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戶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0 17:41: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特困戶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村特困戶社會救助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保障城鄉特困群眾基本生活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進一步完善我省農村特困群眾社會救助制度,根據省委、省政府有關決定,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我省農村特困戶社會救助工作,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保障農村特困群眾基本生活為目標,以界定對象、規范程序、科學管理為重點,堅持“政府救濟、社會互助、子女贍養,穩定土地政策”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立足本地實際,積極探索科學、規范、有效的辦法和措施。通過采取政府救助與社會互助相結合、生活救助與扶持生產相結合、定期救助與臨時救助相結合的辦法,對農村特困戶實行定期定量救助,努力構建農村特困群眾社會救助體系,使農村特困群眾逐步擺脫貧困,并向小康邁進。

二、農村特困戶救助對象的界定和管理

(一)農村特困戶救助面的確定

農村特困戶救助范圍的確定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充分考慮各級財政的承受能力、農村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和農村貧困現狀。目前,全省救助對象控制在30萬人左右,有條件的縣市可適當加大投入,逐步增加救助人數,擴大救助面。根據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貧困狀況等因素,全省各縣市區分為三個類別(見附件3),分類給予財政補助。一類地區,即國家和省級確定的29個扶貧重點縣(市),救助面原則上控制在當地農業人口總數的1%左右;二類地區,即中等縣(市),救助面原則上控制在當地農業人口總數的0.7%左右;三類地區,即經濟相對發達縣(市)和縣級區,救助面原則上控制在當地農業人口總數的0.5%左右。按上述比例確定各縣(市、區)需救濟的特困戶人數和由省級財政給予補助的數額。

查看全文

農村特困戶救助制度意見

近年來,我縣各級各部門為解決困難群眾實際問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全縣還有1.5萬絕對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其中相當部分是缺乏自救能力的常年特困戶。對這部分人進行及時救助,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既是人民群眾的迫切需要,也是黨和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根據《重慶市民政局關于建立農村特困戶救助制度的通知》(**民發[2003]153號)文件精神,結合實際,現就我縣建立農村特困戶救助制度提出如下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保障農村特困群眾基本生活為目標,建立農村特困戶救助制度,促進農村經濟健康協調發展和農村社會穩定。

二、救助對象

(一)常年救助對象:因病、因殘或因災而造成長期缺乏勞動力,缺生產工具,缺衣少被,住房簡陋,生活特別困難,常年需政府救濟才能度日,非救不可的“三缺戶”特困家庭。

(二)臨時救助對象:因天災人禍或因病造成臨時困難,通過自身努力在短期內難以保障基本生活的農村貧困家庭。

查看全文

農村特困戶住房救助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完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切實幫助農村低收入家庭解決住房困難,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完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的通知》(浙政發[20*]65號),特指定本實施意見。

一、救助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原則;

2、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

3、實行政府資助、社會捐贈與個人負擔相結合原則;

4、堅持住房救助水平與我市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原則。

查看全文

特困戶安居工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改善農村家庭居住為目標,通過新建、翻建、修繕全面解決街(村)無房戶、特困戶的住房問題,為建設和諧發展、共同進步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基礎。

二、工作步驟

(1)篩選確定階段(6月28日至7月10日)。

各街(村)本著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堅持全面申報、民主確定、層層審查、透明運作,在全鎮18個街(村)中確定50戶無房戶、特困戶,幫助解決住房問題,(各街村任務表附后),具體申報程序如下:

1、無房戶、特困戶申報條件。農村家庭人均收入在國家規定的貧困線以下(年人均收入低于683元)的無房戶、危房戶,符合下列四項條件之一即可列入申報范圍。

查看全文

農村特困戶危房改建方案

施行鄉村特困戶危房改造,逐漸消除鄉村特困戶危房,是切實保證鄉村特困群眾生活、保證人民群眾生命財富安全、改善鄉村特困戶家庭寓居前提的主要路子。為切實協助鄉村特困戶改善寓居前提,扎實推進鄉村特困戶危房改造工作,結合我縣實踐,特制訂本施行方案。

一、目的任務

堅持以鄧小平實踐和“三個代表”主要思想為指導,深化貫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為基本要求,以消除鄉村特困群眾住房隱患和改善鄉村特困群眾生活前提為基本目標,依照因地制宜、量入為出,統籌規劃、全體推進,縣政府津貼、部分幫扶,突出重點、分類施救,部分聯動、鄉鎮施行,安全美觀、經濟適用的準則,縝密部署,精心組織,保證全縣鄉村特困戶危房改造工作順利施行。2008年,全縣方案施行鄉村特困戶危房改造300戶,其中縣民政局承當220戶改造任務,縣扶貧辦、殘聯各承當40戶改造任務。

二、堅持標準

(一)統一規劃。綜合思索各鄉鎮所轄天然村個數、農業人口、特困戶住房近況、農民收入程度等要素,將特困戶危房改造任務分化到鄉鎮,執行統一規劃,以點帶面,全體推進。鄉村特困戶危房改造工作由縣民政局牽頭,縣扶貧辦、殘聯等協分配合,各鄉鎮人民縣政府詳細組織施行。

(二)統一標準。納入鄉村特困戶危房改造的對象,每戶津貼6000元。

查看全文

特困戶危房改造工作預案

做好農村特困戶危房改造工作宣傳,11縣廣電局負責協調、組織新聞媒體和各種宣傳工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進一步完善城鄉救助體系。縣委、縣人民政府決定從現在起在全縣范圍實施農村特困戶、分散居住五保供養對象危房改造工程(下稱“危改工程”根據賀發[2008]4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著力解決和改善農村特困群眾的基本居住條件,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采取積極措施,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因素,逐步改善和解決農村特困戶無房住、住危房的狀況,使特困戶能感受黨和政府的關懷和社會溫暖,共享改革開放的效果,不時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建設。

二、總體目標和任務

其中散居五保戶2509戶、其他特困戶2739戶,全縣農村特困戶中有5389戶為危房戶。此外尚有141戶為靠借住他人住房的無房戶,從2008年開始,利用兩年時間完成全縣特困戶危房改造任務,2008年實施完成3067戶(含冰凍災害造成的倒房戶,局部倒房戶和房屋損壞需維修戶數)目前為止已完成284戶;2009年完成改造2292戶。

查看全文

農村特困戶危房改造工作辦法

農村特困戶危房改造(也稱福彩安居工程)是一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改善農村貧困人口居住環境、構建和諧社會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為切實做好年農村特困戶危房改造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按照“整體推進、突出重點、辦好樣板、穩步實施、逐步推進”的基本思路,實施農村危房改造任務600戶。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合理規劃的原則。按照“建得起、住得下、不浪費、保安全”的要求,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逐年實施。

(二)堅持整村推進的原則。按照整村推進的方式進行建設,要逐村逐戶解決好特困戶危房改造工作,全面提高改造質量和效果。

查看全文

棚戶區改造特困戶認定及補助制度

為加快我區棚戶區改造步伐,本著最大限度照顧棚戶區內困難群眾的精神,根據《*區棚戶區改造實施方案》,特制定本辦法。

一、認定機構

棚戶區改造特困戶(以下簡稱特困戶)的認定工作,由區棚戶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區棚改辦)牽頭,成立由區公安、民政、殘聯、房管、衛生、監察等部門和轄區辦事處、*鎮政府負責同志組成的工作小組,共同負責認定與補償工作。

二、認定的原則及標準

(一)特困戶的認定工作,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二)特困戶的認定工作及有關優惠政策的適用,僅限于棚戶區改造項目范圍內。

查看全文

農村特困戶教育救助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對農村特困戶子女就學實施救助,努力搭建農村特困群眾教育救助平臺,幫助農村特困戶子女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和中、高等院校學業,為促進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

二、救助對象

(一)享受農村特困村民基本生活救助的特困戶子女。

(二)因各種原因造成的農村孤兒。

三、救助標準

查看全文

特困戶結對救助慰問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貫徹落實十七大會議精神,實現構建和諧*為目標,以關注民生,把向困難群眾送溫暖獻愛心活動作為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出發點,組織動員全縣各鄉鎮、各部門和企事業單位深入城鄉特困家庭,積極為困難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做好事,積極營造關心困難群眾的良好社會氛圍,形成全社會幫扶困難群眾的整體合力,促進全縣社會救助體系建設。

二、救助慰問對象及標準

(一)縣領導救助慰問對象

1、縣級離退休干部和遺屬、抗日老兵、黨外人士和高級知識分子。

2、武裝部、預備役、三寶通訊連、武警中隊、消防中隊、永安靶場六個駐農部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