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概論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9 03:15: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交通工程概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交通工程概論

《世界高速鐵路概論》教學改革探析

摘要:近年來人們對軌道交通的關注熱情日益高漲,首次提出“交通強國”戰略目標,應時代要求,高速鐵路的基礎知識急需普及。一方面社會迫切需要更多掌握軌道車輛專業知識的技術型人才,另一方面,為“加快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世界高速鐵路概論》課程“生逢其時,責任重大”。本文對《世界高速鐵路概論》的課程特點以及教學難點進行了系統闡述,在分析與總結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提出了課程教學的改進方法。

關鍵詞:高速鐵路;課程特點;教學難點;教學改革

近幾年來,我國鐵路事業蒸蒸日上,城市軌道交通發展迅猛,加上“中國高鐵走出去”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廣大人民群眾更加渴望了解到高速鐵路的相關知識,尤其是在大學生中涌現出一大批“火車迷”,開展高速鐵路知識的普及教育勢在必行。

一、課程概況及目的

軌道交通學科致力于鐵路以及城市軌道交通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緊緊抓住“中國高鐵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機遇,以“潔凈能源地面交通學科鏈”為依托,廣泛的結合機械、電氣、土木和交通等相關學科,重點關注軌道交通的結構和乘員安全,實現對軌道車輛全生命周期的監測;學科定位于“安全、節能、環保”,并且以“產、學、研”結合作為協同創新的手段,以團隊建設和平臺建設為發展的基礎,以國際化合作、卓越人才培養、重大科研項目為主要推動力,主動配合上海市以及國家科技部的創新體系發展思路,為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世界高速鐵路發展概論》這門課就是針對十多年來我國高速鐵路蓬勃發展的大環境,為拓寬同濟大學學子的知識面,了解世界各國高速鐵路的發展歷程,同時引導學生從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等多角度綜合評估高速鐵路發展所帶來的影響,更好地將當前國家倡議(“一帶一路”)與學生所學專業(如車輛工程、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緊密結合,增強學生學習后續專業知識的興趣。本課程擬在介紹高速鐵路有關基本知識、相關背景的基礎上,結合非軌道交通專業學生教育的特點,從車輛工程、交通運輸、經濟管理等跨學科的角度進行教學,為學生開啟更廣闊的專業聯系創造條件。

二、課程特點

查看全文

軌道交通專業課程碎片化教學與實踐

摘要:如何提高高職學生對專業課程的理解程度,提升學習效果,一直是大多數高職院校面臨的問題。文章針對軌道交通專業課程,提出一種理實結合的碎片化教學模式,將軌道交通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碎片化處理,利用現代媒體工具、互聯網等技術和方法進行碎片資源的開發與設計,在更好的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有利于后期實現標準化建設及流程化管理。

關鍵詞:軌道交通;高職教育;碎片化教學

1引言

軌道交通已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隨著我國軌道交通產業的進一步升級,以及國家對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化推進,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軌道交通專業高等職業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機會,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特點就是在基礎理論學習的基礎之上,更加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為了實現這樣的培養目標,給行業輸送合格的職業應用型人才,職業教育的課程教學設計也應該更具象化、直觀化。本文從探索更適合于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出發,提出碎片化教學的思路,在軌道交通專業高職教育中利用逐級模塊化細分知識點,系統梳理分析課程所包含的知識模塊,再以底層知識點為最基本的單元建立碎片資源庫。本文以高速鐵路概論課程為例,分析該門課程的知識體系及脈絡,找準適合高職學生的碎片單元,并利用現代媒體工具、互聯網等技術和方法進行碎片資源的開發與設計,在更好的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有利于后期實現標準化建設及流程化管理。

2在高職類院校軌道交通專業中探索碎片化教學的必要性

2.1軌道交通專業課程的復雜性、多元性

查看全文

土木專業課程教學方法研究論文

摘要:這是一篇土木工程概論論文,本論文主要闡述了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教學方法及其團隊考核方面的內容,土木工程概論論文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必修專業基礎課,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加深對土木工程的了解和熱愛,激發學習興趣,自覺地提高自身素質,并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礎。本文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團隊、考核方式等方面,談了課程建設的思考。

關鍵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團隊;考核方式

土木工程概論是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必修專業基礎課。教學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土木工程專業及土木工程的主要類型,了解土木工程材料、設計及施工的一般概念,認識土木工程的基本建設程序及工程規范的基本輪廓,了解土木工程領域的新技術及發展趨勢。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加深對土木工程的了解和熱愛,激發學習興趣,自覺提高自身素質,并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礎。為了做好土木工程概論的課程教學,應加強課程建設,以下是幾點思考。

一、教學內容要適應教學對象

教學內容是課程建設的核心,課程內容要有科學性、先進性、趣味性,同時應考慮到授課對象的知識背景。土木工程概論課程安排在大學教育的第一學期,授課對象是剛剛高中畢業的大學新生,對專業知識完全是未知和茫然的,土木工程概論課程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專業,激發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學內容既應充分反應專業的主要內容,又應淺顯易懂,并最好結合工程實例來介紹。

二、教學方法應有針對性

查看全文

物流管理專業線上教學資源供給分析

摘要:隨著電商經濟的不斷發展,物流成為了新的熱點問題,物流管理專業應運而生,一個新興專業在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線上課程平臺與物流管理專業線上課程供需匹配情況分析,了解在線上教學資源供給在物流管理專業方面的優缺點,為今后物流管理專業的線上課程建設提供方向。

關鍵詞:物流管理;線上教學資源;線上課程平臺

1研究背景

配合國家經濟發展需要,物流管理專業的線上教學管理平臺在課程方面進行了相關的準備,并完善了教學資源。與此同時,國家還提出要結合當地線上教學平臺和各校實際,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充分利用國家網絡云課堂、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國家開放大學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高等教育出版社愛課程等免費平臺,指導學生在線學習。“線上教學”對于很多高校教師來說,無疑是一次挑戰,但同時也是對我國“互聯網+教育”模式建設情況的考驗,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推動力。在慕課中資源分配不甚合理,如教育學專業等方面的慕課種類相對繁多,而物流方面的課程資源就少了很多。甚至于慕課上物流專業網課概念模糊,很多慕課并沒有明確標注物流課程[1]。物流管理專業開設時間較短,2001年的時候全國只有一所高校招收物流管理專業本科生;雖然全國招收物流本科專業、高職高專的高校在不斷增加,并逐步形成了“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完善的物流高等教育體系,但其課程體系發展還不完善,給線上教學的實施造成了很大的阻力[2]。本文主要對物流管理專業利用各公共平臺進行線上教學情況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建議。

2物流管理專業線上課程開設需求情況

根據教育部的《高等職業學校物流管理專業教學標準》《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及各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立物流管理專業需要開設的專業理論教學課程共13門,具體如表1所示。

查看全文

物業開發中停車列檢庫結構柱網布置設計探討

摘要:以上海軌道交通2個車輛段的停車列檢庫為例,對比介紹了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段中最重要的停車列檢庫的結構柱網設計。由于停車列檢庫占地面積大,為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停車列檢庫多考慮上蓋物業開發。通過合理選擇結構柱網,提升停車列檢庫的性價比,并對不同的跨線方案進行對比,從而得出合理的跨三線結構柱網設計方案。

關鍵詞:地鐵;物業開發;停車列檢庫;結構柱網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迅速發展,地鐵已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車輛段是城市軌道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停車、檢修、整備地鐵車輛的功能。每個車輛段由面積超過100000m2的房屋組成,其中,停車列檢庫是車輛段中最重要的大庫。本文擬對上海軌道交通2個車輛段的停車列檢庫設計進行對比。目前,這兩個庫均已投入使用多年。雖然停車列檢庫的功能相同,但由于業主要求和大庫平面組成等不同,因此,采用的結構柱網布置方式也不盡相同。下面就這兩個庫的結構形式進行對比分析。

1工程概況

上海軌道交通9號線和12號線停車列檢庫的主要經濟技術指標。

2停車列檢庫

查看全文

“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

摘要:專業基礎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對促進高校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意義重大。以專業基礎課《社會學概論》為例,對其“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思路與實踐進行了探索,主要涉及課程的模塊、專業知識和技能教學目標、思政元素參考模式、“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實施方法五個內容。

關鍵詞:專業基礎課;課程思政;改革;實踐

一、“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國內外相關研究

國外并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此相關的研究是各國對高校通識教育理論與實踐的不斷探索。19世紀中葉,杜威認為在課程內容上自然科學知識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一樣可以滿足社會需要,引發了美國通識教育運動和選修課程改革。20世紀70年代,哈佛大學再次對通識課程進行了全面改革,重視大學生共同價值觀、方法論和思維方式的培養,被公認為迄今為止實施通識教育最好的模式之一。我國教育部在2017年12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指出要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此后學界開展了大量“課程思政”的理論研究與課堂教學改革實踐。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1)“課程思政”在高校全程全方位育人中的作用研究。邱仁富對“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的理論進行了研究。[1]張正光(2018)認為應該從戰略高度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程、專業教育課程三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2]李如占(2018)認為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相比,“課程思政”具有獨特的滲透性、潛隱性特征。[3](2)“課程思政”改革的路徑探析。劉磊(2018)認為應加強頂層設計,致力實現“課程思政”的統籌規劃。[4]譚曉爽認為應通過明確主體責任、構建“課程思政”體系、破除專業壁壘、提升教師育人能力等路徑。[5]王禾玲認為應提煉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范式。[6](3)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課程思政”的課堂教學改革實踐。許多高校在學習上海“課程思政”的經驗基礎上,充分尊重不同學科特點,把學科內容與思政內容有機結合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在教師培訓、課程教學目標與大綱、教學內容、教育資源與教學設計、師資力量建設、第三課堂等方面進行了探索。總之,國外高校的通識教育已經很成熟,對國內各高校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思路及教學方法有借鑒意義。國內高校對“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研究和實踐探索仍處于起步階段。面對眾多高校及眾多不同的專業,需要有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課程思政”課堂教學改革進一步探索來更好地實現高校全方面育人目標。

二、專業基礎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意義

專業基礎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對促進高校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意義重大。主要體現在:(1)專業基礎課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有助于探索高校專業基礎課育人功能的發揮。在社會多元價值背景下,單純或過度依賴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大學生進行價值引導的局限性日益凸顯。專業基礎課的“課程思政”課堂教學改革,可以努力挖掘專業基礎課中豐富的育人資源,探索出在教學主渠道中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立體化的育人路徑。(2)專業基礎課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有助于促進高校教學質量的提高。通常大學生對專業課教師的認同度更高,與專業課教師的接觸更多,大學生的價值觀更易受專業課教師的影響。專業課教師應更加努力發揮專業課程的隱性教育資源,實現“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統一,讓專業課教學課堂內容更豐富,思政教育內容更深刻,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專業基礎課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能為其他專業課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提供較好的借鑒。高校任何學科都蘊含著人類對自然、社會和人的思維規律的探索,蘊含著道德、倫理、法律及價值觀等內容。專業基礎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參加者有專業教師和思政教師,可以更好地進行思政老師與專業老師的聯合備課,共同探索專業基礎課的育人功能,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好的模板。

查看全文

八層框架結構設計管理論文

摘要

本設計為長春市老干部活動中心設計,全樓共八層,建筑面積約為6000㎡。設計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建筑部分,包括對建筑的平面設計,建筑立面的設計,建筑剖面設計等。本設計采用了大空間設計,這樣更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使用者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進行內部分隔,充分體現使用者的意志。第二部分為結構設計,包括框架梁、板、柱的設計以及樓梯設計等。本設計的結構采用框架承重,柱距為6.3m×6m,內、外墻均采用陶粒混凝土空心砌塊砌筑,有利于減輕建筑物自重;其中框架梁、柱的設計都采用彈性理論方案,板的設計采用塑性鉸線法理論設計。設計過程中還進行了地震作用下彈性位移驗算。通過對建筑的造形、建筑的立面和基礎部分的施工、樓面的做法、頂部的做法等一些施工工藝的設計,進一步理解建筑設計要求和結構設計要求。設計后達到了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方面的要求。

關鍵詞:活動中心大空間設計框架承重彈性理論塑性鉸線理論

Abstract

ThedesignoftheChangchunCitycadrescenter,Thewholebuildingsestotal8F,aboutfloorspace6000squaremeters.Designisdividedintotwoparts:Thefirstpartofthebuilding,includingtheconstructionofgraphic,constructionFacadedesign,Buildingprofiledesign,constructionstructureprocedureandsoon.Thisdesignhasusedthebigspatialstructure,sotheuserscanbettermeetthedemandfullyreflectsthearchitectural.Thesecondpartisdividedintostructuraldesign,Includingtheframebeam,slab,column,designaswellasstaircasedesignandsoon.Thiscadrescenterusestheframeload-bearingsystem,Columnforthe6.3m×6m,theconcretehollowblockmasonryhasadopted,theceramicwallandreducestheloadofbuilding;Theframebeamsandcolumnsaredesigneduseselastictheory,Boarddesignusesplastichingemethodofdesigntheory.Designprocessalsoconductsseismicelasticdisplacementcalculation.Throughtheconstructionoftheextension,buildingfacadeandinfrastructurepartoftheconstruction,floor,thetopofthepracticesofsomeoftheConstructionTechnologyDesign,furtherunderstandingofbuildingdesignandstructuraldesignrequirements.reachsthedesignrequirementsofthestrength,stiffnessandstabilityrequirements.

Keywords:ActivitycenterThebigspacedesignTheframeacceptheavyFlexibletheoriesTheplastichingemethod

查看全文

3+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與實踐

摘要:為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實踐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山西大同大學與中國重汽大同齒輪廠簽訂協議,實施“3+1”人才培養模式。為了解該模式的有效性,以2017年和2018年參加實踐學習的學生為樣本,展開深入調查,重點關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后續推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有力支撐。調查結果顯示,“3+1”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過程中存在一定問題,需不斷改進和完善,但學生總體滿意度較高,取得了豐厚的實踐學習成果,證明了以實踐為根本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向的正確性。

關鍵詞:新工科;“3+1”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型人才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一所地方性高校,隨著當前區域特色經濟轉型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出多元化、具體化、精細化,因此亟須高校快速推進人才培養適應性調整,以滿足當前人才需求。新工科和“雙一流”政策的出臺為高校人才培養提供了目標、要求和方向[1]。為快速推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適應新形勢下人才培養要求,山西大同大學積極拓展人才培養渠道,基于區域優勢,與大同煤礦集團公司、中國重汽集團大同齒輪有限公司和大同泰瑞集團建設有限公司等相關企業單位開展廣泛深入的人才培養合作,快速推進我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工作,為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近年來,國內高校為應對新形勢、新發展,對人才培養做了諸多改革和研究。產學研深入結合發展已經為高校人才培養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校企多樣化的合作方式為人才培養提供了更好的實踐環境,新型創新創業及孵化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了發揮多種潛能的新空間[2]。面對高等工程教育新環境,浙江大學通過優化學科生態布局、學科交叉催生復合專業、多元貫通主動升級傳統學科、建構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等途徑,為工程教育回歸工程實踐提供進一步的實踐探索[3]。張偉等[4]在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3+1”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的基礎上,開展了“三位一體”培養模式改革研究,力爭實現學生、學校和企業“三贏”。北京理工大學依托“2011計劃”“北京高精尖中心”等高水平平臺,通過學科協同、教學科研融合、校際融合、校企融合、國內外融合等“五融合”育人新模式,建立了校企深度合作培養復合型拔尖創新人才的共贏機制[5]。楊小兵[6]構建了新工科背景下“卓越計劃”人才培養新模式,針對實踐教育提出了“創新實踐教育”體系。鑒于我校當前在實踐教學條件方面的限制,為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快速提升人才培養質量,2017年與中國重汽集團大同齒輪有限公司簽訂了人才培養協議,快速推進了“3+1”人才培養模式的相關工作,在我校先期完成學生前三年的理論教學培養的基礎上,最后一年集中安排在企業實踐學習,見圖1。圖1“3“3+1”人才培養模式是我校人才培養歷程中的一次全新嘗試,是實踐教學過程中邁出的重要一步,標志著我校人才實訓實習基地不僅由校內拓展到了校外,而且時長由幾周拓展到了一年。同時,該模式的實施也是一種巨大的教學挑戰,在教學、食宿和安全等方面都需多方合作、全力應對。本文通過對兩屆學生的跟蹤調查及對該模式的效果進行評價,開展“3+1”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1實踐條件

中國重汽集團大同齒輪有限公司擁有先進的生產設備、檢測儀器,裝備實力雄厚。共配備主要生產設備1300多臺(套),絕大多數為數控設備,擁有國內一流的柔性齒輪加工線、AGV變速箱裝配線和高效滾道式變速箱裝配線。生產線、設備和產品樣品分別見圖2~圖4。通過對大同齒輪有限公司生產環境、食宿、交通和安全等各方面綜合評估,該公司具備條件與我校“3+1”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對接,可提供一流的綜合人才培養環境。

2“3+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查看全文

會展經濟發展論文

摘要:當今世界,會展經濟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也有目共睹。從全球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再次對會展經濟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做以綜合分析,以期使會展經濟對城市發展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明晰化。

關鍵詞:會展經濟;城市;可持續發展

1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及定位

1.1城市可持續發展概念提出的背景

城市化最早出現于歐洲和北美發達國家,如荷蘭、英國、比利時和冰島等國家,這些國家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經達到90%以上。而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城市大規模發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城市化進程相對比較緩慢,這主要是由于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城市化發展水平和性質受制于其本身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口狀況、歷史上所形成的居住體系和自然地理等各方面的條件。城市化的發展一方面推動了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和社會的不斷發展,把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向新的階段,另一方面也給人類社會的發展帶來一系列問題和威脅。隨著世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斷增長,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斷涌現,城市病也屢屢出現。

城市病的典型特征是:眾多的人口擁擠在空間有限的城市,住房擁擠、交通緊張、就業壓力大大增加;由于人口和經濟社會活動的集中,特別是汽車等機動交通工具的增加,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破壞堪憂;社會分化加劇,貧富懸殊擴大,在一些地方形成“貧民區”,甚至出現社會治安的嚴重惡化。這些城市病在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大大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難度,引發了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城市在經濟、環境以及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可使其負面的、消極的影響也不容忽視,這種形勢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應運而生。

查看全文

建筑工程專業教學論文10篇

第一篇:建筑工程管理專業沙盤教學研究

工程管理專業是近年來,應社會建設的需求設立的的專業。隨著全球經濟趨于一體化,國際工程項目管理業務激增特別是高鐵等技術輸出帶來了大量的國際工程。對項目經理的全面掌控能力要求提高,對建筑工程經濟、建筑工程法規以及項目的實際管理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由此可見,工程管理專業是一個具有鮮明特色、對學生有較高要求的專業。

一、提升建筑工程管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的重要性

作為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學生,僅僅依靠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從教學目標上來考慮還是從以后的就業單位的要求來看,本專業學生必須對項目管理有融會貫通的的變通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依據課本教條的去搬用。根據對本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業崗位進行調研分析,有將近75%的學生在施工企業、咨詢公司或是監理公司從事現場施工技術管理、預算或者招投標工作。而實踐能力是本專業學生走向工作崗位的最基本的素質要求。正是這樣在教學中開展實踐環節是把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經歷聯系起來的絲帶,是學校培養學生專業興趣和提高教學多樣性的不可缺少的環節。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工程的出現,用人單位對學生的工程實踐經歷也逐步提高,為了讓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在步入社會能夠很快的適應工地高難度快節奏的工作,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迫在眉睫。

二、項目管理沙盤模擬在教學實踐中的引入

沙盤模擬是讓學生通過各種項目管理里的角色以及和同組人員配合參與合作完成一個模擬工程。是從項目的調研開始--項目的立項--項目的合同簽定--項目的實施過程--項目的最后完工的全過程,使學生在進行沙盤模擬操作的時候把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得到有效貫通。在進行操作過程中,讓每名學生根據要求代表一個施工崗位角色按要求完成各種實際操作,最后通過規則和軟件來考核判定每個隊伍的管理成果。沙盤管理模擬環節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前期策劃階段、執行階段、收尾階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