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癥狀及治療范文
時間:2023-11-09 17:48: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骨質疏松癥狀及治療,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 目的 觀察補腎壯腰強骨湯(自擬方)治療及結合雌激素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分為治療組39例,予口服結合雌激素(倍美力0.625mg,qd)及龍馬壯骨湯(水煎服,每日1劑),和對照組41例,單純口服結合雌激素。兩組均經3個療程后對比療效。結果 療效比較:治療組39例中,顯效14例,有效2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7.17%;對照組41例中,顯效10例,有效20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73.17%,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
【關鍵詞】 骨質疏松;絕經后;補腎壯腰強骨湯;結合雌激素;臨床療效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絕經后中老年婦女發生的以骨量減少、骨組織細微結構遭到破壞、易于發生骨折的一類全身性系統性的內分泌性疾病,是絕經后中老年婦女的多發病、常見病。近年來,中醫藥防治骨質疏松癥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得到了廣泛認同。我院多年來運用自擬方,療效較好。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共80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婦女(距末次月經期至少18個月),均為我院2006年9月—2009年9月收治的門診病例,年齡50~80歲。根據自愿對照的分組原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9例,平均年齡(62.43±7.58)歲;對照組41例,平均年齡(61.22±7.76)歲。兩組年齡、病程分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關于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標準確定[1],臨床癥狀為全身無力,周身骨痛或腰背疼痛,逐漸加重,輕微外傷可致骨折,脊柱后突畸形;骨密度檢測陽性。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制定。主癥:腰背疼痛,腰膝酸軟;次癥:脊背叩擊痛或壓痛,不能持重,不耐久坐久立,易疲乏,眩暈耳鳴,舌質或淡或偏紅,脈細或沉細。
1.3 排除標準 不符合納入標準,1個月內接受過其他治療的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不能排除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繼發性骨質疏松患者。
1.4 治療方法 治療組口服倍美力0.625mg qd,同時伴服補腎壯腰強骨湯(自擬方),藥物組成:鹿角霜、熟地黃、羊藿、菟絲子、川斷、狗脊、淮山、川芎、雞血藤。偏陰虛者加知母、黃柏;偏陽虛者加制附片、仙茅;氣血虛者加黃芪、當歸;骨痛明顯者加全蝎、乳香、沒藥。每日1劑,分2次服。對照組單純口服倍美力0.625mg qd,兩組均1個月為1個療程,連服3個療程。用藥期間如有感冒或其他急性病可暫時停藥,等好轉后再繼續服用。
1.5 觀察指標和方法
1.5.1 臨床療效標準 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制定。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骨密度檢查顯示骨密度增加;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骨密度檢查未見骨密度下降;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
1.5.2 骨密度檢測,采用意大利產CHALLENGER骨密度儀測定腰椎骨密度(L2~L4骨密度平均值)、股骨頸骨密度為指標,治療3個療程后,對比治療前、后骨密度變化。
1.6 統計學處理 計數資料(數據以〖x〗±s表示)采取t檢驗,等級資料用Ridit法檢驗。統計軟件采用SPSS10.0軟件包。
2 治療結果
見表1,表2。表1 兩組治療結果的比較 例(%)表2 兩組治療前后骨密度變化 (g/cm2)注:與對照組比較,*P
3 討論
絕經后骨質疏松(PMOP)是由于絕經以后卵巢功能衰退,體內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所致,其特征是全身性的骨量減少及骨組織微結構改變,以致骨脆性增高易于骨折。與老年性骨質疏松不同的是,松質骨的變化顯著,常見脊椎骨折和腕部骨折[3],嚴重危害絕經婦女的健康。倍美力為結合雌激素片,臨床研究表明,低劑量倍美力能有效預防絕經早期的骨量丟失,維持BMD預防骨質疏松癥及相關骨折[4,5],保護女性骨骼健康。性激素補充治療(HTR)對絕經后婦女骨密度的維持效果已得到公認,50多項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6]顯示ERT/HRT治療3年后能維持骨量,并可使椎體和髖部BMD分別增加4%~6%和2%~3%。分析[7]顯示:HRT在所有部位的BMD變化百分比均有顯著意義,提示HRT對所有部位的BMD有一致的明顯保護作用。雌激素可降低腕部、脊椎和髖部骨折的危險性。60歲以前開始使用HRT的婦女這一危險性的降低更明顯,且使用雌激素時間越長,效果越顯著。對已有椎體骨折的婦女,HRT可減少再次骨折的發生。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屬中醫學的“骨萎”、“骨痹”、“腰背痛”范疇。大量的文獻認為骨質疏松癥的中醫病因病機與腎虛脾虛血瘀有關,尤其與腎虛的關系尤為密切相關,腎虛與骨密度、骨礦物質含量密切相關。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髓藏于骨腔內滋養骨骼,骨的生長發育依賴腎中精氣的滋養與推動。如《素問·五象生成》云:“腎之合骨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腎生骨髓,腎精充足,則骨髓生化有源”。《醫精經義》亦云:“腎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腎之所合也,髓者,腎精所生,精足則髓足,髓在骨內,髓足則骨強”。若腎氣不足,腎精虧虛,則骨髓乏源,骨骼失養而導致骨質疏松。如《素問·痿論》:“腎者水臟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千金要方·骨極》記載:“骨極者,主腎也,腎應骨,骨與腎合。……若腎病則骨極,牙齒苦痛,手足疼,不能久立,屈伸不利”。故骨質疏松的中醫治療主要以補腎為主,補腎可以糾正免疫系統功能低下,恢復下丘腦、垂體、靶器官的功能活動,促進骨鈣的沉積,同時具有抑制骨吸收增加和加快骨形成的作用,不但可以延緩骨量丟失,甚至可以增加骨量[8]。在本研究中,將中醫補腎強骨法與性激素補充治療結合應用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其中補腎壯腰強骨湯補鹿角霜,熟地黃益腎填精補髓,補骨脂、菟絲子、川斷、狗脊補肝腎強筋骨,川芎活血化瘀,搜風止痛;雞血藤行血補血,通經活絡,諸藥合用,共奏補腎填精、強筋壯骨、活血通絡之功。使腎氣旺,精血足,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榮養,筋骨隆盛,肌肉滿壯,從而達到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的目的。本文研究顯示,治療組經補腎壯腰強骨湯治療后,BMD較對照組發生顯著變化,提示本方可改善骨代謝,增加骨含量。從臨床療效看補腎壯腰強骨湯伴結合雌激素同時使用可提高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劉忠厚,楊定焯,朱漢民,等.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第二稿).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0,6(1):1-3.
2 .中藥新藥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56-360.
3 Menopause,2002,2: 84-101.
4 Robert Lnindsay,JC Gallagher. JAMA,2002,287(20):2668-2676.
5 劉鎖.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現代治療的研究進展.中國醫學創新,2009,6(29):193-195.
6 王安.絕經后骨質疏松患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04,4(3):46.
篇2
【關鍵詞】中藥治療;骨質疏松癥;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2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12-039-2
隨著我國人口不斷的進入老齡化,骨質疏松癥成為老年人最大的疾病之一,這種疾病不僅使得老年人醫療費用提高,而且很容易造成了老年人的骨折,有的甚至造成了老年人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給家人造成了嚴重的生活負擔。預防骨質疏松癥,應該引起老年人和社會的充分的重視。本文應用中醫辨證理論,對于不同癥狀的骨質疏松癥給予辨證的治療,通過在我院治療的50例患者以及60例對照組患者,把半年的治療結果和療效觀察總結如下。
1一般資料
1.1病例來源
本文選擇2007年8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經過檢查確診的110例骨質疏松癥患者。
1.2分組
中藥治療組有50例,男性患者為10例,女性患者為40例,年齡在50~59歲2例,60~69歲32例,70歲以上的16例。對照組有60例。男性15例,女性45例,年齡在50~59歲4例,60~69歲34例,70歲以上22例。治療組和對照組在性別和年齡比例基本一致。
2病例的選擇
2.1中醫診斷辨證標準
腰脊酸痛、脛膝酸軟、低下以及下述任意兩項者即為觀測對象,任意兩項如下:耳聾耳鳴;面色黃白;發脫齒搖;自汗盜汗;尿頻或夜尿頻數;脈細無力;舌淡或淡紫。
2.2西醫診斷
對于有中醫腎虛氣血不足以及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別的年輕人2.5標準差者并且為原發性骨質疏松患者列為觀測對象。同時要排除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骨軟化癥、慢性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骨髓瘤、繼發性骨質疏松癥以及嚴重的合并癥、心腦血管病、肝腎功能不良、精神病、過敏者及未堅持服藥者。
3試驗方法
采用隨機分組,對照試驗方法。
3.1治療組
對于肝腎陰虛型患者:臨床表現有腰背酸痛,眩暈耳鳴,失眠多夢,患部痿軟微熱,關節僵硬,男子陽強易舉,遺精,婦女經少經閉,或崩漏,形體消瘦,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舌紅少津,脈細數。予以左歸丸或滋陰大補丸加減。方藥:熟地黃24g,山藥12g,山萸肉12g,枸杞子12g,鹿角膠12g,龜板膠12g,菟絲子12g,牛膝9g,知母8g,黃柏6g。對于氣血不足型患者:臨床表現有患部腫脹,沉重乏力,有壓痛,少氣懶言,乏力自汗,面色萎黃,食少便溏,舌淡,脈細弱。予以十全大補湯或歸脾湯加減。方藥:熟地黃24g,白芍藥15g,當歸12g,川芎12g,人參9g,白術12g,茯苓9g,炙甘草9g,黃芪9g,肉桂9g。兩種癥狀型的患者分別服上方,每日1劑,煎2次,每次煎湯200~300ml,早晚各服1次,7天為1療程。治療6個月以后對患者進行復查。
3.2對照組
對照組服用維生素D加鈣片,維生素D1000 IU,鈣片1g,每天3次,服藥6個月后復查。
4觀察項目及方法
4.1癥狀記分法
對于患者在用藥前的臨床癥狀和體征要記錄1次,在六個月后要復查1次,同時對患者的癥狀采用積分法進行記錄。對于腰脊正常的患者記為0分,對于腰脊平時無明顯酸痛而持物時出現的酸痛的記為1分,對于腰脊坐位時腰不適并起立動作引起疼痛的中度患者記為2分,對于腰脊臥位時自發痛的重度患者記為3分。同時對于下述癥狀按著此方法記分,這包括脛膝酸軟、低下、自汗、盜汗、尿頻或夜尿頻數、耳鳴耳聾。
4.2中醫辨證
按臨床設計方案實施,對觀察的患者用藥前和用藥第6個月后,各記錄1次。
4.3骨密度測定
用藥前后各測定1次,應用雙能X線測定腰椎2~4的骨密度。
4.4理化檢查
血、尿常規、血鈣、磷、堿性磷酸酶用藥前后,各測1次。
4.5注意事項
在觀察期間,停服其它補腎藥,止痛藥及與本病有關的西藥。并有專人負責觀察病情。
5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骨質疏松癥的療效判定標準為:顯效癥狀為疼痛癥狀完全消失,骨密度檢查顯示骨密度增加;有效癥狀為癥狀明顯緩解,骨密度檢查顯示骨密度未有任何變化;無效癥狀為治療前后相比較,各方面均無改善。根據中醫證的變化判定標準為:顯效癥狀為總積分下降≥2/3;有效癥狀為總積分下降≥1/3;無效癥狀為總積分未達上述標準。
6結果
中藥對骨質疏松癥的治療結果顯效44例,有效4例,無效2例;而對照組顯效6例,有效0例,無效54例。中藥治療骨質疏松癥療效為96%,而對照組的有效率為20%,兩組差異非常顯著P
7討論
通過對骨質疏松癥患者6個月的臨床治療,得到的臨床結果如下:中藥治療有效率為96%,顯效率為88%,遠遠高于對照組的20%,兩者有明顯的差異。由于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治療比較困難,癥狀難以消除,因此要想盡辦法控制病情的發展,預防患者骨折的發生。中藥辨證治療能夠有效治療骨質疏松癥,減輕患者的痛苦,主要是因為中藥治療堅持了補腎益氣養血活血的原則,并嚴格按照中醫治療骨質疏松的基本理論。通過對腎的補養,使得骨骼得到了充分的營養,從而變得堅固有力。
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年人容易出現腎精虛少,骨髓化源不足,出現腎虛骨痿,從而造成骨質疏松癥,會造成老年人頭昏、耳聾、耳鳴、乏力和低下等癥狀,出現這些癥狀時,老年人應進行適當的中醫治療。治療骨質疏松癥,要從補腎做起,服用一些益氣活血的中藥。中醫常用羊藿進行補腎和益氣活血,羊藿能夠補腎壯陽,強健筋骨,祛除風濕,同時能夠有效促進骨髓細胞DNA的合成,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又能促進成骨細胞的功能,使鈣化骨的形成增加。研究表明補骨脂有良好的補腎、納氣、止瀉等作用,同時有較強的雌激素樣作用,通過加入黃精補氣,當歸養血和活血,能夠有效補肝腎、益氣、養血、活血,使得骨骼更加堅固,從而能夠有效減輕骨骼疼痛,使得骨密度有所增加。
綜上所述,我們運用中醫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對骨質疏松癥進行有效的治療,就一定能夠提高治療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療效率,減輕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痛苦,同時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充分發揮中醫在治療骨質疏松癥方面的優勢。
參考文獻
[1] 戴居云.骨質疏松癥的中西醫治療[M].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2.
[2] 酈章安,吳春福.現代老年藥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1.
[3] 李青南.羊藿預防羥基脲致雄大鼠骨質疏松的定量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1996.
篇3
【關鍵詞】仙靈骨葆膠囊;社區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臨床效果;作用和價值
骨質疏松癥是以骨質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骨強度降低以及脆性增加為特征的一種全身性骨骼疾病,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占骨質疏松癥的90%,
隨著國內人口日趨老齡化,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POP),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是社區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半數以上患者有疼痛,并且容易引起骨折,尤其脊椎骨折是最常見、最嚴重的并發癥,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所以,積極治療社區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成為了社區醫生的工作重點之一,為了觀察仙靈骨葆膠囊治療社區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效果,研究仙靈骨葆膠囊在治療社區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作用和價值,本人自2009年8月以來研究社區門診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治療,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病例選擇:選擇社區門診具有腰酸背疼、小腿抽筋以及關節疼痛癥狀的社區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9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8例,年齡均≥60歲,兩組在年齡、性別、臨床表現以及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診斷標準
正常:骨密度(BMD)值低于正常年輕成人骨密度在一個標準差之內(T值高于-1)。
骨量丟失:BMD值低于正常年輕成人的骨密度在1到2.5個標準差之間(T值在-1到-2.5之間)。
骨質疏松癥:BMD值低于或等于正常年輕人2.5個標準差(T值低于等于-2.5)。
2觀察指標
2.1疼痛:分靜止痛、活動痛、叩擊痛3項。
2.2骨密度:用骨密度儀測量治療前后骨密度檢測值。
3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鈣爾奇D,每次600mg,每日2次,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口服仙靈骨葆膠囊,每次1.5克,每日2次,兩組療程均為半年。半年后不再觀察。
兩組均同時采取健康教育干預。要求低鹽、低脂膳食,多食乳制品、豆制品、蝦類等,通過飲食增加元素鈣攝入,每天適當日照,戒除吸煙飲酒、飲咖啡、飲濃茶、飲碳酸飲料等不良生活習慣;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如:太極拳、散步、節奏較舒緩的交誼舞等等,運動強度不宜過大,運動時間不宜過長,但是要注重運動的質量與周身各個肌肉的協調性;保持良好、愉悅、樂觀的心情,保持一顆平常心。
4療效判定
顯效:癥狀完全消失,或者(和)骨密度檢查顯示骨密度檢測值上升≥0.06g/cm2。
有效:癥狀明顯改善,或者(和)骨密度檢查顯示骨密度檢測值上升<0.06g/cm2。
無效:癥狀無改善,并且骨密度檢查顯示骨密度未有任何變化。
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5結果
5.1不良反應:兩組均未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
5.2治療前后骨密度的檢測值(g/cm2):治療組治療前后骨密度上升值與對照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
治療組:治療前0.824±0.132;治療后:0.960±0.121。 轉貼于
觀察組:治療前0.820±0.114;治療后:0.828±0.121。
5.3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48例,顯效33例(68.8%),有效13例(27.1%),無效2例(4.1%),總有效率95.9%;對照組48例,顯效16例(33.3%),有效9例(18.8%),無效23例(47.9%),總有效率52.1%。治療組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兩者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
6討論
現代醫學認為,骨質疏松癥的基本病理機制是在骨代謝過程中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偶聯出現了失衡,導致人體內的鈣磷代謝不平衡,骨密度逐漸減少而引發的臨床癥狀。
仙靈骨葆膠囊是純中藥制劑,它通過減緩或阻止破骨細胞的活動達到抑制骨吸收的目的,同時又促進骨形成,具有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轉換、提高骨量的作用,其主要由羊藿、補骨脂、續斷等藥物組成。
《本草綱目》稱羊藿有益精氣、強筋骨、補腰膝的作用。羊藿有效成分黃酮類化合物,能和骨組織中雌激素β受體結合,通過抑制破骨細胞活性與骨吸收過程,維持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動態平衡,從而有效地預防骨質疏松癥。體外成骨細胞(OB)培養實驗發現[1],羊藿血清組和羊藿總黃酮血清組均能顯著促進OB增殖、提高OB蛋白質含量和堿性磷酸酶活性。續斷的療效是由于抑制骨吸收與骨形成,降低骨高轉換率,補骨脂具有較弱雌激素樣作用,其丙酮提取液能增加大鼠骨強度,提高血中無機磷酸鹽水平,研究發現[2],補骨脂對新生大鼠成骨細胞的增殖有顯著促進作用,表明補骨脂抗骨質疏松的作用與其增加成骨細胞的數量和促進成骨細胞的增殖能力有關。
仙靈骨葆膠囊能通過促進成骨活性、抑制骨吸收有效干預造模動物的骨密度降低、生物力學性能下降和骨組織形態改變,防止骨質疏松的發生。有報道[3、4],仙靈骨葆膠囊能有效提高骨密度,增加骨礦含量,抑制破骨細胞的吸收,加強骨再建,且無明顯副作用。姚志喜等報道[5], 仙靈骨葆膠囊有調節體內鈣、磷水平、促進成骨的作用,患者服用仙靈骨葆后 1、2、3、4周總有效率分別達到78.85%、84.62%、90.38%、98.8%。據報道[6],仙靈骨葆膠囊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三個月后,顯效56例(622%)有效20例(22.2%),無效14例(15.6%),總有效率84.4%,骨密度升高>2%為顯效,56例(62.2%),2-0%為有效,20例(22.2%),
據臨床觀察[7],仙靈骨葆膠囊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總有效率928%,該藥能能迅速緩解由骨質疏松癥引起的腰背酸痛,脛、膝酸軟作痛,神疲乏力,性功能低下,夜尿頻數,自汗,少氣懶言,頭暈耳鳴等癥狀。
本研究結果表明:仙靈骨葆膠囊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療效確切, 能有效改善和緩解原發性骨質疏松癥造成的疼痛癥狀,且能消除小腿抽筋現象,同時能夠有效提高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骨密度,并且安全可靠,無明顯的不良反應,具有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轉換、提高骨量的作用,對治療社區老年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具有重要的價值,可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韓立民,劉波,徐彭.羊藿對成骨細胞增殖的血清藥理學研究.中醫藥學刊,2003;21(5):678
[2]林舉擇,陳升愷,羅家棟.補骨脂注射液對體外培養大鼠成骨細胞增殖的影響.中醫正骨,2004;16(6):6
[3]吳秀芳.仙靈骨葆對原發性骨質疏松癥骨礦密度的影響[J].藥物與臨床,2006;3(5):52
[4]張秀珍,韓峻峰,錢國峰等.仙靈骨葆對PMO骨密度及IL-6、TNF-α、IGF-I的影響[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4;10(1):90-93
[5]姚志喜、于小英、孔麗娜 .仙靈骨葆治療骨質疏松性疼痛的臨床觀察.現代醫藥衛生,2005;21:2969
篇4
【摘要】 目的 探討骨質疏松癥的治療。方法 用芍藥木瓜湯加味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患者143例,進行分析評估。結果 痊愈104例,有效27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91.6%,平均治療2個療程。隨訪6個月~5年無復發,全部病例無不良反應。結論 芍藥木瓜湯治療骨質疏松癥取得滿意療效。
【關鍵詞】 骨質疏松癥;中醫療法;芍藥木瓜湯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增長,人口老齡化是人類在21世紀所面臨的最嚴重挑戰,是當今世界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已引起各國的廣泛關注。骨質疏松癥有很高的發病率、危害性大,正在威脅著越來越多中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嚴重影響著中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筆者自2004年5月—2009年12月觀察治療143例骨質疏松癥患者,年齡40~93歲;病程1個月~21年不等,均攝x線片確診,選用芍藥木瓜湯辨證論治,取得滿意療效。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43例,男49例,女94例;年齡40~93歲,病程1個月~21年不等。
1.2 入選標準 參照who骨質疏松癥標準(外院骨密度檢查結果)及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制定的《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第二稿),凡確診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者列為治療觀察對象。
1.3 臨床表現 腰背疼痛,腰膝酸軟,四肢關節疼痛、麻木、酸軟無力、活動受限,肌肉酸痛及周身骨痛,脊柱生理曲度發生改變或關節變形。x線攝片表現為:骨骼密度減低,骨質透亮度增加,骨皮質變薄呈線樣變或蔥皮樣改變,髓腔增大,骨小梁變細、稀少或消失。
1.4 治療方法 以芍藥木瓜湯為基礎方:白芍、木瓜、首烏、川芎、丹參、雞血藤、延胡索、續斷、骨碎補、熟地、淮山藥、黨參、黃芪、茯苓、蜈蚣。頸肩臂痛為主者加葛根、桑枝;胸背痛者加桔梗;腰背痛者加狗脊、杜仲;腰腿痛者加牛膝。每天1劑水煎服,復查,1周為1個療程,一般1~3個療程即可好轉或痊愈。之后隔1~2天服1 劑,堅持3~6個月,以鞏固療效。3個月后復查x線片。
2 結果
2.1 療效判斷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消失,關節活動自如,恢復日常生活,骨質疏松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活動劇烈時病變部位仍感不適,骨質疏松有改善;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
2.2 治療結果 所選病例完成療程后,按前述標準判斷療效,143例中,痊愈104例,有效27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91.6%,平均2個療程。隨訪6個月~5年無復發,全部病例無不良反應。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以單位體積的骨量減少和骨組織顯微結構與載荷功能異常,繼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性增高的慢性、系統性骨骼疾病[1]。
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是以who推薦的骨量低于同性別人群骨峰值的兩個標準差為標準[2]。尚無骨密度儀的單位,可以用x線片初步診斷骨質疏松,一般常用腰椎,也可以用股骨近端、跟骨、管狀骨x線片。并參考年齡、病史、骨折和實驗室檢查等進行綜合考慮。雖然骨質疏松的x線表現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且不夠靈敏,具有一定局限性,一般在骨量丟失30%~50%時,x線片才能有陽性所見;但其方法直觀、經濟易行,且基層醫院受檢測儀器的限制,x線仍不失為一種較易普及的檢查骨質疏松癥的方法。本組均攝脊柱、骨盆或跟骨x線片檢查確診,并排除繼發性骨質疏松。
現代醫學對骨質疏松癥的治療措施主要有鈣制劑、雌激素、降鈣素、維生素d及二磷酸鹽等,雖然取得一定的療效,但由于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及費用的關系不易為每個患者所接受。筆者選用芍藥木瓜湯加味辨證論治,取得滿意療效。本方是根據補腎、健脾、活血養血止痛的原則選藥組方。
中醫學沒有“骨質疏松癥”這個病名, 骨質疏松癥歸屬于“骨痿”、“骨枯”、“骨痹”的范疇。中醫學認為骨質疏松癥根本原因是腎精虧虛。腎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髓藏于骨而養骨。腎精充足則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骨髓的滋養而堅固有力。腎氣不足,腎精虛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營養骨骼,而出現骨質疏松,骨骼則脆弱無力。腎精的盛衰與骨的代謝有密切關系,腎虛是骨質疏松發生的重要因素[3]。臨床研究發現,通過中醫的方法補腎不但可以穩定和提高人體內的性激素水平,還能增強成骨細胞的活性,促進骨的形成,因此骨質疏松者須補腎。方中首烏、骨碎補、續斷、熟地、淮山藥補腎填精。
脾失健運是骨質疏松癥的重要病機。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脾虛則運化失司會影響胃腸對鈣、磷、微量元素、氨基酸與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吸收。肝為血海,主筋脈,肝血足而筋脈始柔。方中黨參、黃芪、茯苓、淮山藥健脾益胃、養血和血。
氣滯血瘀則是骨質疏松癥的促發因素,血瘀痹阻脈絡,氣血津液不能濡養筋骨,筋骨失于濡養便易疏松脆弱。方中川芎、丹參、雞血藤、延胡索行氣活血化瘀。藥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藥能明顯延緩去勢大鼠及sd大鼠骨質疏松的發生[4] ,活血化瘀中藥不僅可以改善微循環和血液流變學,而且具有類似激素作用,通過調節體內激素及其受體水平來防治骨質疏松,續斷、丹參還直接參與鈣的代謝 [5]。
骨質疏松癥是慢性頑固性老年性疾病,治療服藥要做到持之以恒。該病起病、發展都是個緩慢的過程,絕大多數患者都是因疼痛而就診,經攝片等而確診,因此方中重用緩急止痛之白芍(30~40g),加用蜈蚣、全蝎等味辛走竄,通絡止痛力猛性雄的蟲類藥加強止痛,緩解癥狀,取得患者信任,配合長期堅持用藥治療,是達到療效的關鍵。
通過以上諸藥配伍,組成補腎、健脾、活血養血止痛之方劑,以奏治療骨質疏松之效,取得滿意療效。因此,認為芍藥木瓜湯是中醫治療骨質疏松癥的一個有臨床應用價值的方劑,也突顯了中醫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優勢。
【參考文獻】
1 劉忠厚.骨質疏松癥.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2,169-170.
2 童培建,肖魯偉.老年骨折的預防與治療.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2.
3 李躍華,董元龍.老年人骨質疏松患病率與腎虛證型關系的調查.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5,6:366.
篇5
【關鍵字】骨質疏松癥;藥物治療;依從性;綜述
【中圖分類號】R58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3-0098-02
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速,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簡稱OP)已成為全球密切關注的健康問題,躍居為21 世紀的第5大疾病[1]。據國際骨質疏松癥基金會(IOF)統計,目前全世界約2億人患有原發性骨質疏松癥[2-3],我國目前已是世界上骨質疏松癥患者最多的國家之一,隨著臨床診療指南的制定,骨質疏松癥的診治也越來越規范,但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用藥依從性較差,仍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其影響因素涉及多個方面,并直接影響到疾病的發展和治療的效果。現將骨質疏松癥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1 骨質疏松癥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的現狀
1.1 依從性的定義
“依從性”定義為“患者遵從醫囑或治療建議的程度”。按執行醫囑類型分為治療依從性、用藥依從性、運動依從性、飲食依從性、生活方式改變依從性等[4]。而藥物治療依從性則是指患者藥物治療行為與醫囑的一致性。
1.2 藥物治療依從性的重要性
臨床防治骨質疏松癥的根本目的是減少骨痛及骨折的發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這種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的治療,故依從性差是骨質疏松癥治療的難點,用藥依從性對病人的藥物治療成功與否具有重要的意義。國內一項調查108例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用藥依從性的研究顯示,用藥依從性好的36例,占33.3%;依從性差72例,占66.7%[5]。國外也有相關研究顯示[6-7],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藥物治療依從性僅為16%-24%。比利時一項對于雙磷酸鹽的研究發現,藥物依從性每下降1%,髖部骨折發生率就增加0.4%[8]。英國的一項研究亦得到了相似的結果[9]。由此可見,骨質疏松癥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的降低,對其生活質量及預后有著非常重大的影響。
2 影響骨質疏松癥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的因素
2.1 社會人口學因素
社會人口學因素包括了年齡、教育程度、社會經濟狀況等。有調查顯示,年齡是影響依從性的重要因素[10],由于骨質疏松癥患者多為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患者的聽力、記憶力和理解力隨之下降,服藥的種類也因患病的數量增加而增多,往往長期服藥會使依從性不良越發明顯。杜艷萍等[11]根據對200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的問卷調查結果,進行藥物依從性的Logistic回歸分析后發現,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其停藥率是教育程度較低者的0.43倍。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并能提高其對自身健康的關注程度。因骨質疏松癥患者面對的是一個長期、甚至終身的治療過程,患者因不能承受藥物治療的費用,尤其是昂貴的進口藥物,而導致無法遵醫囑服藥。因此經濟承受力是影響骨質疏松癥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原因之一。張慧茹[12]采用自行設計調查問卷,采用戴俊民等引進Morisky推薦評價服藥依從性的4個問題,主要針對服藥時間、服藥量、服藥次數以及是否長期堅持進行提問。結果在102例患者中,藥物治療依從性差70例,其中因為價錢昂貴而停藥的有6例。
2.2 對疾病的認知程度
魏小務等[13]提出,患者治療依從性是防止骨折發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尚無一個簡單方法解決,因此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丹麥一項針對717例骨質疏松癥患者自身DXA結果認識的調查發現,通過將骨質疏松癥患者DXA結果進行詳細描述并交由其本人及家庭醫生一年后,超過80%的隨訪結果顯示患者對于自身DXA結果具有了相應的基礎認識。該認識促使相應藥物治療得以盡早啟動(OR 4.3,95% CI 1.2-15.1,p=0.02),同時這種對藥物治療優勢的信任對于治療的堅持(OR 1.8,95% CI 1.2-2.7,p=0.006)有著重要的影響[14]。患者主觀認識疾病的危害越高時,采取遵從醫囑行為的可能性就越大,患者認為采取遵守醫囑行為將獲得利益時,其治療的依從性越高。骨質疏松癥患者對治療的認知程度直接影響其藥物治療依從的傾向,而依從傾向的高低直接影響其依從行為。鄒雙偉等[15]針對68例絕經期婦女骨質疏松癥并伴有不同部位骨折、骨性關節炎的患者的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對骨質疏松癥重視程度、對疾病和治療的了解越多,依從性越好。
2.3 藥物因素
法國的一項針對2990例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研究調查中,分別采用了每周用藥一次(雙磷酸鹽及利塞膦酸)及每月用藥一次(伊班膦酸)的治療方法。結果顯示用藥后12月,每周用藥及每月用藥的依從性分別為47.5%及30.4%[16]。Yood RA等人[17]的調查指出僅有57%的骨質疏松癥患者在確診后的3個月內啟動了藥物治療。這種治療上的延遲啟動與患者對于骨質疏松癥藥物的有效性及對于藥物的不信任具有相關性。德國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18],通過分析骨質疏松癥的多種藥物干預措施(包括口服,靜脈注射,皮下注射)的依從性,結果顯示,經過12個月的治療,靜脈注射甲狀旁腺激素的堅持用藥依從性最佳,而每天口服雙膦酸鹽的堅持率最低。Lee S等[19]的一項回顧性分析則發現,骨質疏松癥藥物的有效性、副作用及給藥途徑較給藥頻率及劑量在骨質疏松癥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方面影響更大。國內一項調查顯示[11],同時服用5種以上其他藥物的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更差,其停藥率會大大升高,因為相對于其他心腦血管疾病或肝腎功能疾病相比,骨質疏松癥因部分患者癥狀不明顯而更容易被忽視。
2.4 其他
疼痛、脊柱變形及脆性骨折是骨質疏松癥最典型的癥狀。由于骨質疏松癥是一種慢性病,早期癥狀較為隱蔽,部分患者可能沒有不適癥狀,因此覺得骨質疏松癥對自己的生活并未構成威脅,故不遵從用藥醫囑。而當醫患雙方溝通不足時,有些患者甚至認為醫生夸大病情,對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方案產生懷疑,害怕被醫院多收費,缺乏對所服藥物的正確認知,這也是影響骨質疏松癥患者用藥依從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骨質疏松癥需要長期服藥,療效緩慢,有些患者在長期的治療過程中容易失去信心,因此對醫生的指導置之不理,從而導致依從性差。另外,到醫院就診手續繁瑣、候診時間長、路途遙遠等因素常常限制病人求醫用藥,降低用藥依從性。
3 提高依從性的措施
3.1優化治療方案
優化治療方案,是行為干預的有效措施之一。1989年,WHO明確提出防治骨質疏松癥的三大原則:補鈣、運動療法和飲食調節,綜合療法越來越被提倡。抗骨質疏松的西藥有多種(雙磷酸鹽、鈣劑、維生素D、降鈣素、激素等)。目前西藥治療骨質疏松癥的藥源有限,價格昂貴,療效確切,特別適用重度骨質疏松癥及并發骨折的病人。中藥藥源豐富,價格低廉,副作用少。近年來中醫藥防治骨質疏松癥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視,且中藥因其天然藥源和療效肯定等優點,在我國具有獨特的優勢[20]。近l0年來,研究發現諸多中藥有促進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作用,防治骨質疏松療效確切[21]。陳孟交等[22]運用循證醫學方法對中藥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進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中藥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療效,且基本無不良反應。另外,針對藥物治療周期長,費用昂貴,存在不少安全性問題,王新風等[23]認為,非藥物治療相對安全,因而目前越來越受到關注。傳統的針灸療法不但能緩解疼痛,還能提高機體內分泌性激素水平、增加骨密度、調節骨代謝,是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一種安全有效、副作用小、價格便宜的方法。由岳陽醫院自行創編的“五行健骨操”,經臨床證實也可強化肌肉力量,減緩骨質疏松癥的進程,同時還可以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減少跌倒和骨折意外的發生率,從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根據患者經濟狀況,心理狀態及病情,選擇合適的綜合治療方案,建立患者的信心,以提高藥物療效,改善用藥依從性。
3.2健全家庭和社會的支持
家庭和社會的支持與鼓勵是患者遵從醫囑,獲得良好效果的正反饋效應,是影響依從性一個重要因素[12]。老年患者往往因認知功能下降容易忘記服藥,也有因長期的病痛及缺乏家人的關心而失去對藥物治療的信心,通過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督促患者堅持服藥,讓家庭的支持和關心,為患者從心理及生理上提供幫助,從而獲得良好的療效。醫院及政府也應針對路途遙遠,就診不便,疾病較穩定的患者,開設簡易門診,一站式服務,簡化繁瑣的就醫程序,減少降低依從性的客觀因素。
3.3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
良好的醫患關系是提高患者依從性與療效的決定性因素。患者對醫師的信任和醫護人員對患者發自內心的關切,是治療的前提與基礎。醫護人員與患者通過良好的溝通,耐心解答病人的疑問,充分取得患者信任,通俗、簡潔、明確地介紹藥物的作用及服藥的必要性,指導患者用藥及注意事項,防止錯服、誤服、漏服,減少不依從性用藥的發生。Clowes JA[24]等對骨質疏松癥患者抗骨吸收藥物治療依從性及持久性的一項隨機臨床試驗中發現,護理干預組比非干預組有更好的持久性。國外文獻研究也表明[25],對依從性最有效的干預是增加患者與醫療服務提供者進行交流。因此,醫患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具有非常重要意義。
3.4 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
國外一項針對口服雙膦酸鹽依從性的研究顯示[25],造成依從性差的現狀,健康管理的形式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特別是缺乏對規范藥物治療的認知。由此,可以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在醫院宣傳欄利用壁報宣教、在社區舉辦知識講座、開展醫療咨詢服務,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臨床表現及并發癥,解釋遵醫囑用藥治療的重要性,使患者自覺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提高對自身疾病的認識,提高接受長期治療的依從性。
4 展望
防治骨質疏松癥的目的是減少骨折的發生和并發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其中,患者依從性是最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目前骨質疏松癥患者用藥依從性狀況不容樂觀,且尚無一個簡單的方法解決,必須引起醫務工作者的重視。骨質疏松癥藥物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必須通過優化治療方案、建立完善的家庭和社會支持、建立良好的醫患溝通、加強健康教育等綜合方法來改善影響因素,從而提高患者長期治療的信心和依從性。且筆者認為,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診療指南中,并未詳細提及中藥及中成藥的治療,但中藥的價格低廉,療效顯著已經得到公認。而隨著更多骨質疏松癥非藥物治療的方式被大眾所接受,骨質疏松癥非藥物治療的依從性也將成為未來新的研究熱點。因此,深入了解患者的治療意愿,盡量使用更經濟的藥物,強化患者對骨質疏松癥危害性及治療目的的認識,選擇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方案,對有效地減輕痛苦,預防發生嚴重并發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 胡軍,張華,牟青.骨質疏松癥的流行病學趨勢與防治進展. 臨床薈萃.2011,26 (8):729
[2] Cole ZA,Dennison EM,Cooper c.Osteoporosis epidemiology update.Curt Rheumatol Rep,2008,10:92-96
[3] 周琦,周建烈.最新“美國防治骨質疏松癥醫師指南”解讀[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8,14(15):371-375
[4] 劉瑜婕.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干預研究進展[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2,15(6B):1904
[5] 汪敏,劉玲玲,吳正香. 絕經后骨質疏松患者用藥依從性調查分析與護理對策[J].中國社區醫師 醫學專業, 2010, 28(12): 186
[6] Downey TW, Foltz SH, Boccuzzi SJ, et al. Adherence and persistence associated with the pharmacologic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in a managed care setting[J]. South Med J,2006,99:570-575
[7] Van Staa TP, Geusens P, Leufkens HG, et al. Persistence to bisphosphonate treatment in actual clinical practice[C]. Second joint meeting of the European Calcified Tissue Society and the International Bone and Mineral Society,Geneva,Switzerland,2005.
[8] Rabenda V, Mertens R, Fabri V, et al. Adherence to bisphosphonates therapy and hip fracture risk in osteoporotic women[J]. Osteoporos Int,2008,19(6):811-818
[9] Gallagher AM, Rietbrock S, Olson M, et al. Fracture outcomes related to persistence and compliance with oral bisphosphonates[J]. J Bone Miner Res,2008,23:1569-1575
[10] 熊英,曹英.老年人用藥依從性的回顧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0, 3(5):44
[11] 杜艷萍,朱漢民,李慧林等.絕經后婦女使用抗骨質疏松癥藥物的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18(2):139-142
[12] 張慧茹.老年骨質疏松病人用藥依從性調查分析與護理對策.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J],2009,8(6):123-124
[13] 魏小務,景鳳英.骨質疏松癥診療依從性的重要意義[J].當代醫學,2011,17(2):23
[14] Brask-Lindemann D, Cadarette SM, Eskildsen P, et al. Osteoporosis pharmacotherapy following bone densitometry: importance of patient beliefs and understanding of DXA results[J]. Osteoporos Int,2011,May,22(5):1493-1501.
[15] 鄒雙偉,王大偉,何英敏等.絕經期婦女骨質疏松癥治療依從性調查分析及干預對策.中國婦幼保健.2011,26(33):5211-5212
[16] Cotte FE, Fardellone P, Mercier F, et al. Adherence to monthly and weekly oral bisphosphonates in women with osteoporosis[J]. Osteoporos Int,2010,21(1):145-155
[17] Yood RA, Mazor KM, Andrade SE, et al. Patient decision to initiate therapy for osteoporosis: the influence of knowledge and beliefs[J]. J Gen Intern Med,2008,23(11):1815-1821
[18] Ziller V, Kostev K, Kyvernitakis I,et al. Persistence and compliance of medication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analysis using a large scale, representative, longitudinal German database.[J]. Int J Clin Pharmacol Ther, 2012, 50(5): 315-22
[19] Lee S, Glendenning P, Inderjeeth CA. Efficacy, side effects and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frequency of dosing of anti-osteoporosis treatments in determining patient adherence: a critical review of published articles from 1970 to 2009[J]. Osteoporos Int,2011,22(3):741-753
[20] 邢燕,畢宏焱,尹麗梅等.中醫藥治療骨質疏松癥的進展[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11, 17(12): 1115-1117
[21] 王世軒,趙雙利.中藥治療原發骨質疏松癥進展.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1,25(4):47
[22] 陳孟交,雷磊.中藥治療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療效的Meta分析.中華中醫藥學刊,2009,27 (12):2690-2692
[23] 王新風,李曉林.骨質疏松癥非藥物治療研究[J].國際骨科學雜志,2009,30(6):365-367
[24] Clowes JA, Peel NF, Eastell R. The impact of monitoring on adherence and persistence with antiresorptive treatment for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 2004, 89: 1117-1123
[25] S L Silverman, J T Schousboe, D T Gold. Oral bisphosphonate compliance and persistence: a matter of choice? [J]. Osteoporos Int, 2011, 22: 21-26
作者簡介:
張向云,女,(1987-),碩士研究生,岳陽醫院老年病科住院醫師,主要研究方向骨質疏松癥;
基金項目: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院級課題項目
篇6
關鍵詞 依降鈣素 老年性骨質疏松骨痛
我們自2006年11月以來使用依降鈣素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及骨質疏松引起的骨痛120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所選老年患者120例全部來自門診,年齡54~78歲,平均68±15歲,病程一般為10個月~5年。經雙能x線骨密度儀檢測,結合X線片或CT確診為骨質疏松癥,且均有明顯骨痛。隨機分為兩組,試驗組70例,其中女46例,男24例;對照組50例,女32例,男18例。患者均滿足如下條件:血鈣、磷、堿性磷酸酶正常。排除甲亢、多發性骨髓瘤、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等所致繼發性骨質疏松癥。
方法試驗組患者開始的2周內隔天肌注依降鈣素10 IU,從第3周起每周2次,使用前無需做皮試,同時給予口服鈣劑及維生素D;對照組服用鈣爾奇-D和維生素AD,每日各1片。兩組均連續用藥3個月,用藥期間不使用鎮痛劑以及其他影響緩解疼痛和骨代謝的中西藥物。
觀察指標:檢測治療3個月前后腰椎、股骨頸部、橈骨遠端的骨密度(BMD)。在治療前及治療10次后分別記錄骨痛程度。
療效判定標準將患者的骨痛程度分為4級。0級:無疼痛;1級t可意識到不適;2級:疼痛可忍受或者尚可活動;3級:疼痛無法忍受或者活動受限。判定標準:①明顯好轉:治療后癥狀進步2級以上。②好轉:治療后癥狀進步1級者。③無效:治療后癥狀無進步。
結果
治療前后骨密度的變化:試驗組治療3個月后,L3、4、股骨頸、Wards區、橈骨遠端的骨密度較治療前明顯升高,分別為65%、81%、46%、58%和117%(p<0.05)。對照組各部位骨密度較用藥前無明顯改變(P>0.05)見表1。
治療前后骨痛的變化:所有患者未發現過敏。治療中僅發現試驗組有2例面部一過性潮熱,輕度惡心,間歇用藥后癥狀消失。多數患者依降鈣素治療1周后,骨痛明顯緩解。治療10次后試驗組總有效率為94.45%,對照組為32.85%。兩組在統計學上差異有顯著性(P<0.01)。
篇7
Abstract:Itanalysesthesubhealthstateintheearlystageofosteoporosis,explorestherecognition,preventionandtreatmenttothediseasefromTCMmethods,prospectingtomakeitnippedinthebud.
Keywords:osteoporosis;subhealth;treatpredisease
“治未病”的思想一直貫穿在祖國醫學中。本文通過分析骨質疏松癥發病前期的亞健康狀態,運用中醫方法探討對骨質疏松癥亞健康狀態的認識及防治,以期將骨質疏松防患于未然。
1骨質疏松亞健康狀態的含義與表現
亞健康狀態表現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以內分泌功能變化和機體各器官功能性變化為主,主要表現為精神、胃腸道、心血管及肌肉等多方面的癥狀。骨質疏松是漸進的過程,在早期階段沒有癥狀,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由于勞累,會出現腰酸、背痛、四肢酸軟、疲乏無力等癥狀,但休息后就會好轉,這種情況發展下去,上述癥狀經常出現,而且痛苦越來越明顯,患者同時出現了駝背,就可診斷為骨質疏松癥。
2骨質疏松亞健康狀態的中醫認識
2.1中醫對亞健康的治療來源于《內經》中“治未病”的學術思想,“治未病”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變。首先從預防入手,從導致亞健康的病因入手,強調“治未病”對防治亞健康狀態的意義。中醫學認為,亞健康狀態的主要病機是:飲食不節、起居無常、情志不遂、勞逸無度、年老體衰等導致臟腑氣血陰陽失調,或正氣耗傷。這種認識和現代醫學對亞健康的認識是一致的。而中醫的虛證與亞健康有諸多相同之處。
2.2骨質疏松癥是以骨組織顯微結構受損,骨礦成分和骨基質等比例地不斷減少,骨質變薄,骨小梁數量減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的疾病,主要是以腰背下肢酸痛、乏力、麻木為主要表現[1]。祖國醫學認為骨質疏松癥最基本的病機是本虛標實。腎虛是骨質疏松癥的發病關鍵。腎虛則腎精不足,骨髓失養,可出現腰背酸痛、腿膝酸軟等骨質疏松癥狀。中醫的腎涉及內分泌、神經、免疫、代謝等多種功能,對全身的生理功能起多種調節的作用。研究表明,腎虛患者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減退,性激素水平下降,進而引起成骨功能下降,使單位體積內骨組織含量減少,發生骨質疏松。肝失調達是女性發病的重要病機。若肝失調達,則肝郁耗血,可致腎精虧損,骨髓失養,肢體不用。中醫認為“女子以肝為本”,肝郁可引起月經失調,這是女性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發生的重要病機。脾主運化生肌,是氣血津液生化之源,為后天之本。脾旺則四肢強健,脾虛則無以生髓養骨,導致疾病的發生。
3亞健康與骨質疏松癥之關系
祖國醫學對亞健康與骨質疏松的最基本的病機認識是一致的,認為兩者都是以腎虛為本,肝郁脾虛為重要病機的病癥。因此,骨質疏松在沒有形成明顯的癥狀時,可視為是一種骨質疏松的亞健康狀態,當出現明顯持續的癥狀時,就是疾病狀態。亞健康狀態通常是指機體雖無明確的疾病診斷,卻以表現出自體生活能力降低,社會適應能力減退,并且顯現出了各種身體不適的癥狀。亞健康的基本特征是身體無明顯疾病,但骨量減少,體力下降,適應能力減退,精神狀態欠佳,各種身體的不適的癥狀可以間斷出現,也可持續存在。由于骨質疏松癥對人的危害嚴重,可導致骨折等多種疾病,所以應當認識和重視骨質疏松疾病形成之前的亞健康階段[2]。
4“治未病”理論在骨質疏松治療中運用
目前對骨質疏松前期亞健康狀態的治療可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1)心理疏導;指導病人保持樂觀暢達的心情,榮辱不驚,使情感波動不過于激烈,保持氣血調暢,臟腑功能不受影響。(2)指導患者堅持運動是調治亞健康狀態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據個體差異,可選擇跑步、游泳、健身、武術、氣功等,適度的體育鍛煉能改善循環,增強呼吸,愉悅心情,促進新陳代謝,從而改善亞健康狀態。(3)食用含鈣豐富的食品如奶及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帶骨的小魚、蝦皮、堅果等。(4)針灸推拿通過手法激發和引導經絡、奇經八脈系統實現扶正祛邪,平衡陰陽,調節氣血功能,使體內正氣旺盛,免疫力增加。調適女性獨特的生理障礙,多從肝、脾、腎經著手。注重陰陽經的選擇,腧穴功能的陰陽搭配以及補瀉手法的有機配合。(5)根據病證的陰陽偏盛偏衰,結合藥物的陰陽屬性和作用,選擇使用相應的藥物。適宜的中藥治療既可以預防亞健康的發生又可以治療已發生的亞健康狀態。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 骨質疏松癥,老年人 推拿治療 健翔理筋推拿法
運用理筋推拿輕手法在改善由于骨質疏松引起的疼痛的同時,對其繼發性的軟組織緊張痙攣得到了很好的松解,內環境及循環的改善對骨鈣的重新分布入骨骼提供了―個很好的前提與基礎。而單純的補鈣及其它藥物治療,對骨質疏松癥的療效有限。在健翔醫院運用滾、掌根揉、推、拇指彈撥等理筋推拿輕手法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67例療效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67例患者,其中女50例,男17例;年齡61-80歲,平均70.1歲。
1.2診斷標準以中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參考日本1996年改動版的標準以骨量丟失百分率(%)診斷法。以雙能x線吸收法測量股骨頸(M-25%以上者)。
1.3主要癥狀為自發性腰背痛、負重性疼痛或主訴周身骨痛,夜間疼痛明顯,勞累運動后癥狀加重。x線表現:x線上均有不同程度骨密度下降,骨小梁稀疏,椎體壓縮性骨折。胸腰椎體有不同程度壓縮骨折1/4以上,1個椎體的35例,2個椎體的17例,3個椎體及以上的有25例(近2個月內未使用影響骨代謝藥物,無嚴重心、肝、腎病變)。
2 治療方法
2.1運用健翔理筋推拿治療,每天治療1次:用健翔滾法沿脊柱兩旁肌肉治療,時間約5分鐘;以掌根及大魚際揉按以壓縮椎體為病變中心約上下四個椎體范圍的兩側豎直肌約5分鐘;以拇指按揉、彈撥椎旁肌肉,以病變椎體相鄰椎體肌肉為主,約6分鐘;點按局部痛點,約4分鐘;以掌根或小魚際推、擦雙側豎直肌,沿脊柱向兩側用大魚際分推及柔按斜方肌、肋間肌、菱形肌等脊旁肌肉約5分鐘。
2.2輔助治療:中藥熏藥及中藥鹽包燙治療,每天一次;口服鈣爾奇D鈣片,每天1次。平均治療時間為5周。
2.3觀察方法主要以臨床癥狀改善為評定,疼痛癥狀完全消失,可以少量負重(治愈);無自發性腰背痛,無夜間疼痛,但仍有少許隱痛,負重后感疼痛(顯效);腰背痛減輕,無夜間疼痛(有效);隨訪3個月癥狀無明顯變化。
3 結果
治療67例患者,治愈率31.3%(21/67);顯效率50.7%(34/67);有效率13.4%(9/67);疼痛緩解總有效率95.5%(64/67)。
4 討論
篇9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因骨量減少、骨組織微細結構發生破壞、骨脆性增加而導致骨折危險性增加為特征的一種系統性、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包括三大類:“特發性骨質疏松癥”“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及“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其中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又分為“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及“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它的主要臨床表現是:疼痛,身高縮短,駝背及骨折。發病原因與性別、年齡、遺傳因素、激素調控、營養狀況、運動、免疫功能及某些藥物的長期使用有關。
有四成中老年人群屬骨質疏松高危人群,而且多為女性。為何“中國大媽”會遇到骨骼危機呢?專家表示,絕經期后的女性由于失去了雌激素的保護,其骨量處于快速丟失階段。
另外,骨質疏松造成的死亡率高,且無癥狀,身高突然變矮要警惕。“骨質疏松,最嚴重的危害便是骨折。”中華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物鹽分會副主任委員林華教授說,“我國70%~80%的中老年骨折是因骨質疏松引起的。一些老人骨折后就臥床不起,日子久了,各種并發癥都可能發生。有統計數據顯示,髖骨骨折一年的死亡率接近30%,比很多惡性腫瘤死亡率還高!”
說骨質疏松是“沉默的殺手”,主要是因為骨質疏松癥一點癥狀都沒有。那么,有沒有辦法能得知自己患上骨質疏松癥了呢?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就是測量身高。
男性最晚在40歲,女性最晚在45歲時,每半年到一年測一次身高,如果半年或一年內身高降低了3~5厘米就要引起高度關注,就一定要到專科進行骨密度的檢查。
另外,如果出現夜間疼痛,也要引起重視。林華教授說,因為骨質疏松有一個特點,就是骨骼在無負重的情況下出現的疼痛,比如睡眠的時候出現腰背痛和全身疼痛的癥狀;另外就是不明原因的乏力,持續三天以上,通過休息以及加強營養沒有任何改善。這些現象常常提示人體骨質疏松癥的發生,應盡快找專業的醫生進行診治。
骨質疏松癥目前的治療以藥物為主,如:二磷酸鹽、降鈣素、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維生素D制劑及鈣劑。老百姓們常常認為,喝骨頭湯能防止骨質疏松,這其實是最大的誤區。實驗證明同樣一碗牛奶中的鈣含量,遠遠高于一碗骨頭湯。
完整的骨質疏松癥預防與治療的方法是:
1.多吃富含鈣質的食物。奶制品,如牛奶、奶酪;優質蛋白質,如牛肉、雞蛋;綠色蔬菜、豆類及豆制品;海制品,如魚蝦、海產植物、貝殼類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奇異果等。
2.加強運動。運動是防治骨質疏松癥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之一。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提出防治骨質疏松癥的三大原則:補鈣、運動療法和飲食調節。運動鍛煉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增加成骨細胞活性,提高骨密度,促進骨形成,從而達到防治骨質疏松癥的目的。同時運動可以提高肌肉的質量,穩定關節,加強靈活性,提高機體抗骨折能力。
3.適當光照。
篇10
關鍵詞:繼發性骨質疏松癥;慢性阻塞性肺病;寒燥;中醫
中圖分類號:R6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717(2012)01-0021-03
Analysis of Secondary Osteoporosis Due to COPD in Northwest Area
LU Yong1, GAO Zhen2
(1.Affiliated TCM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00, Xinjiang, China;
2.State Clinical Research Station of TCM in Xinjiang, Urumqi 830000, Xinjiang, China)
Abstract:By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relations between COPD and osteoporosis, it is believed COPD is one of induction factors of osteoporosis. Cold and dry environment in northwest area, especially in Xinjiang, can increase the possibility of COPD inducing osteoporosis by changing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Besides, it could cause special TCM syndromes of secondary osteoporosis induced by COPD. Thus, the treatment should be improved in northwest area.
Key words:secondary osteoporosis;COPD;cold and d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骨質疏松癥是指以單位體積內骨量低于正常為特征的骨骼疾患,骨質有機成分生成不足、繼發性鈣鹽減少及骨組織微細結構破壞是其主要表現,在中醫多歸屬在骨痿范疇進行辨證治療。目前我國骨質疏松患者約有8400萬左右,占總人口的6.6%,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21200萬,占總人口的13.2%[1]。根據病因可將骨質疏松癥劃分為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和繼發性骨質疏松癥,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又可分為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和老年性骨質疏松癥[2],繼發性骨質疏松包括藥物性、內分泌性或慢性疾患等因素所誘發的骨質疏松。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全球性疾病,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在12個亞太國家和地區的調查中發現,該地區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為6.3%。近期我國在7個地區20245位成年人群進行調查后發現,40歲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為8.2%。二者均為多發病、常見病,近年來研究發現由于各自的多發性,疾病轉導網絡在某些水平處于共用狀態,故而同時發生于同一患者的機率較大,且病情可因相互影響而更為嚴重。
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存在營養不良、體重減輕,這些病人可能處于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高危狀態下[3],Bolton等的研究發現慢性阻塞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骨密度水平低于對照組,其表現是增加骨吸收,抑制骨形成,導致骨量丟失,從而引起骨質疏松[4]。對于嚴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骨質疏松甚至骨折是一種常見的并發癥,文獻報道[5-7]有多達35%~72%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有骨軟化癥,而36%~60%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合并有骨質疏松癥。而更有研究[8-9]揭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總骨質疏松發生率與絕經后婦女發生骨質疏松的機會是相近的。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是繼發性骨質疏松癥的獨立危險因素[10]。
雖然慢性阻塞性肺病導致骨質疏松癥的幾率很大,且骨質疏松是威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嚴重并發癥,而骨質疏松易致骨折,可進一步導致生活質量的下降,使患者治療和康復變得更為困難。但在治療上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道癥狀的易感覺、易發現性,治療往往針對咳、痰、喘的癥狀,療效評價也以此類癥狀之改善為主,但由其所繼發的骨質疏松癥,常常被忽視。目前關于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治療的報道很多,相對來說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繼發骨質疏松癥的研究不多。故在治療慢性阻塞性呼吸系統疾病的同時,應積極采取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的措施,對提高其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合并骨質疏松的治療必須引起臨床醫生的高度重視[11]。
證候作為疾病所處某一階段病理本質的概括[12],體現了所處某一階段的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關系等。疾病(證候)本身不僅會受到特異性致病因素的影響,還受到機體體制、環境、飲食等方面的影響,從而被賦予與當地氣候、飲食等相適應的特點[13]。證候有著其方域性的特點,并且證候的背后有著其發生、發展特定的生物學基礎存在,也即證候與疾病相應的微觀指標有著某種程度的相關性。新疆地處祖國西北,氣候干燥寒冷,特殊的環境和飲食導致了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高發病率和更多的并發癥,亦有研究發現寒冷地區骨質疏松癥的患病率高[14],但是這兩種疾病的發病之間有無具體的聯系,及寒燥環境對慢性阻塞性肺病繼發骨質疏松癥的影響如何,研究者未見相關報道。且目前醫學上還未有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幫助已疏松的骨骼恢復原狀,這就更突出了對于該繼發病早期干預的重要性。
前期我們的研究發現寒燥環境可以導致模型機體免疫功能紊亂[15]、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紊亂[16],產生瘀血癥狀[17],而免疫功能、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平衡狀態、瘀血的產生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發病、變證叢生、癥狀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免疫功能紊亂[18]、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紊亂[19]是中醫腎虛證內在微觀機制改變的表現,而補腎是中醫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大法之一。瘀血形成后不僅失卻了對骨骼的濡養作用,而且阻滯體內,日久不散,嚴重影響氣血的正常運行,使臟腑功能障礙,以致骨組織新血化生緩慢,影響骨組織的正常功能活動。最終導致絡損脈阻,骨髓失養,進而出現全身或腰部酸痛等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表現,終致骨質疏松癥[20]。故而,可以認為寒燥環境可以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病繼發骨質疏松癥的危險性。同樣,隨著研究的深入,現代醫學的觀點也認為慢性阻塞性肺病不僅是單純的氣道內疾病,而且還是肺血管性疾病,是累及全肺的疾病,同時還是一種全身性疾病[21]。凝血功能狀態的改變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全身性的病理改變之一,其與繼發骨質疏松癥關系密切。
近年來有學者提出了慢性阻塞性肺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假設[22-24],也有研究發現慢性阻塞性肺病存在肺及系統性免疫缺陷[25-26]。而且目前已有一些證據顯示,適應性免疫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發生、發展中起作用。認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氣道炎癥是涉及多種炎癥細胞相互作用的慢性炎癥,長期慢性炎癥刺激可導致病人免疫功能改變,使細胞因子異常升高,網絡應答紊亂[27],細胞免疫功能低下[28]。典型的自身免疫應答[29-31]常常自我持續存在;同時,自身免疫疾病也常涉及多器官、多系統,因而慢性阻塞性肺病表現的許多臨床特征也可能是自身免疫應答的結果。而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釋放的一系列的免疫活性物質均有強烈的促骨吸收作用;研究表明T細胞可能在絕經后骨質流失中起著一定的作用,而且在雌激素和免疫系統之間存在著對骨骼的調節關系[32]。據此我們可以推測寒燥環境下機體免疫功能的紊亂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繼發骨質疏松癥的機制之一。
目前關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繼發骨質疏松癥的中醫病因病機、證候研究,文獻報道較少,尤其是與西北方域特點相適應的研究基本沒有,缺乏對該病中醫病因、病機及證候規律的系統研究。因此,亟需加強這方面的研究,以闡明新疆主要中醫證型及特殊證型,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辨證依據,為提高中醫療效打下基礎。并揭示新疆主要中醫證型及特殊證型的生物學基礎;為該病的既病防變,早期干預、早期介入提供支持,以防止或延緩骨質疏松癥的產生,并減輕其嚴重程度。
參考文獻
[1] 趙燕玲,潘子昂,王石麟,等.中國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流行病學[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1998,4(1):1-4.
[2] 辛曉燕,蔡國青.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診斷學進展[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6, 22(7): 395-397.
[3] Nishimura Y,Nakata H,Matsabara M,et al.Bone mineral loss in patic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case[J]. Nippon kyobu shikkan gakkai zasshi,1993,31(12):1548.
[4] Bolton CE,Ionescu AA,Shiels KM,et al.Associated loss of fat-free mass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4,z170(12):1286-1293.
[5] Shane E, Silverberg SJ, Donovan D, et al.Osteoporosis in lung transplantation candidates with end-stage pulmonary disease[J].Am J Med,1996,101:262-269.
[6] Iqbal F, Michaelson J, ThalerL, et al. Declining bone mass in men with chronic pulmonary disease: contribution of glucocorticoid treatment, body mass index, and gonadal function[J]. Chest, 1999, 116:1616-1624.
[7] Incalzi RA, Caradonna P, Ranieri P, et al. Correlates of osteoporosis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Respir Med, 2000, 94: 1079-108.
[8] Shane E, Silverberg SJ, Donovan D, et al.Osteoporosis in lung transplantation candidates with end-stage pulmonary disease[J]. Am J Med,1996,101:262-269.
[9] Iqbal F, Michaelson J, Thaler L, et al. Declining bone mass in men with chronic pulmonary disease: contribution of glucocorticoid treatment, body mass index, and gonadal function• Chest, 1999, 116:1616-1624.
[10] 王剛,李廷謙,楊定焯.慢性阻塞性肺病繼發骨質疏松癥中西醫結合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23(2):155.
[11] 張敏,閻德文,張清玲,等.阿侖膦酸鈉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骨質疏松癥的療效及對肺功能的影響[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4,10(3):343.
[12] 吳敦序.中醫基礎理論[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7.
[13] 高振,李風森,楊劍,等.中醫科研方法學瑣談[J].國際中醫中藥雜志,2010,32(3):218.
[14] 康爽,朱秀英.寒冷地區中老年人骨質疏松認知水平調查分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8,14(6):402.
[15] 高振,阿地力江,哈木拉提•吾甫爾.西北寒燥證證候模型免疫功能紊亂的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8):1225-1228.
[16] 高振,胡漢華,哈木拉提•吾甫爾.西北寒燥證證候模型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紊亂狀態研究[J].中醫雜志,2010,51(10):928-930.
[17] 高振,阿地力江,哈木拉提•吾甫爾.干燥寒冷環境對小鼠生物表征的影響[J].科技導報.2008,26(14):84-87.
[18] 呼健,楊明會,路軍章.益氣補腎方對老年氣虛腎虛證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26(5):586.
[19] 沈自尹.腎陽虛證的定位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7,17(1):51.
[20] 尚德陽.瘀血與骨質疏松癥的關系[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10(9):41.
[21] Voelkel NF, Cool CD. Pulmonary vascular involvement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Eur Resp ir J, 2003, 22: 28-32.
[22] AgustiA, MacNeeW, DonaldsonK, eta.l Hypothesis: does COPD have an autoimmune component[J].horax,2003,58(10):832-834.
[23] VoelkelN, Taraseviciene-Stewart L. Emphysema: an autoimmunevascular disease[J].ProcAm Thorac Soc, 2005,2(1):23-25.
[24] T araseviciene-StewartL, ScerbaviciusR, ChoeKH, et a.l An animal model of autoimmune emphysema[J]. Am J Respir Crit CareMed,2005,171(7):734-742.
[25] Pan MM, Sun TY, Zhang HS Expression of toll- like receptors on CD14+ monocytes from patients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smokers [J].ZhonghuaYiXue Za Zhi, 2008, 88: 2103-2107.
[26] Agusti AG, Noguera A, Sauleda J, et al.Systemic effect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J].Eur Respir J, 2003, 21, 347-360.
[27] 程龍,李建生,馬利軍,等.老年細菌性肺炎患者免疫功能的變化[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1,20:433-436.
[28] 孫雯雯,李燕芹,劉斌,等.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細胞免疫及細胞因子水平變化[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5):2125.
[29] Feghali-Bostwick CA, GadgilAS, Otterbein LE, et a.l Autoantibodi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m RespirCritCareMed,2008,177(2):156-163.
[30] Vassilakopoulos T, Roussos C, Zakynthinos S. The immune response to resistive breathing [J]. Eur Respir J,2004,24(6):1033-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