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原則的基本內容及特點論文
時間:2022-10-19 04:44:00
導語:憲法原則的基本內容及特點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憲法原則是憲法思想和憲法價值在憲法實現過程中的集中體現,由于各國的憲法制度和憲法思想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對憲法原則的理論的研究出現了不同觀念。而憲法原則的特征就是從相對靜態和剛性的角度觀察憲法原則,從而來指導憲法實踐,對社會關系進行調整和規范。
關鍵詞:憲法憲法原則憲法原則的特征
憲法是國家權力的委托書,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憲法原則是人們對憲法制度、憲法價值、憲法規律認識的集中表現。為了能夠合理地調整公民權利和國家權力之間的關系.人們就產生了憲法觀念和憲法價值,在長期的憲政實踐中,從思想上和制度上確定了人們建立政治國家,賦予國家機關權力的同時又防范國家權力對公民權利的侵害,通過立憲來制定分權制衡為特征的民主制度來實現的。
一、憲法原則的基本內容
憲法原則的內容和范圍在憲法理論研究中有不同的觀點.其中:人們主權原則和基本人權原則是被公認不可或缺的兩大原則。人民主權原則是一切憲法原則的邏輯起點.確立了人民在憲政國家的本體地位,解決了國家權力來源問題,說明了國家權力來源于民、受制于民、服務于民的政治理念。憲法里有公民權利和國家權力這一對基本矛盾,公民權利是目的性內容.國家權力是手段性內容,以公民權利為終極價值目標。
二、憲法原則的特征
憲法原則是確立憲法制定認知憲法:規律中所體現的憲法價值,它是憲法的規則的“邊界”。它是憲法原則規范性和價值性的抽象,具有很強的確定性和穩定性,我們可以從其“實然性”、“應然性”和“實踐性”等多角度來觀察和研究。
(1)實然性。從“實然”的角度研究憲法原則的特征就是是從事實的角度觀察憲法原則特征所指引的憲法價值判斷,從事實層面來看:①本源性。憲法原則不僅是所有法律設立的基礎和形式憲法是否合理的最終判斷標準,而且是一個國家制定憲法、實施憲法以及判斷一個國家是否為憲政國家的終極依據.并以此基礎所生成的民主、法治和人權制度的根基。②抽象性。憲法抽象性側重維護憲法形式和精神內容,它是憲法穩定性的前提.它一般不預先設定具體的事實狀態,具體的權利和義務,也沒有明確法律后果,它是從廣泛的社會現實和社會關系中抽象出來的綱領性規則,大多數憲法原則蘊含于憲法規則之中,是人們抽象思維的結果。③政策性。我國的政權組織原則是“議行合一”.國家權力統一于共產黨的領導。在憲法實踐中.特別是修憲過程中顯示其特點。
(2)應然性。從“應然“的角度研究憲法原則特征是從沒有對應的客觀現象而存在的,一種純粹的憲法價值設計,從而指導現實事實并受其檢驗的價值判斷,它與事實狀態相互交織、相互作用。①至高性。人民意志通過憲法和法律來體現。而政府有嚴格按照憲法和法律辦事,法律具有至高性,才能保證人民意志的實現,否則就是空的。所以沒有法律至上,難以保障人民意志至上。在由法律調整社會關系所形成的準則體系中,憲法原則處于最高的層次和地位。②穩定性。憲法原則是憲法思想和價值的體現,在憲法發展和實踐過程中。不會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憲法條文變化而改變,憲法的穩定包括一國憲法的穩定和一部憲法的穩定,它是憲法性質的內在要求,也是憲法權威賴以建立的基礎。③普適性。憲法原則應當統率憲法規范的所有內容,滲透于憲政制度的各個方面,任何立憲國家在立憲和行憲過程中都應遵循憲法原則,否則就是虛假的憲法和憲政。公務員之家
(3)實踐性。在研究法的過程中,會存在對法的價值判斷和法的現實判斷這兩種認識之間的矛盾,但我們不應當將它們割裂開來,他們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而憲法原則的實踐性就是其中的紐帶和動力。①強制性。作為國家的根本法,當然具有法律效力,憲法原則更多的是起著間接性強制力作用,制憲者必須根據憲法原則的要求設計憲法內容,憲法解釋也不能背離憲法原則,否則就損于憲法精神,在司憲過程中,在面對多個憲法規則需要選擇肘應當以憲法原則為依據。②適用性。憲法的適用就是指特定的國家機關依照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將憲法規范運用于具體的法律事實的專門活動。我國現行憲法的第5條第2款明確規定:“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顯然,對于違反憲法行為的追究需要通過憲法的適用來實現。
- 上一篇:新會計準則推動下證券公司探討論文
- 下一篇:鋼構國際市場現狀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