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思想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4 17:14: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法制思想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法制思想

鄧小平法制思想內在要求

摘要:鄧小平法制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鄧小平法制思想的精髓和核心是“法治”。良法治理是法治的基本內涵,也是鄧小平法制思想的內在要求。正確領會鄧小平法制思想,推行良法治理,對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意義重大。

關鍵詞:鄧小平;法制思想;良法治理

鄧小平同志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從保障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結合中國實際,對新中國建國以后法制建設的歷程進行深刻反思和總結,創立了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理論。鄧小平法制思想充滿著“法治”的光輝,“法治”是其法制理論的精髓和核心,是我國現階段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指導思想。良法治理,是法治的基本內涵,也是鄧小平法制思想的內在要求。因此,正確領會鄧小平法制思想,對于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意義重大。

一、鄧小平法制思想的精髓

領會鄧小平法制思想,關鍵在于把握其法制思想的內在要求,即要深刻理解其思想精髓。對鄧小平法制思想精髓的把握,不能僅從字面上加以理解,必須透過其思想的形式表達,從他眾多的關于民主法制建設的重要講話以及同時期我國法制建設的重大成果中去領會其精神實質。關鍵要抓住兩點:(一)厘清法制與法治的關系毋庸置疑,鄧小平同志在談到法制建設的時候,大量使用的詞匯是“法制”一詞,“法治”一詞只是偶爾出現,比如:在1986年9月他在會見外賓時,曾明確提出過,“要通過改革,處理好法治和人治的關系,處理好黨和政府的關系”①因此,人們極容易陷入一種認識上的誤區,即鄧小平同志更重視法制建設,對法治關注較少。但是理解鄧小平法制思想,不能只看表象,只注意其形式表達,更應透過表象去把握其本質。他關于“法治”的表達雖然少,但是十分重要和關鍵的,這體現了其法制思想的內在要求?!胺ㄖ啤迸c“法治”兩者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不能等同。我國使用“法制”一詞的時間很早,包含兩層含義:“法制”泛指國家的法律和制度,是法律制度的簡稱;同時,“法制”還包含依照法律來治理國家的治國方式、原則和制度之意。法制不僅要求有法可依,而且要求以法律制度作為行為準則,依法辦事。這兩層意思中,法律制度是基礎,依法治理是要求。沒有依法治理這個要求,法律制度這個基礎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講,自先秦時期開始,甚至更早,我國便已經有了法制,在《禮記•月令篇》中便有“命有司,修法制”的記載。而“法治”一詞,最早是由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提出的,它是與“人治”相對立的一種治理國家的原則、理念和方式。關于“法治”,亞里士多德認為:“法治”應該包含兩層意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同時,依照理論界的普遍觀點,“法治”強調對國家權力的限制和制約,“法治的真諦在于保障人權,控制公權”②,由此可見,“法制”與“法治”之間的根本區別在于是否對權力有限制和約束,對權力沒有限制和約束的“法治”,與“法制”無異。當然,“法治”以“法制”為基礎,但“法治”卻不是“法制”之必然。在專制社會中,也有法律制度,也講依法治理,但卻沒有法治,關鍵就在于法是專制法、嚴刑峻法,法治的基礎——“良法”尚不存在。(二)鄧小平法制思想的精髓——法治透過鄧小平法制思想的表達形式,不難發現鄧小平法制思想的實質或精髓是“法治”,而不是靜態層面的“法制”。鄧小平同志關于法制的眾多著述或講話主要表達了三個方面的思想:即反對人治、重視法制建設、制約權力。首先,鄧小平同志旗幟鮮明地反對人治。十年,教訓慘痛,使鄧小平深刻地認識到了人治的危害,從而提出要以法治代替人治。1978年,鄧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就指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法制。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雹坂囆∑酵具@段話充分表達了其主張依法治國,反對人治的思想。同時,他還進一步指出:“把一個國家、一個黨的穩定建立在一兩個人的威望上,是靠不住的,很容易出問題?!雹芸梢?,鄧小平同志反對人治的態度是十分鮮明的。其次,鄧小平同志十分重視民主法制建設。如前所述,無論是法制還是法治,都離不開法律制度建設。鄧小平同志對我國兩千多年封建建社會的歷史進行了反思,1992年在南方視察時強調:“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⑤相類似的體現鄧小平同志重視法律制度建設的相關講話還很多,其主旨就是要加強法制建設,實現有法可依,把國家的各項工作納入到制度化、法律化的軌道,最終實現國家各項工作的依法治理。所以,鄧小平同志在世期間,我國的法制建設工作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法律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基本實現了有法可依,與他高度重視民主法制建設不無關系。最后,鄧小平同志明確主張對權力進行制約。權力制約是法治區別于法制的關鍵,這也是鄧小平法制思想的實質和精髓所在。鄧小平同志從保障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對共產黨長期執政的狀況進行了反思后指出,權力過分集中是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他還指出,要加強對黨的監督,因為在當前的中國,最容易、最有資格犯大錯誤的就是中國共產黨。鄧小平同志的這些講話,表明了權力過分集中是不利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的。怎樣才能使中國共產黨少犯錯誤甚至是不犯錯誤?這就需要對執政黨、黨的領導干部進行監督。而有效的監督,就是對權力進行制約,沒有制約的權力必然泛濫??梢?,鄧小平的法制思想充分表達了其對權力進行制約的法治理念和原則,為我國實行依法治國方略的指明了方向。

二、良法治理是鄧小平法制思想的內在要求

查看全文

彭真民主法制思想形成及貢獻

摘要:彭真是我國偉大的政治家、革命家,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主要奠基人,為我國法制建設事業創造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彭真民主法制思想具有深遠影響和現實指導意義,對我國法治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代,對彭真民主法制思想的研究仍十分必要。本文主要研究彭真民主法制思想的一些內涵、形成及其貢獻,從三個部分論述:第一部分概述了彭真民主法制思想豐富內涵中的三個方面,第二部分論述了彭真民主法制思想形成的條件及過程,第三部分簡單概述了彭真民主法制思想的三點貢獻。

關鍵詞:彭真;民主法制;形成;貢獻

一、彭真民主法制思想的內涵

彭真民主法制思想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基本經驗的有機組成部分,其核心內容是用制度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強調人民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對我國法制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彭真民主法制思想內涵豐富,主要從三方面介紹:(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誰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行動,誰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迸碚嫱镜倪@番話在特權思想濃厚的政治生活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對于社會主義法制建設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二)立法應從實際出發,面向群眾。立法是法制工作開展的前提和基礎,法律制定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法律的實施效果,因此,彭真同志確立了立法工作兩項原則,其一即立法要從中國實際出發,“立法需要有兩個依據:一是實際情況,二是憲法。”我國各地區經濟、文化差異都很明顯,立法必須從實際出發,做到因地制宜,彭真同志的論述也是體現了從實際出發的重要性;另一項原則就是要走群眾路線,立法應該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社會主體作用。(三)依法辦事,不能僅依靠政策。彭真同志深刻認識到治國不能僅靠黨的政策,還要依法辦事,這種轉變也是中國共產黨治國方式的歷史性轉變。

二、彭真民主法制思想的形成

任何思想都不可能憑空產生,需要建立在特定社會環境中,彭真民主法制思想亦不例外。其思想形成與成長環境、人生經歷和個人魅力密切相關,此外,我國特定時期的時代特點對彭真民主法制思想形成也起著推動作用。(一)彭真民主法制思想的形成條件。1.成長環境的熏陶。彭真同志出生在山西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蒙昧時期,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農村環境的社會教育”,彭真同志曾提到“農村環境對其思想啟蒙有很大影響,農村教育使彭真了解許多社會上發生的事?!贝謇锎钆_唱的戲曲也使彭真從小就有做人要正直的意識;父親傅維山自彭真懂事,便開始教他識字、識數,有時會帶他參加集會,這種啟蒙教育方法使彭真較早關心社會問題,了解人情世故,思想也逐漸成熟;鄰居程大叔也是彭真的啟蒙老師,他知道很多歷史上、社會上的事,傳授給彭真學問。環境對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農村生活環境對彭真日后的民主法制思想起很大的啟蒙作用。2.現有理論的影響。作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彭真同志即使遭受到錯誤的批判也始終堅信馬列主義、思想,他曾在多個場合強調馬列主義、思想的重要性。馬列主義法制思想在實際中也確實對彭真民主法制思想的形成產生了深刻影響。馬列主義法制思想主要內容有:(1)法制來源于物質生活,是社會關系的反映。馬克思曾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文中提到法律不是立法者的主觀發明,而是來源于物質生活。(2)法制受社會發展規律影響。馬克思認為規律具有不可抗性,法律的運行必須符合社會發展規律。(3)司法獨立和法律監督原則。列寧十分重視司法建設,注重法律監督,提倡人民參與到法律監督中。彭真民主法制思想是對馬列主義法制思想的繼承與發展。3.人生經歷的磨練。在祖母的堅持下,彭真去太原進行深造并成功考入省立一中。彭真在回顧自己革命道路時曾說道:“在省立一中頭半年就罷課干校長,接觸了共青團員和共產黨,我的思想轉變是在省立一中,這是我革命思想的啟蒙階段?!笔×⒁恢羞@段時間也是彭真革命思想啟蒙的階段。1923年~1929年,彭真同志推動山西革命運動,在白色恐怖中又推動了石家莊、天津等地的革命;1929年彭真同志被迫入獄,身處獄中仍堅持研讀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在隨后的六年領導獄中斗爭、組織政治犯學習;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彭真分別負責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革命工作和東北局工作,都做出了重要的戰略決策;新中國成立后致力于社會主義法制建設,與董必武一起領導的法律委員會承辦了建國初期立法工作;彭真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復出,又著手恢復立法工作,帶領法制委員會制定了多部符合國情的法律,為我國法制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彭真經歷了發展和健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歷程,其民主法制思想是實踐的產物,是在特定條件下接受了實踐檢驗產生的。(二)彭真民主法制思想的形成階段。1.彭真民主法制思想產生。國民革命期間,彭真同志領導太原、石家莊等地的工人運動,1929年被捕入獄,在獄中仍堅持研究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總結國民革命失敗經驗,為后來領導法律建設打下了一定法律基礎。抗日戰爭時期彭真在晉察冀根據地積極探索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經驗,進行法制建設,解放戰爭時期又在東北局開展法制建設,這些經歷都使其積累了豐富的法制建設經驗。2.彭真民主法制思想發展。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法制建設取得了巨大進步,1954年彭真被選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兼秘書長,自此他便擔任起全國人大常委會日常工作,致力于領導法制建設。“必須完善我們的法律,但這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想馬上將所有法律都制定出來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應該的”,彭真在報告中的這些論述也體現了他的民主法制思想日益完善,作為法制建設主要領導人,這一階段,彭真為建立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社會主義法制做出了巨大貢獻,其民主法制思想也逐步完善。3.彭真民主法制思想成熟。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要求實現法制的呼聲越來越強,為現代化建設營建良好環境同樣也急需健全的法制。彭真在恢復工作后的一系列講話中也闡述了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問題,“社會主義法制早就應該搞,可我們建國后當時沒有這種意識,總覺得有黨的指導,有政策就行,結果貽誤了事情,這從反面教育我們社會主義法制不搞不可?!痹趽畏ㄖ莆魅魏?,彭真僅用三個多月就領導擬定了七部法律,開創了我國法制建設的新局面。后為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又主持制定了1982年《憲法》和其他基本法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查看全文

鄧小平依法治國與法制思想論文

內容摘要:鄧小平法制思想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新的實踐經驗的總結,它的核心是“依法治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法制思想的指引下,我國的民主法制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發展,黨的十五大運用鄧小平理論,對歷史經驗進行了科學的總結,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把依法治國提到了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戰略的高度,作為發展人民民主,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十五大報告指出“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p>

本文闡述分析了鄧小平同志關于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明確指出了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從逐步恢復,健康發展到空前興盛,是在鄧小平法制思想的指引下進行的。通過對依法治國新的偉大實踐的探討,來闡明鄧小平法制思想與時俱進的品質和它所體現的時代精神。鄧小平法制思想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偉大實踐的理論基礎和指導原則。學習和研究鄧小平法制思想對于實施依法治國方略,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鄧小平法制思想;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理論探討;現實意義

鄧小平法制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人對民主法治不懈追求的思想結晶,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偉大實踐的理論基石。作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鄧小平,他對中國法制建設所作出的杰出貢獻,在于深刻地總結了我國建國以來民主法制建設的經驗教訓,以保障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科學、全面地闡釋了法治發展的一般規律,提出了一系列關于社會主義法制的理論,引領中國人民走向民主和法治的圣殿。學習和研究鄧小平法制思想,對于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順利實現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鄧小平法制思想的理論精髓為推進依法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出了內在要求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髓,是思想的精髓,同樣也是鄧小平思想的精髓。在鄧小平法制建設思想中當然也始終貫穿著這一理論精髓。在這一基本精神的指導下,鄧小平對我國法制建設的諸多問題作出了精辟的論述,同時,也對我國的法制建設提出了諸多的內在要求。

查看全文

依法治國法制思想思考

一、鄧小平“依法治國”法制思想產生的歷史背景及其主要觀點

(一)、鄧小平“依法治國”法制思想的歷史背景

法制(legalsystem),即法律制度的簡稱,一般而言是指對具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和經其受權的國家機關所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總稱。鄧小平的法制思想,是指他對法制所持的態度、基本觀點或總的看法?!罢J識的邏輯進程與客觀事物的發展過程是相一致的?!币蚨∑酵緦Ψㄖ频恼J識與法制在中國的發展是相一致的。雖然在《鄧小平文選》第一、二、三卷中,我們很難找到“依法治國”、“法治”等明確表述,但我們通過對起其著作內在精神的領悟,卻能夠發現“依法治國”、“法治”恰恰是鄧小平法制思想的核心和精髓。

1、形成及階段的劃分

鄧小平的法制思想的形成,根本上是新的歷史時期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反映、總結和升華。一般認為應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年**屆**全會—**年**大,其主要觀點基本形成。提出了法制對于民主、秩序的作用、“十六字”方針、加強立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打擊經濟犯罪等觀點。第二階段:**年**大—**年**大,其法制思想得到進一步發展。提出了一國兩制、香港基本法律不變、通過法律來解決貪污腐化和濫用權力、一手抓建設和一手抓法制等觀點。第三階段:**大—**年鄧小平南方講話和十四大,形成了完整的科學體系。提出了“還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還是靠得住些”等觀點。

2、形成原因

查看全文

鄧小平法制思想與依法治國

內容摘要:鄧小平法制思想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新的實踐經驗的總結,它的核心是“依法治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鄧小平法制思想的指引下,我國的民主法制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和發展,黨的十五大運用鄧小平理論,對歷史經驗進行了科學的總結,提出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把依法治國提到了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戰略的高度,作為發展人民民主,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十五大報告指出“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本文闡述分析了鄧小平同志關于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明確指出了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從逐步恢復,健康發展到空前興盛,是在鄧小平法制思想的指引下進行的。通過對依法治國新的偉大實踐的探討,來闡明鄧小平法制思想與時俱進的品質和它所體現的時代精神。鄧小平法制思想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偉大實踐的理論基礎和指導原則。學習和研究鄧小平法制思想對于實施依法治國方略,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鄧小平法制思想;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理論探討;現實意義

鄧小平法制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人對民主法治不懈追求的思想結晶,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偉大實踐的理論基石。作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鄧小平,他對中國法制建設所作出的杰出貢獻,在于深刻地總結了我國建國以來民主法制建設的經驗教訓,以保障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科學、全面地闡釋了法治發展的一般規律,提出了一系列關于社會主義法制的理論,引領中國人民走向民主和法治的圣殿。學習和研究鄧小平法制思想,對于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順利實現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歷史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鄧小平法制思想的理論精髓為推進依法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出了內在要求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精髓,是思想的精髓,同樣也是鄧小平思想的精髓。在鄧小平法制建設思想中當然也始終貫穿著這一理論精髓。在這一基本精神的指導下,鄧小平對我國法制建設的諸多問題作出了精辟的論述,同時,也對我國的法制建設提出了諸多的內在要求。

查看全文

法制思想建設分析管理論文

摘要

黨的十五大,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確立為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這一理論的提出,是對鄧小平法制建設思想的重大發展。二十幾年來,我國法制的建設與發展,正是在鄧小平法制建設思想的指導下順利進行的,研究鄧小平法制建設思想,對于認清我國現時期法治發展規律,明確法治建設方向,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于通過深入地分析鄧小平法制建設思想的形成條件,整體結構和主要內容,深入地分析我國法治發展的規律,為我國現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系統的理論參考。

本文在寫作中閱讀了大量相關書籍和材料。在對鄧小平相關論著認真研讀的基礎上,深刻地分析了鄧小平法制建設思想的形成條件,創造性地對鄧小平法制建設思想的整體結構作了充分的闡釋,并通過對鄧小平法制建設思想主要內容的詳盡論述,明確了其對我國現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歷史意義。同時,通過全文的論析,總結出鄧小平法制建設思想對我國法治建設提出的基本要求。

通過本文的論證,我們看到,正是在鄧小平法制建設思想的指導下,才有了我國二十幾年來法制建設的飛速發展,才形成了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才使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大踏步地前進。他的法制建設思想無疑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法寶,是我們過去和現在法治建設的重要指南,也是我們在今后法治建設中需要始終貫徹并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重要理論武器。

主題詞:鄧小平法制法治

引言

查看全文

法制建設思想歷程及經驗

1馬克思主義法制思想的淵源及中國化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在上海成立之日起,就一直是以馬克思主義作為黨的行動指南。中國共產黨在推進法制建設的過程中,也是以馬克思主義的法制思想為自己的法制建設的行動指南。

1.1馬克思主義法制思想產生與發展

馬克思自幼深受做律師的父親影響,其法制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法制思想的啟蒙時期。這個時期主要集中在1835年10月進波恩大學攻讀法學至1844年。當時,面對言論自由受封建勢力的打壓,馬克思深入分析和思考了法與自由的關系,明確提出“自由確實是人所固有的東西”[1],繼承了近代啟蒙思想家的自由觀,并提出法制化才是維護人民自由的手段。第二階段:法制思想的發展成熟時期。馬克思在1844年參與《德法年鑒》的工作之后,其法制思想迅速發展成熟,在法的本體論、法的本質論、法的職能論、法的歷史規律論、法的關系論、人權論、部門法論、對資產階級法津和法律學說的批判、法學方法論等方面形成了系統的觀點。他已經將法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置于經濟基礎之上,對法制的理解已經脫離了唯心主義。馬克思與恩格斯一道,共同創立唯物主義的法制理論體系,開創了馬克思主義法制時代。

1.2馬克思主義法制思想的中國化

馬克思與恩格斯一生都在為人類的解放事業奮斗,他們的法制觀始終圍繞人的解放和爭取自由為核心,深入批判了資產階級法的階級屬性和局限性,揭示了法的一般發展趨勢。馬克思主義法制思想是人類解放事業的重要財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其法制思想是建立于西方資本主義的社會背景和日耳曼民族傳統之上的。因而,各國在適用馬克思主義法制思想的過程中不能只采取單純的拿來主義,而必須根據本國和本民族的實際情況進行本土化的設計。中國共產黨于1921年成立后就開始了馬克思主義法制思想的中國化探索。中國共產黨人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在中國原有的法律體系上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進一步吸取馬克思主義法制思想的精髓,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法制思想的中國化。因此,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一段馬克思主義法制思想中國化的歷史。

查看全文

20世紀90年代民主法制思想研究

【正文】

[中圖分類號]A84[文獻標識碼]A

的民主、法制思想是思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認真學習和研究的民主、法制思想,對于正確理解和把握鄧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對于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實行依法治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的民主、法制思想,在20世紀90年代引起了學者們的濃厚興趣,許多學者進行了深入研究,發表了很多有份量的文章。本文試就20世紀90年代民主、法制思想的有關研究,進行綜述,以對思想研究做點有益的工作。

一、關于民主思想的研究

的民主思想具有極其豐富的內容,幾乎涉及到了民主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深入考察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查看全文

鄧小平法制建設思想評析論文

摘要

黨的十五大,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確立為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這一理論的提出,是對鄧小平法制建設思想的重大發展。二十幾年來,我國法制的建設與發展,正是在鄧小平法制建設思想的指導下順利進行的,研究鄧小平法制建設思想,對于認清我國現時期法治發展規律,明確法治建設方向,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于通過深入地分析鄧小平法制建設思想的形成條件,整體結構和主要內容,深入地分析我國法治發展的規律,為我國現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系統的理論參考。

本文在寫作中閱讀了大量相關書籍和材料。在對鄧小平相關論著認真研讀的基礎上,深刻地分析了鄧小平法制建設思想的形成條件,創造性地對鄧小平法制建設思想的整體結構作了充分的闡釋,并通過對鄧小平法制建設思想主要內容的詳盡論述,明確了其對我國現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歷史意義。同時,通過全文的論析,總結出鄧小平法制建設思想對我國法治建設提出的基本要求。

通過本文的論證,我們看到,正是在鄧小平法制建設思想的指導下,才有了我國二十幾年來法制建設的飛速發展,才形成了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才使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大踏步地前進。他的法制建設思想無疑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法寶,是我們過去和現在法治建設的重要指南,也是我們在今后法治建設中需要始終貫徹并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重要理論武器。

主題詞:鄧小平法制法治

引言

查看全文

與鄧小平法制思想研究論文

一、與鄧小平法制思想的一致性

(一)立法理論出發點的一致——都主張立足中國實際,同時積極借鑒世界各國的先進經驗

無論是還是鄧小平都十分重視立法工作,并把制定出符合我國實際的法律、法規作為立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提出立法工作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要從我國法制建設的水平出發。早在1953年他就明確指出:“應該是那樣,實際是這樣,中間有個距離。有些法律條文要真正實行,也還得幾年?!保ㄗⅲ骸哆x集》第5卷,第86頁。)1954年,他在組織領導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時指出:現在能實行的我們就寫,不能實行的就不寫。他反對立法中的絕對化、機械化,強調要實事求是地對待我國各地、各民族間存在的差異。他指出,少數民族地區可以按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力求達到切實可行。

同一樣,鄧小平指出立法必須從我國初級階段的國情和法律缺乏的實際出發,必須保證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要用適當的法律形式加以確定。1978年,鄧小平在談到民主與法制建設時指出:“現在的問題是法律很不完備,很多法律還沒有制定出來?!瓚摷辛α恐贫ㄐ谭?、民法、訴訟法和其他各種必要的法律?!F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夠,因此法律條文開始可以粗一點,逐步完善。有的法規地方可以先試搞,然后總結提高,制定全國通行的法律。修改補充法律,成熟一條就修改補充一條,不要等待‘成套設備’??傊?,有比沒有好,快搞比慢搞好?!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2卷,第146-147頁。)

立足中國實際的同時積極借鑒世界各國在立法方面的經驗,這是立法思想的另一個方面。1954年,他在《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中指出:“我們這個憲法草案,主要是總結了我國革命和建設經驗,同時它也是本國經驗和國際經濟的結合。我們的憲法是屬于社會主義憲法類型的。我們是以自己的經驗為主,也參考了蘇聯和各人民民主國家憲法中好的東西。講到憲法,資產階級是先行的。英國也好,法國也好,美國也好,資產階級都有過革命時期,憲法就是他們在那個時候搞起的。我們對資產階級民主不能一筆抹殺,說他們的憲法在歷史上沒有地位?!保ㄗⅲ骸多囆∑竭x集》第5卷,第127頁。)同的主張一樣,1979年鄧小平在黨的理論務虛會上指出:“資本主義已經有了幾百年歷史,各國人民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所發展的科學和技術,所積累的各種有益的知識和經驗,都是我們必須繼承和學習的?!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2卷,第167-168頁。)1992年他再次強調,必須大膽地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立法工作的發展,正體現了從本國實際出發與適當借鑒別國立法經驗的相結合。

(二)法制目標在許多方面的一致——都認為是維護社會的穩定發展、促進民主政治建設、實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