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考察報告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4 13:02:4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工廠考察報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工廠考察報告

干部考察報告專題8篇

第一篇:干部考察報告

同志早就以業務精專,工作務實、寫作能力強聞名于管理局。同志由政工部副部長調任黨委委員、政工部部長后,主要負責黨建、宣傳等工作。

在工作的兩年時間里,她積極配合領導班子成員工作,把的新聞宣傳事業從“少、差、后”的局面扭轉為“質量高、數量多、內容實”的新面貌,新聞宣傳工作從落后一躍成為第一,使宣傳工作同經濟發展齊頭并進,開創了新聞宣傳工作的新局面。

同志走馬上任后,所配備的幾名下屬都是未從事過新聞宣傳工作的“新手”,而且基層通訊員隊伍渙散,寫作能力差,這都成為制約農場宣傳工作發展的瓶頸。她面對重重困難,多方調查、深入挖掘出出現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并有針對性的采取了“引領帶動、耐心幫助、細心指導、關心鼓勵”為主線的解決措施,以強化寫作能力為抓手,努力加強新聞隊伍素質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多次召開通訊員培訓班,邀請專業老師到農場親臨授課;帶領通訊員下到基層采風;二是派出等人到市電視臺、市日報社學習專業;更多的時候為通訊員修改、分析、講解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這樣,經過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全體通訊員隊伍的寫作能力前進了一大步。到底時,以內宣上稿兩百多篇、總數第一的優異成績成為管理局新聞宣傳工作中的一匹“黑馬”,徹底顛覆了管理局中的地位,改變了農場宣傳工作的歷史。讓其他單位的同仁刮目相看。她把新聞寫作重點定期下發給基層單位。“全國百家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就是這段時間里推出的亮點,先后在《中國農墾》雜志、《中國農墾信息網》等多家媒體所報道,極大的提升了墾區的知名度。尤其是她的寫作專長,在各級媒體上發稿無數,有利的宣傳了集團公司和在新的歷史機遇期抓住機遇,又快又好發展的大好形勢。

她伯樂識人才。先后發掘、推出了等一批在管理局拿得出、叫得響的人才,并努力培養政工部負責宣傳的新人成為寫作的行家里手,使他們工作更具專業性和積極性,打造了一支響當當的宣傳隊伍。

查看全文

環境科學實踐教學論文

一、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起始于20世紀70年代,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和環境問題不但涌現而發展興起。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自然棲息地的破壞和環境質量退化所帶來的經濟、社會、自然和生態等各種危機。環境教育也隨之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思考。在1972年在斯得哥爾摩召開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上,環境教育的重要性被廣泛地接受與肯定,由此拉開環境教育大發展的序幕。之后,在1975年的貝爾格萊德,1977年的第比利斯,1987年的莫斯科和1999年的塞薩洛尼基會議中,環境教育的定義不斷清晰,也被越來越多的機構組織重視和執行起來。各國對環境教育的定義有不同的描述,1987年莫斯科環境教育和培訓國際會議上的定義為:環境教育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個人和群體意識到自己的環境和學習的知識、價值觀、技能、經驗以及從個人和群體層面使他們能夠采取行動應對當下和未來環境問題的決心[2]。我國關于環境教育的定義,可引用百度百科的概述:環境教育是以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為核心,以解決環境問題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為目的,以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和有效參與能力、普及環境保護知識與技能、培養環境保護人才為任務,以教育為手段而展開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過程。環境科學專業科班培養的本科生,無疑是環境教育的直接受體,通過系統的環境專業教育訓練,使學生不但掌握環境專業領域知識,而且兼具使命感和責任心,成為環境保護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引領者、倡導者。

二、中西(歐)環境科學實踐教學差異對比

1.實踐課程設置。國內環境科學的實踐課程設置大致分為兩類,下面以同濟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為例進行闡述:一類是與專業課相關的實驗課程,比如普通化學實驗、環境檢測實驗、生物化學實驗、環境毒理學實驗等等。該類實驗課程設置與專業課學習相對應,內容多為專業課原理的演示或驗證實驗。該類課程分布在教學周中,需要實驗前進行實驗報告撰寫的形式進行,實驗結束后撰寫實驗報告進行總結。另一類是參觀實習類的實踐課程,如同濟大學環境科學系組織的參觀云南水務集團、上海楊樹浦自來水廠等實踐,這些實踐課沒有對應的專業課程,而是在培養計劃中作為暑期實踐單獨出現,具有比較高的獨立性,時間上它們分布在暑假開始的階段,一般為期兩周。學院組織以系(或班)為單位,集體前往參觀地點進行實踐,而地點和參觀的企業分布廣泛,有上海市內的環境企業,國內的污水處理公司(云南水務公司),也有國外的大學(日本九州大學)和環境基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等,參觀結束后,同學們需要撰寫對每個場所的心得體會和報告。在參觀時,所參觀的企事業單位機構的專業人員向同學們介紹相關專業知識,這拓寬了同學們的專業專業知識學習途徑。費用方面,遠途的參觀考察基本上是學校學院的經費承擔,但是也有同學自費的部分如機票和其他一些費用。一般都在普通家庭可以承擔的范圍之內。總體來看,國內的實踐課程種類比較多,時間地點都很多樣,而目的就是培養同學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對理論知識的感性認識。而課程的評價體系則主要參考學生的報告評價,如實驗課的實驗報告的平均分和考察報告的評分等。此外,以同濟大學環境科學創新試驗區為例,通過組織小班教學,引導學生們循序漸進參與創新實踐,以提高綜合能力。如從大學一年級開始參觀教授實驗室,大學二年級開始“一對一”的導師制,通過學生和教授的雙向選擇,確定學生的導師和課題組。這樣,學生可以進入各個不同的實驗室參與到課題研究中,更早地接觸到科研和相關的活動。這樣的教學模式豐富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也為學生開闊視野提供了很好的途徑。歐洲的環境科學實踐課程設置與國內有所差異。以試驗區同學交流學習的西班牙瓦倫西亞理工大學為例,環境科學實踐形式也分兩種,和國內一樣,是實驗課程和參觀實踐。但是歐洲的實踐課程強調本地化和可操作性強。這里的實驗課和理論課不分家,如環境生態學,課程分為兩部分———課堂和實驗室,同學們進實驗室的頻率也是一周一次到兩周一次,此外,同學們無須撰寫預習內容,但實驗報告和國內相似,區別在于這邊要求以一定的格式標準,將實驗報告打印出來,由老師收集,作為評分的依據。而參觀實踐也是與課堂結合的,并不同于國內實踐教學課程獨立設置。往往在某門課程學習當中,安排整天的實地考察(fieldtrip)。實地考察地點則由課程的性質而決定,例如地理課會選擇附近的山體,而環境修復會安排在周圍的某個垃圾填埋場。偶爾也會有遠途參觀的課程,行程從3~4天至一星期不等,這些課程通常出現在大學高年級如大四階段。這種遠途實踐是自愿參加,部分自費。如同學因為費用問題不參加將另外安排任務。在實地考察過程中,由于自然場地更多,通常都是任課老師擔任解說員的職責,因此需要老師對該場地有一定的了解。據來自德國和奧地利環境科學專業的同學敘述,當地的課程設置和西班牙相差無幾,也是實驗課和理論課相結合,而實地考察也是根據具體課程來安排,有的課程會固定每兩個星期有一次,有的課程則不定期舉行。而且普遍沒有長途的行程,時間最長則只有3~4天。課程的評價和國內相似,也是根據學生的報告進行評分,不同的是,該分數是理論課的一部分,并不像國內有單獨的實驗課分數。

2.學生態度。在國內教學普遍以應試為目的的大背景下,實驗和考察這種非考試科目,在一定程度上應該是符合學生的興趣,并且能夠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而實踐考察中,同學們普遍對輕松的行程比較感興趣,而在具體的企業和工廠參觀熱情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該主題的熟悉程度和講解人員的表達能力,積極主動性上受限制。部分同學對實驗預習報告和考察報告的撰寫不夠重視,僅僅是完成任務,會淪為“形式主義”。在西班牙或者德國的環境科學主修學生則對實驗和考察有不同的態度,學生們普遍樂意接受實驗和考察教育,相比中國學生,他們更有興趣參加實驗或者考察形式的教育。但是同學們普遍為實踐課百分之百的出勤率要求感到苦惱,在西班牙尤為嚴重。因為西班牙18~24歲學生平均翹課率為23.5%,為歐盟國家首位。此外,實踐考察報告的撰寫不是必須的,受到部分同學的歡迎。

三、小結

查看全文

泥沙環境學術管理論文

一、會議概況

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資助下,國際泥沙研究培訓中心秘書長胡春宏、副秘書長王兆印率團參加了2002年7月21–8月2日在美國舉行第二屆中美泥沙學術討論會,我國水利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支持的重大課題《江河泥沙災害形成機理及防治研究》項目組骨干成員及相關知名專家25人赴美參加交流會,其中水利部所屬成員有胡春宏、王兆印、劉成(國際泥沙研究與培訓中心)、楊小慶(水科院)、張俊華(黃委)5人。有50名美國和6名比利時代表參加了會議。會后,代表們實地考察了美國Sheboygan河生態修復項目、Peoria湖保護工程、伊利諾伊河、周文德水力實驗室、胡佛水壩、科羅拉多河等水利、環境工程。

二、主要內容

1、學術討論會

7月22日–24日進行了學術討論會,主題為輸沙和環境影響。中心議題為:流域泥沙、侵蝕與環境影響、泥沙物理模型與數學模型、湖泊與水庫泥沙、河流水力學與輸沙、濕地開發、粘性泥沙輸沙及污染物吸附、環境修復。

7月22日上午舉行開幕式,首先全體與會者起立,為原美方組委會主席顏本奇(BenChieYen)教授、博士默哀三分鐘,他曾為促進中美學術交流、發起并促成第一屆和本屆中美泥沙學術討論會做出了巨大貢獻。然后由美方組織單位Marquette大學工程學院院長DouglasM.Green(douglas.green@marquette.edu)致歡迎詞,中美雙方組委會主席王兆印、CharlesS.Melching(charles.melching@marquette.edu)分別致開幕詞。上午還由美國地調局地表水辦公室JohnGray(jrgray@usgs.gov)介紹了中美泥沙合作的報告“美國地調局輸沙研究及與中國的合作”,美國伊利諾伊大學MarceloGarcia博士做了主題報告“河流整體的自然化”,我國北京大學倪晉仁做了主題報告“分洪區點面綜合信息損失評估”。

查看全文

展覽活動管理實習報告

一、前言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在課堂上,我們學習了很多理論知識,但是如果做不到在實際當中的靈活運用,那就等于沒有學。此次實習就是將我在課堂上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戰中的一次真實的演練。

如何才能把課本上的知識靈活恰當的運用到生活、工作當中去,成為真正有用的人才?如何才能適應當今飛速發展的社會,確定自己的人生坐標,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008年9月15日,抱著這樣的想法,我應聘了華恒賦繪(北京)國際會展有限公司的客戶經理助理職位,獲得面試成功,并在此公司完成了學院安排的為期兩周的實習。在那里,我接受了更為有用的設計管理知識,而每天的實際工作任務,又增強了我的實戰能力,使我們邁出了成功的一步。

實習給了我處理事情時最好的精神狀態,使我在處于緊張的狀態處理一些對自己來說棘手的事情時,這能從根本上激發自己認真上進的潛力。于是,我的精神狀態也跟隨著工作亢奮了這些天。

我感覺,在“華恒賦繪”里,我們學到的知識很多。在此,我感謝給我這次實習機會的王經理和給予我幫助的公司同事們,以及配合我順利完成工作的項目部的同事們。

查看全文

老字號考察報告

會展學生來源地考察報告

時值各地城鄉改造,舊城換新貌。不免回憶故土從往舊事,遂想起老字號這一字眼來。經過寒假不斷思考,利用開學初的空余時間對同安老字號進行考察,拍照游走,品嘗小吃美食,參觀廈門博物館,上網搜查資料等.

但幾經思索不能成文,今日將其成文,有所不足待來日增補使之充實。

年2月22日,從計劃中第一次走出了大門,到達同安中心區域俗稱同安縣城。在同安小西門下車,走進了小吃街東山社區。記得以前曾經在這里吃過美味的小炒,還打著包,興致勃勃幾個人爬上輪山頂,踏入一大塊陡斜的石頭。天地無限寬廣,放眼天地外,似鳥兒自由翱翔。望著夕陽,伴著小橋流水,鳥語花香,美美的吃著晚餐。詩意自然,或許這就是小吃的另一中魅力吧。如今再次走在這條熟悉的林間小道,在角落尋尋覓覓。阿呆鹽鴨店、福伯燒仙草、阿萍煎包&大腸血&肉粽、別有一番風情的鄉村貨郎檔碗仔糕以及幾間不知名的小店。這里的人打小生活安靜,顯得古樸與世無爭。東山中學坐落在街中間的某一角落,不覺又增添了幾分書香氣息。道路兩旁還零星點綴著政府辦事處、賓館、古老的工廠……在街上各自安家。

一手提著阿呆家的姜母鴨,貨郎檔的碗仔糕,小店的包子,一手拿著相機。沖著同安中山路進發,阿婆的碗仔糕是目標之一。阿婆碗仔糕,只在早上有賣,而且很火,晚了就買不到。記得讀高中騎車回家瞎逛路過買了一次,老人喜歡吃,奶奶就喜歡這一口。碗仔糕軟軟的,有點嚼勁,主料是碾好的糯米汁,用料包括蝦米、肉蓉、油蔥花、鵪鶉蛋等,醬料大多是賣家精心調制。在店里坐下來,或者直接站在路旁邊,用特制的竹簽舀八角碗里被劃開的碗仔糕,蘸上點醬料放到嘴里,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真是最棒的一種享受。打包帶走的人不少,他們總少了一份愜意的竹香和碗自然地溫熱,吃到嘴里總感覺少了什么。繼續前行,喃厝小吃赫立街頭,同安封肉、五香條、大腸血、米血、炒米粉、咸飯、炸海蠣、海蠣煎……香飄四溢,臨近正午,溜進街旁小巷,一路尋覓豬腰餅、麥芽糖、冰糖葫蘆最重要的是來到菜市場,它周邊從來不缺乏美味。小張拉面就是其一,留著肚子吃一碗小張拉面解饞了。話說面好吃全在一碗湯里,小張拉面館現已有兩家,相隔一條街左右。很多人慕名而來,更有甚者專門驅車前來品嘗一碗。小張拉面用砂鍋盛裝,用料不但鮮美而且很足,令人回味,美美的。吃飽喝足,邁向較場,尋訪較場肉粽,據說就在鐘樓附近。鐘樓在同安人心目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圍繞著鐘樓有無數故事。

說起同安鐘樓的歷史,人們往往知其名不知其來歷。據說,抗戰時期直到解放后很長一段時間,鐘樓都是空襲警報的“中心”。先是從原同安后河教堂搬來一口年美國鑄的鐘,后來換成了防空警報器,遇有飛機來襲,急促的鐘聲和尖厲的防空警報便曾先后從這里響起。“警報聲很長,在鄉下都能聽得見。”顏老說,年臺灣飛行員駕機起義后,就迫降于今同安雙溪公園附近的溪邊,當時,鐘樓上的防空警報響了好久。上世紀60年代起,鐘樓又成了同安消防隊的駐地,直到1988年,消防隊搬走。時年,顏老在同安縣文化局局長任上,他組織人員拆掉了鐘樓周圍的一些建筑,并重新對其進行裝修,才恢復了鐘樓原貌。此后,鐘樓成為文物保護單位。現在,當年做防空警報用的鐘和防空警報器都還在鐘樓上,只不過都已成為文物,而鐘樓也在周遭的塵囂中獨守寂寞,回味往昔。

查看全文

關于赴德國、瑞典、法國考察的情況報告

在中國-歐盟村務管理培訓項目辦公室(以下簡稱項目辦公室)、德國ICON咨詢公司的協調下,2004年4月18日至5月2日,民政部組團赴德國、瑞典和法國進行了考察。這次考察是中國-歐盟村務管理培訓項目活動的組成部分,也是自該項目執行近3年來,中國派出的第一個赴歐洲考察的團(組)。代表團成員的選定是民政部與項目辦公室協商進行的,具有多樣性。民政部內既有項目業務主管部門的代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也有教育培訓業務主管部門的代表(人事教育司),還有具體實施項目單位的代表(民政部培訓中心);地方上既有試點省的代表(遼寧、云南),也有非試點省的代表(貴州、青海)。項目辦公室對這次考察活動,給予了應有的重視。代表團啟程前,項目辦公室專門安排一天會議時間(4月16日),介紹歐共體、歐洲聯盟等國際組織的有關知識;介紹德國地方政府的體制及其運作程序,向代表團成員提供了一些介紹法國、瑞典國情的中文材料,從而為在歐洲考察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幫助。

在歐洲期間,除了旅途時間外,我們先后在德國工作了3天,在瑞典工作了5天,在法國工作了3天,最后又從法國返回德國進行總結和評估。在德國,我們參觀了波恩附近的Swistal-Miel農場,向農場主詳細了解他參與社區事務及其農業生產的情況;觀摩了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所屬波恩市的社會黨內提名波恩市市長候選人的提名大會;訪問了座落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布呂爾市的聯邦公共行政管理學校,了解了德國公務員的培訓情況;訪問了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內政部,聽取有關德國聯邦制、地方自治運作情況的介紹;訪問了特羅斯多夫市,與市長候選人、黨派領袖等見面,了解該市即將開始的選舉程序、選舉組織管理等情況。在瑞典,我們聽取了瑞典地方政府聯合會國際發展部負責人關于“瑞典基層治理體制”的介紹;聽取了中央政府前文化部長關于“瑞典民主”理念的講演;參觀了瑞典議會大廳,并聽取議會運作規則介紹;拜訪了瑞典選舉事務局,聽取關于選舉制度、選舉方法、選舉管理等情況的介紹;參觀了斯德哥爾摩市政會議大廳,并了解議會運作情況;聽取瑞典地方政府聯合會高級官員關于地方政府聯合會演變發展歷史及其地位作用的情況介紹;聽取中央政府公共調查官制度的介紹;到烏浦索拉市(Uppsala)聽取該市市政會議組織結構、具體運作以及城市規劃情況介紹;旁聽烏浦索拉市市政會議有關問題的討論;實地考察烏浦索拉市一所社會福利院,聽取他們關于老人、殘疾人照料情況的介紹;參觀烏浦索拉市市政會議自己決定上馬的垃圾轉化為沼氣的工廠。在法國,我們聽取了法國最高行政法官Jean-LouisDUFEIGNEUX先生關于法國行政建制的介紹;聽取了最高行政法官Didier-PETETIN先生關于地方政府選舉制度和市鎮政治生活運作情況的介紹;參觀考察了圣德尼市,并聽取該市市長、副市長關于市鎮合作和地方參與式民主情況介紹;參觀了圣希萊•圣美滿市(SaintHilaireSaintMesmin),聽取有關市鎮間合作、市鎮聯合體的情況介紹。

總的來說,雖然在每一個國家停留的時間并不長,但由于具體接待單位的精心安排,加上我們自身的刻苦努力,使考察活動達到了的預期目的。每一位參加考察的同志都認為這次考察有許多積極的影響,都對這次學習考察印象深刻,感受很多,收獲很大。

第一,大家認為,這次考察的內容豐富,加深了我們對部分歐盟國家地方自治、基層民主和人員培訓情況的理解和了解。所到的三個國家,行政管理體制、民主規則的運用各有不同。就國家結構形式而言,德國是聯邦制國家,瑞典是地方分權型單一制國家,法國是中央集權型單一制國家。在國內時,我們對它們的情況多少也知道一些,但不具體。這次,通過聽、看、問,增進了認識,對三個國家地方自治、基層民主等情況的歷史由來、發展演變、運作規則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為我們今后借鑒基層治理中的他山之石,提供了幫助。有關專業考察報告,請參閱附件。

第二,參加考察的所有同志,都能遵守紀律,認真聽取介紹,主動提問,贏得了國外專家學者的尊敬。這次考察中,向我們介紹情況的三個國家,不管是官方機構的人員,還是非官方機構的人員,他們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水平都很高,對我們的問題百問不煩。我們參加考察的同志,也非常珍視這次難得的機會,認真聽講,仔細做筆記,有的同志還錄了長達十多個小時的音像資料。每次情況介紹會都超過規定的時間。這次考察,雖然整個日程安排非常緊張(包括星期六在內都安排有公務活動),但我們很快克服了時差等困難,每次活動,大家都準時、整齊參加。我們謙虛、認真的態度,贏得了各方的好評。瑞典的接待方――瑞典地方政府聯合會國際發展局(SALAIDA)的官員說,他們接待過不少國家的訪問團組,但像我們中國這樣認真考察的團組還不多見。法國國家行政學院的教授們評價說,我們這個代表團的不僅討論問題積極,而且提出的問題都很有水平。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第三,這次考察活動為今后執行好項目在歐洲的其它學習培訓活動探索了路子,積累了經驗。根據中國-歐盟村務管理培訓項目的財政協議文件,今后還會有幾個包括師資、省以下有關人員參加大培訓考察活動將要在歐洲舉辦。由于本次考察活動是項目第一次組織的海外活動,所以有關經驗十分珍貴。我們就下一步培訓考察在內容安排、考察重點、交通保障、翻譯以及地陪人員的支持等方面,都提出了若干建設性意見。在從法國返回德國科隆市進行考察小結會上,考察團已將有關意見和建議反饋給了為中國-歐盟村務管理培訓項目提供技術支持,同時也是具體協調組織這次考察活動的德國ICON公司的代表SusanncLudwig小姐。希望我們的意見能為ICON公司改進工作提供幫助。

查看全文

赴甘南興十四村考察報告

赴甘南興十四村考察報告

***

2006年3月21日,地委組織部組織了百人考察團,到甘南縣音河鎮興十四村進行學習考察,我們**鄉一行6人參加了這次學習考察活動,學習考察活動安排的比較細致,既有參觀又有交流,使我們對興十四村既有感官認識又對他們發家致富背后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有所感悟,既學得了經驗又看到了差距,也對做好我們加北鄉今后一個時期工作充滿了信心。

一、興十四村的基本情況

學習考察期間我們參觀了興十四村的展覽館、花園別墅區、富華集團酸廠、農機基地和新工業園區。通過解說員的介紹,才知興十四村原是1956年山東移民到此地所創建的新村,全村190多戶,955口人。近半個世紀來,興十四村在國家、省市縣有關領導和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村黨總支書記付華廷帶領村民們在這塊曾經十分貧脊的土地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在實現生態農業、機械化、水利化的同時,充分利用當地資源,依托高新技術,發展高新技生物工程、精細化工企業,實現了大的飛躍——把一個資源匱乏,交通不便,基礎薄弱的貧困村,建設成為擁有8.7億資產、33家企業、1800多名員工、年產值近8個億,利稅5000萬元的大型企業集團——黑龍江省富華集團,其中控股的華冠科技股份公司成為全省第一個農業板塊上市公司。2004年集團各業總產值實現6.36億元,利稅總額382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達1.32萬元,“被稱作是東北地區實現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中國農村改革第二次飛躍的成功模式”的興十四村在全國率先步入小康村,被譽為“龍江第一村”,1999年被國家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村”的稱號,2004年富華集團被國家定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004年7月又被國家旅游局定為全國首批工農業生態游示范點。2004年12月被中國質量萬里行評為成員單位等榮譽。

二、主要做法

查看全文

煤礦十一月經營管理工作總結和年底工作安排

黨政報告

述職報告

調研報告

考察報告

自查報告

方案計劃

查看全文

赴甘南縣興十四村學習考察報告

赴甘南縣興十四村學習考察報告

單位:***

3月20至23日地委組織部、地區農委組織全區農村基層干部赴甘南縣音河鎮興十四村學習考察,全區共有100余名基層干部參加。加區由副區長***帶隊,共計19人參加了學習考察活動。學習考察后,所有參加培訓的同志一致反映不虛此行,感觸頗深,深受教育和啟發。普遍認為學習考察活動雖然只有短短的2天時間,但內容豐富,既有學習又有參觀,既有感性認識又有理性認識,既學到了經驗又找到了差距,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對促進我區新農村建設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學習考察經過

兩天中,考察人員分別聆聽了興十四村黨總支書記、富華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付華廷及興十四村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富華集團兩位副總經理等5位創業者所做的精彩報告;走訪了部分農戶;參觀了興十四村展覽館、別墅小區、萬畝人工林、正在建設中的項目工地、規范化的機耕隊、農田水利化建設、十五公里防洪堤壩等;地委黨校副校長鄒世龍給大家系統地講授了新農村建設中的一些理論和相關問題;觀看了反映興十四村創業歷程的錄象片等。

二、興十四村的基本情況:

查看全文

論黃炎培對當今職業教育的啟示

黃炎培先生是中國近現代杰出的教育家和職業教育奠基人。他一生身體力行,不斷進行研究試驗。經長期實踐與思考,形成了中國近現代職業教育理論體系。特別是他提出的“大職業教育主義”理論,為職業教育開啟了密切聯系經濟社會的廣闊思路,為解決中國職業教育與實際脫節、就業難等問題做出了突出貢獻。對當今我國職業教育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爭取公平地位,堅持“做學合一”,由數量向質量轉變,仍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黃炎培“大職業教育主義”理論的思想基礎與形成歷程

黃炎培出自書香門第,自小接受“仁民愛物”的思想。1901年考入南洋公學,師從蔡元培先生,深受杜威“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等思想影響。1902年返回家鄉川沙(今上海浦東)創辦小學,義務任教[1]。1906年黃炎培籌辦浦東中學,且被聘為校長,主張改革學用脫節的問題。1913年后,帝國列強忙于一戰,暫時放松了對東方的掠奪,中國民族工業有了短暫發展,黃炎培到國內外進行教育、經濟和民俗考察,著成多篇考察報告。1915年,黃炎培以中國實業團隨行記者身份,到美國進行訪問,對美國25座城市的各類學校進行考察,并與美國工商界、教育界人士廣泛交流。經了解發現:美國教育經費充足,校舍寬敞,配有游泳池、健身房、大會堂、附設工廠,職業教育與地域相結合,學生可以近距離到社會鍛煉并參加工作。回國后,黃炎培寫成《旅美隨筆》并公開發表。他指出,美國各州教育雖然有所不同,但都重視實用教育,忽略形式主義華而不實的教育。《黃炎培考察教育日記》在《新大陸之教育》正式發表。1917年1月,黃炎培再次出訪,考察日本、菲律賓、朝鮮等國的教育。國內外的見聞使他看到了東西方教育存在的巨大差距。他認為,當代中國最重要、最困難的是國民生計問題。為使餓殍載途、強盜充斥的局面徹底改觀,就要將普通教育徹底改良為職業教育[2]。1917年5月6日,黃炎培聯合蔡元培、梁啟超等48位教育界、實業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創立中華職業教育社,倡導“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開創了我國近代職業教育之先河。黃炎培在成立大會上指出,“方今吾國最重要最困難的問題,莫生計若。而求根本上解決此問題,舍溝通教育與職業,無所為計”[3]。“以我八九年的經驗,很想武斷地提出三句話,就是:(一)只從職業學校做工夫,不能發達職業教育;(二)只從教育界做工夫,不能發達職業教育;(三)只從農、工、商職業界做工夫,不能發達職業教育”。他還強調“辦職業學校最大的難關,就是學生出路。無論學校辦得多么好,要是第一班畢業生沒有出路,以后招生就困難了。萬一第二班再沒有出路,從此沒有人上門了。怎樣才使學生有出路呢?”他認為“辦職業學校的,須同時和一切教育界、職業界努力的溝通和聯絡;提倡職業教育的,同時須分一部分精神,參加全社會的運動”“內部工作的努力不用說了,對外還須有最高的熱誠,參與一切;有最大的度量,容納一切。其實豈但職業教育,什么教育都該這樣,也許什么事業都該這樣。這樣的職業教育方針稱他什么呢?大膽地稱他‘大職業教育主義’”。[1]黃炎培突破了就教育論教育的局限,擺正了教育與經濟、社會的關系,提出了職業教育社會化的命題,標志著黃炎培“大職業教育主義”理論的建立。

二、黃炎培“大職業教育主義”理論的要點

縱觀黃炎培“大職業教育主義”理論的提出及其多年舉辦職業教育的實踐與成效,可將其理論要點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一)職業教育辦學社會化在國家動亂、工業蕭條、農業不好的殘酷現實背景下,黃炎培意識到社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個社會突出問題若未得以解決,其他事物便可能受影響。辦職業教育不只是職業學校自身的事,需要企業、政府等多方面的關心和支持[4]。“國家政治清明,社會組織完備,經濟制度穩固,尤之人身元氣渾然,脈絡貫通,百體從令,什么事業都會好。反是,什么事業都不會好”[1]。黃炎培認為職業學校最要緊的一點,譬如人身中的靈魂,得之則生,弗得則死,是什么東西呢?從其本質說來,就是社會性,從其作用說來,就是社會化。“職業教育機關唯一的生命是什么?就是社會化。著重社會需要”。因此,“辦理職業教育,并須注意時代趨勢與應走之途徑。社會需要某種人才,即辦某種學校。社會是整個的,不和別部分聯絡,這部分休想辦得好;別部分沒有辦好,這部分很難辦的”[5]。(二)職業教育課程要面向社會需要黃炎培認為,相比普通教育,職業教育與社會生活有更緊密的聯系,更嚴格地受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黃炎培認為辦職業學校第一個問題就是上什么課。職業學校不以實際需要,單憑學者的理想來規定課程,還不如不規定。職業教育的原則,著重在社會需要”[1]。他強調“要看職業界需要定什么課程,用什么教材,要問問職業界的意見”[6]。因此,“職業教育課程設置要面向社會需要,完全須根據那時候當地的狀況”[7]。黃炎培指出,職業學校的專業設置、教材選編、培養規格、課程設置、教學訓練、招生規模等都要考慮社會的需要。在詳細社會調查的基礎上,力求因地制宜,試驗之后取得經驗逐步推廣,使之適應社會要求。(三)職業學校要主動與職業界聯絡黃炎培提出,“只從職業學校做功夫,不能發達職業教育”[8],因為“職業學校和以外各教育機關之間‘界是分不來的’,不要說師范教育、醫學教育等等都是廣義的職業教育,就是大學、中學和職業教育何嘗沒有一部分關系?界限越分越嚴,不互助,不合作,單講職業教育是不行的”。同時,“只從教育界做功夫,不能發達職業教育”[9],因為“辦職業學校的,須同時和一切教育界、職業界努力溝通聯絡;提倡職業教育的同時,須分一部分精神參加社會的運動”[4]。所以,“職業教育也不能閉門造車,必須積極與外界相聯系,時刻洞悉社會的需求,使培養的人才適應社會的發展……有時聘請教員,還要利用職業界的人才……校長除了要有熱誠、學力、德行和經驗外,還要加上一件,就是社會活動力……職業學校校長資格所最不相宜的,怕就是富有孤獨性的書呆子。學校應定期邀集實業界、教育界專家,征詢社會各界對學生、學校的要求,以期不斷改進”[1]。黃炎培的“大職業教育主義”思想的提出與傳播,使其職業教育思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黃炎培三十多年教育實踐的結晶,也是中國近現代職業教育理論的基石。

三、黃炎培“大職業教育主義”的實踐與成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