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在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運用
時間:2022-11-07 03:58:37
導語:國學在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國學傳承了數千年,其文化精髓深深植入中國人民的思想和行為中。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必須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為現代化管理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科學指導。國內很多學者研究了國學在管理中的運用,也有部分學者已將國學運用于銀行的具體業務中。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體系主要來自西學,在此基礎上合理利用國學可以為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提供更多管理思路,更好地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關鍵詞:國學;西學;銀行;信貸風險管理
國學是指以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典籍為主要載體的思想體系,它以中華民族傳統社會價值觀與道德倫理觀為表現。國學凝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智慧結晶。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世代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要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
一、國學在管理方面的運用研究
國內很多學者研究了國學思想與企業管理的融合與運用,國學對企業的戰略規劃、經營管理、價值創造、企業文化塑造、干部隊伍建設都有很大的啟迪作用。中國的企業要發揮好國學凝聚人心、維護誠信的作用,運用“三省吾身”等思想完善機制、改進管理、提升境界,努力創建一流示范企業。中國傳統文化中,儒家、道家思想對中國當代管理實踐產生的影響最大,儒家重視社會規范等方法論,在實踐中側重于人才管理;道家重視陰陽易變等世界觀,在實踐中側重于戰略管理。國學與現代企業管理相融合,要以“仁”為本,以“義”育人,以“禮”待客,以“智”為貴,以“信”為善。要發揮“百家爭鳴”對企業管理的作用,儒家的“忠”體現為企業的誠信經營,“中庸”鼓勵企業和諧發展;道家的無為思想指導企業采取懷柔政策來管理;法家強調遵紀守法、嚴格獎懲制度;兵家的權謀思想指導企業需合理競爭;陰陽家指導企業注重平衡發展;墨家的兼愛非攻要求企業營造和諧相處的氛圍。建議企業推廣國學教育,在提高員工道德修養和文化素質的同時,塑造企業文化,提高企業經濟和社會效益。
二、目前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理論研究
有關國學在企業管理中的融合運用研究很多,但在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方面,主要是以西學指導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西學,即西方文明,通常也代表先進思想。西學大體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西方的科學技術和物質文明;二是指西方國家的政治體制和文藝復興以來創造的精神文明。西方在文藝復興時期產生了銀行萌芽,此后的幾百年間,經歷了資產管理階段、負債管理階段、資產負債綜合管理階段和全面風險管理階段,逐步構建了一套比較完善的商業銀行管理理論。全面風險管理將商業銀行全部種類的風險、各個層次的管理和業務單位都納入集中統籌管理,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巴塞爾協議Ⅰ、Ⅱ、Ⅲ,通過資本監管、流動性監管、宏觀監管等,不斷完善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的內涵。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開始研究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我國的監管部門結合西方全面風險管理等理論,建立健全了一套符合我國實際的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風險管理指引》、“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商業銀行押品管理指引》等制度。國內各類型銀行在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方面有各自的實踐經驗,例如交通銀行的“1+4+2”風險管理架構,即1個全面風險管理委員會+4個專業風險管理委員會(信用、市場與流動性、操作、合規與反洗錢)+2個委員會(貸款與投資評審、風險資產審查)。在西學的指導下,國內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制度體系日益完善,風險防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當前有關國學與銀行管理融合的研究較少,但已有學者將國學思維運用到銀行的具體業務管理中。要從傳統文化的精髓上探尋銀行管理的方法,利用法家思想建立健全制度體系,明確獎懲制度;利用儒家思想推動員工自覺提高修養;利用道家思想適度放權,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運用《韓非子·喻老》扁鵲勸誡蔡桓公的思想探討構建全生命周期的風險管理體系。“疾在腠理”,信貸資產正常還本付息,要樹立風險意識,及時發現風險苗頭,防微杜漸;“病在肌膚”,要高度關注企業經營、財務狀況,準確識別風險,果斷施治;“病在腸胃”,貸款已出現逾期和違約,要積極采取各種化解措施,遏制病情發展,盡力挽回損失;“病在骨髓”,如同病體的臨終關懷,及時核銷確認損失,并做好賬銷案存,繼續追索。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國學在信貸風險管理中的運用,可為其他銀行在管理信貸風險方面提供借鑒和參考。
三、國學在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的運用思考
從西學的角度來看,信貸風險管理應貫穿整個信貸業務的各個環節,包括貸前、貸中、貸后以及銀行的信貸管理組織架構、不良資產管理、信貸從業人員的素質等。從國學的角度來看,中國傳統文化中提到了“居安思危”“無規矩不成方圓”等思想,這些與銀行強化風險意識、加強內部控制等信貸風險管理的要求不謀而合。結合國學,可以探索更多信貸風險管理的良策。
(一)居安思危,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周易·系辭下》中提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眾多古代著作中都提到了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思想。銀行發放了貸款,就會形成風險暴露。如果在事前對信貸業務潛在風險不加理睬,疏于防范,以至于形成貸款損失,為化解不良大費周章,那不如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因此銀行應樹立危機意識,建立信貸風險預警機制。一是在銀行內部營造一種危機氛圍,提高管理者和風險管理部門對全面風險管理的認識。二是建立信貸風險預警機制,監控不良率、貸款遷徙率、信貸結構、貸款行業集中度等指標,并引入第三方公司數據,掌握宏觀經濟、政策變化,貸款主要投向行業動態、企業財務指標、經營狀況、高管變動及抵押物價值等信息,提高對信貸業務發生風險的預防效果,防患于未然。
(二)防微杜漸,重視貸款流程的每個細節
《韓非子·喻老》有云:“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銀行里有很多因為沒有重視細節管理而形成較大貸款損失的案例,例如:沒有認真審核借款人背景,發放貸款后才發現實際用款人與借款人并非同一人;沒有認真落實抵押登記手續,導致抵押物懸空;沒有認真跟蹤貸后資金流向,企業將流動資金投向房地產項目開發;沒有核查借款人的關聯企業,由關聯企業提供了擔保,結果借款人與關聯企業相互勾結惡意欠債。為避免發生上述情況,銀行應完善信貸業務貸前、貸中、貸后各個環節的管理,防范操作風險。1.貸款發放前,著重調查借款人及擔保人的背景,包括借款人還款能力,借款實際用途,借款人現金流與貨物流,擔保人的擔保能力,擔保物的變現能力等;2.發放貸款時,注意合同條款是否存在法律漏洞,抵押登記流程是否真實有效,保證人是否具備擔保資格,是否為當事人本人簽署相關合同。3.貸款發放后,監測貸款受托支付以后的實際走向,關注借款人項目進度、銷售報表、存貨及訂單、銀行賬戶回款情況等。銀行要重視的細節很多,需要不斷完善信貸流程管理,防微杜漸,避免因小差錯帶來大損失。
(三)立規矩,建立行之有效的信貸管理制度體系
《論語·衛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銀行要對癥下藥,按照貸款流程中容易發生風險點的環節制定操作規程,完善控制措施。客戶申請與受理環節,從審核客戶主體資格、合法性、貸款用途真實性等方面作要求;評級環節,從核實客戶證件原件、審查財務報表、政策性審查、選擇合適的評級模型等方面作要求;授信環節,從審查評級結果、審核客戶財務和非財務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有效性、審查關聯企業和企業實際控制人、核定授信額度等方面作要求;貸款調查環節,從分析借款人生產經營的合法性、調查貸款用途真實性、擔保人擔保能力、落實抵質押權屬關系、產權市場價值等方面作要求;貸款的審議與審批環節,從關系人回避、貸款投向遵循國家產業政策及信貸政策、貸款權限審批等方面作要求;簽訂合同和放款環節,從使用合同格式文本、審核簽字人有效性、審查印鑒、受托支付對象、提款申請及提款用途等方面作要求;貸后管理與回收貸款環節,從落實貸后跟蹤調查、關注借款人及擔保人生產經營及財務狀況、抵質押物狀況、企業高管層變動、政策調整、信貸檔案管理、貸款到期前提醒、貸款重組及資產保全等方面作要求。其次,還要完善內審機制,加強對信貸制度、調查及審批流程設計的合理性評價。銀行應評估信貸制度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評估信貸風險管理制度的充分性,信用評價模型的有效性;評估貸款盡職調查制度是否符合監管要求;審查信貸業務相關人員是否認真執行信貸管理制度等。通過內部審計不斷規范信貸管理制度,達到“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的境界,切實有效地防控信貸風險。
(四)以人為本,培養專業的信貸專業人才隊伍
劉向《說苑·建本》“人才雖高,不務學問,不能致圣”。銀行應加強信貸業務培訓,提升信貸業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和風險防范水平。注重培育風險管理文化,加強國學教育,引導員工自覺守道德、遵規則,做到梨無主,吾心有主,提升風險防范意識,自覺抵御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促進銀行健康、穩健發展。(五)亡羊補牢不算遲,減小損失是關鍵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以前已經形成不良的貸款,不能坐視不管,針對歷史遺留問題,果斷采取措施,可以及時止損。當遇到難以化解的不良、“山重水復疑無路”時,不妨多思考,多咨詢,轉變思路也可能遇見“又一村”。常規的不良貸款處置方式包括現金清收、展期、借新還舊、壓降本金、追加擔保等,除此之外,銀行還可以探索清收舉措,借助政府、公檢法、專業律師團隊等第三方力量協助清收,對大額不良貸款制定“一戶一策”,或“一戶多策”的清收處置計劃,努力壓降不良,減小貸款損失。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國學博大精深,對銀行信貸業務的風險防控有很大啟發。銀行管理可以從國學思想精髓中探尋方法,加強國學與現代企業管理思想的融合,將國學有效運用于信貸風險管理實踐。當然,目前還沒有獨立成體系的能夠指導銀行開展信貸風險管理的國學理論,而且當前很多學者在研究中國管理實踐的時候常將國學與西學聯系在一起,呈現出西體中用、中體西用、中西為用和中西共融的取向。西方管理學擅長管理科學,中國傳統管理學擅長管理哲學,重視自我管理,堅持中西合璧,是構建中國式管理的必由之路。因此,建議學者們和銀行管理人員立足國內銀行的實際情境,繼續加強研究,探索國學與西學在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上的融合運用,實現中國現代化商業銀行管理新境界。
參考文獻:
[1]劉學錦.泛論國學思想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價值觀指導作用[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5.
[2]李永軍.淺談發揮國學對創建一流示范企業的特殊建設作用[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5):57-62.
[3]蘇勇,李倩倩,譚凌波.中國傳統文化對當代管理實踐的影響研究[J].管理學報,2020(12):1751-1759.
[4]劉軍庫.淺談國學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的融合[J].才智,2019(6):243-244.
[5]鄧錫斌.國學思想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運用[J].國際公關,2020(8):176-177.
[6]孫云英,孔令升,于海博,等.企業“小課堂式”國學經典學習模式淺議:以滄州市市政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為例[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20(3):114-117+132.
[7]邵純.“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新議[N].學習時報,2013-06-17(09).
[8]楊紅英.戰略轉型期商業銀行精準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J].中國銀行業,2020(6):69-72.
[9]俞佑依.傳統思想與企業管理融合的研究:以S銀行為例[J].營銷界,2020(33):63-64.
[10]歐陽衛民.以全生命周期理念構建信貸風險管理體系[J].開發性金融研究,2021(1):3-8.
[11]李鑫.中國管理研究的多樣性:四種取向和八種模式[J].中國文化與管理,2021(1):131-141+156-157.
[12]張繼宏.中西合璧:企業運營管理的必由之路[J].商業經濟,2021(3):122-123+179.
[13]洪新敏.國學思想與現代企業管理的深度融合[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0(3):185-187.
[14]劉洋.COB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風險管理研究[D].石家莊:河北地質大學,2017.
[15]張利輝.國有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優化策略研究[D].石家莊:河北工程大學,2020.
[16]邵純.“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新議[N].學習時報,2013-06-17(09).87
作者:夏露萍 單位:云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
- 上一篇:互聯網與人力資源管理創新研究
- 下一篇:高校人事檔案精細化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