闌尾炎護理診斷范文
時間:2023-05-04 13:11: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闌尾炎護理診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普外科;急性闌尾炎;診斷;治療
急性闌尾炎為普外科常見急腹癥,因多種因素導致的闌尾腔阻塞引起,患者常有轉移性右下腹劇烈疼痛癥狀表現,臨床上可根據患者典型癥狀表現予以針對性查體,必要時配合手術探查,可較準確診斷闌尾炎[1]。若患者在腹痛初期自行用藥緩解癥狀,就會減輕典型癥狀、影響臨床診斷和治療。為分析急性闌尾炎臨床診斷和治療方式,本次研究對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8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診療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8例急性闌尾炎患者臨床資料,男22例,女16例;年齡11~77歲,平均年齡(43.1±1.9)歲;均有腹痛史,16例伴嘔吐、惡心癥狀,20例表現為較典型轉移腹痛癥狀;入院檢查時,10例下腹有可觸摸性包塊,31例有反跳痛現象,36例下腹某處壓痛。
1.2 方法
臨床診斷:全組患者均行血常規、X線及B超等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分型并選擇治療方式[2]。
臨床治療:入院后立即根據患者病情、體質和癥狀表現調節酸堿及水電解質平衡、開展抗生素抗感染、補液治療,病情嚴重的患者盡快安排手術?;颊呷⊙雠P位,予以連續硬腦膜外組織麻醉處理,麻醉生效后,于右下腹取較小的斜行切口,若為化膿性闌尾炎,首先以生理鹽水徹底清潔腹腔,行闌尾探查,解剖分離闌尾根部,將闌尾動脈結扎處理,荷包縫合、包埋闌尾殘端。對于化膿性闌尾炎、壞疽性闌尾炎患者,注意在切除操作的同時觀察闌尾周圍膿液狀況,徹底清理膿液后縫合切口;穿孔性闌尾炎患者要在手術結束時徹底清理腹腔、置管引流、清理切口,一期縫合。所有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后予以抗感染及腸梗阻、出血預防治療,密切關注切口情況及生命體征變化。若患者年齡較大、體弱或闌尾周圍膿腫,盡可能選擇保守治療,或積極治療并發癥、調理身體后擇期手術[3]。
1.3數據處理
本次數據采用SPSS16.0軟件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的分析,計數資料的對比應用卡方檢驗,P
2 結果
38例患者經入院明確診斷共31例,診斷結果均準確(初診準確率為81.58%);其余7例患者于術中探查明確診斷。
診斷結果:3例闌尾周圍膿腫、5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7例壞疽穿孔性闌尾炎、23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是我科最為常見的急性闌尾炎類型(P
3 討論
急性闌尾炎是發病率較高的急腹癥之一,典型癥狀表現是突發右下腹劇烈轉移性疼痛,但很多患者癥狀表現復雜、不具顯著性,可能漏診和誤診,臨床診斷工作有一定難度。本次研究總結出該病臨床診斷要點如下:注意觀察就診者臨床表現變化,重點查看有無下腹反復疼痛、麥氏點壓痛現象;予以規范的X線及B超等影像學檢查,查看有無下腹部位臘腸狀腫物出現,符合以上任何一點的情況下,高度懷疑急性闌尾炎;考慮到很多急性闌尾炎患者有不同程度感染現象,可通過血常規檢查了解患者白細胞計數等狀況,若檢查發現白細胞核左移、數量增加,則表示出現感染[4]。
急性闌尾炎臨床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無手術禁忌、體質允許的患者優先選擇手術療法,此種方式下的手術治療安全性高、效果較好,本次研究中手術治療的患者均采取此種手術方式。手術治療前,要嚴格排除手術禁忌癥,科學分析患者體質及病情,若患者病情、體質不適合手術療法,應予以抗感染治療及活血化瘀治療,本次研究中保守治療患者均取得較好的療效。
闌尾炎手術治療的患者容易出現腸梗阻、感染及出血等系列并發癥,術后闌尾系膜結扎線松動會引發系膜血管出血,這是術后出血的一大原因。本次研究為預防術后并發癥,在手術結束時規范清潔腹腔、切口,一期縫合并積極抗感染治療,予以全面的術后觀察,出現腹痛、腹脹現象時,考慮術后系膜血管出血,立即檢查出現上述癥狀的原因,若為術后出血,應及時輸血、擴充血容,警惕出血性休克,再次開腹結扎,盡快止血。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及穿孔性闌尾炎患者發生術后切口感染幾率較高,應嚴格實施無菌手術操作,術后強化切口衛生護理及抗感染處理,必要時加大抗生素用量、延長用時[5]。
急性闌尾炎診斷方式以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為主。手術及保守方式基本相同,但仍需根據患者病情和治療現狀制定個性化的治療和護理方案。本次研究初診準確率為81.58%,未見術后出血、感染及并發癥,全組患者均治愈出院,證實規范、靈活的診療手段是提升急性闌尾炎診療效果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 劉文,強金偉,孫榮勛等.多層螺旋CT(MSCT)及多平面重建(MPR)鑒別穿孔與非穿孔性急性闌尾炎(NPAA)[J].復旦學報(醫學版),2013,40(2):164-168,186.
[2] 侯慶兵,林喬,劉書先等.成人急性闌尾炎的超聲診斷分析[J].安徽醫學,2013,34(6):797-798.
[3] 王愛琴,鐘世良,王麗英等.青少年急性闌尾炎的流行病學特征及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8):53-54.
篇2
關鍵詞 闌尾炎手術;圍手術期;護理干預
闌尾炎是外科的常見病、多發病,闌尾炎切除術后并發癥較多,因此臨床上對于如何通過對圍手術期的護理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普遍關注。隨著人們對護理工作的不斷重視,護理方式也日趨完善。本文對在闌尾炎患者的圍手術期進行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進行了分析?,F將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闌尾炎需手術治療的患者72例,采用隨機分組方式,將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齡18~42周歲,平均(31.5±2.7)周歲;單純性闌尾炎18例,化膿性闌尾炎8例,壞疽性闌尾炎10例。對照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齡17~43歲,平均(30.5±2.2)周歲。其中單純性闌尾炎17例,化膿性闌尾炎10例,壞疽性闌尾炎9例。兩組患者年齡、男女例數、闌尾炎類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試驗組在圍手術期采用護理干預,對照組在圍手術期采用常規護理,統計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住院時間,將組間數據進行比較。①圍手術期一術前護理:在患者行闌尾炎手術前,為其普及疾病的知識,如臨床癥狀、發病原因等,簡單講解手術的流程,手術的必要性,安撫患者,減輕患者手術前的緊張、焦慮情緒,從而使得患者積極的配合手術治療。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家屬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如患者心中是否對手術有顧慮,及時為患者做出解釋,并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的疏導,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面對接下來的手術。闌尾炎發病一般較急,患者的疼痛比較劇烈,對于明確診斷的,應根據患者情況適當應用止痛類藥物,幫助患者取舒適的?;颊咴谑中g期間需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免因睡眠不足造成狀態不佳,影響麻醉及手術效果。手術前還應檢查術中所用器械是否充足,急救藥品的準備是否充足,藥物過敏試驗結果,尤其是對于老年人、兒童以及合并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加強生命體征的監測,在手術前應及時糾正有水、電解質、酸堿紊亂癥狀。②圍手術期-術中護理: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與手術醫生的配合度非常重要,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的病史及一般情況,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如有常體征或者不適,及時上報給手術醫生并進行對癥處置。③圍手術期-術后護理:監測體溫、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每天的引流量,定時檢查引流管是否通暢,以免因引流不暢造成感染,按時更換敷料貼,更換敷料貼時應注意檢查傷口,有無紅腫、滲出等情況,如發生感染或滲出物增多,及時上報主治醫生并進行對癥處置。指導患者在床上時取半臥位,活動肢體,情況允許離床時,盡早下床走動,以加快患者排氣,促進腸功能恢復,及時進行營養的補充?;颊叩娘嬍骋詢炠|蛋白、維生素豐富的食物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及過于油膩的食物。④圍手術期-并發癥預防:手術過程中操作不當,極易引起結扎部位脫落,造成糞漏、腹腔內出血等嚴重并發癥,手術中器械損傷腸管,也會造成糞漏的發生。糞漏應用抗生素對患者進行治療,若出現腹腔內出血應給予吸氧、抗休克治療。在對患者進行查房時,如患者腹腔內有膿腫,則會出現異常癥狀,如高熱、腹脹等,此時應及時引流并采用抗生素治療。
統計學方法:本組研究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
結果
兩組患者在院時間和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經過護理后,試驗組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7.2±1.2)d明顯少于對照組(9.6±1.4)d,試驗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8.3%)明顯低于對照組(27.7%)。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討論
篇3
【摘要】 目的 了解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術后的護理體會。 方法 對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進行傷口局部觀察和護理、和活動指導、并發癥的觀察、幫助患者康復。結果 患者經過治療和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病情得以控制和好轉。結論 術后嚴密的病情觀察及細致的護理是關鍵,健康指導對確保手術療效、促進康復起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急性化膿性闌尾炎 術后護理 傷口局部觀察 指導
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病之一,也是鑒別診斷較復雜的疾病,多發生于青壯年,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闌尾炎一經確診,治療相對簡單,如延誤治療,發展成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或形成闌尾周圍膿腫,手術操作相對有一定難度,處理不當,易出現較多術后并發癥?,F將我院近年來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術后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共收治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96例,男性76例,女性20例,男女比例4:1,年齡8-82歲,平均年齡45歲。發病至診斷治療時間最短3天,最長10天。均有闌尾炎病史及體征,輔助檢查支持診斷,急性化膿性闌尾炎50例,伴穿孔26例,形成闌尾周圍膿腫包裹16例。其中伴腸梗阻4例。
1.2 方法
護理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術前應做好急癥手術準備,術后鼓勵早期活動,應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引流管護理,防治內出血,切口感染,腹腔殘余膿腫等術后并發癥。
2術前護理
2.1 心理干預
術前護理人員要及時了解病人及其家屬的心理反應,做好解釋安慰工作,穩定病人情緒,減輕病人焦慮;向病人和家屬介紹有關急性闌尾炎的知識,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不必要的緊張和擔憂,使之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2 術前護理
觀察病人全身情況及精神狀態,定時測量體溫、脈搏、血壓和呼吸;如出現寒戰、高熱、黃疸,可能為門靜脈炎,應及時通知醫生處理;加強巡視,觀察病人的腹部癥狀和體征,尤其注意腹痛的變化;劇痛多提示闌尾腔壓力高,如腹痛突然減輕,并有明顯腹膜刺激征,提示闌尾穿孔,應盡快手術治療,囑病人禁食、禁水。
3 術后護理
3.1 指導
根據不同麻醉方式,選擇適當臥位,患者全身麻醉未清醒時,應采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以利于分泌物流出,避免誤吸引起窒息。如腰椎麻醉患者去枕平臥6h-12h防止腦脊液外漏而引起頭痛。連硬膜外麻醉患者可低枕平臥。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切除術后12h,或壞疽性或穿孔性闌尾炎切除術后,如置有引流管,待血壓平穩后應改為半臥位或低姿半臥位,可減輕傷口腫脹或疼痛,并有利于愈合,以利于引流和防止炎性滲出物流入腹腔。
3.2 監測生命體征
觀察生命體征,每2小時測量血壓,脈搏,呼吸1次,連續測量4次直至平穩為止。如脈搏加快或血壓下降,則考慮有出血,應及時觀察傷口,及時報告醫生,采取必要措施。
3.3 引流管的護理
對于炎癥比較重的患者,術后一般都有腹腔引流管及導尿管。首先,因妥善固定引流管,低位引流,間歇由近端向遠端擠壓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嚴密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及量,若腹腔引流管引流出尿液樣液體,應警惕輸尿管損傷,及時報告醫生。留置導尿者,每日予以0.5%絡合碘抹洗尿道口2次,每次抹洗應更換手套,預防交叉感染,并觀察尿道口有無異常分泌物。每日更換引流袋,傾倒尿液時注意操作規范,并準確記錄24小時尿量因此,縮短留置導尿時間,盡早拔出導尿管是預防尿路感染的關鍵。
3.4 飲食護理
手術當日禁食,術后第一天可進半流質飲食,第二天可進軟食,在正常情況下,胃腸功能逐漸恢復,第3-4天可進普食,并逐漸增加飲食。
3.5心理護理
急性化膿性闌尾炎患者往往存在焦慮、恐懼心理,甚至拒醫拒護行為。因此,要做好患者的術后心理護理工作。應體貼、尊重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向患者耐心解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的基本常識及演變過程、治療方法,使患者及家屬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4 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4.1 切口感染
保持腹腔引流通暢,減輕傷口疼痛,若患者感覺切口周圍皮膚紅腫、觸痛,應及時發現并報告醫師處理。
4.2 肺部感染的護理
腹部手術后,由于腹痛及切口疼痛,不敢翻身及進行有效咳嗽,致使咽喉部分泌物不能排除,容易引起肺部感染。護理的關鍵:翻身、拍背 ,協助并鼓勵患者深呼吸,有效咳痰,同時行超生霧化,使痰液易于咳出;嚴密觀察體溫的變化,每4小時測體溫1次,體溫過高時,遵醫囑予以降溫,并做好記錄;做好基礎護理,保持床整、舒適,隨時更換汗濕衣被,做好口腔護理及皮膚護理。
4.3 腸梗阻的護理 腸梗阻是腹部手術后較常見的并發癥之一。采取的措施:禁食、禁飲、胃腸減壓、抗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保持引流通暢,取半坐臥位,減輕膈肌壓迫。嚴密觀察腹痛情況,警惕腸梗阻的發生,及時發現并處理;協助并鼓勵患者多活動促進排氣;腹部微波理療,改善腹腔內血液循環,減輕腹腔炎癥,促進腸道功能恢復。經上述處理,患者次日排氣,術后腸道功能恢復。
4.4 腹腔出血的觀察
患者反應有腹痛、腹脹,并伴有面色蒼白、脈快、出虛汗、血壓下降,應考慮腹腔內出血所致 ,必須立即平臥,吸氧,同時與醫生聯系,盡快對癥處理。
4.5出院指導
出院前,醫護人員要告知患者,要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和工作,加強營養;注意飲食衛生,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避免生、冷、硬、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如出現發熱、腹痛、腹脹、停止排便、排氣等情況,應及時就醫。
5 討論
目前急性闌尾炎手術成功率很高,但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術后的護理特別重要。近兩年來我院通過48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術后的護理,體會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的治療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手術護理除了常規護理外還應注意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社會因素。
參考文獻
[1]朱紅.實用心理護理技術[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03
[2]張春紅.急性化膿性闌尾炎56例術后護理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1.06.
[3]李瑛,馮志.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的圍術期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1.36.
篇4
【關鍵詞】妊娠;闌尾炎;圍術期;護理
急性闌尾炎是妊娠期比較常見的外科疾病,妊娠期急性闌尾炎的發病率與非妊娠期相同,國內資料為0.5‰~1‰[1]。妊娠各個時期均可發生急性闌尾炎,但以妊娠前六個月常見,分娩期及產褥期少見。通常認為妊娠與急性闌尾炎的發生無內在聯系。妊娠期急性闌尾炎臨床表現不明顯,增大了診斷難度,使孕婦和胎兒的并發癥和死亡率大大提高。
由于受妊娠的影響,妊娠期闌尾炎炎癥易擴散,發生闌尾穿孔和腹膜炎。此時,母嬰的死亡率增加,穿孔的闌尾炎胎兒的丟失率為20%[1]。如果不及時采取正確處理,將對母嬰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
1術前護理
1.1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對妊娠期急性闌尾炎患者身體的恢復及健康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心理護理應貫穿患者的整個治療過程。由于孕婦在忍受疾病痛苦的同時,既擔心胎兒的安危,又擔心手術、麻醉、用藥對胎兒的影響,加之恐懼手術,易產生緊張、焦慮的心理,表現為情緒不穩。護士應主動與患者交談,耐心傾聽患者講述的內心感受,關心幫助及消除過度的擔憂。詳細解釋各項檢查的目的、步驟及意義,介紹妊娠期急性闌尾炎的治療過程及轉歸。消除患者的焦慮情緒,使之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和護理,直至治療完成。
1.2胎兒監測護理 密切觀察胎動與胎心音一方面,由于手術的刺激可引起子宮收縮,另一方面,妊娠時,由于盆腔器官靜脈充血及激素的影響,組織蛋白溶解能力增強,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促使炎癥發展,致使闌尾炎壞死穿孔,且膨大的子宮把大網膜及小腸推向上方及外側,不易使炎癥局限而引起腹膜炎,并且炎癥擴散可刺激子宮收縮,從而引起流產,早產甚至死胎。在妊娠期急性闌尾炎的治療過程中,要根據孕周,給予監測胎心,并指導患者進行胎動的自我監測,每10~30分鐘聽診1次胎心、胎動,同時進行詳細記錄,如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進行檢查及處理。
2術中護理
在妊娠期闌尾炎的手術中,麻醉選擇硬膜外連續阻滯麻醉為宜[2],病情危重合并休克者以全麻安全。麻醉成功后,幫助患者采取合適,持續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將患者的右側臀部墊高30°~45°[1],使患者向左側傾斜,使妊娠子宮向左移,有利于暴露手術視野,便于尋找闌尾,減少在手術中過多刺激子宮。闌尾切除后,最好不要進行入腔引流,減少對子宮的刺激。同時,在手術中應充分供氧并進行輸液,防止孕婦缺氧和低血壓,時時監測及維護圍生兒生命體征,以免胎兒受損。若闌尾已穿孔,切除闌尾后盡量吸凈膿液,并做腹腔引流,術后膿汁作藥敏試驗,給予大劑量廣譜抗生素;若妊娠已近預產期,術中暴露闌尾困難,應先行剖宮產術隨后切除闌尾;若闌尾已穿孔引發彌漫性腹膜炎、盆腔感染嚴重或子宮、胎盤已有感染跡象,要考慮剖宮產時進行子宮次全切除術;若孕婦需繼續妊娠,闌尾手術后3~4天內給予宮縮抑制藥及鎮靜藥,以減少流產與早產發生。
3術后護理
3.1正確選擇臥位 中晚期(尤其是晚期)妊娠的患者,膨大的子宮可使膈肌上移,胸腔體積縮小,選擇半臥位,可使內臟器官稍下垂,胸腔體積增加,從而減輕心肺負擔。半臥位還可使膿液局限于直腸子宮凹陷,減少毒素的吸收,有利于引流,也可減小腹壁張力,減輕切口疼痛。
3.2吸氧 由于手術時采用連續硬膜外麻醉,加之手術刺激等可引起孕婦缺氧和低血壓,應常規給予吸氧6~8小時。
3.3 切口的護理 中晚期妊娠的患者,腹壁張力較大,如果術后有腹脹、咳嗽等也可增加腹內壓,容易引起切口裂開或加重切口疼痛[3],應囑患者咳嗽時用手按壓切口,或者給患者束腹帶,拆線時間一般要推遲1~2天[4、5],必要時行間斷拆線。如有放置引流管的患者,要經常檢查引流管是否通暢,并且觀察和記錄引流物的性質和量,按時更換引流袋。
3.4生命體征及胎心、胎動的監測 術后每30min監測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密切觀察體溫變化,如有發熱及時處理,防止胎兒宮內缺氧;每10~30分鐘以多普勒觀察一次胎心、胎動變化并詳細記錄。
3.5宮縮、陰道出血、流水的觀察 術后密切觀察有無宮縮、陰道流血、流水等情況, 上述表現為早產、流產等合并癥的先兆。如有上述情況應及時通知醫生給予相應處理。醫囑可能給予抑制宮縮和保胎處理,如肌注黃體酮、靜滴25%硫酸鎂, 應及時執行。特別注意在執行硫酸鎂靜滴時應嚴密調節滴速, 通常為25%硫酸鎂40 mL 加5%葡萄糖500 mL 靜滴30 ~40 滴/分鐘; 用藥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呼吸、尿量、膝反射情況, 防止鎂中毒; 備好10%葡萄糖酸鈣來對抗鎂離子的毒性作用。
4小結
經過研究表明,下面幾方面因素對于妊娠期闌尾炎患者的術后恢復有極其重要的作用。(1)良好的病區環境 良好的病區環境是保證護理工作順利進行,促進康復,預防醫院感染的重要條件[5]。病區必須符合醫療、衛生原則,滿足患者身心需要,對增進醫療效果,幫助患者適應病人角色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首先病區要保持清潔整齊,進行空氣消毒,保證空氣流通,預防醫院感染;其次病區要保持安靜清凈,減輕患者的煩躁不安,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所以,要嚴格控制探視、陪護人數和時間,以避免空氣污濁,減少噪音。(2)闌尾手術后病人早期活動 早期下床活動可防止肺部感染,增加上呼吸道生理性防御功能,減少肺部并發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靜脈血栓。(3)闌尾手術后病人早進食[5]術后8小時~9小時即物作用消退后,消化功能已處于恢復狀態,早期進食米湯、稀粥、蘿卜、青菜等清淡食物,可通過咀嚼引起胃腸蠕動,加速胃腸功能食物恢復,促進排氣,避免腹脹,減輕傷口張力,促進傷口愈合。
綜上所述,清潔安靜的病區環境,術后早期活動、早期進食,對妊娠期闌尾炎手術后傷口恢復,減少住院時間有著重要意義。妊娠合并闌尾炎患者,都存在著擔心手術麻醉,藥物對胎兒智力的影響,加之恐懼手術產生的緊張、焦慮與不安,所以做好術前、術中、術后護理,制定合理的護理計劃,在控制危險因素
的同時,應注意心理、社會因素治療,給予心理行為干預,糾正不良情緒,改善心理健康狀況,對患者身體的恢復及胎兒的健康都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174-175.
[2] 賈海濤.妊娠期闌尾炎診斷治療分析.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5.
[3] 黃東.妊娠期急性闌尾炎31例診治分析.廣西醫學,2011.03.
篇5
【關鍵詞】急性闌尾炎;術后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193-02
急性闌尾炎多發生于青年人,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腹痛開始于上腹或臍部,呈隱形,逐漸加重,數小時(6―8小時)后疼痛轉移至右下腹,呈持續性。部分病人也可在發病初時即表現為右下腹痛[1]。急性闌尾炎以手術切除治療為主,在嚴格掌握手術適應癥及熟練技術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亦是決定患者能否康復的關鍵因素之一[2]。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住院患者共87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6例;平均年齡(36.4±17.8);體溫在37.6~39.8℃之間。所有患者均符合2011年衛生部公布的《急性闌尾炎診斷標準》且均行闌尾切除術。
1.2 方法:護理急性闌尾炎患者,術前做好急癥手術準備,術后做好一般護理及心理護理,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2 結果
87例患者手術均成功,所有患者均得到了較好的治療效果。因此術后及時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對患者的康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術后護理
3.1 一般護理:保持舒適的環境,注意病房的空氣流通,定時消毒,保持病房內的物品清潔、整齊,這對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十分有利。
3.2 臨床生命體征監測:術后48h內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如血壓、脈搏、呼吸以及心率,并做好相關記錄,對于病情不穩定的患者要適當延長生命體征監測時間并增加頻率
3.3 護理:患者在術后麻醉清醒,血壓平穩后取半臥位,防治隔下感染。有利于減輕疼痛以及腹腔積液引流,避免唾液進入氣管,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
3.4 早期活動 術后血壓平穩后盡早起床活動,促進腸蠕動恢復,防止腸粘連,增進血液循環,促進傷口愈合
3.5 飲食護理:排氣后方可行進食流質,以易消化溫度適宜的食物為宜,少食多餐,食量逐漸增加,在患者沒有出現腸胃不適或是腹部的其他癥狀時,可逐漸改為普食。
3.6 日?;顒幼o理:患者術后24h內應嚴格臥床休息,之后可根據病情恢復情況開展適當的運動,以輕微運動為主。下床運動以保證患者不會產生疼痛,且運動量以不出現疲憊感為宜,術后1個月內患者不得從事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
3.7 腹腔引流管的護理 妥善固定,避免受壓,,扭曲或滑脫,并接床旁無菌瓶或引流袋,保持引保管流管通暢,嚴密觀察引流的顏色,性質,量并作好記錄,,根據病情變化,在術后48-72拔除,切口乳膠片引流可于術后24拔除。
3.8 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3.8.1 術后出血 少見,常發生在術后幾小時至數日內,如病人出現腹痛,腹脹,伴有面色蒼白,脈速,四肢濕冷,血壓下降,脈壓縮小等失血性休克癥狀,必須立即進行搶救。
3.8.2 切口感染 較常見。病人表現為術后3-5天后體溫有逐漸升高,切口疼痛,其周圍皮膚紅腫,有觸痛,線孔處有膿性分泌物。應立即報告醫師進行處理
3.8.3 腹腔膿腫 由于腹腔殘余感染和闌尾殘端處理不當所致,常發生于手術后5-7天。表現為體溫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腹痛腹脹,腹部可捫及包塊。腹腔膿腫可有里急后重感,腹部超聲檢查有助于診斷。護理取半臥位,使膿液流入盆腔,減少中毒反應,
3.9 心理護理:由于闌尾炎發病迅速,腹部疼痛明顯,患者常常在短期內經歷疼痛和手術過程,手術后部分患者一時間難以接受,容易出現心理負擔。因此對于闌尾炎患者術后的護理工作,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變化。耐心的解釋病因,分析病情,消除病人的恐懼心理,給予她們更多的理解、關懷和體貼,使病人在精神上、心理上得到安慰和鼓勵,減輕思想壓力,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爭取早日康復。
4 健康指導
4.1術后切口疼痛,咳嗽者,要避免,減少空氣、吞入胃腸道引起術后腹脹,避免發生肺部感染。
4.2 指導病人盡早活動,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減少粘連。
5 結論
通過良好的術后護理,87例患者均康復出院,因此,做好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術后護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篇6
急性闌尾炎是腹部外科中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以青少年為多見,尤其是20~30歲年齡組為高峰,約占總數的40%。一般男性發病較女性為高,男:女為(2~3):1。急性闌尾炎有0.1%~0.5%的死亡率,因此如何提高療效,減少誤診,仍然值得重視。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闌尾炎患者74例,其中男51例,女23例,年齡在12~68歲,發病到住院時間為1~12h,平均時間6h。通過血常規檢查結果: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臨床診斷均為急性闌尾炎。
1.2 手術治療 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急性化膿性或壞疽性闌尾炎行闌尾切除術,如腹腔內已有膿液,可清除膿液后關閉腹膜,切口置乳膠片作引流;闌尾周圍膿腫,如無局限趨勢,行切開引流,視術中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可切除闌尾。
近年來開展了腹腔鏡治療,該方法對病人具有術后切口小、并發癥少、恢復快、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率低等優勢,對于術前診斷不確定者,選擇腹腔鏡更為合適。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病情觀察 觀察病人全身情況及精神狀態;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如出現寒戰、高熱、黃疸,可能為門靜脈炎,應及時通知醫生處理;觀察腹部癥狀和體征的變化,劇痛多提示闌尾腔壓力高,如腹痛突然減輕,并有明顯腹膜刺激征,提示闌尾穿孔,應盡快手術治療。
2.1.2 對癥處理 禁食、輸液,應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診斷未明確之前禁用嗎啡類鎮痛劑,以免掩蓋病情;禁服瀉藥及灌腸,以免腸蠕動加快,腸內壓升高,導致闌尾穿孔或炎癥擴散。
2.1.3 做好術前準備 協助病人完善相關檢查;了解病人最后一次進食的時間和食物的種類并通知醫生,囑病人禁食、禁水;遵醫囑行手術區備皮,排空膀胱等。
2.1.4 心理護理 做好解釋安慰工作,穩定病人情緒,減輕病人焦慮;向病人和家屬介紹急性闌尾炎的相關知識,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不必要的緊張和擔憂,使之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2 術后護理
2.2.1 病人回病房后,根據患者的麻醉方法采用適當臥位休息。
神志清楚,血壓平穩后,取半臥位,有助于炎性液體流至盆腔,便于引流和防止膈下感染。
2.2.2 飲食 排氣后可進流食,并逐步恢復正常飲食。一般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后腸蠕動恢復快,進食較早。術前麻痹性腸梗阻患者進食較晚。
2.2.3 早期活動 鼓勵病人早下床活動??纱龠M腸蠕動恢復,防止腸粘連,增進血液循環,促進傷口愈合。開腹闌尾切除術術后24h可起床活動,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患者如無下床活動禁忌,下床活動時間可提前。
2.2.4 引流管的護理 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壓,保持引流管通暢。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量、顏色、性狀。如引流量突然減少,應注意引流管是否堵塞。引流管多在術后48~72h酌情拔除。
2.2.5 術后常見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1)切口感染系闌尾炎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闌尾壞疽、穿孔及彌漫性腹膜炎尤易發生,常表現為術后3天后體溫逐步升高或仍有明顯傷口疼痛。應及時更換敷料,保持敷料清潔、干燥。如切口周圍皮膚紅腫、觸痛,應懷疑傷口感染,需及時報告醫生,配合穿刺抽膿或拆除縫線、引流膿液,定期換藥。糖尿病患者應控制血糖。近年來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大大降低了切口感染率。
(2)腸粘連為常見并發癥,重者可引起粘連性腸梗阻。早期手術,早下床活動及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可預防或減輕此并發癥。
(3)腹腔膿腫由于腹腔殘余感染、引流不充分或闌尾殘端處理不當所致。表現為體溫持續升高或下降后又上升,有腹痛、腹脹、腹部包塊,可伴腹瀉及里急后重感。術后采取半臥位,可使膿液流入盆腔,減少中毒反應。膿腫形成后可在B超引導下穿刺抽膿或置管引流,未見好轉都應及時切開引流。
3 討論
闌尾為一細長管狀器官,遠端為盲端,近端開口于盲腸,長度以5~7cm,外徑0.5~1.0cm,位于回盲腸袢2~3cm處。闌尾系膜由兩層腹膜組成,是腹腔后壁的腹膜向前反折,并包繞闌尾的一個三角形皺襞,內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經。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一般在麥氏點(右髂前上棘與臍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闌尾的位置變異比較常見,其中以回腸前位、盲腸后位、盲腸內位三種位置較為多見。
闌尾一般位于右下腹,也可高到肝下方,低至盆腔底,甚至超過中線到左側。闌尾的血液供應來自闌尾動脈,它是腸系膜上動脈所屬回結腸動脈的分支,是一無側支循環的終末動脈。因此當血運障礙時極易導致闌尾壞死。闌尾的靜脈與闌尾的動脈伴行,最終回流至門靜脈,進入肝臟。因此當闌尾出現炎癥時,細菌栓子脫落,可通過回結腸靜脈、腸系膜上靜脈而引起門靜脈炎和肝膿腫。闌尾的神經,由交感神經纖維經腹腔叢和內臟小神經叢傳入,當闌尾急性炎癥發病初期,上傳的信息進入脊髓第10胸節時,可伴有第10脊神經所分布的臍周牽涉痛,屬內臟性疼痛。闌尾是一個淋巴器官,參與機體免疫,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功能逐漸減低,甚至消失。因此成人切除闌尾后無損于機體的免疫功能。
注意休息,避免勞累,2周內避免重體力勞動。飲食種類及量應循序漸進,避免暴飲暴食;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進食不潔食品。如有腹痛、腹脹、惡心、嘔吐、停止排便、停止排氣等應及時就診。
篇7
【關鍵詞】 闌尾炎;腹腔鏡手術治療;優質護理服務方式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173
闌尾炎為常見急腹癥, 臨床癥狀變化多, 容易誘發多種并發癥, 需及早進行治療, 避免因病情快速進展而發生闌尾穿孔。近年來, 腹腔鏡手術在闌尾炎臨床治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有微創性、術后恢復快等優勢。但圍術期護理工作對手術進行和術后康復也不可忽視[1, 2]。本研究就闌尾炎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優質護理服務方式進行探討,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75例闌尾炎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 將其隨機分為傳統組(37例)和優質組(38例)。傳統組中男26例, 女11例;年齡18~50歲, 平均年齡(32.73±5.81)歲;其中, 單純性闌尾炎20例, 化膿性闌尾炎12例, 壞疽性闌尾炎5例。優質組中男27例, 女11例;年齡18~51歲, 平均年齡(32.91±6.05)歲;其中, 單純性闌尾炎21例, 化膿性闌尾炎12例, 壞疽性闌尾炎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傳統組采取傳統護理服務。優質組采取優質護理服務:①術前護理。術前進行訪視, 了解患者病情, 說明手術原理、注意事項, 并指導患者如何配合手術操作。術前需禁食禁飲, 并及時吸出胃內容物, 預防誤吸。做好吸氧和抗休克處理, 建立有效靜脈通道, 備好急救藥物和醫療器械。同時, 還需做好患者心理疏導工作, 使其以良好的心態迎接手術[3]。②術中護理。進入手術室后需利用術前時間安撫患者, 跟患者交流, 分散其注意力, 增加其安全感。協助患者擺放, 并密切配合手術醫師進行操作, 注意患者隱私的保護, 并做好保暖護理和急救準備。③術后護理。術后腰椎麻醉患者選擇去枕平臥位, 硬膜外麻醉選擇低枕平臥位。置引流管者血壓平穩后可取半臥位, 以方便引流。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 并在術后3~5 d給予清潔灌腸。鼓勵患者及早下床活動, 預防腸粘連的發生。術后6 h若無惡心嘔吐可給予流質飲食, 并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4]。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護理滿意度、手術全程時間、操作過程失血量、出院時間、腹腔鏡手術并發癥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手術護理滿意度 優質組患者手術護理滿意度100.00% (38/38)顯著高于傳統組81.08%(30/3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手術全程時間、操作過程失血量、出院時間 優質組手術全程時間、出院時間短于傳統組, 操作過程失血量少于傳統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3 腹腔鏡手術并發癥發生情況 優質組腹腔鏡手術并發癥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傳統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闌尾炎是多因素作用所致炎性變化, 患者病情兇險, 發病急, 需及早進行手術治療, 以改善患者預后[5]。但在手術治療同時, 也需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 應熱情接待患者, 并進行病情評估, 明確患者病情, 并協助醫生做好術前準備工作, 安撫患者不良情緒, 以親切溫和的態度跟患者交流, 耐心為患者解答, 使其消除內心顧慮[6]。術中需積極配合手術醫師進行操作, 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的監測, 并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以預防術后感染, 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術后需做好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切口護理等, 并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 以預防腸粘連等并發癥的發生[7, 8]。
本研究中, 傳統組采取傳統護理服務;優質組采取優質護理服務。結果顯示, 優質組患者手術護理滿意度高于傳統組, 手術全程時間、出院時間短于傳統組, 操作過程失血量少于傳統組, 腹腔鏡手術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傳統組, 說明闌尾炎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優質護理服務效果確切, 可縮短手術操作時間, 減少術中創傷和術后并發癥, 加速術后康復, 患者滿意, 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 赫曉晉. 圍術期優質護理在腹腔鏡手術治療闌尾炎患兒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中國實用醫藥, 2016, 11(8):223-224.
[2] 王寶萍.闌尾炎常規開腹手術與腹腔鏡切除術的護理分析.中國傷殘醫學, 2014, 22(4):209-210.
[3] 林宇航, 余冬英. 對進行腹腔鏡手術的闌尾炎患兒實施圍術期優質護理的效果探析. 當代醫藥論叢, 2015, 13(3):82-83.
[4] 郭愛芳.圍術期優質護理在腹腔鏡手術的闌尾炎患者中的應用研究.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6, 26(8):1560-1561.
[5] 丁帥.護理干預對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小兒穿孔性闌尾炎效果的影響.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5, 24(20):2264-2266.
[6] 魏水香. 腹腔鏡逆行闌尾切除術治療闌尾炎的臨床護理觀察. 中國當代醫藥, 2013, 20(35):117-118.
[7] 王曉宇. 闌尾炎常規開腹手術與腹腔鏡手術的護理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4, 12(18):341-342.
篇8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急性闌尾炎;效果分析
在醫學臨床中,急性闌尾炎為最常見的急腹癥。臨床表現多見于上腹疼痛性轉移,且維持時間高達8h[1]。一般情況下,疼痛時間多與患者闌尾炎發病的情況有關。如果急性闌尾炎患者不及時進行治療,則有可能導致闌尾情況惡化從而引起其他嚴重性疾病,危害患者生命。當前,對于急性闌尾炎患者多采用手術治療,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手術室護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積極的護理方式能夠改善患者的病情,保證治療效果?,F將本院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2015年2月在本院就診的急性闌尾炎患者42例,根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研究組和參照組,各21例。研究組中男13例,女8例;年齡最大71歲,最小21歲,平均年齡(41.3±10.1)歲。參照組中男10例,女11例;年齡最大68歲,最小20歲,平均年齡(42.5±10.2)歲。患者及家屬已了解此次研究的相關內容,且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參照組行基礎護理,包括術前訪視、用藥指導以及心理紓解等。研究組行手術室護理,具體方法如下:①術前心理輔導,在手術前,患者多會出現心情緊張、過度焦慮等情況,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進行交流,安撫患者的情緒,對患者講解關于手術的效果以及成功治愈的病例,加強患者的治療信心。②基礎檢查,行常規的檢查有利于監測患者的病情[2],如對患者的血液檢查,能夠及時保證酸堿均衡[3],防止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出現休克的情況。③術中全方位護理,護理人員要保證手術室的環境清潔,幫助患者行仰臥位,為了保證闌尾位置完全暴露在外部,可將枕頭放置在上棘連線的中外1/3位置[4]。根據手術情況,護理人員應繼續幫助患者保持頭低腳高的,加強護理配合,對手術室的設備、溫度以及準備情況及時檢查。做好麻醉后,護理人員要及時監測患者的心率、血壓是否異常。⑤完成手術后,護理人員在術后30min內觀察患者的體征,讓患者保持平躺的,進行低流量吸氧,當患者清醒后,合理進食。
1.3評價標準
制定護理滿意度問卷表,在患者出院時進行評分,其中問卷表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應用VAS評分對患者術后疼痛進行評價,10分為最高分,代表痛感極強,0分為最低分,表示無痛感。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滿意度
參照組患者非常滿意5例(23.8%),滿意7例(33.3%),不滿意9例(42.9%),滿意度為57.1%;研究組患者非常滿意12例(57.1%),滿意8例(38.1%),不滿意1例(4.8%),滿意度為95.2%。研究組滿意度高于參照組(χ2=8.400,P<0.05)。
2.2VAS評分
參照組評分為(6.34±0.79)分,研究組評分為(1.35±0.21)分,研究組VAS評分明顯優于參照組(t=27.97,P<0.05)。
3討論
一旦確診為急性闌尾炎,手術治療為最有效的方式。闌尾手術操作相對簡單,且效果顯著,術后并發癥也極為少見。對急性闌尾炎患者行手術室護理方式,不僅能夠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還增強患者的滿意度,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的幾率。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為手術做好準備,護理人員與患者加強溝通,有利于患者信任手術治療,以及對闌尾炎疾病的預防和發生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術中全方位護理[5]是指護理人員除了對患者進行精心照顧外,同時強化自身的護理技能,最大程度上減少失誤發生率。另外,對急性闌尾炎患者行手術室護理時,除了為患者打造干凈的手術環境以外,也要配合好醫生做好常規準備,進行手術器械的清理,傳遞手術器械、及時麻醉、監測生命體征以及止血等基礎護理措施。在手術治療前,護理人員要及時檢查手術的相關物品是否齊全,避免手術意外。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滿意度高達95.2%,參照組滿意度為57.1%;研究組VAS評分明顯優于參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對急性闌尾炎患者行手術室護理,予以術前、術中、術后的護理方式能夠有效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增強患者的滿意度,對疾病的護理具有重要的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杜杰,高俊孌,白潔,等.急性闌尾炎患者圍手術期護理體會.中國中醫急癥,2011,20(5):856-858.
[2]顧巧麗.老年人急性闌尾炎手術36例護理體會.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7):891-892.
[3]黃曉祎.普外科臨床中急性闌尾炎手術護理探析.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24(5):1176-1177.
[4]李美花.小兒急性闌尾炎術后護理.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30):3338-3339.
篇9
關鍵詞:切口感染;化膿性闌尾炎;預見性護理
闌尾由于多種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變稱為闌尾炎,是一種常見的腹部外科疾病[1]。通?;撔躁@尾炎常采取手術治療,切口感染為化膿性闌尾炎切除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切口感染一旦發生,會導致患者住院日延長,并且增加患者痛苦和經濟負擔。如何最大限度的降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護理發揮著重要作用[2]。我科分析了化膿性闌尾炎術后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因素,并采取預見性的護理干預,有效減少了切口感染的發生,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0年12月~2012年10月,我院共收治化膿性闌尾炎行手術治療患者213例,將此213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回顧性分析2010年1月~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化膿性闌尾炎行手術治療患者19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213例患者中,男性113例,女性100例,年齡19~65歲。對照組190例,男性100例,女性90例,年齡18~6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預見性的護理預防切口感染的發生,制定護理干預,并嚴格執行。具體方法如下:
1.2.1心理干預 一旦化膿性闌尾炎術后患者發生切口感染,會給患者增加痛苦,并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因此,責任護士要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贏得患者的信任,告知患者切口感染發生的原因,使患者能夠根據自己的個體情況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此外,要鼓勵患者的家人多關心、支持、幫助患者,使其能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3]。
1.2.2 切口干預 術后第1d查看患者是否有切口感染發生,并及時更換敷料,查看是否有滲血、滲液浸漬的情況發生,注意觀察切口及周圍皮膚是否出現紅腫。詢問患者有無切口疼痛。如果術后3~5d,患者體溫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切口周圍皮膚紅腫加重,觸痛明顯,有波動感,切口有膿性滲出液,切口疼痛加劇,表明切口已感染,應當為患者放置腹腔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暢,患者下床活動時,囑其將引流袋置于膝關節以下,以防引流液反流引起逆行感染。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更換引流袋及傾倒引流液注意無菌操作,引流液滲出較多時,立即報告醫生。
1.2.3全身干預 根據切口感染的病情按醫囑給予抗生素治療,輸液時要嚴格查對[4]。用藥過程中,患者體溫下降、切口紅、腫、熱、痛減輕,滲出減少,說明抗感染有效,相反,要及時匯報醫生給予處理。
1.3觀察指標 依據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判斷是否有患者發生切口感染,并比較兩組患者醫院感染的發生情況。比較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日和護理滿意度。切口感染診斷標準:根據國家衛生部醫政司醫院感染監測小組制定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5]。
1.4統計學分析 所得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平均住院日和患者滿意度比較采用t檢驗,切口感染發生情況比較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日比較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日比較,觀察組平均住院日(6.5±1.9)d為與對照組(9.2±2.1)d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354,P
2.2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滿意度(98.89±5.84)與對照組(85.24±6.52)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4.731,P
2.3兩組患者切口感染發生情況比較,見表1。
對照組發生切口感染的患者9例,感染率4.74%。兩組患者切口感染發生率比較,觀察組感染發生率0.00%與對照組相比4.74%,有統計學意義(χ2=8.575,P
3討論
由于闌尾的解剖特點是細長彎曲的盲管,闌尾炎的腹痛開始的部位多在上腹部、劍突下或肚臍周圍,約經6~8h后,腹痛部位逐漸下移,最后固定于右下腹部。典型的闌尾炎具有下列癥狀,如右下腹疼痛,嘔吐、惡心,低燒,腹瀉或便秘,食欲不振和腹脹等,還可以出現牽涉痛。
闌尾炎手術是基層醫院最為廣泛開展的手術。在手術切除闌尾過程中,切口往往不可避免被細菌污染,結果導致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原因復雜,與手術創面的微環境、患者自身免疫狀態、住院時間的長短、醫院環境衛生條件和護理質量密切相關。切口感染常常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增加經濟負擔,甚至可造成膿毒血癥、肢殘、器官功能障礙,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參考文獻:
[1]許其蓮.手術室醫院感染監測與手術切口感染的探討[J].內蒙古中醫藥,2010,6(19):60-61.
[2]王,張輝,崔幸琨,等.循證護理在預防剖宮產切口感染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76-77.
[3]馮林林,王建珍.孕期護理干預對降低剖宮產切口感染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1,1(29):91-92.
篇10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闌尾炎患者74例,其中男51例,女23例,年齡在12~68歲,發病到住院時間為1~12h,平均時間6h。通過血常規檢查結果: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臨床診斷均為急性闌尾炎。
1.2手術治療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急性化膿性或壞疽性闌尾炎行闌尾切除術,如腹腔內已有膿液,可清除膿液后關閉腹膜,切口置乳膠片作引流;闌尾周圍膿腫,如無局限趨勢,行切開引流,視術中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可切除闌尾。
近年來開展了腹腔鏡治療,該方法對病人具有術后切口小、并發癥少、恢復快、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率低等優勢,對于術前診斷不確定者,選擇腹腔鏡更為合適。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病情觀察觀察病人全身情況及精神狀態;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如出現寒戰、高熱、黃疸,可能為門靜脈炎,應及時通知醫生處理;觀察腹部癥狀和體征的變化,劇痛多提示闌尾腔壓力高,如腹痛突然減輕,并有明顯腹膜刺激征,提示闌尾穿孔,應盡快手術治療。
2.1.2對癥處理禁食、輸液,應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診斷未明確之前禁用嗎啡類鎮痛劑,以免掩蓋病情;禁服瀉藥及灌腸,以免腸蠕動加快,腸內壓升高,導致闌尾穿孔或炎癥擴散。
2.1.3做好術前準備協助病人完善相關檢查;了解病人最后一次進食的時間和食物的種類并通知醫生,囑病人禁食、禁水;遵醫囑行手術區備皮,排空膀胱等。
2.1.4心理護理做好解釋安慰工作,穩定病人情緒,減輕病人焦慮;向病人和家屬介紹急性闌尾炎的相關知識,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不必要的緊張和擔憂,使之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2.2術后護理
2.2.1病人回病房后,根據患者的麻醉方法采用適當臥位休息。
神志清楚,血壓平穩后,取半臥位,有助于炎性液體流至盆腔,便于引流和防止膈下感染。
2.2.2飲食排氣后可進流食,并逐步恢復正常飲食。一般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后腸蠕動恢復快,進食較早。術前麻痹性腸梗阻患者進食較晚。
2.2.3早期活動鼓勵病人早下床活動??纱龠M腸蠕動恢復,防止腸粘連,增進血液循環,促進傷口愈合。開腹闌尾切除術術后24h可起床活動,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患者如無下床活動禁忌,下床活動時間可提前。
2.2.4引流管的護理妥善固定,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壓,保持引流管通暢。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量、顏色、性狀。如引流量突然減少,應注意引流管是否堵塞。引流管多在術后48~72h酌情拔除。
2.2.5術后常見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1)切口感染系闌尾炎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闌尾壞疽、穿孔及彌漫性腹膜炎尤易發生,常表現為術后3天后體溫逐步升高或仍有明顯傷口疼痛。應及時更換敷料,保持敷料清潔、干燥。如切口周圍皮膚紅腫、觸痛,應懷疑傷口感染,需及時報告醫生,配合穿刺抽膿或拆除縫線、引流膿液,定期換藥。糖尿病患者應控制血糖。近年來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大大降低了切口感染率。
(2)腸粘連為常見并發癥,重者可引起粘連性腸梗阻。早期手術,早下床活動及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可預防或減輕此并發癥。
(3)腹腔膿腫由于腹腔殘余感染、引流不充分或闌尾殘端處理不當所致。表現為體溫持續升高或下降后又上升,有腹痛、腹脹、腹部包塊,可伴腹瀉及里急后重感。術后采取半臥位,可使膿液流入盆腔,減少中毒反應。膿腫形成后可在B超引導下穿刺抽膿或置管引流,未見好轉都應及時切開引流。
3討論
闌尾為一細長管狀器官,遠端為盲端,近端開口于盲腸,長度以5~7cm,外徑0.5~1.0cm,位于回盲腸袢2~3cm處。闌尾系膜由兩層腹膜組成,是腹腔后壁的腹膜向前反折,并包繞闌尾的一個三角形皺襞,內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經。闌尾根部的體表投影一般在麥氏點(右髂前上棘與臍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闌尾的位置變異比較常見,其中以回腸前位、盲腸后位、盲腸內位三種位置較為多見。
精品范文
10闌尾炎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