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能力培養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8 10:20:00

導語:作文能力培養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作文能力培養管理論文

(一)教小學三、四年級的語文幾年來,我一直關注如何讓學生走好第一步。看了不少資料,發覺說的都是些很理論性的東西,太抽象,不易吸收和借鑒,有些有用的也很零散,不成系統。思索后決定探究個模式來。現在把我認為自己這幾年來比較成功的地方說出來和大家交流、切磋。我就從礎石工程、練筆形式、作文以后三方面來說一說我自命的海哥作文指導模式。一、礎石工程1、指導生活很多書介紹的是指導觀察,我之所以改為指導生活是因為我認為指導觀察遠遠不夠,還應該指導學生去用耳朵聽、用手摸、去感受、去體驗、去思考,老師還應該組織學生活動、指導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只有生活豐富了,學生才有富足的作文素材,只有師生共同生活多了,老師的指導才更能充分發揮功效。2、與聽、說、讀、寫結合A.所謂與聽說訓練相結合是我按座位依次每天安排三名同學分別在朝讀前、上午第一節前、下午第一節前分別到講臺上講故事,敘他的所見所聞也可,其他同學在位置上聽。其目的功效之類,以及后面所涉及別人常說的人人皆知的,我就不說了。B.所謂與讀寫訓練相結合,就是在課文中學遣詞造句,學結構文章時指給學生在哪種情況下運用。創造課外閱讀條件,指導學生課外閱讀。老師要隨時突出文章再短也要有明確有中心這一要求,特別是后面的隨筆要求更是如此。C.所謂與寫字訓練相結合,指的是寫字習慣包括字體、姿勢都要求規范運用到作文中。二、練筆形式1、流動日記我這里的流動日記就是類似《小學語文教學》2000年第9期所介紹的《循環日記》和《今日教育作文大本營》2004年第9期所介紹的《宋張演義》。把全班同學分成五大組,一組一個日記本,一個日記本寫一個組的故事,老師則分別參與到五個組中去,單周星期一到第一組中與同學們一起創作,星期二到第二組中與同學們一起創作……雙周星期一在全班探究第一組故事,星期二在全班探究第二組故事……2、隨筆隨筆是防止學生有感無處發的可悲現象而產生的,每人一本,隨便什么時候寫,隨便怎么寫,隨便寫什么,關鍵是感興趣的事做了有話想說,蒙了屈有話要說、有愛有恨就要提筆發泄。它彌補了流動日記使學生練習不夠的缺陷,它可能一天寫幾篇,也可能幾天寫一篇。倘若幾天寫一篇,說明該學生這一段時間需要老師幫助感悟,幫助查找整理寫作素材。所以老師應該經常查看隨筆。它還可作單元作文的草稿本。隨筆中要注意培養學生說真話、說實在話、說自己的話的文風。3、單元作文單元作文這里我只說要讓學生明確訓練要求,讓學生按要求作文,有的放矢。至于詳說及我作文教學的困惑在經驗二、三中介紹。三、作文以后1、面批重原意重原意能保護學生作文積極性和呵護創新思想,面批效果倍加,不信你試一試。每一種形式的練筆本子都爭取面批。2、學生自改、自薦師批生改,老師面批后學生拿回教室自己認真修改,然后學生自以為優秀的作文可向老師舉薦。3、加強交流、引導品味批閱到優秀作文可在講故事后安排作者緊接著談俄文成功經驗(老師可事先指導)。老師也趁機引導品味:品味作文書上的優秀作文,品味本班同學的優秀作文。4、向兒童刊物薦稿老師批閱到優秀作文應不惜郵資向兒童刊物薦稿、或者利用電子郵箱向兒童刊物薦稿,堅持每單元作文一次就規模薦稿一次。另外,建議老師收藏學生的優秀習作以此鼓勵自己在作文教學中不斷自娛、自勉、自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