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的修復方法范文
時間:2023-12-25 17:44: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盆底肌的修復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盆底功能; 康復治療; 產婦; 壓力性尿失禁; 盆腔器官脫垂
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是指盆底支持結構缺陷、損傷及功能障礙造成的疾病。主要是盆腔器官脫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及壓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1]。SUI是指腹壓的突然增加導致尿液不自主流出,不是由逼尿肌收縮或膀胱壁對尿液的張力壓引起的,壓力性尿失禁分為解剖型及尿道內括約肌障礙型兩型,解剖型壓力性尿失禁占90%以上,為盆地組織松弛引起[2]。POP及SUI的發生被認為與妊娠、分娩損傷導致盆底肌肉及其支持組織功能受損有關,表現為子宮脫垂、陰道前后壁膨出,在咳嗽、噴嚏、大笑等引起突然腹壓升高時發生不自主尿液流出。壓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這些臨床表現非女性致命性疾病,但嚴重影響女性生活質量。因此,產后早期進行盆底康復治療對提高女性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本院產科住院經陰分娩產后42 d回院訪視的產婦,門診專職醫生負責宣教及檢查,填寫盆底功能篩查、監測登記表及國際尿失禁咨詢委員會尿失禁問卷表(ICIQ2SF),調查其年齡、既往史、孕產史、末次妊娠分娩情況及妊娠期SUI發生情況。進入本研究的150例產婦,適應證:產后惡露干凈,腹部切口或會陰切口愈合良好,無同步心臟起搏器。2012年1~3月經陰分娩產后6周來院復診的產婦,年齡23~35歲,隨訪至2013年4月。150例產婦隨機分為康復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80例,對照組70例,兩組患者年齡、分娩胎次、分娩方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通過宣教產婦依從性好,自愿接受盆地功能康復治療、監測與隨訪。兩組隨訪至產后12個月。
1.2 分組處理方法 治療組產后6周開始,采用(廣州杉山公司)法國PHEN IX盆底康復治療儀進行盆底康復治療,主要包括盆底肌力評估(也稱電診斷)和電刺激治療,電刺激治療2次/周,訓練20~30 min/次,共15次。盆底康復治療儀治療同時進行盆底肌訓練(也稱Kegel運動),方法為有意識的對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進行自主的縮動作,每次收縮持續3 s以上,然后放松,連續做20~30 min,進行2~3次/d,或做150~200次/d。治療組患者宣教治療過程解剖學圖解,肌力評估、電刺激生物反饋的意義。對照組進行一般的產后康復教育。兩組分別于產后6周、產后6個月及產后12個月隨訪進行盆底肌力評估診斷,測定陰道靜息壓(vaginal resting pressure,VRP)、陰道收縮壓(vaginal squeezing pressure,VSP)及陰道收縮持續時間、尿失禁發生率。產后6周及產后12個月測定POP-Q(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ive examination system)評價盆腔器官脫垂情況。
1.3 盆底康復治療評價標準
1.3.1 盆底肌肉電生理診斷 測定采用法國PHEN IX盆底肌肉康復儀,放置陰道壓力氣囊,推進氣體體積15 ml,測定VRP、VSP及陰道收縮持續的時間。VRP為無主動收縮盆底肌肉時的壓力值,反映陰道容受性及基礎張力。VSP指陰道動態壓為盆底肌肉主動收縮時,通過壓力傳感器收集到盆底肌肉收縮的動態壓力值,正常值為80~150 cm H2O。測量的同時須看到壓力氣囊向內移動,認可為正確有效地收縮。
1.3.2 SUI的診斷標準 神經肌肉低頻電診斷肌力:深層Ⅰ類纖維、Ⅱ類纖維分別在2級以下;淺層Ⅰ類纖維、Ⅱ類纖維分別在2級以下;VSP
1.3.4 PFD治愈的標準 盆底肌力5級,疲勞度為0,陰道壓力張力正常、壓力性尿失禁、子宮脫垂0期為治愈標準。盆底肌力升高2級以上為盆底康復有效。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1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2.1 一般特征 有150例產后6周復診時納入研究,治療組產后6周SUI發生率為25%(20/80),對照組產后6周SUI發生率為24.3%(17/70)。兩組SUI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FPFD是女性常見的慢性病之一,越來越嚴重影響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而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我國政府和全社會高度重視,把FPFD防治作為女性生殖健康一項重要工作。
3.1 所謂女性盆底康復治療(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PFR),是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和廣州杉山公司共同和發展中國婦女盆底功能障礙的防治項目,旨在引進國外新的理念和先進的診療技術,創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FPFD診療技術標準和規范。盆底肌的訓練法是通過患者有意識的對肛提肌為主的盆底肌肉進行自主的收縮,加強盆底肌肉的力量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縮力和增長增長收縮時的時長,改善協調性和對尿的排泄的控制力[3-5]。PFR的臨床意義:電刺激療法是一種被動的盆底康復方法,屬物理療法,對于無法正確、有效進行行為治療的患者,電刺激可以準確的指導其鍛煉作用,喚醒休眠的本體感受器,使盆底肌肉被動鍛煉,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縮,有效改善與治療尿失禁、盆腔臟器脫垂[6]。電刺激可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亦可治療某些排空異常及盆腔疼痛等。生物反饋治療是生物反饋是在盆底肌肉訓練基礎上的主動性盆底康復方法,用以指導患者正確的收縮骨盆底肌肉以及自主性的抑制膀胱逼尿肌的不正常收縮。通過電子生物反饋治療儀,將其探頭置入陰道,以檢測盆底肌肉電信號活動,并采用模擬的視覺信號反饋給治療者,使患者根據這些信號訓練,學會自主控制盆底肌的收縮和舒張,而治療者可通過反饋的信息找到正確的鍛煉方法[7]。通過生物反饋治療可發現和糾正患者不正確的Kegel鍛煉方法,并且通過生物反饋的個體化場景方案治療,更有利與提高康復治療的療效。
妊娠期隨著子宮增大,重力作用對盆地的慢性牽拉造成不同程度軟組織損傷,本研究中產婦首先學會正確的盆底肌肉收縮方法。盆底康復治療的目的是提高盆底肌肉收縮力和延長肌肉收縮持續時間。肌肉收縮的協調性訓練也非常重要,隨意控制盆底肌肉收縮,同時避免腹部、臀部、大腿肌肉的收縮。
電刺激技術是應用生物反饋治療儀進行生物電興奮的治療。通過放置在陰道內的電極傳遞不同強度的電流,刺激盆底肌肉和神經,使盆底肌肉收縮強度和彈性增強,同時可反射性抑制膀胱興奮,使尿失禁得到部分或完全控制[8]。
治療組產后6個月、產后12個月陰道收縮壓、肌肉收縮持續時間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2 產后早期盆底康復治療對產后SUI和POP的作用,產后盆底組織的結構及功能因妊娠和分娩而受到影響,盆底組織的肌肉、筋膜、韌帶在陰道分娩過程常常受到過度牽拉,這些影響可以造成盆底結構和功能上可逆或不可逆的改變。本研究中盆底肌肉訓練包括生物反饋和電刺激,電刺激被認為對尿失禁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治療組產后6周開始進行盆底肌肉訓練,治療結束即產后6個月SUI發生率為2.5%(2/8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2.86%(9/70),囑產婦同時進行Kegel運動,隨訪至產后12個月,仍明顯低于對照組(P
盆底功能障礙就是當前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國內外流行病調查顯示,女性盆腔器官脫垂的發病比尿失禁更為常見,約占已生育女性的40~50%[9]。資料顯示,對產后盆底肌肉強度欠佳患者采用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質量[10]。妊娠及分娩對患者的盆底功能有較明顯的影響,產后通過給予盆底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盆底功能障礙可明顯改善[11-12]。
總之,通過本資料產后盆底康復治療可有效的治療盆前器官脫垂和壓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復治療是治療和預防盆地功能障礙性疾病最有前景的方法,依據盆底電生理及盆腹動力學作為基礎,為患者選擇盆底底個性化康復方案是預防和治療FPFD最理想的途徑。產后盆底康復治療能有效提高盆底肌肉張力,降低尿失禁發生率,改善盆腔器官脫垂。盆底功能障礙防治工作的實施對提高女性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有長遠的社會意義,患者順應性強,適合基層醫院推廣開展。
參考文獻
[1]李崇珍.盆底治療結合瑜伽訓練對產婦盆底功能及體型恢復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2,26(9):2406-2407.
[2]豐有吉.婦產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7,387-391.
[3]陳月秀,劉彩金,陳小紅.女性盆底肌肉康復效果評價[J].交通醫學,2011,25(3):280-285.
[4]馬樂,王雪影.中國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診治進展[J].中國生育健康雜志,2010,21(4):254.
[5]賈爽,李曉環,劉苗貞.盆底肌肉鍛煉防治產后盆底功能障礙60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療前沿,2009,4(17):48.
[6]陳瑜.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加家庭康復器治療產后盆底功能障礙88例臨床分析[J].臨床醫藥實踐,2012,21(7):514-516.
[7]朱錦容,楊炎.電刺激聯合生物反饋在盆底康復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237-238.
[8]李南,曾彩芬.電刺激生物反饋在產后盆底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2010,31(20):2682-2684.
[9]朱秀梅,蔣聯群.盆底肌訓練聯合電刺激用于產后尿失禁患者的效果觀察[J].Journal of Nursing(China),2012,19(2):49.
[10]宋巖峰,李寶恒.盆底修復手術后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1,27(1):8.
[11]侯穗興.產后盆底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0,8(17):29.
篇2
2.鼻內鏡下治療隱匿性鼻出血236例趙明俊,張江云,孫愛東
3.肺栓塞診斷的研究進展季曉微,張馨赟,劉振威,嚴惟力
4.干細胞移植治療壓力性尿失禁研究進展實用醫學雜志 姜麗
5.幽門螺桿菌臨床分離株尿素酶基因B的原核表達、純化及免疫活性周珍文,關銳梨,夏慧敏,鄧秋連,謝永強,黃勇,廖燦,龔四堂,ZHOUZhen-Wen,GUANRui-li,XIAHui-min,DENGQiu-lian,XIEYong-qiang,HUANGYong,LIAOCan,GONGSi-tang
6.成人散發性激素耐藥性腎病綜合征差異基因的篩選李霞斌,曹靈,陳宣世,李瑤,孫興旺,LIXia-bin,CAOLing,CHENXuan-shi,LIYao,SUNXing-wang
7.經橈動脈持續SV監測用于風心病非心臟手術1例林潔,魏新川,田舜
8.蒿甲醚對K562細胞作用的體外實驗研究左曙光,劉淳,劉馨,周永春,伍治平,王熙才
9.新趨化因子DMC對順鉑致HT-29細胞凋亡的影響周志濤,朱偉,王穗海,李明
10.異丙酚預處理對燙傷大鼠血漿肌鈣蛋白Ⅰ含量和心肌基質金屬蛋白酶-2表達的影響江鵬,凌瓊,屠偉峰,吳財能
11.硬膜外膿腫1例張彥匣,蔡寶松
12.腫瘤壞死因子-α和白介素-1β對小鼠腹主動脈炎癥反應及內皮P-選擇素表達的影響劉瑩,吳爵非,劉儉,伍巍蘭,楊莉,滕中華,蔡晶晶,謝佳佳,賓建平
13.不同強度吸氧預處理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效應康凱,魯瑤,張西京,KANGKai,LUYao,ZHANGXi-jing
14.年齡對人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分離培養的影響陳津,馬予潔,黃梁滸,王慶華,付云烽,譚建明,CHENJin,MAYu-jie,HUANGLiang-hu,WANGQing-hua,FUYun-feng,TANJian-ming
15.兩囊三腔管在直腸急性大出血中的應用劉紅波,楊安
16.鼻黏膜接觸點頭痛與接觸類型分析實用醫學雜志 樓正才,樓放毅,楊劍,LOUZheng-cai,LOUFang-yi,YANGJian
17.成功救治猝死55分鐘患者1例黃俊珍,陳惠超
18.肝纖維化指標的水平對肝豆狀核變性的評估邵新華,劉曉青,徐芹芳,吳潔,烏玉麗,張雅芬,SHAOXin-hua,LIUXiao-qing,XUQin-fang,WUJie,WUYu-li,ZHANGYa-fen
19.高頻超聲在小兒腸套疊診斷中的應用孟彬
20."橋"式修補術在中老年婦女盆腔臟器脫垂中的臨床應用分析車坤蘭,何鳳儀,江梅珍,陳勇霞,戚潛輝,周龍書,CHEKun-lan,HEFeng-yi,JIANGMei-zhen,CHENYong-xia,QIQian-hui,ZHOULong-shu
21.MCM7和Rb蛋白在胃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陳軍,曹驥,覃思繁,CHENJun,CAOJi,QINGSi-fan
22.蒙特利爾認知量表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輕微認知功能障礙的診斷價值胡玲玲,儲興,姜東林,胡鋒,李成萬,孫鈞銘,HULing-ling,CHUXing,JIANGDong-lin,HUFeng,LICheng-wan,SUNJun-ming
23.實用醫學雜志 新生兒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5767例篩查分析呂靜,鄧國生,謝理成,LVJing,DENGGuo-sheng,XIELi-cheng
24.腹腔鏡遠端胃癌根治術后機體功能恢復的優勢研究趙耀,姜寶飛,秦震生,ZHAOYao,JIANGBao-fei,QINZhen-sheng
25.胰島素抵抗與高血壓病大動脈順應性及左室肥厚的關系關健,陳秋蘭,GUANJian,CHENQiu-lan
26.成功搶救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并發DIC和高白細胞血癥1例季美華,陶健,黃泉,胡彩華,陳進,馬海佳
27.無創動脈檢測儀結合彩超檢查在心腦血管相關疾病中的研究張海鷹,黃李芳,馬芳芳,ZHANGHai-ying,HUANGLi-fang,MAFang-fang
28.妊娠晚期貯存式自體輸血在Rh(D)陰性孕婦中的應用林甲進,張瑛,朱碎永,LINJia-jin,ZHANGYing,ZHUSui-yong
29.P16、mmp7蛋白在子宮腺肌病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張愛群,孫富國,陳錄庭,霍江濤
30.三種聲門上通氣裝置在全麻患者中應用的比較張引法,王立中,胡小霞
31.不同方法評價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管鈣化伍強,孫艷,楊鐵城,袁麗萍,曾海鷗
32.陰道延長術在宮頸癌根治術中的應用研究陸敏,歐衛香,王湘萍
33.垂直鎖骨下和兩點法腋路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方法的比較韓流,高玉潔,蔣衛清,鮑紅光
34.圍手術期糖尿病患者應用胰島素泵與多次皮下注射胰島素的效果比較蔣海玉,齊俊榮,孫蕾
35.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臨界病變介入干預對基質金屬蛋白酶-9、高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張瑩,余丹青,譚虹,周穎玲
36.糖尿病對男性質量的影響鄧顯忠,廖波,龔志勇,崔曙,余曉東
37.云南省昆明地區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特征與診治分析鄭盛,王玉波,劉海,尹靜,朱為梅,肖瓊怡,王建剛,郭致平
38.MTT法對惡性淋巴瘤的藥敏檢測及臨床應用研究曹麗芝,龍明輝,陳金燕,劉人樹
39.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治療對腹式非脫垂子宮全切除術患者盆底功能的康復療效曹麗,蘇園園,韓燕華,陳汝虹,劉曉珊,黃瑾,翁麗,龍麗珊
40.缺氧誘導因子-1α、葡萄糖轉運蛋白-1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異位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袁小琴,邊文會
41.經陰道Prolift全盆底懸吊術治療盆腔器官脫垂11例效果分析譚金鳳,余利云,馮麗萍,朱波,姚書忠,謝洪哲,王寧寧,TANJin-feng,YUli-yun,FENGLi-ping,ZHUBo,YAOShu-zhong,XIEHong-zhe,WANGNing-ning
42.鼻內鏡鼻腔框架結構重塑治療常年性變應性鼻炎98例唐輝,馬儉
43.胸骨上段正中小切口在心臟外科手術中的應用謝斌,郭慧明,盧聰,黃煥雷,張曉慎
44.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10例診治體會高金輝,蔡銘智,蔡麗生,洪建明,陳培臻,林小雷
45.微型骨錨修復止點撕脫錘狀指畸形的臨床應用朱其,邱海勝,吳建偉
46.肝內膽管結石并膽管狹窄524例手術分析譚黃業,樊獻軍,張力峰,肖詠梅,孟承果,馬杰宏
47.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患者半規管功能分析張麗艷,盧滿存
48.16層螺旋CT冠狀位重建成像對孤立性肺結節的診斷韋建林,郭興,馮慶
49.白細胞介素-18啟動子基因在云南基諾族、傣族、僾尼族人群中的遺傳多態性高建梅,董虹,撒亞蓮,鄒云蓮,唐慧,嚴新民
50.后腹腔鏡治療腎上腺疾病78例胡敬祖,董自強,周天貴,皮名芳,陳曉波,張平,毛錚,張路生
51.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治療ALT<2ULN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臨床研究陳文莉,陳小蘋,陳學福,黃晶,陳仁,CHENWen-li,CHENXiao-ping,CHENXue-fu,HuangJing,CHENRen
52.帕利哌酮緩釋片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的療效與安全性研究劉建君,楊劍虹,楊身國,陳震,LIUJian-jun,YANGJiang-hong,YANGSheng-guo,CHENZhen
53.三種藥物療法在絕經后婦女節育環部分嵌頓取環術中的比較貢桂華,楊佩芳,嚴梅華
54.纈沙坦聯合百令膠囊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臨床觀察婁鵬華,龍新勝,李磊本
55.鼻下方結膜瓣移植在青光眼合并翼狀胬肉術中的應用成建萍,杜珍妮,諸錢偉
56.卡維地洛治療小兒擴張型心肌病49例分析錢宗云,徐康康
57.山楂內金口服液治療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效果分析劉金鳳
58.米索前列醇用于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終止妊娠的安全性研究陳宇,黃亞絹
59.信息動態
60.伊曲康唑治療血液病合并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臨床分析實用醫學雜志 曲雙,陳碧云,廖麗昇
61.口服大劑量維生素B6輔助治療小兒難治性癲癇療效分析毛開新
62.阿奇霉素聯合強的松治療肺炎支原體肺炎180例分析謝逢強
63.復方甘草酸苷片及鹵米松乳膏聯合窄譜中波紫外線治療白癜風的療效觀察唐云志,黃曉安,趙婷婷,徐樺
64.鹽酸坦洛新緩釋膠囊治療輸尿管結石并前列腺增生的療效觀察李偉,梁建波
65.小劑量芬太尼在小兒全憑靜脈麻醉的應用蔣華,陳勇,歐陽碧山
66.麻黃堿、氯胺酮對順式阿曲庫胺肌松效應的影響張兆平,顧美蓉,房寧寧,孫國華,高宏
67.帕瑞昔布鈉對頜面外科術后芬太尼靜脈自控鎮痛的影響張學政,蔣柳明,徐旭仲,周穎
68.腎性貧血的網織紅細胞6項參數分析趙應斌,黎華連,丁燕玲,劉宇
69.逆轉錄環介導等溫擴增檢測人星狀病毒1型向文龍,宗文萍,胡貴方
70.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骨髓涂片脂肪含量檢測及意義崔秀鳳,宋林,張文亮,穆云,胡可勝,孫續國
71.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儀檢測尿管型的評價鄭洪,梁雪冰,葉聯珍
72.夏科氏關節病16例誤診分析程千,張曉霏,狄東華,趙建忠
73.小兒主動脈弓病變合并心內畸形的術后護理何華英,劉凌虹,李曉璐
74.伊容膠囊治療黃褐斑臨床觀察張高明,張力軍,周瀾華
75.假性高血壓的研究進展康維強,宋達琳,劉國樹
76.癌癥去惡化與自然消退的研究進展張品南,金鵬程,劉翠
77.類風濕性關節炎的MR評價姚秋英,劉曉晟,許建榮
78.高血壓血管重塑機制研究進展許康
79.齊墩果酸的抗腫瘤作用機制李旸,劉卓剛,吳斌
80.上皮間質轉化在腫瘤侵襲和轉移中的研究進展張五德,周業江,ZHANGWu-de,ZHOUYe-jiang
81.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術后一期縫合膽管45例臨床分析夏洪兵,梁金榮,何曉軍
8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自發性氣胸的臨床分析鄧火金,樊慧珍,于化鵬
83.皮片引流在婦產科腹壁切口的臨床應用分析王嵐,王彥林,端木江琳
84.糖尿病足的綜合外科保肢治療鄺石峰,鄧國三,連繼洪,謝文斌,王冕
85.乳腺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伴肩部纖維肉瘤1例董超
86.早期微創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基底節出血52例分析白利軍,李步峰,黃艷貞
87.美西律致老年人超敏反應綜合征1例倪通,黃方
88.鼻竇炎手術術中上頜竇聯合中鼻道置管及術后細菌學觀察汪湘勇
89.腸梗阻術后二次氣管插管導致氣管狹窄1例莊海舟
90.肝臟疾病對PCT檢測結果的影響胡永林,劉陽,潘娟,何應中,陳澤慧,羅顯華
91.高頻超聲定位下鎖骨下靜脈穿刺236例分析張雪良,徐敏,金獻冠,徐子琴
92.淋巴結結內、結外濾泡樹突細胞肉瘤2例蔡宜玲,周鍔,許林杰,滕曉東
93.支氣管異物并咯血1例阮玉姝,陳世雄
94.面肌痙攣顱內神經微血管減壓術后并發急性肺栓塞2例馮璞,韓宏彥,陳國強,陳軍,敖強,左煥琮
95.應用深低溫處理同種異體動脈修復下肢血管傷的護理陽桂香
96.Pentz-Jegher綜合征1例張瑜,王磊,郭繼中
97.實用醫學雜志 精原細胞瘤伴高beta-hCG1例牛曉東,黃勇
16.心率波動對64層螺旋CT冠狀動脈成像質量的影響和相應對策陳燕浩,金朝林,張樹桐,CHENYan-hao,JINChao-lin,ZHANGShu-tong
17.晶體因素在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發病機制中的影響,王莉,高丹宇,LIPeng,WANGLi,GAODan-yu
18.RECK蛋白與微血管密度在外耳道及中耳鱗癌中的表達及其相關性劉湘,王武慶,陳建福,陳崇喜,周靜,LIUXiang,WANGWu-qing,CHENJian-fu,CHENChong-xi,ZHOUJing
19.HOLE基因外顯子2區SNP與先天性心臟病的關聯研究張亞莉,徐琳,蒙仕仁,王劍青,邱健,ZHANGYa-li,XULin,MENGShi-ren,WANGJian-qing,QIUJian
20.血管緊張素原基因核心啟動子區A-6G多態性與白族原發性高血壓的關聯分析姚超永,尹雪艷,吳利先
21.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認知功能影響因素的研究魏兵,聶秀紅,張連國,任魁,樊曉軍,韓硯如,WEIBing,NIEXiu-hong,ZHANGLian-guo,RENKui,FANXioo-jun,HANYan-ru
22.后程三維適形放射治療Ⅲ期非小細胞肺癌生存分析龍洪清,謝叢華,周福祥,張弓,梁辰,鄧滌,張俊紅,周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