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的病理基礎范文
時間:2023-11-08 17:17: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骨質疏松的病理基礎,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腎虛 血瘀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PMOP)又稱I型骨質疏松癥,是以骨密度降低、骨量丟失、骨微結構退化、破壞為主要病理基礎的全身性骨代謝疾病,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導致骨形成與骨吸收所組成的骨重構過程的失衡[1]。主要表現為身材變矮或駝背、腰背疼痛、易發生骨折等,嚴重影響中老年婦女的生存質量。如何進行防治已成為熱點。中醫文獻中無“骨質疏松癥”這一名稱,但歷代中醫文獻對骨病的記載中,“骨痿”、“骨枯”、“骨痹”、“骨蝕”、“骨極”的描述與現代醫學之骨質疏松癥的病因病機及臨床癥狀極其相似,其中描述較準確的當屬“骨痿”。中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主要與腎虛、脾虛有關,其中腎虛是本病的主要病因。通過近年來臨床及實驗研究表明,PMOP患者大多存在血瘀現象,血瘀在骨質疏松癥發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們重視。
1 中醫對骨質疏松病機的認識
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如《素問·六節藏象論》所云:“腎主骨,生髓”。“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其華在發,其充在骨”。腎藏精,精生髓,髓養骨;腎精足則筋骨強勁有力;腎氣虛,腎精虧則骨髓失養而痿軟脆弱無力。腎所藏的精可以化生骨髓,髓藏于骨腔之內,滋養骨骼。《醫林改錯》有云:“元氣既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醫林改錯》中指出“痛不移處”或“諸痹證疼痛”定有瘀血。《素問·痿論》中“骨枯髓減,發為骨痿。”的論述可以看作是骨質疏松癥的發病機理,而脈不通是重要的原因。所以骨的生長發育均依賴于腎臟精氣的滋養與推動。若腎精不足,則髓無以得生。髓在骨內,髓不足則骨無所養而致骨質脆弱無力[2]。脈不通,骨無精氣滋養亦可致骨質脆弱無力。婦女的生、長、壯、老均與腎中精氣的盛衰密切相關。“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之經、孕、產、乳的消耗,腎中精氣由充盛轉而漸衰退。特別是絕經后腎氣更加衰弱,腎精虧虛,骨髓化源不足,不能營養骨骼,致骨髓空虛而發生骨質疏松癥。老年婦女低骨量的發生與成年時峰值骨量的高低及絕經期骨丟失的速度有關。生殖活動及性激素水平可以影響絕經前峰值骨量的獲得和維持,絕經早晚可影響婦女絕經期骨丟失速率。絕經期早的婦女骨密度比正常同齡婦女骨密度低。說明腎精在婦女骨量增長、峰值骨量的獲取維持以及骨量丟失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而腎氣盛,腎精足是實現其功能的前提。
2 血瘀與骨質疏松的關系
2.1 中醫學認識
婦女以血為本,以血為用。腎藏精,精生血,血化精,精血同源。“天癸”竭,腎精不足,血少氣弱,血行遲緩;腎陽虛弱,命門火衰,寒凝血滯;腎陰虧損,虛熱煎灼,血稠難流均可致血瘀。腎虛日久必有血瘀。而血瘀使化精乏源,又可加重腎虛。本病腎虛為因,血瘀為果,二者相兼為病,成為血瘀的基本病理改變。由血瘀致骨失所養導致骨質疏松。
臨床與實驗研究資料表明,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大多存在血瘀征象大多數病人除痛有定處外,還有舌下脈絡曲張,舌質紫暗有瘀斑等其它血瘀證的表現。臨床觀察腎虛患者甲皺微循環時,發現微血管形態有明顯改變,血管張力明顯減弱。血色偏暗,血流緩慢,流態異常,袢頂瘀血增多。絕經后婦女,元氣虛衰,無力鼓動血脈,血液運行遲緩,脈絡瘀滯不通。同時,脈道中氣血虛少,必然導致血瘀;血液瘀滯,經脈不暢,水谷精微得不到布散,不僅臟腑因濡養不足而衰弱,骨髓也因此不得充潤,骨骼失養,發為“骨痿”。眭承志[3]等對60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進行“血瘀”臨床表現綜合評分,并進行甲襞微循環、血液流變學等檢測,與30例健康婦女進行對照研究,發現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血瘀”臨床表現綜合評分、甲襞微循環評分、血液流變學的11項指標均較健康婦女高,有顯著性差異。證明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存在著血瘀的客觀性病理變化。從而可以認為血瘀是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主要病機。劉維嘉等[4]運用補腎活血湯治療33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總有效率達85%。李爽等[5]研究發現補腎活血中藥能明顯提高骨質疏松大鼠的骨密度。張寧等[6]發現補腎活血中藥含藥血清及原藥能夠直接作用于體外培養的成骨細胞,促進成骨細胞增殖,增強其分泌活性。
2.2 現代醫學的認識
血瘀癥與血小板功能相關因子,與血流動力學和血液流變學有關,在基因表達上,bcl-2、HSP70、C-fos基因表達與血瘀癥密切相關[7]。近年研究發現,血瘀癥患者血小板聚集性亢進,血小板活化因子釋放,有血栓形成傾向,證明了血瘀癥與血小板功能的相關性。骨的微循環中存在無數免疫性細胞因子,如內皮素、NO等,細胞因子間具有潛在的協同效應。眭承志等[8]研究發現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血液NO、ET水平與健康婦女比較,差異有顯著性,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存在著血管內皮功能障礙,有明顯的“血瘀”微觀分子生物學病理改變。
絕經后婦女雌激素水平下降患者血液流變學出現高、濃、粘聚等狀態,血漿內皮素水平明顯上升[9]。內皮素是具有強烈收縮血管作用的血管活性因子,是血瘀證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礎,且已被視為血瘀證嚴重程度的指標[10]。
雖然其生理、病理反應的具體機制目前并未完全明了,但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內皮素對人體內許多重要激素及細胞因子都具有一定的調節功能,如前列腺素、雌激素、睪酮、白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等。這些激素和細胞因子在骨質疏松癥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對骨代謝的調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研究發現內皮素不僅與心、腦血管疾病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它也很可能參與了骨質疏松癥的發生發展過程,與骨質疏松癥病理機制之間可能存在著某種內在的相關聯系。
NO具有極強的舒張血管作用,廣泛存于機體的多種組織和細胞中,NO減少可能會導致循環障礙。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血液NO水平與正常婦女比較有顯著性差異。唐明朝等[11]通過動物實驗發現NO在骨代謝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高濃度NO經抑制破骨細胞形成和抑制成熟的破骨細胞的吸收功能而抑制骨吸收;而低濃度NO則增加細胞素誘導的骨吸收,并且對正常的破骨細胞的功能來說可能是必不可少的。張新民等[12]研究發現成骨細胞與破骨細胞均可表達eNOS,而且正常情況下往往存在于細胞增長較活躍,細胞較密集的區域,主要存在于成骨細胞與破骨細胞內,但部分基質也可見eNOS的表達,這可能是eNOS在細胞產生后彌散而來。去卵巢大鼠骨組織中eNOS明顯減少,其中主要是破骨細胞內eNOS的顯著減少,而成骨細胞也有減少。而經雌激素治療,破骨細胞與成骨細胞內eNOS mRNA的表達顯著增強。這說明骨質疏松的發生與雌激素對骨質疏松的治療作用部分是通過調節骨組織中NO含量來實現的[13]。
活性氧是指從氧衍生出來的自由基及其產物,其化學性強,具有較強的氧化能力,包括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羥自由基及過氧化氫等。前二者為自由基,又稱氧自由基。很多疾病的發生發展與活性氧自由基反應有關。近年來研究發現活性 氧對成骨細胞具有細胞毒性作用。林遠方[14]等研究發現骨質疏松患者體內的活性氧水平較正常人升高,而成骨細胞活性降低。活性氧與成骨細胞密切相關,骨質疏松患者體內活性氧的增多會導致成骨細胞活性降低。并推斷活性氧可能通過影響成骨細胞活性、參與和促進了骨質疏松癥的病理過程。活性氧對成骨細胞的影響可能是由于活性氧影響DNA轉錄復制功能,使細胞分裂繁殖障礙,成骨細胞的產生減少,而嚴重的DNA損傷則最終導致成骨細胞的凋亡。此外,活性氧也可能作為一種骨組織局部調節因子,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成骨細胞產生、發展的各個階段。林守清等[15]認為雌激素具有明顯的抗氧化作用,雌激素的缺乏會導致體內活性氧的生成增多,有學者觀察絕經后婦女激素替代療法前后體內活性氧的變化,發現雌激素能直接抑制活性氧的產生,雌激素治療PMOP可能是部分通過抑制活性氧而影響骨代謝的。活性氧目前已被認為是細胞內外調控破骨細胞活性分子并且是可能的破骨細胞激活介質之一。
此外,雷先陽等[16]研究發現成年女性促卵泡刺激素水平與骨丟失密切相關。研究發現,中國女性血清促卵泡刺激素水平較高者骨質疏松患病率和患病風險顯著增加。而絕經后婦女血清促卵泡刺激素水平較高,為絕經前的7.3倍。改善血液粘稠度藥物辛伐他汀可強烈刺激骨形態,發生蛋白基因表達和蛋白質分泌,并可提高成骨細胞堿性磷酸酶的活性。因此,認為辛伐他汀有刺激成骨細胞分化而影響骨代謝的作用[17]。血瘀證相關分子生物學改變不僅直接影響骨代謝導致骨質疏松癥,而且影響及微循環致血液流變的異常,使營養成分不能正常參與骨代謝導致骨質疏松。血瘀可造成骨小梁內微循環的障礙,不利于細胞進行有效的物質交換,導致血液中的鈣及營養物質不能正常的通過哈佛氏系統進入骨骼,最終致骨骼失養,脆性增加,發生骨質疏松。形成血瘀—營養障礙—瘀血的惡性循環,從而形成骨質疏松以及疾病的進一步惡化[18]。
3 小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認為血瘀與絕經后骨質疏松的發病有一定的聯系,臨床采用活血通絡的方法治療該病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目前缺乏血瘀與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直接關系的試驗和臨床研究,活血化瘀中藥提高骨密度的機理亦不明確。所以研究血瘀與絕經后骨質疏松的直接關系對活血通絡療法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 考 文 獻
[1]周振雷,侯加法.雌激素對骨代謝的調節作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4,14(8):2714—2715.
[2]黃力,李琳.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中西醫治療研究進展.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5,11(1):112—117.
[3]眭承志,周軍,劉志坤.絕經后骨質疏松癥血瘀病機的客觀初步論證[J].中醫研究,2005,(18)1:30—33.
[4]劉維嘉,麥敏軍,劉永坤,高根平.補腎活血湯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33例[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9,8(28):33—34.
[5]李爽,阿拉木斯.補腎活血中藥對骨質疏松大鼠治療作用的試驗研究[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8,12(21):887—890.
[6]張寧,劉世巍,韓鳳岳,等.補腎活血中藥對體外培養成骨細胞活性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5,12(1):40—42.
[7]馬民,張桂女,陳利國,等.血瘀證患者白細胞中c-fob、e-jun基因的表達[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4,28(2):106.
[8]眭承志,劉志坤,王彥偉.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血清NO、ET改變及意義[J].中醫藥通報,2004,(3)6:13-l5.
[9]劉志坤.絕經后骨質疏松癥與血瘀證相關分子生物學的關系[J].中醫正骨,2004,5(16):57—58.
[10]王斌.血漿內皮素水平與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骨密度的相關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8,11(12): 2173—2175.
[11]唐明朝,李代強,張秀英.實驗性骨質疏松病理學觀察及血清NO和NOS測定及其意義[J].右江醫學,2005,3(33): 220—222.
[12]張新民,李代強.去卵巢大鼠骨質疏松病理學觀察及NOS熒光素原位雜交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4,12(14): 65—68.
[13]李昂,卿茂盛,薛延.骨質疏松發生的一氧化氮機制及雌激素調控作用研究.中國骨質疏松質志,2003,9(2):19.
[14]林遠方,曹亞飛,卿茂盛,王立新.絕經后婦女活性氧與成骨細胞的關系[J].中醫正骨,2007,7(19):9—11.
[15]林守清.雌激素對骨質疏松的防治及在骨轉換中作用[J].中華醫學雜志,2005,85(11):728—729.
[16]雷先陽,吳楠,胡明,李亞民.成年女性FSH水平與骨密度和骨質疏松患病率的關系[J].中南大學學報.2009,34(8):803—806.
篇2
【關鍵詞】 骨疏康膠囊; 去卵巢; 骨質疏松大鼠; 骨密度; 鈣磷代謝
中圖分類號 R285.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25-0159-03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ushukang Capsule on osteoporosis in ovariectomized rat about the bone density and metabolism of calcium and phosphorus.Method:120 SD female rat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normal group,model group,Xianlinggubao group,Gushukang group,30 rats in each group.The normal group were not given molding operation,the remaining 3 groups were given molding method of the ovaries removal,10 d after operation,administered by drug treatment,the model group were fed with normal saline,Xianlinggubao group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Xianlinggubao water solvent,Gushukang group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Gushukang water solvent.After 90 d,the detection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the 4 groups of rats(BMD),bone mineral content(BMC),serum calcium(Ca),serum phosphorus content(P) and other indicators.Result: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the model group rats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bone mineral content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Gushukang capsule; Excised ovary; Osteoporotic rat; Bone mineral density; Calcium and phosphorus metabolism
First-author’s address: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Tai’an,Tai’an 271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25.086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絕經后骨質疏松的患者逐年增多,絕經后骨質疏松的發病機理復雜[1],一般認為體內雌激素水平隨著卵巢功能的衰退而下降,機體的骨代謝平衡被打破,體內的無機鹽與有機質顯著下降,全身的骨量下降,骨頭的脆性增加,從而導致了骨質疏松的發生[2]。祖國醫學認為,老年患者的腎氣不足,天癸衰退,腎主骨生髓,腎氣虛導致筋骨萎弱,從而出現了骨質疏松的各種表現[3]。基于此,如何從祖國醫學的角度,對骨質疏松進行治療是骨科醫務工作者研究的熱點[4]。仙靈骨葆膠囊在骨質疏松的治療中應用已久,臨床效果相對確切,骨疏康膠囊是應用祖國醫學的傳統理論結合現在制藥工藝研發而成[5],臨床應用于骨質疏松的治療中,但是在基礎實驗方面卻沒有相關研究[6],筆者基于以上思路,將骨疏康膠囊應用于去卵巢骨質疏松大鼠中,希望從大鼠骨密度及鈣磷代謝方面提供理論支持,現總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觀察對象
選擇大白鼠120只,納入標準是健康雌性SD 6個月的SPF級大白鼠,體重200~220 g,由泰山醫學院動物實驗中心提供,實驗動物的合格證書編號:魯20130313002。
1.2 藥物與儀器
1.2.1 采用藥物 本研究采用的藥物是康辰骨疏康膠囊(生產廠家:遼寧康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60270,規格:0.32 g/粒),由泰安市中醫醫院提供,按照成人與實驗動物的體重劑量換算方式,成人的劑量為2.40 g/(kg?d),大鼠的用藥劑量為4.32 g/(kg?d),打開膠囊,采用蒸餾水配成藥液,對大鼠灌胃,正常組采用生理鹽水灌胃,骨質疏松模型組采用生理鹽水灌胃,仙靈骨葆組采用仙靈骨葆膠囊配合蒸餾水灌胃。
1.2.2 實驗儀器與型號 骨密度儀采用的是通用電氣醫療系統,美國生產,型號:Prodigy,注冊號:20043301375,產品標準號:YZB/USA 0509。曝光參數:標準模式,電壓(kV):76.0,電流(mA):0.150,時間(min∶sec):4∶08。
1.3 實驗方法
1.3.1 造模過程 120只大白鼠中,30只作為對照組,不進行造模手術。選取90只進行造模,麻醉方法為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劑量為0.35 ml/100 g,麻醉成功后取大鼠俯臥位,定位為肋骨弓下,脊柱旁開1 cm,備皮后逐層切開,仔細分離局部組織,首先找到輸卵管,然后順著輸卵管找到卵巢,結扎輸卵管,切掉卵巢,腹腔臟器復位,逐層縫合刀口,同樣的手術過程切掉對側的卵巢,術后為了預防感染,給予青霉素80萬單位肌肉注射0.1 ml[7]。
1.3.2 分組方法 術后3 d,所有大鼠均正常存活,90只大鼠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三組,每組30只,骨質疏松模型組30只采用生理鹽水灌胃,仙靈骨葆組30只采用仙靈骨葆膠囊配合蒸餾水灌胃,骨疏康治療組采用骨疏康膠囊灌胃,液體量一樣,連續灌胃90 d。處死動物前要禁食12 h,麻醉方式同前,手術取出雙側股骨,對取出的股骨進行編號,甲醛固定,進行下一步測定[8]。
1.3.3 測定方法 骨密度BMD與骨礦含量BMC的測定在給藥90 d后,以10%水合氯醛麻醉后用骨密度也對大鼠的全身各部位進行測定,麻醉后取腹主動脈的取血,靜置2 h之后,3000 r/min離心后,取血清,大鼠血清鈣含量(Ca)、磷含量(P)采用的是全自動生化檢測儀器進行測定[9]。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的統計版本是SPSS 20.0軟件,數據的描述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采用單因素的方差分析,檢驗標準為α=0.05。
2 結果
2.1 四組大鼠骨密度及骨礦含量比較
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的大鼠骨密度及骨礦含量均顯著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5.382、3.372、2.981、4.476,P
2.2 四組大鼠血鈣及血磷含量比較
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的大鼠血鈣及血磷含量均顯著上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3.293、4.482,P
3 討論
本研究采用基礎實驗的方式,證明了祖國醫學傳統中藥結合現在工藝研制的骨疏康膠囊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治療效果[10],為了充分模擬絕經后骨質疏松的病理狀態,造模的方式選擇為切掉卵巢的大白鼠,切掉卵巢后,大白鼠的雌激素水平直線下降,導致了骨質疏松的病理過程[11],本研究中除了正常組之外,其余三組均進行了造模手術,模型組的大鼠骨密度及骨礦含量均顯著下降,說明造模是成功的。
本研究中的觀察指標中,骨密度是重要指標之一,骨密度是判斷骨質疏松的重要依據[12],有研究顯示,骨密度每減少一個標準差,其骨折的概率提高2.6倍[13]。本研究顯示,與模型組比較,仙靈骨葆組與骨疏康組的鼠骨密度及骨礦含量均顯著升高,說明不論是服用仙靈骨葆膠囊還是服用骨疏康膠囊,大鼠的骨質疏松情況均顯著改善。
血鈣與血磷均是骨骼的重要成分,從側面反映了骨代謝的情況[14],本實驗結果顯示,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的大鼠血鈣及血磷含量均顯著上升,說明血鈣與血磷測定能夠從側面反映骨質疏松的具體情況,血鈣及血磷含量越高,骨質疏松越加嚴重[15]。與模型組比較,仙靈骨葆組與骨疏康組的血鈣及血磷含量均顯著下降,說明了仙靈骨葆膠囊與骨疏康膠囊治療的有效性;與仙靈骨葆組比較,骨疏康組的血鈣及血磷含量均顯著下降,由此可見,骨疏康膠囊對骨質疏松的治療效果要優于仙靈骨葆膠囊。
骨疏康膠囊的主要成份是大豆異黃酮、碳酸鈣、維生素D、生地、茯苓、山藥,具有補腎益氣、活血壯骨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骨疏康膠囊能夠有效提高去卵巢大白鼠體內的雌激素水平,另外改善雌激素受體水平,發揮了類雌激素的效果,從而改善了骨代謝,降低了血鈣與血磷水平,增強了骨密度[16]。
趙建平等[17]觀察了骨質疏松膠囊對實驗性骨質疏松大鼠骨密度的影響。方法采用了摘除大鼠雙側卵巢,術后4周,制造骨質疏松癥模型,以骨質疏松膠囊1.0 g/kg、2.0 g/kg、4.0 g/kg 3個劑量灌胃去卵巢骨質疏松大鼠,連續12周,觀察本品對去卵巢骨質疏松大鼠骨密度、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結果發現骨質疏松膠囊明顯改善去卵巢骨質疏松大鼠一般狀況,骨質疏松膠囊顯著增加骨質疏松大鼠骨密度,抑制骨吸收、促進骨形成的作用,與本研究結論一致。
總之,中藥復方制劑骨疏康膠囊與仙靈骨葆膠囊均能夠改善去卵巢大鼠的骨質密度和骨礦含量,降低骨代謝相關的血鈣與血磷水平,抑制骨吸收,促進骨生成,對于臨床中兩種藥物的臨床應用提供了理論參考,相比而言,骨疏康膠囊臨床效果更佳,為骨疏康膠囊在絕經后骨質疏松患者的藥物選擇提供了更佳可靠的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李明,徐明雄,馮左基,等.自擬壯骨方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療效及作用機制研究[J].中醫正骨,2014,26(9):21-23.
[2]王彩霞,程衛東,王磊,等.玫參膠囊對去卵巢大鼠生殖內分泌系統影響的實驗研究[J].新中醫,2008,40(7):99.
[3]趙勝,孔德明.女貞子、羊藿、女貞子合羊藿對更年期模型大鼠作用的實驗研究[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1,29(2):15-19.
[4]楊鑄,唐德志,楊洲,等.藥物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最新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1,4(12):70-72.
[5]廖海浪.雌激素、鈣與骨質疏松癥[J].當代醫學(學術版),2008,6(16):2.
[6]譚新,劉芳,葉竹,等.近五年中醫藥治療骨質疏松文獻分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1,17(4):359-363.
[7]邢燕,畢宏焱,尹麗梅,等.中醫藥治療骨質疏松癥的進展[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1,17(12):1115-1118.
[8]劉文軒,郭影.中藥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研究進展[J].臨床醫學工程,2010,17(9):139-140.
[9]楊幌潰楊洋,薛鵬,等.龜鹿膠、羊藿及紅景天對骨質疏松大鼠骨密度及破骨細胞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17(15):2669-2671.
[10]李素萍.骨質疏松動物模型的研究現狀[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20):3767-3770.
[11]那鍵,許永,馬超,等.老年骨質疏松的分子生物學發病機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0):4070-4073.
[12]輝,賁越,韓梅.林蛙油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J].中醫正骨,2014,26(1):27-29.
[13]趙寶林,權鐵剛,馬洪.四種藥物治療骨質疏松模型大鼠股骨扭轉力學特性對比[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11):1937-1940.
[14]李銀清,趙雨,孫曉迪,等.梅花鹿鹿茸膠原酶解物對維甲酸致大鼠骨質疏松防治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藥,2010,35(6):761-762.
[15]張鶴,趙雨,李銀清,等.鹿筋膠原對維甲酸所致大鼠骨質疏松的治療作用[J].中藥材,2010,33(3):411-413.
[16]朱孟勇,赫長勝,王彩嬌.巴戟天多糖對骨質疏松大鼠骨密度及血清微量元素的影響[J].中草藥,2010,41(9):1513-1516.
篇3
【關鍵詞】骨質疏松 生物力學 推拿 針灸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發生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質疏松應屬于中醫學“骨痹”、“骨痿”范疇。其特點是骨量明顯減少,尤其是含松質骨成分較多的脊柱、股骨頸和長骨端。形態學改變為骨小梁變細,骨皮質變薄,髓腔增寬。中醫學認為主要病因是腎虛,其次是脾虛和痰瘀。西醫學多認為是激素代謝和鈣吸收不良所致。
腎虛導致骨質疏松引起腰椎生物力學結構改變。骨量減少是OP的特征,骨的力學強度下降是OP的本質。腰椎椎體高度下降,且以楔形變為主,說明椎體前緣壓縮程度較后緣為重。由于人體重力或受到屈曲應力,使脊柱椎體前側遭至壓應力,其前部受載荷隨之增加,向前彎矩增加可導致骨質疏松的椎體前窄后寬的楔形改變。代謝性骨病(骨質疏松和骨軟化)是退變性腰椎側彎、挺直的主要原因,因此腰椎前突的恢復比側彎的矯正更重要。另外椎間盤的退化,使腰椎曲度、骶骨傾斜角和前凸指數明顯減小,為了脊柱自身的穩定,造成骨質增生的發生,椎體內的骨小梁變得稀疏。
重建骨骼的生物力學平衡,單純靠補充鈣制劑、激素,或者應用中醫中藥、針灸等療法補骨生髓,目前通過臨床觀察療效均不理想,與期望療效相差較多,所以目前針對中老年常見病、多發病的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沒有一個具有中醫特色的規范性療法。
中醫治療體現在整體觀念、標本兼治、動靜結合。對于綜合治療骨質疏松,從腎論治、針藥結合、中西結合是目前廣泛采用的治療原則。通過臨床及實驗研究,電針、灸法對維持骨的力學性能都是有一定的作用。骨質疏松臨床長期治療的目的是減緩骨質量的減少,這是一個緩慢而艱難的過程,患者由于主觀的原因往往難于堅持。
而短期治療目的,應以緩解由于骨量減少造成的腰痛為最直接的目的,往往受到患者的歡迎。腰椎間盤軟骨、椎間關節、韌帶及肌肉等與腰痛發病密切相關。在腰椎構成組織中,椎間盤軟骨和椎間關節隨著年齡增長而變性,成為腰痛最常見的病因。同時,由于疼痛限制了機體的活動,從而引起椎間關節攣縮、腰椎構成組織萎縮及變性,形成了疼痛的惡性循環。骨質疏松癥進展后易發生骨折,出現脊柱變彎、駝背后必然伴有腰背部痛,按壓棘突后可誘發疼痛。這是由于增加棘間韌帶張力和骨折部位附著的韌帶發生炎癥所致。再有因脊柱變彎、駝背后當背部伸展時,肌肉常呈過伸狀態,可同時發生疲勞性腰痛及缺血性腰痛。這種腰痛的特征是向后彎腰或取胸膝位時,可減少背部肌肉張力和肌肉內壓,使肌肉血流量增加,腰痛減輕或消失。對老年功能性腰痛患者施行腰背肌訓練之后(加強腰背肌特別是背肌的訓練)腰痛確有改善。因此對于緩解由于骨質疏松造成的腰痛,除了必要的藥物療法以外,還應實施增強腰背肌的運動療法。
基于上述因素的影響,針對由于原發性骨質疏松造成椎體內部微骨折及骨質量減少,筆者認為應發揮傳統中醫學的特色及優勢,以針灸補腎為本,結合推拿按摩調整腰椎力學結構,加強腰背肌的力量,緩解腰痛為標,內外兼治,動靜結合,遠針近推來達到對骨質疏松的整體治療。針灸補腎多采用背腧穴和原穴,經臨床觀察取得了由于單純口服鈣制劑的效果。應用隔姜灸或隔附子餅灸,能夠溫經補腎,益氣固精,疏經止痛。
由于骨的代謝周期較長,一般而言,整個骨重建過程持續約3~4個月,且只有70%的骨基質礦化,完全礦化還須4個月左右時間,故整個針灸療程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時間。采用針刺遠端委中穴和太溪穴,并用溫針灸上述穴位,同時在患者腰部推拿的方法,動靜結合,補腎壯腰。運用遠針近推療法動靜結合,補腎壯腰止痛,使骨質疏松腎虛型腰痛患者疼痛緩解,運動功能改善。我們通過觀察腰椎CR影像學、血液生化學各項指標和疼痛視覺評分VAS的變化規律,評價原發性骨質疏松的近期及遠期療效。短期以腰椎生物力學的影像學改變為參照,以臨床患者對疼痛的評價為基礎,判斷療效;遠期以血液生化學指標為評價標準,遠期與近期療效相統一,從根本上抑制骨質量的減少及由此所產生的一系列病理變化。
中醫臨床由于分科的限制及其對于針灸與推拿學科認識的局限,一方面將類似于本病治療分屬于兩個科別進行治療;同時不能將針刺與推拿有機結合應用于同一病人。本方法將針刺與推拿同時應用于骨質疏松腎虛型腰痛疾病,為中醫治療痛癥提供了新思路。
現今對于骨質疏松或針刺,或推拿之治療與研究,基本上是分而為之,方法學上始終未能找到一種能同時發揮兩種治法優勢的結合點。綜合療法是現代臨床治療的發展趨勢,中醫針灸推拿療法簡便、安全、有效、經濟,易于中老年患者接受。
參 考 文 獻
篇4
[關鍵詞] 羊藿苷;骨質疏松;LPH酶;吸收代謝;腸灌流
[Abstract] To compare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and metabolism of icariin in different osteoporosis rat models. Ovariectomy and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cyclophosphamide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wo kinds of rat osteoporosis models. Then the rat intestinal perfusion was conducted, and HPLC was used to measure and calculate the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 of icariin in different intestines and production amount of metabolites. Western blot was used to detect LPH enzyme expression in two model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ovariectomy and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cyclophosphamide 4.5 mg?kg-1 could reduce rat bone density and successfully construct the rat osteoporosis models. The 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Papp of 20 μmol icariin in duodenum, jejunum, ileum, colon was 5.695, 5.224, 1.492, 0.520 respectively in sham operation group;3.876, 3.608, 0.863, and 0.291 in ovariectomized group;4.945, 3.601, 1.990, 1.042 in normal saline group;3.301, 2.108, 1.209, 1.233 in cyclophosphamide-induced osteoporosis model group. In addition, the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LPH enzyme in two model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normal group. The absorption and metabolism of icariin in two kinds of osteoporosis models was lower than that in sham operation group and normal saline group;the reduction of expression level of LPH enzymes in rat intestine of different osteoporosis models was one of the reasons for leading to the reduced intestinal absorption and metabolism of icariin.
[Key words] icariin;osteoporosis;LPH enzyme;absorption and metabolism;intestinal perfusion
doi:10.4268/cjcmm20161327
羊藿是傳統的補腎中藥,具有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的作用[1],羊藿苷是羊藿中主要的活性黃酮成分,化學結構見圖1。現代研究表明羊藿苷具有抗骨質疏松、改善心腦血管功能[2]、調節內分泌系統[3]、增強免疫系統[4]和抗腫瘤[5]等多種重要的藥理作用。
課題組前期研究表明羊藿苷口服后在腸道會被腸道酶和腸道菌水解為次級苷或苷元,并以次級苷或苷元的形式被吸收而發揮療效[6-8],但由于人體腸道存在的水解酶會因人種、年齡、疾病而有所差異[9-10],因此揭示病理狀態下羊藿苷的吸收代謝情況有利于充分利用羊藿苷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本實驗通過建立大鼠去勢模型及大鼠給予環磷酰胺2種不同致病機制的骨質疏松模型,采用大鼠在體腸灌流方法比較羊藿苷吸收代謝情況,并進一步考察腸道水解酶乳糖酶根皮苷水解酶(lactasc phlorizin hydrolase,LPH)的表達情況,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實驗依據。
1 材料
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Agilent公司);數顯氣浴恒溫振蕩器(金壇市雙捷實驗儀器廠);METTLER AL204 1/10萬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離心機(長沙湘智離心機儀器有限公司);雙能X線骨密度測量儀(江蘇省人民醫院);PHD 2000恒流泵(Harvard Apparatus Inc,美國);MiniPROTEAN 3電泳裝置(美國Bio-Rad公司)。
羊藿苷、寶藿苷Ⅰ對照品(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純度>98%);羊藿次苷I對照品(批號ZL130615,南京澤朗醫藥有限公司,純度94%);乙腈為色譜純,水為高純水,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LPH抗體(abcam公司,ab140159,1∶1 000),β-actin(凱基生物公司,KGAA001,1∶1 000),GAPDH(Bioworld公司,AP0063,1∶5 000),二抗(Bioworld,BS13278,1∶2萬)。
3月齡SD級健康雌性大鼠,體重(240~270) g,購于蘇州大學實驗動物中心,動物許可證號SCXK(蘇)2014-0001;所有大鼠均由江蘇省中醫藥研究院動物中心按SPF級動物規定分籠飼養,飼養環境溫度(22±2) ℃,相對濕度50%±10%,室內照明以自然采光為主,通風良好,環境較安靜。
2 方法與結果
2.1 藥物溶液的配制
2.1.1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羊藿苷對照品6.76 mg、羊藿次苷對照品5.31 mg、寶藿苷I對照品3.68 mg,分別用二甲亞砜-乙醇(1∶4)溶解并定容置1 mL量瓶中,得到10 mmol?L-1羊藿苷、羊藿次苷、寶藿苷I對照品儲備溶液。
2.1.2 內標溶液的配制 精密稱取酮14.4 mg,加乙腈溶解定容至5 mL,即配制成10 mmol?L-1的儲備液。精密吸取酮儲備液0.1 mL,加入9.4 mL乙腈與0.6 mL冰乙酸,混合均勻,即為100 μmol?L-1內標液,備用。
2.1.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吸取400 μL樣品溶液與100 μL內標溶液混合,渦旋,13 000 r?min-1離心15 min,取上清液即得。
2.2 腸灌流液中羊藿苷及其代謝產物的HPLC測定
Dubhe C18色譜柱(4.6 mm×150 mm,5 μm);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譜儀(四元梯度泵、自動進樣器、柱溫箱、DAD檢測器);流動相乙腈-水,梯度洗脫,流速1 mL?min-1;柱溫30 ℃;檢測波長270 nm,內標檢測波長245 nm;進樣量10 μL。HPLC圖見圖2。
2.2.1 線性關系考察 精密吸取一定量的羊藿苷、羊藿次苷、寶藿苷I對照品儲備液,分別用二甲亞砜-乙醇(1∶4)溶液等倍稀釋成濃度為6.25,12.50,25.00,50.00,100.00 μmol?L-1的一系列對照品溶液。取上述各溶液400 μL,加100 μL內標溶液與之混合渦旋,13 000 r?min-1離心15 min。精密吸取上清液10 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進行測定。以藥物與內標的峰面積之比為橫坐標,藥物濃度為縱坐標,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見表1,表明各藥物在6.25~100.00 μmol?L-1呈現良好的線性關系。
2.2.2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上述已知含量的混合對照溶液 10 μL,按上述色譜條件重復進樣6次,分別測定羊藿苷、羊藿次苷I和寶藿苷I的峰面積,計算RSD。結果羊藿苷,羊藿次苷I,寶藿苷I峰面積的RSD分別為0.72%,1.1%,1.1%,表明在此色譜條件下,儀器精密度良好。
2.2.3 穩定性試驗 取上述供試品溶液,分別于0,1,2,4,8,12,24 h進樣測定,每次10 μL,計算峰面積的RSD,結果羊藿苷,羊藿次苷I,寶藿苷I的RSD分別為1.3%,1.9%,1.4%,表明樣品溶液在24 h內穩定。
2.2.4 重復性試驗 精密稱定同一批樣品,按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分別制備5份供試品溶液,進行重復性試驗,測定6種成分的含量,計算各成分含量的RSD,結果羊藿苷,羊藿次苷I,寶藿苷I的RSD分別為0.70%,2.0%,2.0%。表明樣品的重復性較好。
2.2.5 加樣回收率試驗 精密量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羊藿苷灌流液各6份,加入一定量的對照品,按樣品處理方法制備并進樣10 μL,計算各對照品的平均加樣回收率和RSD。結果羊藿苷、羊藿次苷I、寶藿苷I的平均回收率分別為98.58%,97.39%,97.62%,RSD分別為1.8%,2.0%,1.8%。
2.3 不同骨質疏松大鼠模型的建立
2.3.1 去勢致大鼠骨質疏松模型的建立 大鼠麻醉后,在無菌條件下,下行兩側背腹雙側卵巢切除。先在一側背腹部離腰椎1 cm和肋下一指1 cm交界處作縱行切口,切開皮膚,分離腹肌,將卵巢摘除,在手術的切口處撒一定量的青霉素以免傷口感染,縫合皮膚。同樣的方法對另一側卵巢進行切除。假手術組(Sham)處理方法與OVX組相同,但不切除兩側卵巢,僅將卵巢周圍的脂肪切除。
手術后卵巢切除組與假手術組比較,大鼠去卵巢組體重增長較快(P
2.3.2 環磷酰胺致大鼠骨質疏松模型建立 取3月齡雌性SD大鼠,按體重對等原則隨機分為2組:正常對照組,環磷酰胺造模組,每組6只。正常對照組每天灌胃給予生理鹽水;環磷酰胺造模組每天灌胃給予環磷酰胺4.5 mg?kg-1。2組動物均自由飲水和進食標準飼料。連續造模15 d,取右側股骨供測定用。
給予4.5 mg?kg -1劑量的環磷酰胺15 d后,大鼠體重及股骨密度的變化結果見表3。結果顯示,給予環磷酰胺組的大鼠與生理鹽水組大鼠比較,體重顯著下降(P
2.4 大鼠腸灌流實驗
2.4.1 小腸灌流液的配制 精密吸取羊藿苷儲備液(10 mmol?L-1)500 μL置250 mL量瓶中,用37 ℃的HBSS溶液稀釋定容,配制成濃度為20 μmol?L-1的羊藿苷小腸灌流液。
2.4.2 動物實驗 肌內注射500 g?L-1烏拉坦溶液對大鼠麻醉(2.33 mL?kg-1 ),待麻醉后打開腹腔,在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和結腸兩端插管,用線縫合好,每段腸段長約10 cm。然后,將小腸部分小心放回腹腔,盡可能避免卷曲和扭結。切口用等滲生理鹽水浸潤的紗布覆蓋。用灌流泵將含有藥物的溶液同時灌入4段腸段,泵的流速為0.2 mL?min-1,待30 min達到吸收平衡后,每隔30 min收集4份出口管中樣品,供HPLC檢測。
2.4.3 樣品處理 取腸灌流收集樣品400 μL,加入100 μL內標溶液與之混合,離心,取上清液,即得。
2.4.4 數據處理 利用HPLC測定灌流液中藥物的減少量,通過計算灌流液中藥物的減少速率來測定灌流液中藥物的攝取,用減少速率來計算腸壁的滲透系數Papp。
Papp=(1-C m /C 0 )/4G z
C 0 和C m 代表進口濃度和出口濃度,G z 與流速、腸的長度和擴散系數有關,把實驗數據代入公式計算。用設計的Excel表計算。經Graphpad 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
2.4.5 大鼠腸灌流實驗結果 取羊藿苷(20 μmol?L-1)在假手術組及去勢造模大鼠各腸段的腸灌流液樣品,考察其在假手術組及去勢致骨質疏松組大鼠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結腸4個腸段中的腸吸收情況,計算各腸段的滲透系數Papp和10 cm腸段的消除率,結果見圖3。結果顯示,無論是假手術組還是去勢造模組,羊藿苷在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結腸的表觀滲透系數和在10 cm腸段的吸收均依次減少;與假手術組相比,羊藿苷在去勢模型組中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結腸的表觀滲透系數和消除率要明顯減小(P
取羊藿苷(20 μmol?L-1)在生理鹽水組及環磷酰胺致骨質疏松大鼠各腸段的腸灌流液樣品,考察其在生理鹽水組和環磷酰胺致骨質疏松模型大鼠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結腸4個腸段中的腸吸收情況,計算各腸段的表觀滲透系數Papp和消除率,結果見圖4。結果顯示,與生理鹽水組相比,羊藿苷在環磷酰胺組中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的表觀滲透系數和消除率明顯減小(P
本實驗觀察到羊藿苷經腸灌流生成了2種代謝產物,經鑒定代謝產物分別為寶藿苷I和羊藿次苷I。2種模型動物中,2種代謝產物在4個腸段均能檢測到,且生成量在各個腸段都比其相應的對照組顯著降低,尤其是在空腸和回腸段降低的尤為顯著。此外,在去勢致骨質疏松模型中,寶霍苷I的生成量多于羊藿次苷I,而在環磷酰胺致骨質疏松模型組中則相反,結果見圖5。
2.5 不同骨質疏松大鼠模型腸粘膜LPH酶的表達
取2組大鼠的空腸段,稱取100 mg的組織,加入500 μL含PMSF的RIPA裂解液置于勻漿器中于冰下進行勻漿,收集裂解液至1.5 mL的doff管中,
于4 ℃條件下振蕩15~20 min,4 ℃,12 000 r?min-1下離心12 min,取上清液置于新的干凈的預冷的1.5 mL離心管中,備用。配制8%分離膠與5%濃縮膠,0.04 A恒流電泳2 h及100 V恒壓濕法轉膜1.5 h。5%脫脂奶粉/TBST中室溫封閉1 h并洗滌5 s后加入5%BSA/TBST稀釋的抗體LPH,β-actin,GAPDH,4 ℃過夜。5%TBST洗膜5次×5 min后,加入5%脫脂奶粉/TBST稀釋的二抗,室溫孵育1.5 h。繼續5%TBST洗膜5次×5 min后,加入等體積預混的ECL化學發光試劑,于暗室曝光合適時間得到目的條帶,掃描膠片圖像并分析結果。
蛋白質免疫印跡分析實驗發現,與假手術組相比,采用去勢手術造成的骨質疏松模型大鼠回腸中的LPH酶蛋白的表達量顯著降低;與正常對照組相比,環磷酰胺的給予同樣能夠導致大鼠回腸腸段中LPH酶蛋白的表達顯著降低,結果見圖6。而這一結果提示羊藿黃酮類成分在模型組大鼠中的代謝低與病理條件下腸道酶的表達相關。
3 討論
引起骨質疏松的發病機制有多種,不同類型骨質疏松的成因、病理生理變化各有特點,因此造模方法亦多有不同。其中手術去勢法即通過手術切除雌性大鼠卵巢,從而建立絕經后骨質疏松動物模型,其模擬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導致的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是實驗中最為經典和常用的模型。除手術之外,藥物也可復制骨質疏松模型,其中環磷酰胺是一種烷化劑,臨床廣泛用于抗腫瘤和變態反應性疾病,而環磷酰胺也可使患者出現骨髓抑制、骨質疏松等情況,是一種非內分泌調控機制的模型。本研究采用去勢及環磷酰胺致大鼠骨質疏松模型,考察并比較了羊藿中主成分羊藿苷在這2種病理模型中腸吸收代謝的情況。在大鼠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結腸四腸段同時灌注結果表明,羊藿苷不僅在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結腸的腸壁滲透系數依次降低,同時模型組與其相對應的對照組相比,羊藿苷的滲透系數和消除率均顯著降低,并呈現出相一致的趨勢。
本實驗同時發現,羊藿苷經腸道產生2種代謝產物,分別為寶霍苷I和羊藿次苷I,已有文獻表明,寶霍苷I和羊藿次苷I等代謝產物的吸收代謝比其原型苷羊藿苷更好[11],并且同樣具有抗骨質疏松的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在2種骨質疏松模型大鼠中,寶霍苷I和羊藿次苷I的產物濃度均比相應的正常對照組低,表明2種病理狀態下羊藿苷的代謝也受到了影響。通過以上結果,推測在不同發病機制導致的骨質疏松病理狀態下,大鼠腸道相關水解酶表達均有所下降,酶活力下降且不穩定導致藥物吸收減少,代謝減慢,因此需要對腸道水解酶的表達進行考察。羊藿苷等黃酮類成分經腸道在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產生相應的代謝產物,在人和大鼠的小腸(從十二指腸到回腸)段,有2種酶能夠水解羊藿黃酮類化合物:LPH和胞漿β-葡萄糖苷酶(CBG)[12]。作者在前期研究發現,羊藿苷的原型膜通透性差,CBG水解模式不是其主要代謝的方式[13]。而LPH酶則是一種腸上皮細胞微絨毛膜上表達的糖蛋白,其在哺乳動物中主要存在于小腸粘膜刷狀緣,呈灶塊狀分布,并且在4段腸段中活性呈現逐漸降低的趨勢,以空腸內活性最高[14],這與實驗結果發現羊藿苷在4段腸段中的吸收代謝依次降低相一致;同時本實驗考察了2種病理模型下LPH酶在空腸段的表達情況。去勢致骨質疏松模型和環磷酰胺致骨質疏松模型大鼠空腸腸段中LPH酶的表達比相應的正常對照組顯著降低,可能是引起羊藿苷在2種病理模型下吸收代謝降低的重要原因。
鑒于羊藿苷治療骨質疏松療效已知,且其口服吸收代謝差,生物利用度低的共性問題,以往的研究均在正常生理狀態下探討其吸收代謝情況,本文通過采用2種不同致病機制的骨質疏松模型,研究并比較了羊藿苷在2種不同病理模型下的吸收代謝情況,并在此基礎上考察腸段LPH酶的表達情況,初步揭示了羊藿苷在病理條件下吸收代謝的原因和機制,提示通過單純提高羊藿苷的溶解度等方式來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可能不是最佳的方法;或可通過外加水解酶的方式、提高水解酶等途徑來改善羊藿苷的藥動缺點,為指導臨床合理使用羊藿苷治療骨質疏松提供思路和依據。
[參考文獻]
[1] 張慶濤, 張茜, 楊柳張,等. 骨質疏松癥及相關中藥羊藿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 2015, 21(15): 2767.
[2] Zhai M, He L, Ju X, et al. Icariin acts as a potential agent for preventing cardia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J]. Cell Biochem Biophys, 2015,72(2):589.
[3] Zhang Z B, Yang Q T. The testosterone mimetic properties of icariin[J]. Asian J Androl, 2006, 8(5): 601.
[4] He W, Sun H, Yang B, et al. Immunoregulatory effects of the herba epimediia glycoside icariin[J]. Arzneimittelforschung, 1995, 45(8): 910.
[5] Fan C, Yang Y, Liu Y, et al. Icariin displays anticancer activity against human esophageal cancer cells via regulating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mediated apoptotic signaling[J]. Sci Rep, 2016, 6: 21145.
[6] 陳彥, 賈曉斌, 譚曉斌,等. 大鼠在體腸灌流模型研究羊藿不同黃酮苷的吸收代謝[J]. 中國中藥雜志, 2009, 34(22): 2928.
[7] 趙艷紅, 賈曉斌, 陳彥, 等. 羊藿黃酮類化合物的大鼠在體腸吸收研究[J]. 中國藥學雜志, 2008, 43(3): 188.
[8] 陳彥, 賈曉斌. Caco-2細胞單層研究羊藿黃酮類成分的吸收轉運[J]. 中草藥, 2009, 40(2): 220.
[9] Yatsunenko T, Rey F E, Manary M J, et al. Human gut microbiome viewed across age and geography[J]. Nature, 2012, 486(7402): 222.
[10] Koren O, Goodrich J K, Cullender T C, et al. Host remodeling of the gut microbiome and metabolic changes during pregnancy[J]. Cell, 2012, 150(3): 470.
[11] Huang J, Yuan L, Wang X, et al. Icaritin and its glycosides enhance osteoblastic, but suppress osteoclastic, differentiation and activity in vitro[J]. Life Sci, 2007, 81(10): 832.
[12] Németh K, Plumb G W, Berrin J G, et al. Deglycosylation by small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beta-glucosidases is a critical step in the absorption and metabolism of dietary flavonoid glycosides in humans[J]. Eur J Nutr, 2003, 42(1): 29.
篇5
關鍵詞:糖尿病性骨質疏松;消渴;骨萎;中醫治療
中圖分類號:R68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12)01-0072-03
糖尿病性骨質疏松(DOP)是指糖尿病并發骨量減少,骨組織顯微結構受損,骨脆性增加,易發骨折的一種全身性代謝性骨病,是糖尿病在骨骼系統出現的嚴重慢性并發癥,并成為長期嚴重疼痛和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也是致殘率最高的疾病。臨床上不論I型或II型糖尿病患者都經常性發生骨礦含量減少、骨密度降低,其中有近1/3的患者可診斷為骨質疏松(OP)。中醫藥治療糖尿病骨質疏松具有減輕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減少西藥用量,調節臟腑功能;改善理化指標,緩解病情等優勢,另外副作用小,便于長期服用。本文就近年來中醫藥對糖尿病骨質疏松的臨床及實驗研究綜述如下。
1 DOP的中醫臨床分型
糖尿病屬中醫“消渴”范疇,主要由陰虛燥熱所致,久之可導致肝腎虧虛。肝主筋、腎主骨,肝腎不足,筋脈失養,則可出現腰膝酸軟、不能久立,甚則腰腿骨疼痛、步履艱難等類似于骨質疏松的表現。中醫無骨質疏松之病名,但早在《內經》中就有類似本病的癥狀記載。目前多數醫家認為骨質疏松定位、定性較準確地屬“骨萎”。故糖尿病骨質疏松屬中醫“消渴”“骨萎”范疇。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在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中醫診療標準[1]中將其分為3型,分別為肝腎虧損證,陰陽兩虛證,氣滯血瘀證。但是不同文獻中,作者的辨證分型略有差別。李真等[2]從虛和瘀兩方面論述該病病機,將其分為痰濕困脾、脾虛致瘀、腎虛及腎虛兼瘀4型。李湘海[3]則認為此病責之腎精虧虛、脾胃虛弱、肝郁和血瘀4個方面。馮維斌等[4]根據臨床癥狀進行辨證分型,分為氣陰兩虛、肝腎陰虛、腎虛血瘀3型。
2 中醫藥對DOP的臨床治療
目前學者對DOP的研究主要有單味中藥,中醫經典方和近代學者的自擬方,一般多從補腎和活血兩方面入手。
2.1 單味中藥對DOP的臨床治療 研究證明一些單味中藥對骨質疏松具有良好效果,也有學者把其用于臨床治療。張華[5]選取60例DOP患者,隨機分為2組,其中38例為基礎治療組,22例為黃芪組,基礎組控制血糖同時,選用口服鈣劑及密蓋息治療骨質疏松,黃芪組控制血糖同時,服用口服鈣劑及密蓋息另外加用黃芪注射劑。分別于治療3個月和6個月后復查,黃芪組達到控制目標的數量均優于基礎組。說明中藥黃芪對DOP的治療有很好的配合作用。楊肖紅等[6]將184例DOP患者隨機分成2組,對照組以胰島素為主控制血糖,同時口服碳酸鈣維生素D片,中藥組在此基礎上加服中藥羊藿顆粒,療程6個月,結果發現中藥組緩解疼痛時間較對照組顯著縮短,骨保護素,骨密度顯著提高,其作用可能與羊藿抑制骨吸收有關。
2.2 中醫經典方對DOP的臨床治療 近年來學者采用中醫經典方改進用于DOP的治療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盧明等[7]將172例病例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采用市售較認可的中成藥甘露消渴膠囊、蓋天力片口服,治療組口服生脈飲加川芎膠囊,對照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為76.7%,治療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0.7%,說明生脈飲加川芎膠囊治療DOP癥療效顯著。張穎等[8]將139例DOP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74例,對照組65例,治療組服用中藥糖骨康湯劑(由古方虎潛丸改進而成),對照組服用蓋天力片,治療后2組骨密度,血清骨鈣素含量顯著上升,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含量顯著下降,而治療組在升高骨密度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糖骨康對DOP有良好療效。
2.3 新研發方藥對DOP的臨床治療 近年來學者采用自擬方進行DOP的治療,多則之益腎為主和益氣活血為主兩類的方藥。
2.3.1 益腎方藥對DOP的臨床治療 商學征等[9]將59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在降糖治療基礎上,服用碳酸鈣,阿法骨化醇,另中藥組給予方藥補腎通絡(由黃芪、鹿角膠、生地黃、補骨脂、羊藿、女貞子、三七、丹參、地龍組成)每日1劑,西藥組予鮭魚降鈣素鼻噴劑,結果2組患者超聲骨密度均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中藥組治療后計時起立走、強化Romberg試驗時間,較治療前有明顯提高,而西藥組無明顯變化。劉素榮等[10]將74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實驗組給予強腎膠囊(由生黃芪、熟地黃、山茱萸、鹿角膠、枸杞子、女貞子、菟絲子、牡蠣等藥物組成),對照組給予美吡噠及阿法迪三,對比發現強腎膠囊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尤其是對倦怠乏力和腰膝酸痛,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在降低血糖方面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另外其還可以改變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郭榮寶等[11]選取臨床病例36例,給予益腎壯骨合劑(由杜仲、補骨脂、枸杞子、山茱萸、黃芪、山藥、懷牛膝、黃連等組成)20 mL,1日3次,療程為2個月,結果益腎壯骨合劑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有較好的療效,增加骨密度,改善血清骨鈣素,骨堿性磷酸酶及尿鈣/肌酐比值,對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無影響。
2.3.2 益氣活血方藥對DOP的臨床治療 有學者觀察溫陽益氣活血法治療II型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療效,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在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骨疏靈顆粒(由當歸、黃芪、羊藿、川牛膝、牡蠣、桑寄生、補骨脂組成)口服,對照組予以常規西藥治療,2組療程均為6個月,治療后治療組血鈣、血磷、堿性磷酸酶、尿Ca/Cr及骨密度改善均優于對照組,臨床療效亦優于對照組[12]。鄭湘宏等[13]選擇140例DOP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口服活血降糖膠囊(由血竭、三七、太子參、石斛、枸杞、丹參等組成)對照組口服固邦片及美吡噠片治療,得出活血降糖膠囊能有效改善DOP患者臨床癥狀,增加骨密度,減少骨流失的結論。黃連河[14]選擇60例II型DOP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2組均予降糖藥,對照組加服鈣爾奇-D,治療組加服降糖補腎方(由赤芍、丹參、黃芪、桑白皮、天花粉、枸杞子、玄參、生地黃、菟絲子、骨碎補組成),共服12周,治療后2組比較,腰椎骨密度無顯著性差異,但治療組血清C-反應蛋白顯著性降低。說明降糖補腎方能有效治療II型DOP癥,且與降低血清C-反應蛋白有一定相關性。
3 中醫藥對DOP的動物實驗研究
為了研究中醫藥對DOP的機理,許多學者進行DOP的動物造模,以研究中藥的具體作用靶點及原理。
3.1 單味中藥對DOP的動物實驗研究 陳小萍等[15]選取健康SD大鼠,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糖尿病模型組和治療組,除正常對照組外其余2組采用腹腔注射鏈脲佐菌素誘發糖尿病,治療組采用川芎嗪治療。經觀察,糖尿病模型組大鼠醛糖還原酶、甲狀旁腺激素的含量顯著升高,骨羥脯氨酸含量顯著降低,膠原纖維減少,而川芎嗪可逆轉上述改變,表明川芎嗪對糖尿病大鼠骨質疏松有一定治療作用。張勝昌等[16]將60只雌性SD大鼠隨機分為對照組、模型組、紅景天苷低劑量組,紅景天苷高劑量組,進行相應干預,發現紅景天苷可以通過促進胰島素分泌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加強血漿瘦素對骨代謝的外周正性作用;長期大量應用還可能通過作用于血腦屏障而抑制瘦素對骨代謝的中樞負性影響,從而對DOP起治療作用。
3.2 中藥復方對DOP的動物實驗研究 蘇友新等[17]將造模成功的DOP大鼠隨機分為模型組、陽性對照組及強骨寶(由生黃芪、骨碎補、山茱萸、石斛、鹿角膠、丹參、煅牡蠣等組成)組,結果發現強骨寶可抑制細胞因子IL-6、TNF-α的異常表達,刺激細胞因子IGF-1的產生,維持骨膠原代謝的平衡,可以防治DOP,其效果優于消渴丸與阿法迪三聯合用藥。關智宇等[18]選用Wistar大鼠50只,10只作空白對照組,余下大鼠腹腔注射鏈脲佐菌素造糖尿病模型,造模后選取符合診斷的30只大鼠隨機分成治療組,西藥對照組與病理組,分別給予糖疏康(由生黃芪、熟地黃、鹿角膠、龜板、山茱萸、丹參、骨碎補、石斛、杜仲、羊藿、知母、五味子、白芍、山藥、牡蠣等組成)、碳酸鈣阿法迪三和生理鹽水灌胃給藥。得出糖疏康能夠調節糖尿病性骨質疏松大鼠小腸維生素D受體mRNA、鈣結合蛋白mRNA與骨轉移生長因子-β1mRNA表達水平,影響維生素D受體、鈣結合蛋白、骨轉移生長因子-β1的合成與分泌,進而促進腸鈣吸收與成骨細胞活性。姜德友等[19]選用Wistar大鼠73只,15只作為空白對照組,其余造DOP模型,將造模成功的再隨機分為模型組、治療組。治療組以腎消康濃縮丸(由熟地、丹皮、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陳皮、黃芪、水蛭等組成)灌胃,空白組、模型組以生理鹽水灌胃。研究發現腎消康濃縮丸可有效地增加骺板厚度,促進骨小梁再生,改善骨小梁細薄脆弱的病理狀態。杜聯等[20]觀察補腎壯骨膠囊(由熟地、龜板、山茱萸、知母、白芍、龍骨、牡蠣等組成)對DOP大鼠骨鹽代謝及骨密度的影響,發現補腎壯骨膠囊可抑制骨礦物質的丟失,上調骨密度,其機制可能與降低血糖、改善胰島素有關。
4 小結
中藥防治DOP不僅能改善糖尿病原發病的癥狀,更主要是其可通過多種途徑,對機體骨代謝中多環節、多因素、多層次的調節,從而增加骨密度、改善骨的顯微結構,增加骨的力學強度,提高骨質量,降低骨折發生率[21]。且副作用小,治療上著重于整體調節,調動內因,相比較于西醫治療顯示出巨大優勢,但是在目前的研究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解決。
4.1 中醫藥在臨床治療研究中的問題 中醫學根本上來說,辨證施治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辨證施治的核心是對證型的正確把握,而目前就DOP尚未確立統一臨床分型,且臨床上治療多采用單個復方進行治療,藥物上多偏重補腎和益氣活血,沒有更好的發揮中醫的辨證施治,采用個性化治療,當然這也和臨床試驗不方便分組與量化有關。另外對單味中藥的研究較少,而在實驗設計上應更加注重遵循隨機、對照、盲法等原則進行科研設計。
4.2 中醫藥在動物實驗研究中的問題 目前實驗中在動物造模上缺乏統一的造模標準,另外實驗可比性、可重復性較差,實驗研究觀察指標缺乏統一性;在用藥上大都采用復方制劑及單味藥的有效提取成分,對單味中藥研究相對少。且動物模型缺乏癥候分型,對中醫的辨證施治的研究相對不利。
綜上所述,中醫藥治療DOP癥療效確切,但在相關研究中還存在一定問題,因此,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中,應注重通過實驗和臨床研究,進一步挖掘整理中醫藥對DOP癥的認識,加強對本病病因病機的梳理和認識,開展辨證分型的標準化與規范化研究。將中醫藥在DOP防治的優勢完全發揮出來,以便使該疾病得到很好的預防和控制。
參考文獻:
[1]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中醫診療標準[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6(3):265~269.
[2]李真,魏玉玲.糖尿病骨質疏松癥從痰瘀論治[J].中醫藥學報,2008,36(1):42~43.
[3]李湘海.糖尿病骨質疏松癥中醫病機思路探討分析[J].四川中醫,2009,27(7):40~41.
[4]馮維斌,唐彩平,薛冬梅,等.2型糖尿病并骨質疏松的辨證分型及中醫治療[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1,10(2):149.
[5]張華.黃芪治療糖尿病骨質疏松癥22例臨床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9,22(12):1449~1450.
[6]楊肖紅,張昆.羊藿對糖尿病骨質疏松患者骨保護素水平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0,50(49):66~67.
[7]盧明,趙莉娟.生脈飲加川芎膠囊治療糖尿病骨質疏松癥86例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學院學報,2010,11(3):4~5.
[8]張穎,于文浩,王秀玲.糖骨康治療糖尿病骨質疏松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7,25(7):1525~1526.
[9]商學征,謝培鳳,郭翔宇,等.補腎通絡中藥對糖尿病骨質疏松患者骨密度及平衡能力的影響[J].首都醫藥,2010,(8):60~61.
[10]劉素榮,程益春.強身膠囊治療糖尿病骨質疏松癥臨床觀察及機制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0,28(4):764~767.
[11]郭榮寶,楊文軍,張珊珊,等.益腎壯骨合劑治療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質疏松癥臨床研究[J].2006,25(3):157~158.
[12]舒儀瓊,方朝暉,鮑陶陶.溫陽益氣活血法治療糖尿病性骨質疏松癥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0,19(1):49~50.
[13]鄭湘宏,楊輝,陳小清,等.活血降糖膠囊治療糖尿病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J].醫藥產業資訊,2006,3(15):26~26.
[14]黃連河.降糖補腎方對2型糖尿病性骨質疏松患者骨密度、血清C-反應蛋白影響的研究[J].福建中醫藥,2009,40(6):15~16.
[15]陳小萍,林振華,陳海英,等.川芎嗪對糖尿病大鼠骨質疏松的保護作用[J].莆田學院學報,2008,15(5):46~49.
[16]張勝昌,王淑秋,趙爽.紅景天苷對糖尿病并發骨質疏松大鼠瘦素表達的影響[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9,25(4):787~788.
[17]蘇友新,邢海清,鄭良樸.強骨寶對糖尿病性骨質疏松大鼠骨膠原代謝的影響[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6,12(3):289~291.
[18]關智宇,董清平.糖疏康對糖尿病骨質疏松大鼠VCR、TGF-β1、CaBp-D9K mRNA表達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0,12(4):4~6.
[19]姜德友,王兵,陳永坤,等.腎消康濃縮丸對糖尿病骨質疏松大鼠骨形態學影響的實驗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06,33(10):1252~1254.
[20]杜聯,殷麗平,陳敏,等.補腎壯骨膠囊對糖尿病骨質疏松大鼠骨鹽代謝及骨密度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0,17(4):293~294.
篇6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一種以低骨量和骨組織微細結構破壞為特征,導致骨脆性增大而易于發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目前我國已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又是骨質疏松發病的高發人群,骨質疏松的診斷治療需求隨之大幅度增加。由于骨質疏松癥可以預防,并可以推遲其發生、發展,故其早期診斷和預測就顯得尤為重要。診斷骨質疏松癥的方法多種多樣,可通過病人的體征、骨生化指標及骨密度測量等方法來評估骨強度的改變。近年來人們認識到骨密度只能從骨礦含量的角度,部分反映骨強度。骨強度還取決于骨的質量和骨的更新代謝。而骨質量的好壞主要取決于骨組織結構,骨組織結構主要包括皮質骨厚度及其內孔隙的密度,松質骨的形狀、厚度、連接性及各向異性程度即骨微結構。其中以骨微結構最為重要,它似乎是骨脆性的決定因素,獨立于骨密度而起作用〔1〕。因此在診斷骨質疏松時,不僅要衡量骨密度有無降低,也要觀察骨組織結構,同時兼顧對骨更新代謝的評估,才能全面評價骨折的危險性〔2〕。
1骨礦含量(BMC)或骨密度(BMD)測定方法
1.1X線片測量
常用攝片部位是脊椎側位和手正位片。肉眼X線片評估骨質疏松癥時,多選用脊椎側位X線片。在評估骨礦含量時,也對骨結構進行了初步的判定。雖在骨質疏松癥時可見椎體的透過度增加、椎體內水平橫向的骨小梁消失、垂直縱向的骨小梁代償增粗及椎體的骨皮質變薄等征象,但這些征象常受X線投照條件的不同和觀察者判定的主觀因素影響,以致評估的差異較大。另外,出現上述陽性骨質疏松的X線征象時,其骨礦含量的丟失已達30%以上,因此不適于早期骨質疏松癥的評估,且不宜用于隨訪骨質疏松治療過程中骨礦含量的變化。
手部X線片測量主要是用圓規或計算機輔助測量掌骨的皮質厚度,所測骨丟失情況均與年齡增長呈負相關。最簡易方法是測第2掌骨雙側皮質厚度。Meema等認為掌骨的X線片測量在診斷絕經后婦女的脊椎骨折能力方面優于腰椎雙光子吸收測量。
1.2X線片光吸收法(RA)
RA通過掃描放一鋁梯的手X線平片,電腦軟件計算BMD。此法可反映老齡性骨質丟失情況。RA只能測量前臂、手掌指骨,且主要是反映骨皮質和骨小梁的共同變化。目前一種類似RA的技術不需要鋁梯,測量結果是尺橈骨遠端和2~4掌骨的平均密度。由于這種測量方法是以正常人骨皮質厚度等數據作為參照信息,所以正常人骨皮質厚度等數據庫的建立和確認對該方法的測量結果至關重要。蘇楠等〔3〕總結國內外對RA研究成果認為:RA對第3指骨BMD的測定與DXA檢查結果一樣準確,對骨折風險的預測也類似,其相關性高達87%,而費用為DXA費用的1/5。
1.3單光子(SPA)和單能X線吸收(SXA)測量法
SPA通過放射性同位素125I放出的光子對前臂骨主要是橈骨遠端1/3進行掃描,該方法是皮質和骨小梁BMD的總和,故不能反映代謝較快的小梁骨的變化,因此對骨代謝改變早期的監測尚有局限性;也不能測量軟組織不恒定的骨骼部位,如軀干及髖部SXA主要以X線為放射源取代SPA的同位素光子放射源,使測量結果的精確性明顯改善。SPA和SXA為消除軟組織影響,檢查時都要求被測量部位放在水中。隨著DPA和DXA的出現,SPA和SXA已經很少應用。
1.4雙能光子(DPA)和雙能X線吸收(DXA)測量法
DPA基本原理與SPA相同,通過高、低2種不同能量的放射性核素同時掃描被測部位以校正軟組織因素的影響。所測結果是皮質骨和小梁骨的BMD總和。但DPA結果受放射性同位素衰變等因素的影響,且掃描時間長,故目前已被DXA所取代。DXA是通過2種X線源來模擬產生雙光子能量,該方法速度快,精度、準確度比DPA、QCT高,接受劑量低于DPA、QCT。理論上全身DXA可作全身任何部位的掃描,但目前應用最廣的是前后位腰椎(PADXA)、髖部精確度可優于1%。也可掃描其他部位如手、尺橈骨等。不論測量哪個部位,如何確定感興趣區(regionofinterest,ROI)和病人的是至關重要的,這是除機器本身以外的精密度誤差的兩個重要因素。
1.5定量CT(QCT)
上面幾種方法測量的結果幾乎均為松質骨和皮質骨的總和,且不是真正的體積密度。CT技術能提供被掃描層面內密度分布的客觀的定量信息,并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因此可廣泛地應用于骨密度的測量。QCT的測量方法可分為兩種:即專用體模測量法和無專用體模測量法。專用體模測量法使用常規CT加上體模;無專用體模的方法需采用特定的掃描和掃描參數。現在QCT的軟件可自動選擇感興趣區測量,還可以測量皮質骨和綜合BMD。也有學者用常規腹部CT掃描和增強掃描方法同時作QCT的測量,而無需作專門的QCT掃描測量〔4〕。目前QCT是唯一可以分別測量松質骨和皮質骨密度值的方法。松質骨的表面積和體積比值高,故其代謝轉化率比皮質骨高8倍。因而選擇性地測量松質骨的BMD可較早地反應體內骨礦含量變化。在早期的骨質疏松的發現及監測治療療效時,有其獨特的貢獻。
BMD反映的是骨礦含量的整體數值,因而不能體現出骨的幾何學、骨結構上的差異以及骨密度測量結果的不均一性對于骨強度的影響。雖然骨密度減低意味著骨強度的減弱,骨折風險性的增高。但骨組織數量方面變化的研究在骨質疏松癥的診療中只是一個方面,尚須探討骨質量的相關特征,包括骨組織微結構、骨基質的礦化、骨組織的力學特性以及微骨折的發生和修復能力等方面。一些研究顯示,由DXA檢查得出的BMD數值推測骨強度變化的準確度只有60%~70%。BMD不能單獨作為評價骨強度的替代物,因而對骨折的預測能力是有限度的,所以要結合骨礦含量與骨結構兩方面進行分析觀察。
2骨密度(BMD)與骨結構(bonestructure)的測定
2.1容積定量CT(VQCT)
VQCT是在三維空間分布上衡量骨強度的方法,對掃描后的興趣區進行表面體積相關方程的數據分析,并自動定位重建圖像,可了解該區域的骨強度及骨幾何學排列狀況。近年來,隨著CT技術的改進提高了QCT測量的精確度并降低了放射劑量,在螺旋CT基礎上的三維影像處理技術,如多平面重組(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等更是獲得了長足的發展,VQCT技術已推廣應用于具復雜結構的椎體和股骨近端部位的骨強度評判。它能進行區域性小梁骨和皮質骨的測量,特別是它對骨微結構和骨形態學的評估能力,了解股骨近端各部位的骨強度具有重要作用,并可提供骨幾何學排列狀況方面的信息〔5~7〕。
2.2外周骨QCT(PQCT)
PQCT是特殊設計的衡量末梢骨狀況的儀器,具有高分辨率圖像的三維重建功能。常測部位為近橈骨遠端處(相當于橈骨全長的4%),新型的PQCT儀改變了以往的單層面掃描,可對較大容積的骨作多層面數據采集。研究表明,PQCT測量周圍骨的橈骨皮質成分有較高敏感性,它不受周圍軟組織重疊影響的容積密度值,且可分開對皮質骨及小梁骨進行精確的體密度定位。且適用于末梢骨和對小動物的骨骼進行測量,對于觀察小動物骨骼對藥物治療的反應較DXA更敏感,有利于了解各種類型的藥物干預后不同類型骨骼成分的反應〔8〕。有研究認為PQCT能同時提供骨量和骨強度的有用信息。Rico等研究表明,橈骨皮質骨的BMD與總BMD(即皮質骨和松質骨)的相關性明顯高于小梁骨和總BMD的相關性。也有研究表明,PQCT所示的年齡性骨量丟失以橈骨皮質的丟失最為顯著,這可能提示該部位的骨皮質BMD比小梁骨BMD更具有代表意義。在PQCT提供的斷面影像上還可計算橈骨橫截面積以及皮質骨慣性力矩等幾何學參數值。橈骨皮質面積是區分非創傷性脊椎骨折者與正常絕經后婦女骨結構特征的敏感指標。橈骨骨密度值和其他幾何學參數值相結合可預測股骨頸骨折及腰椎骨折發生的危險度,這些優勢使這一技術可能成為SPA/SXA或骨組織形態計量學的替代測量法。但也有人認為PQCT測量的周圍骨,對該部骨的變化能否準確反映骨質疏松這一周身性代謝疾病仍待探討。
3骨結構(bonestructure)的測定
3.1顯微CT技術(mCT)
mCT可直接計算骨體積和總體積之比(BV/TV)和其他一些參數如骨小梁厚度、間隔和數目。能輔以按CT密度調色的特殊顯微CT染色技術,顯微CT的圖像將會和常規病理切片的顯色趨于一致〔9〕。這對于觀測松質骨三維的空間構建,早期發現骨小梁及骨結構的病變,對骨質疏松癥做出早期、明確的病理診斷有了突破性的促進作用。有研究〔10〕顯示,mCT上測得的骨微結構參數結果與骨組織計量學上的數值具有較高的相關性,甚至在制動誘導的骨質疏松模型中,由三維mCT測出的骨丟失程度和骨微結構指標(如骨容積、骨小梁數目)上的變化早于骨組織計量學上的相應指標。因而,mCT檢測小梁骨結構變化在評價骨質疏松時具有很大潛力。因為顯微CT能在病理診斷中發揮作用,也有學者用此來觀察人工材料替代損傷的骨組織時的骨生物力學效應〔11〕。
3.2定量MR(QMR)
QMR是研究骨小梁與骨髓交界面的磁場梯度以評價骨小梁空間排列的新方法。其梯度回波圖像上測得的骨髓T2值可反映小梁骨網狀結構的密度及其空間幾何形態的特點。活體研究顯示,在富含小梁骨區域,T2值與PQCT所測的BMD值高度相關;T2值也是反映小梁骨結構隨年齡變化的最敏感參數,在骨質疏松患者,T2馳豫時間明顯增加。Selby用小梁骨模型發現T2變化與小梁骨自身的彈性模數結構等因素有關〔12〕。目前用T2值來診斷骨質疏松或者確定T2值的有效域值,尚無標準。
3.3顯微磁共振(μMR)
主要用于小梁骨微細結構的觀察,Wehrli等的活體研究表明,高分辨率MR能區分橈骨DXA測量值較高的骨質疏松患者,并可預測骨質疏松性脊椎變形的發生。MR從視覺的角度清晰地描繪了正常和異常組病人在小梁骨結構上的差異,有學者采用了20種形態學結構參數,如表觀骨容量/總容量(apparentbonevolume/totalvolume,App.BV/TV),表觀小梁間隔(apparenttrabecularseparation,App.Tb.Sp)、歐拉數E(連通性的小梁骨的數目n于封閉的骨髓腔數目m的差值)、骨髓間隙的星形容積等。也有學者采用紋理參數如粗糙度、對比度、復雜度等參數。在形態結構方面進行進一步的探討,發現這些參數對骨質疏松骨折有顯著的預測作用。但是,各種參數指標的可重復性尚需反復研究論證。MRI在評價骨微結構的優勢在于無放射性,但因操作時間長、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約,目前尚不能對大批量的人群進行研究〔13~18〕。
3.4定量超聲(QUS)
QUS利用聲波反射和穿透衰減評價骨的力學特性,主要參數為超聲傳播聲速(SOS)和振幅衰減(BUA)值,前者主要受骨密度及骨彈性的影響,后者主要由骨密度及骨微結構決定。其測量結果不僅與BMD有不同程度的相關,更主要的是提供了可反映骨應力方面的信息。研究顯示,用QUS鑒別骨質疏松性骨折與非骨折人群能力是肯定的。骨質疏松中骨皮質也受累,且疏松的骨骼最終是否骨折由皮質骨決定,而QUS能對皮質骨的多孔和空隙程度進行準確判斷。QUS價廉、便攜、無輻射、儀器價格較低而且可獲得除BMD外影響骨折危險因素的其他信息,頗具研究潛力,但目前QUS重要誤差較大,精確性略低,且采用QUS診斷骨質疏松性骨折標準有可能與DXA不同,這一點還有待于更充分的數據證明,還不能取代已有的BMD測量方法。
4骨代謝(bonemetabolism)的評估
PETCT是將PET提供的組織細胞代謝顯像及在大分子、蛋白質、核酸基礎上進行的分子影像和CT提供的反映組織解剖結構、血流灌注的顯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最先進的影像設備。由于新型正電子放射性藥物(分子探針)不斷被推向臨床應用,目前PETCT已經從傳統的代謝顯像進入到分子顯像的全新時代,對疾病的研究已經從簡單的解剖、血流灌注和代謝研究發展到特征性變化的研究階段。李欽宗等〔19〕利用PETCT設備和18FNaF骨骼中的攝取程度與骨骼的骨血流和成骨細胞的活性成比例的特性,對骨質疏松動物模型骨質中鈣、磷等物質代謝的變化對骨質疏松癥進行診斷,以此為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提供新的思路。
5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應用
有限元分析(finiteelementanalysis,FEA)是借鑒工程學上評價物體結構強度的公式,包括其形態結構、物體性質及所受負荷等方面的因素而衍生的模擬測量骨生物力學參數的應用數學方法。FEA可以在力學上綜合幾何學和骨礦含量特性上的所有數據,可能會提高對椎體強度的預測能力。在對椎體的研究中,可將這種技術用以評價椎體成形術、椎間盤退變以及椎體骨強度對骨折危險度的影響。這種可稱為體素法的FEA模型(即可將QCT中的體素直接轉換為有限元)目前在相關領域中的應用是最引人注目的。因而可通過FEA方法了解骨質疏松病人脊椎骨可能對骨強度產生重要影響的皮質殼及某些區域海綿骨骨密度和骨形態結構的變化情況。有學者應用MSCT設備及容積性QCT技術上建立的骨質疏松老年婦女椎體的三維PE模型,分析了在生理性載荷(2倍于正常站立位時腰椎的承載)條件下骨質疏松性腰椎椎體的應力分布情況,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老年婦女FEA分析中椎體內具骨折危險性小梁骨體積占骨小梁總體積的比率高于無椎體骨折老年婦女。有限元分析法可成為評價骨質疏松的骨“數量”和“質量”變化的有效手段,將隨著生物力學和工程學的發展而可能在對骨質疏松患者骨強度變化的臨床檢測中發揮重要作用〔20〕。
【參考文獻】
〔1〕KleerekoperM.Osteoporosispreventionandtherapy:preservingandbuildingstrengththroughbonequality[J].OsteoporosInt,2006,17(12):17071715.
〔2〕LiebschnerM,KopperdahlDK,RosenbergWS,etal.Finiteelementmodelingofthehumanthoracolumbarspine[J].Spine,2003,28:559565.
〔3〕蘇楠,向青,劉忠厚.放射吸收技術(RA)在骨質疏松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2,8(2):188189.
〔4〕王鳴鵬,KennethD.CT骨礦密度測定的方法研究[J].上海醫學影像雜志,2002,11(1):1315.
〔5〕LangTF,GuglielmiC,VanKuilketC,etal.MeasurementofbonemineraldensityatthespineandproximalfemurbyvolumetricquantitativecomputedtomographyanddualenergyXrayabsoptionmetryinelderlywomenwithandwithoutvertebralfractures[J].Bone,2002,30(1):247250.
〔6〕武樂斌,劉學靜,劉永紅.多層螺旋CT用于評價老年性骨質疏松腰椎骨質結構改變[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06,28(1):101104.
〔7〕吳勝勇,祁吉,王斌,等.骨質疏松老年婦女股骨近端16層螺旋CT的定量研究[J].醫學影像學雜志,2005,15(10):885889.
〔8〕李建寧,趙漢平,孫磊.骨質疏松癥診斷及治療國內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1,8(7):689691.
〔9〕KosmopoulosV,KellerTS.Finiteelementmodelingoftrabecularbonedamage[J].ComputMethodsBiomechBiomedEngin,2003,6:209216.
〔10〕BarouO,ValentinD,VicoL,etal.Highresolutionthreedimensionalmicrocomputedtomographydetectsbonelossandchangesintrabeculararchitectureearly:comparisonwithDEXAandbonehistomorphometryinaratmodelofdisuseosteoporosis[J].InvestRadiol,2002,37(1):4046.
〔11〕TakeuchiT,TsuboiT,AraiM,etal.AdrenergicstimulationofosteoclastogenesismediatedbyexpressionofosteoclastdifferentiationfactorinMC3T32E1osteoblastlikecells[J].BiochemPharmacol,2001,61:579586.
〔12〕張旭輝,曹飛,孫磊.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技術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3,11(22):15571559.
〔13〕BoutryN,etal.TrabecularbonestructureofthecalcaneuspreliminaryinvivoMRimagingassessmentinmenwithosteoporosis[J].Radiology,2003,227(3):708717.
〔14〕LaiblA,etal.NewmodelindependentmeasuresoftrabecularbonestructureappliedtoinvivohighresolutionMRimages[J].OsteoporosisInt,2002,13:130136.
〔15〕爭磊斌,嵇鳴,莊天戈.活體磁共振圖像分析對骨質疏松的初步評估[J].中國醫療器械,2005,29(4):244246.
〔16〕WehrliFW,etal.QuantitativeMRIfortheassessmentofbonestructureandfunction[J].NMRBiomed,2006,19(7):731764.
〔17〕CarballidoGamioJ,etal.Clinicalutilityofmicroarchiteeturemeasurementsoftrabeularbone[J].CurrOsteoporosRep,2006,4(2):6470.
〔18〕LespessaillesE,etal.Imagingtechniquesforevaluatingbonemicroarchitecture[J].JointBoneSpine,2006,73(3):254261.
篇7
【摘要】 目的:探討自制煎方骨康靈聯合非放射性同位素藥物锝99亞甲基二膦酸鈉(technetium [99Tc] methylene diphosphonate injection, 99TcMDP)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優越性。方法:肌肉注射鹽酸地塞米松針劑(dexamethasone, DX)制作兔骨質疏松模型,將實驗兔分為8組:A、B組為正常對照組;C、D組為骨質疏松對照組;E組為99TcMDP治療組;F組為氨基二膦酸鹽治療組;G組為單用骨康靈治療組;H組為99TcMDP聯合骨康靈治療組。A、C組實驗兔于實驗第8周處死,以證實骨質疏松模型成立。E、F、G、H組實驗兔于治療16周后與B、D組一起處死,行病理細胞學分析、骨形態計量分析、骨密度檢測、生物力學試驗、X線攝片、CT攝片、核素骨骼掃描以及血清骨堿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BALP)和骨鈣素(骨谷氨酸蛋白)(bone gla protein, BGP)的測定。結果:實驗兔連續肌肉注射DX 8周后,A組實驗兔骨小梁排列規則,呈正常骨組織形態。C組實驗兔骨小梁排列稀疏,存在較明顯的骨小梁斷裂現象,呈骨組織破壞形態,同時A、C兩組在骨密度、骨生物力學、骨形態計量等方面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實驗室檢查結果顯示,兔骨質疏松動物模型成立。實驗第9周對E組、F組、G組、H組實驗兔進行治療。細胞病理切片顯示,D組實驗兔骨小梁明顯稀疏,有斷裂和缺損區或凹陷。B組骨小梁排列均勻、規則,H、E組的細胞學表現為在骨質疏松的基礎上骨質和骨小梁明顯得到了修復,骨小梁增粗,F組實驗兔的細胞學表現則優于G組,G組又略優于D組,H、E組更明顯優于D組。結論:骨康靈與具有高親骨特異性調節骨代謝作用的同位素藥物99TcMDP聯合治療兔實驗性骨質疏松的效果明顯優于單獨治療。
【關鍵詞】 骨質疏松; 99m锝美羅酸鹽; 治療; 兔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dvantage of Gukangling Decoction (GKLD), a compound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ombined with technetium [99Tc] methylene diphosphonate injection (99TcMDP) in treating osteoporosis in rabbits.
Methods: A rabbit model of osteoporosis was established by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dexamethasone (DX). Fiftysix rabbits were pided into 8 groups: Group A, B, C, D, E, F, G and H. Rabbits in groups A and B were intramuscularly injected normal saline as normal control, groups C and D were untreated groups, rabbits in group E were treated by 99TcMDP, rabbits in group F were treated by aminodiphosphate, rabbits in group G were treated by GKLD, and rabbits in group H were treated by 99TcMDP and GKLD. Rabbits in groups A and C were executed to demonstr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abbit model of osteoporosis at the 8th week of experiment. Rabbits in the other six groups were executed after 16week experiment (8week treatment), and then bone structure and cell shape were observed by electron microscope, Xray, CT and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ECT). Bone density, biomechanical parameters, the levels of bone 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 (BALP) and bone Gla protein (BGP) were measured too.
Results: After 8week of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DX, the bone trabecula in group A were regular and showed normal configuration, while the bone trabecula in group C were sparse, ruptured and showed damaged form. The bone density and biomechanical parameters in group A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C, indicating that the rabbit model of osteoporosis was established successfully. At the 9th week of experiment, the results of cell pathology in group D showed that the bone trabeculas were sparse, ruptured, defected or had hollow section, but the bone trabeculas in group B were regular and dense. The bone trabeculas in groups H and E were restored, and were thicker than those in group D. The bone quality in groups H and E was better than group D significantly, the bone quality in group F was better than group G, and the bone quality in group G was better than group D slightly.
Conclusion: GKLD combined with 99TcMDP had superiority in treating osteoporosis of rabbits as compared with the respective single therapy.
Keywords: osteoporosis; technetium Tc 99m medronate; therapy; rabbits
骨質疏松癥是中、老年人較普遍存在的疾病[1,2],在老齡化的城市里尤為突出。我科采用锝99亞甲基二膦酸鈉(technetium [99Tc] methylene diphosphonate injection, 99TcMDP)聯合我院自配中藥處方骨康靈治療骨質疏松動物模型,并與各藥物(氨基二膦酸鹽、99TcMDP和骨康靈)單獨治療進行了療效比較。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動物 制作骨質疏松動物模型的實驗兔由上海生旺實驗動物養殖有限公司提供;動物實驗場所為上海交通大學第六人民醫院動物實驗室。
1.2 藥物及試劑 同位素藥物99TcMDP由成都云克藥業責任有限公司提供,其中,A瓶為99Tc液,5 ml/瓶,1.1 μg/ml,B瓶為MDP,5 mg/瓶;鹽酸地塞米松針劑(dexamethasone, DX)1 ml/支,5 mg/ml,由上海信誼藥廠生產;氨基二膦酸鹽(阿侖膦酸鈉)由默沙東(意大利)公司美國默克公司分部提供,10 mg/片;上海市黃埔區中心醫院中醫內科經長期研究自制煎方骨康靈,由黃芪、熟地黃、骨碎補、仙靈脾、鹿角片、炙龜板、紅花、參三七、全蝎等藥組成。
1.3 實驗室檢測 骨密度、骨形態計量分析和生物力學試驗由復旦大學醫學院骨代謝實驗室協助檢測;骨細胞學分析、X線、CT攝片、核素骨骼掃描、兔血清骨堿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 BALP)以及骨鈣素(骨谷氨酸蛋白)(bone Gla protein, BGP)采用國產生化儀、放射免疫γ檢測儀和國產試劑檢測,在上海市黃浦區中心醫院進行。
1.4 動物分組及處理 健康新西蘭實驗兔56只,平均體質量(3.00±0.16)kg。將實驗兔分為8組:A、B組為正常對照組;C、D組為骨質疏松對照組;E組為99TcMDP治療組;F組為氨基二膦酸鹽治療組;G組為骨康靈治療組;H組為骨康靈聯合同位素99TcMDP治療組,每組各7只。所有藥物治療組均在骨質疏松模型基礎上進行治療。A、C組實驗兔在實驗第8周處死,以證實骨質疏松模型成立。E、F、G、H組于治療16周后與B、D組一起處死。
1.5 動物模型制作方法 健康新西蘭實驗兔購入后,先適應性飼養2周,然后C、D、E、F組肌肉注射DX 2 mg/kg,每周2次,為保證實驗的相對一致,A、B組肌肉注射2 ml生理鹽水。8周后,D、E、F、G、H組繼續維持DX肌肉注射,但劑量改為每周2 mg/kg。
1.6 治療方法及劑量 具體的治療方法及劑量按照目前成人治療標準確定。99TcMDP治療方法:將A瓶中99Tc液5 ml注入B瓶內,搖勻1 min后,用生理鹽水稀釋,以0.2 mg/kg(5 ml)對E組實驗兔進行耳靜脈推注治療,每周1次。氨基二膦酸鹽用水稀釋成每3 ml含0.2 mg,采用軟管喂服法,清晨給實驗兔服用,0.2 mg/kg,1次/d。骨康靈,以成人常規用量(每次150 ml,2次/d)按公斤體質量比例給實驗兔用藥,采用軟管喂服法,每次10 ml,2次/d。以上治療時間均為16周。
1.7 檢測項目 取第3腰椎(L3)和右側股骨頭進行病理細胞學分析以及骨形態計量分析。第4腰椎(L4)和左側股骨頭行骨密度和生物力學試驗。行X線攝片、CT攝片、核素骨骼掃描[取感興趣區(region of interest, ROI)膝關節與股骨中段的比較],檢測治療后血清BGP、BALP指標(血清BALP檢測經56 ℃水浴處理20 min后進行檢測)。實驗兔DX注射8周時,測定A、C組實驗兔腰椎和股骨頭細胞學狀況、骨形態計量、骨密度、生物力學參數,行X線攝片、CT攝片和核素骨骼掃描,檢測血清BGP和BALP含量,分析A、C組以上指標的差異是否有統計學意義,以證實骨質疏松模型的建立與否。16周后,B、D、E、F、G和H組均測定上述與A、C組相同的實驗室檢測項目,分析B、D、E、F、G、H組之間的各項指標的差異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
1.8 檢測步驟 實驗兔經適應性飼養后,C、D、E、F組均肌肉注射DX 2 mg/kg,每周2次,共治療8周,A、C組進行X線、CT攝片和核素骨骼掃描后處死,取腰椎和股骨頭進行病理切片細胞學分析、骨形態計量分析(骨小梁體積)、骨密度檢測和生物力學試驗,并取BALP、BGP測定用血清。16周后,B、D、E、F、G、H組進行上述與A、C組同樣的檢測過程后,處死實驗兔。
1.9 統計學方法 實驗數據用x±s表示,采用t檢驗。
2 結果
參考有關制作兔骨質疏松動物模型的資料[3],C、D、E、F、G、H組實驗兔肌肉注射DX 2 mg/kg,每周2次,連續8周,然后對A、C組進行X線、CT攝片、核素同位素發射計算機輔助斷層顯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ECT)骨骼顯像,處死后取血清測定BALP、BGP含量,同時取L3、右側股骨頭行病理切片分析,取L4、左側股骨頭和實驗兔的后肢膝關節行骨密度檢測和生物力學試驗,另對病理切片進行形態計量分析測定。檢測結果顯示A、C組以上各項指標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A、C組實驗室檢測結果(略)
Table 1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of groups A and C
**P<0.01, vs group A.
病理細胞學顯示A組實驗兔骨小梁排列規則,呈正常骨組織形態。C組實驗兔骨小梁排列稀疏,存在較明顯的骨小梁斷裂現象,骨母細胞不易在視野中發現,稀疏和斷裂的骨小梁間存在脂肪組織填充,呈骨組織破壞形態。X線和CT攝片示B組的骨小梁較A組略顯稀疏,但不明顯。核素ECT骨骼顯像顯示C組實驗兔與A組相比較,C組各大關節的放射性攝取有所增強,而且骨骼顯像較模糊,以椎體更明顯。處死前C組實驗兔活動的靈敏度明顯低于A組。C組與A組的實驗室指標比較:左股骨頭、L4骨密度分別降低23.85%和28.39%;左股骨頭、L4骨生物力學分別降低52.19%和104.08%;骨形態計量降低80.98%;核素骨骼顯像和BALP、BGP分別升高9.21%和250%、41.64%;以上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采用激素DX注射實驗兔,兔骨質疏松動物模型成立。
第9周開始分別對E、F、G、H組進行99TcMDP、氨基二膦酸鹽、骨康靈治療和骨康靈聯合99TcMDP治療。連續治療16周后行X線攝片、CT攝片、核素骨骼顯像。X線攝片可見D組實驗兔的骨組織呈骨質疏松樣改變,股骨頭的骨質隱見斑塊狀、不均勻現象,基本與C組相似;B組骨組織為正常排列狀態,骨小梁排列整齊,也基本與A組相同。核素骨骼顯像見D組的骨組織放射性分布為增強和模糊現象,以椎體最為明顯,各大關節處放射性分布也增強。H組、E組骨骼顯像情況與B組的放射性分布基本相似,而F組的放射性分布還略優于G組。CT攝片顯示H組、E組骨組織顯像情況也基本與B組相同,但H組、E組的股骨頭顯示為骨組織透亮性增強、增白現象,F組則表現為股骨頭的透亮度有所增強,而D組股骨頭則為骨小梁稀疏、骨皮質明顯變薄和骨質疏松現象等表現,G組的骨形態學稍好于D組實驗兔。在飼養過程中,B組有一只實驗兔于第13周時死亡;D組2只分別在第11、14周死亡;G組1只于第14周死亡。死亡的實驗兔均為在購入時就比較瘦小,終因腹瀉而死亡。其他實驗兔的一般情況較正常。各組實驗兔的實驗室檢測結果見表2。
細胞學分析,B組與D組之間也存在較明顯的差異,病理切片顯示D組的骨小梁明顯稀疏,有斷裂和缺損區或凹陷,骨母細胞排列不清。B組骨小梁排列均勻、規則,與A組結構基本相似。H、E組的細胞學表現為骨質和骨小梁明顯得到了修復,骨小梁增粗。見圖1。F組的細胞學表現則優于G組,而G組略優于D組,H、E組明顯優于D組。
表2 治療16周實驗室檢測結果(略)
Table 2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after 16week treatment
**P<0.01, vs group D; P<0.05, vs group F; P<0.05, vs group G.
圖1 各組骨組織細胞學特征(略)
Figure 1 Cytology characteristics of bone tissue in different groups
A: Group B; B: Group D; C: Group E; D: Group F; E: Group G; F: Group H.
轉貼于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尤其是需長期采用糖皮質激素維持治療的患者,該病的發病率更高。雖然臨床上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藥物較多[4],但其療效不一。中西醫結合療法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臨床治療骨質疏松癥的方法[57],可使中醫和西醫的療效互補。本實驗采用糖皮質激素DX誘導制作兔骨質疏松動物模型[3],運用99TcMDP、氨基二膦酸鹽、骨康靈單獨治療和骨康靈聯合99TcMDP連續治療16周后,比較實驗室檢查各項指標,結果表明H、E組明顯優于D組(P
雙膦酸鹽類可在短時間內快速且強有力地吸附在骨組織的羥基磷灰石表面,在骨質代謝中能夠明顯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99TcMDP是一種經過衰變的放射性同位素99Tc標記在MDP結構上的化合物。99TcMDP與骨骼顯像劑99TcmMDP的化學結構相同,物理性質不同(后者99Tcm具有放射性示蹤作用,而前者99Tc沒有m,則沒有示蹤作用),因此存在骨質疏松者在骨骼掃描時就能顯示99TcmMDP在骨組織中的分布和骨損傷的情況。99TcMDP進入人體1~2 h內約有75%與骨組織的蛋白質結合,沉積在羥基磷灰石表面,有很好的親骨性[1]。有資料報道,99Tc在人體內具有調節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能清除人體內自由基,保護過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因此也有醫院采用99TcMDP治療免疫系統的疾病[8],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性凸眼、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以及銀屑病性關節病等,取得了較好療效。MDP是一種雙膦酸鹽化合物,與抑制破骨細胞的功能和抑制骨鈣的流失有關,MDP的這項功能已被學術界所公認。99TcMDP與單純的膦酸鹽藥物治療骨質疏松動物模型的研究結果提示99TcMDP治療骨質疏松癥的療效優于單純的雙膦酸鹽化合物[3],所以99TcMDP不僅具有雙膦酸鹽的作用,在骨組織的代謝中可能還存在某種復合型功效。
祖國醫學認為筋骨與肝腎二臟關系密切。骨康靈由中藥炙黃芪、骨碎補、鹿角片、紅花等藥為主要成分組成,從益氣活血、補肝腎、壯筋骨入手,對骨組織的生長和代謝能起到促進作用,動物實驗顯示該方治療骨質疏松有一定的療效。現代中藥藥理研究發現補腎中藥可以有效地防止卵巢切除大鼠的骨礦物質丟失和股骨抗彎強度的下降,但不能使已經丟失的礦物質含量和降低的抗彎強度恢復,其部分機制是通過補腎中藥微弱的性激素樣作用降低骨轉化而抑制骨吸收,但性激素樣作用可能不是主要作用[9]。此外,有研究表明女性腎虛患者血中雌二醇與睪酮比例下降,而給予補腎中藥治療后,患者雌二醇與睪酮比值升高,甚至恢復到正常水平。這可能是其改善患者腎虛癥狀的機制之一[10]。
本實驗的結果顯示H治療組患者的骨代謝指標優于F治療組和G治療組(P
【參考文獻】
1 Sun D. Radioactive nuclide bone imaging.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 2000: 238240. Chinese.
孫達. 放射性核素骨顯像.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0: 238240.
2 Pan HL, He D. Changes of biochemical indexes of bone metabolism for evalu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in patients with senile osteoporosis. Zhongguo Lin Chuang Kang Fu. 2004; 8(18): 35963597.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潘宏良, 何德. 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骨代謝生化指標變化對其特征的評估應用. 中國臨床康復. 2004; 8(18): 35963597.
3 Gao KJ, Ye ZW, Li W, et al. The study of 99TcMDP and BONING in the treatment on the animal osteoporosis model. Zhonghua Yi Xue Shi Jian Za Zhi. 2005; 4(9): 865867.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高克加, 葉智衛, 李偉, 等. 99TcMDP與“博寧”治療骨質疏松動物模型分析. 中華醫學實踐雜志. 2005; 4(9): 865867.
4 Zhao WX, Li JH. Pharmacotherapy progresses of osteoporosis. Yi Xue Yan Jiu Sheng Xue Bao. 2003; 16(5): 386388.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趙文新, 李金恒. 骨質疏松癥的藥物治療進展. 醫學研究生學報. 2003; 16(5): 386388.
5 Sun J, Zhuge TY, Wang XX. A clinical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osteoporosis (POP) by "Migu" Capsule. Zhongguo Zhong Yi Gu Shang Ke Za Zhi. 2003; 11(6): 3740. Chinese with abstract in English.
孫捷, 諸葛天瑜, 王西迅, 等. 密骨膠囊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療效觀察. 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 2003; 11(6): 3740.
6 Dong YL.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Liuwei Dihuang Pill in treatment of 60 cases of osteoporosis with deficiency syndrome. Zhong Yi Yao Lin Chuang Za Zhi. 2004; 16(2): 135136. Chinese.
董月靈. 濃縮六味地黃丸配合西藥治療腎陰虛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60例臨床觀察. 中醫藥臨床雜志. 2004; 16(2): 135136.
7 Tang FY, Shi ZY.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on osteoporotic fracture of thoracic and lumbar vertebra. Guangxi Zhong Yi Xue Yuan Xue Bao. 2004; 7(2): 3132. Chinese.
唐鳳元, 石展英. 中西醫結合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療效觀察. 廣西中醫學院學報. 2004; 7(2): 3132.
8 Ma JX, Liu XJ. Practical 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 Beijing: Atomic Energy Press. 2002: 516521. Chinese.
馬寄曉, 劉秀杰. 實用臨床核醫學. 北京: 原子能出版社. 2002: 516521.
9 Song XW, Shi YY, Shen PZ. Effect of Chinese kidneytonifying drug on the bone of osteoporotic rat. Zhongguo Gu Shang. 1997; 10(5): 1314. Chinese.
篇8
【關鍵詞】仙靈骨葆膠囊;社區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臨床效果;作用和價值
骨質疏松癥是以骨質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骨強度降低以及脆性增加為特征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占骨質疏松癥的90%,
隨著國內人口日趨老齡化,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POP),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是社區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半數以上患者有疼痛,并且容易引起骨折,尤其脊椎骨折是最常見、最嚴重的并發癥,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所以,積極治療社區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成為了社區醫生的工作重點之一,為了觀察仙靈骨葆膠囊治療社區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效果,研究仙靈骨葆膠囊在治療社區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作用和價值,本人自2009年8月以來研究社區門診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治療,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病例選擇:選擇社區門診具有腰酸背疼、小腿抽筋以及關節疼痛癥狀的社區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9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8例,年齡均≥60歲,兩組在年齡、性別、臨床表現以及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診斷標準
正常:骨密度(BMD)值低于正常年輕成人骨密度在一個標準差之內(T值高于-1)。
骨量丟失:BMD值低于正常年輕成人的骨密度在1到2.5個標準差之間(T值在-1到-2.5之間)。
骨質疏松癥:BMD值低于或等于正常年輕人2.5個標準差(T值低于等于-2.5)。
2觀察指標
2.1疼痛:分靜止痛、活動痛、叩擊痛3項。
2.2骨密度:用骨密度儀測量治療前后骨密度檢測值。
3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鈣爾奇D,每次600mg,每日2次,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口服仙靈骨葆膠囊,每次1.5克,每日2次,兩組療程均為半年。半年后不再觀察。
兩組均同時采取健康教育干預。要求低鹽、低脂膳食,多食乳制品、豆制品、蝦類等,通過飲食增加元素鈣攝入,每天適當日照,戒除吸煙飲酒、飲咖啡、飲濃茶、飲碳酸飲料等不良生活習慣;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如:太極拳、散步、節奏較舒緩的交誼舞等等,運動強度不宜過大,運動時間不宜過長,但是要注重運動的質量與周身各個肌肉的協調性;保持良好、愉悅、樂觀的心情,保持一顆平常心。
4療效判定
顯效:癥狀完全消失,或者(和)骨密度檢查顯示骨密度檢測值上升≥0.06g/cm2。
有效:癥狀明顯改善,或者(和)骨密度檢查顯示骨密度檢測值上升<0.06g/cm2。
無效:癥狀無改善,并且骨密度檢查顯示骨密度未有任何變化。
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5結果
5.1不良反應:兩組均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
5.2治療前后骨密度的檢測值(g/cm2):治療組治療前后骨密度上升值與對照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
治療組:治療前0.824±0.132;治療后:0.960±0.121。 轉貼于
觀察組:治療前0.820±0.114;治療后:0.828±0.121。
5.3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48例,顯效33例(68.8%),有效13例(27.1%),無效2例(4.1%),總有效率95.9%;對照組48例,顯效16例(33.3%),有效9例(18.8%),無效23例(47.9%),總有效率52.1%。治療組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兩者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
6討論
現代醫學認為,骨質疏松癥的基本病理機制是在骨代謝過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偶聯出現了失衡,導致人體內的鈣磷代謝不平衡,骨密度逐漸減少而引發的臨床癥狀。
仙靈骨葆膠囊是純中藥制劑,它通過減緩或阻止破骨細胞的活動達到抑制骨吸收的目的,同時又促進骨形成,具有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轉換、提高骨量的作用,其主要由羊藿、補骨脂、續斷等藥物組成。
《本草綱目》稱羊藿有益精氣、強筋骨、補腰膝的作用。羊藿有效成分黃酮類化合物,能和骨組織中雌激素β受體結合,通過抑制破骨細胞活性與骨吸收過程,維持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動態平衡,從而有效地預防骨質疏松癥。體外成骨細胞(OB)培養實驗發現[1],羊藿血清組和羊藿總黃酮血清組均能顯著促進OB增殖、提高OB蛋白質含量和堿性磷酸酶活性。續斷的療效是由于抑制骨吸收與骨形成,降低骨高轉換率,補骨脂具有較弱雌激素樣作用,其丙酮提取液能增加大鼠骨強度,提高血中無機磷酸鹽水平,研究發現[2],補骨脂對新生大鼠成骨細胞的增殖有顯著促進作用,表明補骨脂抗骨質疏松的作用與其增加成骨細胞的數量和促進成骨細胞的增殖能力有關。
仙靈骨葆膠囊能通過促進成骨活性、抑制骨吸收有效干預造模動物的骨密度降低、生物力學性能下降和骨組織形態改變,防止骨質疏松的發生。有報道[3、4],仙靈骨葆膠囊能有效提高骨密度,增加骨礦含量,抑制破骨細胞的吸收,加強骨再建,且無明顯副作用。姚志喜等報道[5], 仙靈骨葆膠囊有調節體內鈣、磷水平、促進成骨的作用,患者服用仙靈骨葆后 1、2、3、4周總有效率分別達到78.85%、84.62%、90.38%、98.8%。據報道[6],仙靈骨葆膠囊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三個月后,顯效56例(622%)有效20例(22.2%),無效14例(15.6%),總有效率84.4%,骨密度升高>2%為顯效,56例(62.2%),2-0%為有效,20例(22.2%),
據臨床觀察[7],仙靈骨葆膠囊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總有效率928%,該藥能能迅速緩解由骨質疏松癥引起的腰背酸痛,脛、膝酸軟作痛,神疲乏力,性功能低下,夜尿頻數,自汗,少氣懶言,頭暈耳鳴等癥狀。
本研究結果表明:仙靈骨葆膠囊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療效確切, 能有效改善和緩解原發性骨質疏松癥造成的疼痛癥狀,且能消除小腿抽筋現象,同時能夠有效提高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骨密度,并且安全可靠,無明顯的不良反應,具有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轉換、提高骨量的作用,對治療社區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具有重要的價值,可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韓立民,劉波,徐彭.羊藿對成骨細胞增殖的血清藥理學研究.中醫藥學刊,2003;21(5):678
[2]林舉擇,陳升愷,羅家棟.補骨脂注射液對體外培養大鼠成骨細胞增殖的影響.中醫正骨,2004;16(6):6
[3]吳秀芳.仙靈骨葆對原發性骨質疏松癥骨礦密度的影響[J].藥物與臨床,2006;3(5):52
[4]張秀珍,韓峻峰,錢國峰等.仙靈骨葆對PMO骨密度及IL-6、TNF-α、IGF-I的影響[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4;10(1):90-93
[5]姚志喜、于小英、孔麗娜 .仙靈骨葆治療骨質疏松性疼痛的臨床觀察.現代醫藥衛生,2005;21:2969
篇9
【關鍵詞】 阿托伐他汀; 阿侖膦酸鈉; 骨質疏松; 骨代謝指標
Efficacy of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Alendronate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and Its Effect on OPG and Bone Metabolism Index/DENG Xun-xun,LIN Wei-we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18):022-026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Alendronate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in elderly patients and its effect on OPG and bone metabolism index.Method:A total of 100 patients benign osteoporosi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2 to March 2015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50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50 patients were simply treated with Alendronate).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half a 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different parts of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OPG and bone metabolic markers(BAP,N-MID,OC),VAS score of two groups.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0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78.00%),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Atorvastatin; Alendronate; Osteoporosis; Bone metabolism index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jiang City,Lianjiang 5244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18.007
骨質疏松是由于全身骨質代謝發生障礙的疾病,亦是骨科中很難徹底治愈的疾病,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的風險亦明顯增加[1]。大量資料研究證實:6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骨質疏松的發病率高達56%,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的人群[2-3]。隨著社會人口的老齡化,骨質疏松給高齡老人的身體健康所帶來的危害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師的關注。目前臨床上治療骨質疏松多采用阿侖膦酸鈉與阿托伐他汀聯合,效果顯著[4-5]。但臨床上關于阿侖膦酸鈉聯合阿托伐他汀對骨保護素和骨代謝指標的影響的研究鮮見報道。故此次研究通過采用阿侖膦酸鈉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本院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齡骨質疏松患者100例,旨在從臨床觀察其對OPG和骨代謝指標的影響,為臨床研究提供科學的研究依據,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2年2月-2015年
3月收治的高齡骨質疏松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人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專家共識(第三稿?2014版)》[6]的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標準。按照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
60~80歲,平均(72.55±6.35)歲,病程為2~10年,平均(6.50±2.35)年。對照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61~80歲,平均(72.85±5.90)歲,病程為1~10年,
平均(6.88±2.50)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入院前使用過阿托伐他汀和阿侖膦酸鈉治療者,已使用過影響骨代謝的藥物如:性激素、降鈣素、維生素D等,有肝腎功能不全、胃腸疾病患者,有糖尿病、甲狀腺和甲狀旁腺功能改變、生長激素缺乏癥,腫瘤放化療患者,精神異常無法配合治療者。所有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該研究已經倫理學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阿侖膦酸鈉(批號:131109,產家:美國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口服治療,每周一次,規格:20 mg/片,治療半年為一個療程。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服阿托伐他汀(批號:140109,產家:美國輝瑞制藥有限公司)治療,1次/d,規格:70 mg/片。治療半年為一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骨密度:治療前后采用DPX-MD型測量儀測定患者前臂、股骨頸、腰椎等部位的骨密度。OPG、BAP、N-MID:治療前后采用Elecsys2010型全自動電化學發放免疫分析儀檢測。骨鈣素OC:治療前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測定,試劑盒來源于天津協和醫學生物工程有限公司。VAS評分:采用視覺模擬評分對治療前后進行評分,0~10分,分數越高,疼痛越嚴重[7]。
1.4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臨床癥狀改善明顯,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含量均恢復至正常水平;有效:臨床癥狀和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無效:臨床癥狀和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含量均沒有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趨勢[8]。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7.1618,P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不同部位骨密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不同部位骨密度均明顯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治療后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OPG水平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OP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OPG水平均明顯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治療后OPG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與觀察組治療前比較,t=4.5218,P
2.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骨代謝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BAP、N-MID、O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BAP、N-MID、OC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治療后BAP、N-MID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
2.5 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VAS評分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骨質疏松是臨床骨科中很難徹底治愈的一種疾病,病理表現為骨吸收大于骨生成,即骨代謝失衡,且其發病表現為老齡化的趨勢,故臨床上以促進骨生成,抑制骨吸收作為治療骨質疏松的重要機制[9-10]。國內學者研究表明,阿侖膦酸鈉能有效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并加速其凋亡,降低骨吸收速率,治療骨質疏松癥效果顯著[11-12]。阿托伐他汀等他汀類藥物能有效激活成骨細胞,增加骨生成的速率,治療骨質疏松癥效果顯著,故臨床上多采用兩者聯合治療骨質疏松患者。但臨床上關于阿侖膦酸鈉聯合阿托伐他汀對骨保護素和骨代謝指標的影響的研究鮮見報道。故此次研究通過采用阿侖膦酸鈉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本院2012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高齡骨質疏松患者100例,旨在從臨床觀察其對OPG和骨代謝指標的影響,為臨床研究提供科學的研究依據。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0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8.00%(P
綜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聯合阿侖膦酸鈉治療骨質疏松的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疼痛,這可能與其提高OPG水平、BAP、N-MID、OC水平,調整骨代謝失衡的作用有關。
參考文獻
[1]張艷華,鄭松柏,程群.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國際老年醫學雜志,2015,36(4):174-178.
[2]喬芳.骨質疏松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7(30):271-272.
[3]沈惠良.深度老齡化社會進程中骨科醫生面臨的挑戰――重視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治療[J].北京醫學,2015,37(11):1020-1021.
[4]李愛興.聯用阿托伐他汀與阿侖膦酸鈉治療中老年骨質疏松的臨床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2):228-229.
[5]張德軍,張霞,張愛蘭.阿托伐他汀合并阿侖膦酸鈉用于中老年骨質疏松臨床治療的效果[J].北方藥學,2015,12(2):70-71.
[6]張智海,劉忠厚,李娜.中國人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專家共識(第三稿?2014版).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4,20(9):1007-1010.
[7]歐陽建江,劉慶思.溫和灸法對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骨痛視覺模擬評分及血清骨保護素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2,27(10):971-972.
[8]李嵐,蔣科威.阿托伐他汀聯合阿侖膦酸鈉治療中老年骨質疏松臨床療效[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4,28(6):593-594.
[9]王鷗.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發病機制及藥物治療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1,31(8):584-586.
[10]戴振國,叢亞麗.骨質疏松癥的藥物治療與評價[J].中國醫刊,2013,38(9):56-58.
[11]劉茗露,王光輝,尹華.阿侖膦酸鈉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7(4):917-918.
[12]趙志坤,曲峰,劉潤梅,等.阿托伐他汀與阿侖膦酸鈉聯合用藥在中老年骨質疏松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骨與關節雜志,2014,8(1):54-57.
[13]劉光明,黃良喜.中老年骨質疏松患者使用阿侖膦酸鈉后骨密度及骨代謝的變化分析[J].北方藥學,2015,12(1):53.
[14]黃文清,張盤德,范小艷,等.阿托伐他汀抗骨質疏松作用的研究[J].廣東醫學,2010,30(7):1150-1151.
[15]喬松,許琦,葉子青.骨保護素對高齡骨質疏松癥患者骨代謝的影響[J].醫學雜志,2015,40(6):472-474.
[16]郭梁.成骨細胞、破骨細胞及OPG/RANKL/RANK軸與骨質疏松癥[J].中醫正骨,2010,22(7):41-44.
[17]褚建國,任明光,王秀軍,等.老年男性骨質疏松與血清OPG及RANKL的關系[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4,17(6):921-923.
[18]吳顯勁,梁棟偉.骨代謝生化指標測定在老年人骨質疏松癥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4,10(11):1604-1605.
[19]蔡瑾,高克加,葉智衛,等.早期骨代謝改變與99Tcm-MDP骨顯像、骨鈣素、骨堿性磷酸酶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3,19(11):1161-1164.
篇10
[關鍵詞] 鮭魚降鈣素;脊柱骨折;椎體成形手術
[中圖分類號] R68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2-0071-03
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逐漸老齡化,老年人所占人口比例越來越大,對于老年人來說,健康顯得尤為重要,但隨著年齡增加,患骨質疏松的人也越來越多,尤其是絕經后老年女性,因骨質疏松導致脊柱骨折的人也越來越多[1],不僅加重患者經濟負擔,而且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廣大骨科醫師對此越來越重視。我科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345例,其中192例術后給予鮭魚降鈣素和骨化三醇膠丸治療,與其余153例僅予骨化三醇膠丸治療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方法
對照組口服骨化三醇膠丸(商品名:羅蓋全,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注冊證號BH20020224 ),根據推薦劑量0.25 μg/次,1 日3 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鮭魚降鈣素注射液(商品名:密蓋息,瑞士諾華制藥有限公司,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090459 1 mL:50 IU),由于非常精確的最低有效劑量目前尚不清楚,據目前推薦的劑量如下:皮下注射,1 次50 IU,1 日1 次,2周后改為50 IU 隔日1 次。兩組均為1個月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3 個療程。
1.3 療效觀察
患者經椎體成形和藥物治療后,腰背部疼痛明顯緩解,多可自行下地活動,如再次出現腰背部疼痛,及時行脊柱MR檢查來判斷有無脊柱再骨折,如無明顯腰背部疼痛復發,則每3個月行胸腰椎MR檢查,同時注意比較椎體高度變化辨別有無脊柱再骨折發生以及治療前后腰椎L2-4骨密度和血清鈣、磷、堿性磷酸酶濃度變化。
1.4 統計學處理
3 討論
骨質疏松主要好發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絕經后婦女,在本組占絕大多數,隨著生活醫療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加劇、各種慢性疾病等導致老年人活動減少,進一步加重骨質疏松,從而增加未來發生病理性骨折的風險。骨質疏松導致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改變,引起骨礦物成分和骨基質的比例降低、骨質變薄、骨小梁變少,導致骨的脆性增加,因而極易引起骨折[3]。應力作用下微小骨折、繼發骨贅增生及耐負荷降低所致的肌肉超常緊張,肌肉疲勞與肌痙攣導致疼痛。骨質疏松疼痛的治療關鍵在于抑制骨吸收及提高骨密度[4],增強骨骼抵抗應力能力。老年骨質疏松常見骨折部位為椎體、髖部、腕部,其他部位如肱骨近端、肋骨、踝部等。對于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目前國內外廣泛采用經皮椎體后凸成形手術治療,優點是創傷小、迅速緩解疼痛、改善功能并恢復脊柱序列[5,6],有效率極高[7]。Fribourg等[8]研究發現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后繼發骨折率高于術前,而大多數骨折發生在鄰近椎體,可能與骨水泥和組織的生物相容性較差、無成骨作用等有關。由此可見,對于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骨折,在行椎體后凸成形術后,預防再骨折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鮭魚降鈣素是目前最為常用的抗骨質疏松藥之一,基礎實驗和臨床研究均被證實有較好療效[9-11]。所以一些醫生主張給予鮭魚降鈣素治療促進骨折愈合[12,13],但都存在一定比例的再骨折發生。
我科采用經皮椎體后凸成形手術聯合鮭魚降鈣素治療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其優點在于椎體后凸成形手術有助于恢復脊柱序列和生物力學,減輕和消除肌肉痙攣,明顯改善腰背部疼痛癥狀,讓患者早日下床活動,減少了由骨折所致的諸如呼吸道、泌尿道感染、褥瘡、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同時阻斷了長期臥床加劇骨質疏松至再骨折的惡性循環,降低了病殘率及死亡率。另外降鈣素由甲狀腺分泌,是調節鈣、磷代謝及骨轉換最為重要的肽類激素之一,其在人體內的分泌和儲備功能隨年齡增加而逐漸下降。鮭魚降鈣素適用于骨質疏松癥、變形性骨病和痛性神經營養不良癥等。鮭魚降鈣素對骨的作用是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和增生,從而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轉換率;直接作用于成骨細胞促進骨形成,有效增加骨鈣含量,提高骨密度,改善骨結構,促進骨折處的血管形成,提高骨折愈合后的機械強度,故能降低骨折風險;而且鮭魚降鈣素能有效控制骨質疏松疼痛[14],其機制是:①降鈣素與受體結合后,細胞內環磷酸腺苷(cAMP)產生增多,激活蛋白激酶,從而抑制活性,緩解臨床疼痛;②中樞鎮痛作用,可能是降低腦細胞內鈣離子水平,調節疼痛受體的敏感性,提高痛閾;另外提高β-內啡肽濃度,抑制神經肽類的釋放,β-內啡肽和嗎啡受體特異性結合,具有止痛作用;③通過抑制環氧化酶活性減少或抑制疼痛介質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形成,從而止痛。患者疼痛減輕,活動協調性增加,可以減少活動時摔倒的機會,進而減少脆性骨折的發生。鮭魚降鈣素與受體結合部位有很高的親和力,比合成的哺乳類降鈣素效果更好、作用時間更長,更有助于促進改善骨質疏松,從而更加有效地減少再骨折發生。值得注意的是,鮭魚降鈣素應貯藏在冰箱內(2~8°C),鮭魚降鈣素是一種多肽,有可能發生過敏反應,有報道稱有過敏性休克發生,雖然推薦有過敏傾向的患者用藥前需做皮試,但鑒于目前的醫療環境,應慎重,本組患者用藥前全部做皮試。常見不良反應有惡心、嘔吐、頭暈和面部潮紅,觀察組有8例用藥后面部潮紅、頭暈、輕度惡心、嘔吐,對癥處理后相關癥狀消失,不影響繼續用藥治療。鈣劑是提高骨峰值和防治骨質疏松的重要營養素, 骨化三醇是維生素D3的最重要活性代謝產物之一,通常在腎臟內由其前體25-羥基維生素D3(25-HCC)轉化而成,骨化三醇可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并調節骨的礦化,是治療骨質疏松的基礎用藥,對于嚴重骨質疏松尤其是合并骨折的患者要根據情況聯合用藥[15],骨化三醇在調節鈣平衡方面的關鍵作用,包括對骨骼中成骨細胞活性的刺激作用,為治療骨質疏松癥提供充分的藥理基礎。觀察組與對照組都給予骨化三醇膠丸,也是基于聯合用藥這一原因。另外,觀察組較對照組臨床癥狀減輕快速、徹底,可早期下床活動,有更好的生活質量,讓患者的心情更加愉悅,可以參加諸如家庭聚會等簡單活動,也是現代醫學模式“生物-心理-社會”的一種體現,同時降低了長期臥床所需要的護理及治療費用,減低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和照顧時間,減低社會保障基金的開支。
總之,骨質疏松性脊柱骨折已是相當常見,治療方式繁多,臨床效果各有差異,本組采用鮭魚降鈣素治療椎體成形術后患者,在預防脊柱再骨折發生方面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副作用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權,黃煌淵. 降鈣素治療骨質疏松性骨痛的短期療效評估[J]. 上海醫科大學學報,2000,21(1):96-97.
[2] 楊惠林. 重視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防治[J]. 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0(6):1125.
[3] 史斌. 中藥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癥的療效觀察[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2010,19(12):39-40.
[4] 張杰. 鮭魚降鈣素聯合鈣劑與單用鈣劑治療老年原發骨質疏松癥臨床觀察[J]. 地方病通報,2008,23(5):15-16.
[5] Lieberman IH,Dudeney S,Reinhardt MK,et al. Initial outcome eancleaicacy of “kyph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ful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J]. Spine,2001,26(14):1631-1638.
[6] 楊惠林,牛國旗,王根林,等. 椎體后凸成形術治療周壁破損的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J].中華骨科雜志,2006,26(3):165-169.
[7] 滕宇,郭曉冬,姬彥輝,等. 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椎體壓縮骨折[J]. 骨科,2011,2(2):161-164.
[8] Frihourg D,Tang C,Sra P,et al. Incidence of subsequent vertebral fracture after kyphoplast[J]. Spine,2004,29(20):2270-2276.
[9] 楊惠光,唐天駟,李忠澤,等. 鮭魚降鈣素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8,14(10):751-753.
[10] 尹若峰,王以朋,邱貴興,等. 鮭魚降鈣素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骨代謝的影響[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1):57-60.
[11] 陳柏齡,謝登輝,呂維加,等. 應用降鈣素對骨質疏松骨床中多孔表面羥基磷灰石植入體骨整合的影響[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13(34):6633-6637.
[12] 鐘俊,周月榮,劉世清. 鮭魚降鈣素對老年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患者骨代謝、骨折愈合及腰背痛的干預效果[J]. 中國臨床康復,2005,9(7):1236-1237.
[13] 肖強,熊龍,楊慶秋,等. 降鈣素治療骨折的療效觀察及機制探討[J]. 山東醫藥,2010,50(6):72-73.
[14] 趙剛. 鮭魚降鈣素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療效觀察[J]. 天津藥學雜志,2011,23(3) :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