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將進酒范文

時間:2023-03-23 07:53: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李白將進酒,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李白;《將進酒》;藝術分析

從類型角度看來,《將進酒》屬于具有較高理想水平的作品類型,在題材上,則屬于詩歌。同時,其也是一個抒情性較強的作品,具有較高的藝術性,通過聲同情間的密切結合表達出詩人的濃厚情感。為了更好的把握《將進酒》的藝術特點,在此,我們對該作品進行全面的藝術分析。

一、《將進酒》的類型與體裁

(一)作品類型

從類型方面看來,《將進酒》屬于具有較強理想特征的作品。作為理想型文學,《將進酒》已經實現了對現實的超越,在對表現性具有較高追求的同時也表現出了十分明顯的理想主義色彩。從全篇可以了解到,整部作品當中充滿了不凡的氣象以及狂放的豪邁,整個時刻狂作而備份,沉著而豪縱,可以說具有著強大、不可想象的力量與氣勢。同時,在整個詩篇當中通過巨額數字以及夸張手法的應用實現其豪放之情的表現,且同時具有十分深厚、充實的內在情感。節奏方面,疾徐盡變,在具有奔放特征的同時不留易,通過狂放肆意語言的應用實現詩人激憤、狂放等情緒的表達。從詩歌的開頭“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就能夠直觀的感受到作者的夸張手法,在第一句中,不僅強烈的表現出黃河在奔流當中產生的氣勢,同時也將黃河之水比作時間一樣,在不復返之后不僅使人感受到時光如梭、青春易逝的感嘆,同時也具有一種脫俗、瀟灑的情懷。而在第二句當中,則實現較多代表顏色詞匯的融入,如“青”、“雪”等等,以較為形象的方式實現人生短促、年華易老畫面的描繪。其中,“青”同“雪”之間、“朝”同“暮”之間構成了強烈的對比,即一個人在早上還是一頭黑發,但在晚上時,已經滿頭白發,以此給人以一種視覺上的沖擊,更能夠使人感受到時間的快速流淌。通過該種具有虛幻特征的描寫,不僅能夠較好的體現出理想文學變形、虛構以及夸張方法,且在不追求外表真實形的同時更好的實現情感真實的追求以及情感邏輯的遵循。在這里,作者大膽對自身幻想、想象能力進行發揮,對黃河水從天而降以及青絲變換等形象進行虛構描寫,強烈的表現出對時光易逝感慨的表達。

(二)作品體裁

從體裁角度看來,《將進酒》也屬于詩的范疇當中。詩是一種具有活躍結構、具有韻律節奏以及語詞凝練的文學體裁,具有較為明顯的跳躍性、音樂性以及凝練性。對于《將進酒》而言,其作為李白創作的古體詩,整個詩歌以七言為主,其中間或具有三言以及十言長局,整個作品句式具有參差錯落的特征,具有富于變化以及音節清亮的特征。在整個詩篇當中,作者通過精粹、凝練語句的應用將不得志以及壯志未酬的深意放置在詩歌當中,更好的實現詩人人格的體現,并通過生動、準確語句的應用實現相應場景的勾勒。同時,詩句中也有時間的跳躍,“朝如青絲暮成雪”,朝夕之間的大幅度跳躍,突出時光流逝、青春易老,體現了詩的跳躍性。

二、《將進酒》抒情特征

(一)聲同情

對于詩句短篇,其主要以七言為主,其中具有一定的三、五言句,詩句又主要以散行表現,在通過短小對仗句點染的基礎上在節奏方面具有較多的變化。在《將進酒》當中,其中“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句子當中充滿了口語色彩以及生活情緒,且在流暢、自然語言當中實現喝酒過程中愉快的氣氛。而在這里,詩句突然變成的三言,并使得讀者在閱讀時獲得了別樣的韻味。在結尾處“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又將詩句變為三言,則在增加詩句閱讀通順性的同時使詩歌具有了更高的韻味,再結合詩歌自身的內容,也充分表達出了詩人灑脫豪放以及不注重錢財的特征。通過最后一句的表現,在將整個詩歌推向新的同時保證其能夠同前方良好呼應,在以豪情實現哀愁凸顯的同時進一步實現整個詩歌中心以及主題的深化,不僅是詩人豪放瀟灑性情的體現,同時也是整個詩歌的點睛之筆。此外,詩歌在格律以及聲調方面也同詩本身情調具有十分協調的特征,較好的實現詩人詩歌豪放以及豁達特征的表達。

(二)抒情方式

在詩歌抒情當中,其所使用的修辭方式即作者在抒情當中所使用的語言方式。在抒情話語當中,可以使用的修辭方式有較多,如對比同夸張、象征同比喻以及用典同借代等。在《將進酒》當中,李白對夸張的修辭方式進行了充分的運用,以此更好的實現其豪邁詩情的表現。在開頭位置,其描寫到黃河水從天上傾瀉而下,具有十分壯觀的特征。在詩歌中,其通過夸張手法的應用,最大程度上突出了黃河奔流當中所具有的磅礴氣勢,給人一種大氣、豁達的感覺。而對于高堂明鏡的描寫,則感嘆人生衰老的悲哀悵惘,同樣通過夸張手法的應用實現生命短暫的無奈與悲痛。“會須一飲三百杯”當中的“三百杯”同樣是虛指,通過巨額數字的描寫,李白對喝酒當中的豪邁進行了充分的體現,在詩歌最后,“與爾同銷萬古愁”的描寫更是一種夸張,不僅是對愁緒的時空長度的描寫,充分體現出了“愁“之長,同時也表明一壺美酒就能夠澆滅這萬古之愁,更是體現出了詩人瀟灑、豪邁的性情。同時,詩歌當中對于陳王,即曹植的描寫,則表明了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憤懣情緒。在該典故中,曹植通過《名都篇》的描寫表現出一個貴族青年無所事事姿態,僅僅通過飲酒為樂消遣歲月。對于該中描寫,實際上描寫的就是詩人自己,以此抒發其不受重用的悵惘情緒。

(三)抒情角色

在抒情性作品中,抒情角色是詩人表現情感時所處的地位。在詩歌當中,主要的抒情角色根據其類型的不同可以分為三種:第一種,以作者第一人稱出現,在作品當中,“我”即表示詩人自身;第二種,即作者在整篇文章中為一個敘事者,在故事講述當中,或者以托人的方式抒情,或者以代人的方式抒情;第三種即作者為一個敘事者,在針對一個事件實施講述的過程中表達情感。在《將進酒》當中,詩人以酒消愁,回首往事,還沒有取得功業,但人生卻已經發出了短促的悲嘆。而對該種悲嘆來說,其卻并不是凄凄慘慘,而是具有豪邁、慷慨的特征。在詩歌中,詩人通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方式表達表示了對未來的向往,在表達出自身懷才不遇的同時表現出了自身渴望用世的思想。在詩句當中,“我”即表示詩人自身,詩人在對自我價值具有充分自信以及肯定特征的同時實現其慷慨激昂以及資信精神的表達。而在詩歌當中對丹丘生以及岑夫子的勸酒詞,更是體現出了作者的豪邁精神,即要同好友沉醉在酣暢痛飲的情況下實現人生快意的享受。此時此刻,詩人已經同詩歌當中的“我”融為一體,在直接實現內心生活表現的基礎上實現狂放豪邁性格以及曠達人生態度的表現。

三、結束語

《將進酒》作為我國著名的詩歌,自身具有十分豐富的分析意義。在上文中,我們對李白《將進酒》的藝術分析進行了一定的研究,作為具有濃厚文學意義的作品,該作品還有更多方面值的我們去探究、學習。

參考文獻:

[1]云丹敏.說《將進酒》的教學[J].現代職業教育.2016(15):55-56.

[2]談勝軼.李白《將進酒》:牢騷、怨懟中的盛唐氣象[J].中學語文.2016(Z1):77-79.

篇2

關鍵詞:李白;豪放飄逸;《將進酒》

在講蘇教版《唐詩宋詞選讀》教材時,我開設了一節《將進酒》的公開課。通過這篇課文,我更進一步地品味到李白詩歌“豪放飄逸”的特點。

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說:“詩之豪者,世稱李白。”宋朝的胡仔在《漁隱叢話》引王安石的話說:“白之詩歌,豪放飄逸。”蘇軾也說:“太白詩飄逸絕塵。”可見,“豪放飄逸”是前人公認的李白詩風的總特點。在這里,“豪放”主要是指豪邁奔放,感情坦蕩,是情感的層面;“飄逸”主要是指意境廣遠,意象宏大,行文天馬行空,是意象、手法等藝術的層面。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將,是“請”“愿”的意思。同樣的含義,《詩經?衛風?氓》中有“將子無怒,秋以為期”的先例。“將進酒”意即“勸酒歌”,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將進酒》是一首勸酒詩,李白勸的是自己的友人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離開長安已達八年之久。李白離開長安后,開始了以東魯、梁國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當時,他跟好朋友岑勛曾多次應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人在不同的場合、心情下,喝酒的方式也不同。我們看李白勸友人怎樣喝酒呢?“杯莫停”,喝得快、疾;“會須一飲三百杯”,喝得縱情;一直喝到“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的程度,足可見其豪飲!這也不禁讓我們疑惑:李白為什么讓人如此狂飲?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時光苦短,應當及時行樂,是他勸酒的一方面原因。

此時的李白已經52歲了,我們還記得他30歲時第一次到長安,但四處碰壁,乘興而來,敗興而歸。當他離開長安時寫下了一首詩《行路難》,最后一句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42歲時他第二次進長安,這次是“奉詔入朝”,躊躇滿志,“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但他進京后才知道自己不過是充當粉飾太平的御用文人,后被排擠出長安,政治抱負不得施展。此次離開長安后,他也寫了一首詩《夢游天姥吟留別》,最后一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理想再次破滅,“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在對酒當歌之時,李白怎能不舉杯痛飲,暢抒自己滿腔的憤懣不平之情?

“人生得意須盡歡”,此刻的李白得意嗎?他有過一次“奉詔入朝”的經歷,可是這段經歷,實為恥辱。“烹羊宰牛且為樂”,一個“為”字,看出刻意的追求與營造。李白想要及時行樂,可內心充滿的是悲!寫作此詩時的李白已經52歲了,生命進入暮年的他,認為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是希望自己在政治方面一展抱負,而不是以文字粉飾太平。胸懷大濟蒼生的遠大理想的李白,遭遇現實生活中的政治上的不得意,是他勸酒的另一方面原因。

面對自己的境遇,生性豪放的李白,并沒有消極地悲傷下去。“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李白一舒長期郁積在胸的不平之氣,又感嘆“古來圣賢皆寂寞”,自視甚高的詩人以圣賢自況,也是一種自我安慰,悲涼中又滿含激憤!

《將進酒》中蘊含的情感異常豐富,我們再回顧一下,李白勸酒的對象:岑夫子、丹丘生。這其中盛情設宴的是丹丘生,熱情勸酒的本該是他。李白積極響應,倒也無可厚非,可是豪情大發的李白在宴席上,“將進酒,杯莫停”,反客為主地勸主人痛飲。不僅如此,當理智的主人丹丘生以“少錢”為由想結束酒宴時,“酒酣胸膽尚開張”的李白高叫出了:“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五花馬,大概相當于今天的名車寶馬,千斤裘,更是價值連城。世俗的禮法在李白面前,都是蒼白的,而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更可見他的率真自然,性格豪放。

通過對《將進酒》中情感的探究分析,我進一步地體會了李白豪邁奔放、坦蕩率真、不拘小節的情感,這正是李白詩歌豪放飄逸風格的一個方面。豪放飄逸,還體現在本詩的其他地方。例如,夸張手法在這首詩中多次出現,“黃河之水天上來”“朝如青絲暮成雪”“千金散盡還復來”“會須一飲三百杯”“斗酒十千恣歡謔”“與爾同銷萬古愁”等詩句中都有體現。

篇3

王者榮耀李白的使用技巧如下:

1、李白可通過使用技能將進酒,三段移位誘導敵方偷巨龍主宰,讓技能位于巨龍或主宰的地方,然后故意移位出現在敵人面前,誤導他們,從而實現偷巨龍主宰;

2、把握時機使用技能將進酒,躲避敵人,抓準時機反敗為勝;

3、使用李白的技能配合,施放大招,通過選擇打野或攻擊敵方小兵來解鎖技能,避免了敵人的傷害來解鎖大招。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須盡歡的前一句是朝如青絲暮成雪。出自《將進酒》。《將進酒》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沿用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詩。此詩為李白長安放還以后所作,思想內容非常深沉,藝術表現非常成熟,在同題作品中影響最大。

詩人豪飲高歌,借酒消愁,抒發了憂憤深廣的人生感慨。詩中交織著失望與自信、悲憤與抗爭的情懷,體現出強烈的豪縱狂放的個性。全詩情感飽滿,無論喜怒哀樂,其奔涌迸發均如江河流瀉,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變化劇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張,且往往以巨額數量詞進行修飾,既表現出詩人豪邁灑脫的情懷,又使詩作本身顯得筆墨酣暢,抒情有力;在結構上大開大闔,充分體現了李白七言歌行的特色。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具體而言,“五讀”是指在古詩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縱向劃分出來的“仿讀―解讀―悟讀―品讀―美讀”五個步驟。現以我對《將進酒》的教學實踐對此法作具體闡釋。

一、“仿讀”

就是讓學生先聽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范讀,然后自己模仿、試讀,這一步解決讀準字音和把握朗讀節奏,讓學生對文章產生學習的興趣,并有一定的語感。

我在教學《將進酒》時,簡單的導入語后首先讓學生帶著盡情欣賞的心態聽一遍張道林的朗讀,感受其中的音樂美、節奏美、文字美、情感美,他們就會情不自禁的模仿、試讀。其次,讓學生自由模仿朗讀,提醒學生注意生字詞的讀音與語句的停頓處理。再次,放第二遍錄音,讓學生輕聲跟讀感受本朗讀讀出的是什么情感。這樣,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不但解決了讀準字音和把握語句停頓的問題,還讓學生對本文產生了極大興趣,后面的教學推進也就會水到渠成。

二、“解讀”

就是讓學生結合課前提示、課下注釋、課后練習理解課文大意,并通過小組討論和相互質疑,疏通不理解的詞句。

對于《將進酒》,學生通過“仿讀”不難從中初步感受到李白淋漓暢快的浪漫主義詩風,容易理解為本文是詩人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反應。但這樣的直觀感受同課前提示中的“詩人借題發揮,盡吐郁積在胸的不平之氣,也流露了施展抱負的愿望”還有極大差距。那么究竟是什么主題呢?我們的理解到底同實際主題相差多遠呢?挑起學生好奇心,讓學生帶著問題“解讀”。這為本文的深入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悟讀”

主要是結合對文章的整體閱讀,師生共同分析、探討, 研究文章主旨,這一步不求精深,只求讓學生主動去領悟。這有利用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

教學《將進酒》時,我讓兩三個學生根據自己對本文的理解在全班有感情的朗讀,并說說自己這樣讀的理由。有的學生強調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有的強調了“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有的強調了“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全體師生就他們朗讀時對本文內容與情感的把握這點進行評析、探討。在評析中教師注意充分肯定學生的看法,不用唯一答案去限制他們的思維,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大膽領悟。

四、“品讀”

就是學生反復品讀關鍵語句,探究關鍵句在文中的作用及其豐富的內涵,并體味語言的優美和修辭的巧妙。

《將進酒》教學進行到此,我叫學生研討這首詩的“詩眼”是哪一句。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自讀詩歌,整體感知。他們回答有:“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等句子。這一步教師的引導與小結很重要。我充實肯定學生的回答的基礎上,告訴他們,同學們的不同看法,正是李白矛盾苦悶復雜的內心體現。從而層層引出對本文主題深入的理解。

五、“美讀”

就是讓學生在前面幾步學習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不機械模仿錄音帶的讀法,力求有感情有自我的誦讀課文,將文章的內涵傳達出來,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并達到感悟創新的地步。更重要的是體會到文本之美,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對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是極為有用的。

在教學《將進酒》時,我就叫學生進行“情境模擬法”朗讀。提示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李白其人在其境中勸酒。學生們紛紛進入角色投入的大聲朗讀著,自我陶醉著。然后我叫學生自薦到講臺上表演性的朗讀。通過學生的反復讀與我的引導,上臺朗讀的學生大多能較好的處理停頓、重輕讀、情感的表達。有些學生還真有了自己個性化的處理,這表明學生對本文的理解是深入的。現在把我們師生在朗讀上最后達到的一致處理敘述如下。

篇6

一、敘議結合的方式不同

《夢游天姥吟留別》在構思和表現手法方面,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它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別、留別詩的惜別傷離之緒,而是借留別來表明自己不事權貴的政治態度。在敘述的時候,作者沒有采取平鋪直敘的寫法,而是圍繞著一場游仙的夢幻來構思,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權貴的主旨上。作者圍繞夢游天姥山這個中心,按時間順序描寫了夢前、夢中與夢后三部分內容,然后再水到渠成地議論抒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種奇特的構思給作者的幻想開拓了廣闊的領域。

《將進酒》則采用邊敘邊議的方式,結構流暢,氣勢奔放。作者一邊敘述與友人岑勛到另一好友元丹丘的穎陽山居作客,三人歡聚宴飲的情形;一邊抒發自己的感慨。詩中的許多句子,例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等等,邊敘邊議,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作者豪放的氣概和懷才不遇的感慨以及堅定的理想信念。尤其是結尾,詩人突然迸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契合,使全詩內容更加深廣。

二、景物描寫的詳略不同

《夢游天姥吟留別》的景物描寫極盡鋪排之能事,想象豐富,夸張大膽,景物奇特瑰麗。作者大膽運用夸張的手法來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運用了比喻、對比、襯托、夸張、聯想等修辭手法寫熊咆龍吟,寫雷電霹靂,寫仙界宮闕,寫霓衣風馬……把幻想的場面寫得活靈活現,真是令人眼花繚亂,驚心動魄。當然,作者寫幻想是為“不事權貴”的主旨服務的,他寫神仙世界的美麗,正是反襯現實世界的丑惡;寫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現對現實世界的憎惡,以及不愿跟權臣貴戚同流合污。

《將進酒》則對景物描寫著墨較少,僅開頭的四句,寫景角度由宏觀到微觀,由遠到近,由大到小:第一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第二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用以表現時光易逝之感;三、四兩句用夸張的手法表現了人生易老之慨。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然而卻不墮纖弱,可以說是一種巨人式的傷感,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

三、夸張手法運用有別

《夢游天姥吟留別》的夸張手法的運用在開篇描寫天姥山之雄奇高俊時就已經“藝壓群芳”,這種夸張不是簡單地放大事物的原貌,而是融合著詩人的美好情感。像開篇所寫天姥山橫空出世的雄姿,其中就蘊涵著作者對天姥山的景仰與向往之情。下文中作者對夢境的描繪,同樣離不開夸張手法的運用,才把洞天仙境描寫得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將進酒》中的有些夸張手法是用數字來表現的,例如用“一飲三百杯”表現豪飲,用“斗酒十千”表現酒價的昂貴,用“萬古愁”表現愁的深廣。有些則屬于感覺的夸大,如“黃河之水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朝如青絲暮成雪”極言人生之短暫。諸如此類的夸張句都表明作者用辭大膽,也表現了他那豪放飄逸的詩風。總之,作者運用夸張手法表現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夸之感,其根源就在于詩中充實深厚的內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

四、句式錯落,形式多樣

篇7

1、李白被后人譽為詩仙,李白和杜甫并稱李杜。李白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象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

2、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來源:文章屋網 )

篇8

2、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宋蘇軾《題西林壁》

3、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唐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

4、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5、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6、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7、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8、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陸游《游山西村》

9、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10、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蘇軾

11、野曠沙岸凈,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

12、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13、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4、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北齊北朝民歌《敕勒歌》

15、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16、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唐李白

17、云來山更佳,云去山如畫,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張養浩《雙調雁兒落兼得勝令》

18、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19、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吳均《與朱元思書》

20、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21、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唐李白

22、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23、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2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酈道元《三峽》

25、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

26、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唐李白《蜀道難》

27、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28、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唐錢起《陪考功王員外城東池亭宴》

29、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30、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愁。李白

3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唐李白

32、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33、雄雞一唱天下白。唐李賀《致酒行》

3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唐王維《漢江臨泛》

35、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36、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37、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38、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39、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40、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4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42、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唐白居易

篇9

2、“黃河落盡走東海,萬里寫入襟懷間。”李白《贈裴十四》

3、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4、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5、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6、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篇10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2、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3、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李白《贈裴十四》)

4、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