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下學前教育舞蹈特色課程改革

時間:2022-10-29 04:29:19

導語:地域文化下學前教育舞蹈特色課程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域文化下學前教育舞蹈特色課程改革

[摘要]提高幼兒教師的舞蹈教學水平,加快學前教育專業舞蹈特色課程改革的進程,是目前高等院校研究的重點內容。本文結合地域文化背景,對學前教育專業舞蹈特色課程改革進行研究,對課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進行探討,以期提高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水平,全面提升幼兒教師素質,加快學前教育專業舞蹈特色課程改革進程。

[關鍵詞]地域文化;學前教育;舞蹈

特色課程現階段舞蹈課程在每個學前教育機構都是重點教學內容,其開課的目的在于培養學齡前兒童健康的心理、促進學齡前兒童身體健康發育、培養學齡前兒童良好的素質、開發學齡前兒童的潛能。但我國學前教育領域師資比較薄弱,教師整體素質有待加強。

1學前教育專業舞蹈特色課程改革現狀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主要學習本專業理論知識,在學習舞蹈方面與舞蹈專業的學生存在很大差異。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多是在上大學之后開始接觸舞蹈課程,很多學生認為自身的身體結構已經定型,在學習舞蹈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客觀困難且很難克服。這一觀點使很多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對舞蹈缺乏興趣,喪失主動學習的熱情。將帶有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舞蹈表演形式融入到日常舞蹈教學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齡前兒童的舞蹈教學質量,更好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所以,學前教育舞蹈特色課程改革迫在眉睫。

2學前教育專業舞蹈特色課程改革存在的問題

2.1不重視培養學生思想

人們對學齡前兒童教育的重視程度從未減弱。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人們思想的改變,這種重視程度也隨之增強。高等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更應在提升教學質量、培養優秀幼兒教師方面倍加努力。在舞蹈專業課中,不僅要傳授專業的舞蹈知識和技能,還要培養新一代幼兒教師的素養和創新能力。學齡前兒童的舞蹈教學不單單是讓孩子學會舞蹈動作和技能,更主要的是引導學齡前兒童的心理健康發育,領略文化精髓和內涵。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還沒有認識到思想培養的重要性,在課程設置方面只注重培養學生的舞蹈技能,上課內容也僅限于舞蹈動作和技能的練習,教師不會給學生講解舞蹈內涵,學生無法領會舞蹈創作初衷。這種缺乏特色的大眾化舞蹈教學模式會讓學生失去主動探究作品深刻內涵的興趣,只是憑借身體本能機械性地學習舞蹈動作。

2.2教學模式單一

教育改革的不斷完善和教學思想的改變使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設置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教學內容并沒有發生太多變化,仍然以傳統教學內容為主,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更無法滿足未來在工作崗位中的教學需要。為了培養出更多的優秀青年幼兒教師,必須改善現階段的教學模式。

2.3教學模式缺乏獨立創新意識

學前教育專業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在畢業后很可能投身到教育事業中,從學生轉變成教師。我國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的教學內容大同小異,基礎教材差別不是很大。在統一的教材和相似的教學模式影響下,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缺乏自主創新精神,青年幼兒教師在工作中同樣缺乏創新精神。由于學前教育專業未來就業方向的特殊性,只是培養舞蹈技藝是遠遠不夠的。在學習舞蹈過程中,還需要重點培養學生對舞蹈的理解和領悟能力。現階段各高校在對學生進行舞蹈授課時缺乏主動創新意識,教學形式千篇一律,且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將地域文化和特色舞蹈教學融入其中,使該專業的學生在理解舞蹈內容時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學生缺乏獨立創新意識。

2.4教學過程中缺乏地域文化的滲透

我國有很多帶有地方特色的舞蹈種類,如東北大秧歌、云南孔雀舞、陜北民歌、少數民族舞蹈等,是傳統文化的精髓。但是,目前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在舞蹈課程設置方面缺乏對地域文化的滲透,學生得不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對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也起不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無法培養出具備地域文化特色的優秀學齡前兒童教師。

3地域文化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舞蹈特色課程改革的對策

3.1培養學生獨立人格

學習舞蹈可以提升學生的個人品味及文化素養。舞蹈本身是舞者內心深處情感的傾訴與表達,優美的舞蹈是由內心純凈的舞者演繹出來的。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應充分認識到舞蹈與地域文化之間的重要關系,將地域文化滲透到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舞蹈的同時感受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了解不同地區舞蹈的文化精髓和人文精神,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人生觀念,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

3.2樹立全新教學理念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指出,創造是兒童的天性。現階段我國的教育沒有將這種天性“發揚光大”,反而因為教育理念的陳舊壓制了兒童創造能力的發揮。為了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勢在必行。傳統的舞蹈教學偏重于對學生肢體的訓練和身體素質的培養。學生只是機械性地學習各種舞蹈動作,無法深刻體會舞蹈的真正內涵和精髓,更不會有所創新。要將地域文化融入到學前教育專業中,讓學生了解地方特色舞蹈產生和發展的整個過程,了解地方特色舞蹈的演變過程。要將創新精神帶入到今后的幼兒教育工作中,積極培養學齡前兒童的創新能力。

3.3改進舞蹈教學內容

學前教育專業在進行課內舞蹈技藝傳授的同時,應適當拓展教學內容。課外教學內容往往更加生動形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更加濃厚,學習更有動力,愿意主動探索。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地域文化特色濃厚的民俗博物館,如東北民族民俗博物館,感受獨特的黑土地文化,了解東北大秧歌舞的獨特之處,提高學生對東北大秧歌的領悟能力,了解大秧歌的發展歷史和深刻內涵,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采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將圖片和視頻資料制作成課件,配以優雅的音樂和詳細的文字描述,為學生講解民俗文化的精髓,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3.4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3.4.1確定評價主體

舞蹈課程改革的效果依賴于不同評價主體的評價質量。在評價主體中,首先是學生對改革效果的評價,其次是有關專家對改革效果的評價。從宏觀上來說,改革的評價更適合讓相關領導做出,聘任單位的評價則更加突出實踐的效果。員深入了解用戶的關注點,為用戶提供更加具體的知識服務和科研服務,從而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和服務廣度,推動圖書館圖書信息的網絡傳播和社交媒體平臺的發展。一方面,為了適應互聯網時代的高校圖書館的發展,圖書館館員的角色要發生改變,要向多樣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對用戶需求進行精準評估。另一方面,圖書館的服務功能也要從單一的圖書管理向知識管理傾斜,使原來的人工分類向網絡化自動分類發展。圖書館館員要掌握快速識別和整理圖書文獻的技術,這些技術革新和管理能力提升都要求對用戶需求進行精準評估。

[參考文獻]

[1]王健,陳琳.補償性媒介理論視角下的網絡閱讀[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9(11):42-44.

[2]劉元榮.2000-2010年網絡閱讀研究述評[J].圖書館學研究,2011(3):2-6.

[3]羅衍松.高校圖書館WAP網絡開展移動信息服務現狀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5(22):40-44.

[4]高海媚.淺談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個性化信息服務[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1):90-92.

作者:周璐璐 單位:長春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