建設不是代表著住上一排排類似城市的小洋房,村民們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模式,他們與土地的關系不能分割,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思考怎么做出滿足農民需求的同時又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的新農村。作為來自農村的未來設計師,如何更好地服務村民,建設新農村,使之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我們任重道遠。

作者:楊曼黃艷雁徐丁沈洋軍工作單位:湖北工業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