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公立醫院內控體系論文

時間:2022-04-22 03:15:00

導語:健全公立醫院內控體系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健全公立醫院內控體系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醫院內部控制及其作用;醫院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強化健全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途徑和方法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醫院領導層認識不足、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完善、缺乏必要的成本控制、預算控制不夠科學、現狀不容樂觀和忽視、建立會計系統控制程序、建立合理的組織結構框架和配套制度、加強醫院的風險評估、強化醫院預算控制、建立相對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提高素質、全員參與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摘要: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制度是規范財務管理、提高醫院經營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探析公立醫院內部控制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建立會計系統控制程序、醫院的風險評估、加強醫院預算控制等措施。

關鍵詞: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探析

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醫療市場競爭激烈,公立醫院要生存、求發展,內部控制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實行內部控制是為了保證醫療經營活動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資產的安全性、經濟信息和財務報告的可靠性。本文擬就公立醫院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存在問題進行探析,并提出相關措施。

一、醫院內部控制及其作用

公立醫院內部控制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是指公立醫院依照法律和國家各項財經政策、規章制度,對各部門的經濟及醫療業務活動以及會計工作本身所實行經濟監督,并利用正確的會計信息,對醫院的經濟活動進行全面地、綜合地協調、控制、監督,以達到醫院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目的。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的基本作用:一是規范事業單位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二是堵塞漏洞,消除隱患,防止并及時發現、糾正錯誤及舞弊行為,保護事業單位資產安全、完整;三是確保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內部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促進醫院廉政建設的健康發展;四是確保醫院經營管理活動的協調、有序進行,提高醫院經營管理水平。

二、醫院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1、醫院領導層認識不足。醫院院長對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緊迫感。有些醫院制度不夠健全,業務不夠規范,有的醫院雖然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因院長重視不夠,只關注內部控制制度的文字編寫環節,忽略了關鍵的制度執行環節,使制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發揮。有的領導認為加強內部控制,辦事手續繁瑣束縛了手腳,影響了辦事效率,因而既沒有對執行情況嚴格監督和評價,也缺乏獎懲機制,使內部控制流于形式。

2、內部控制制度不夠完善。醫院財務管理的各項法規、制度現已基本滿足日常管理的需要,但關于內部控制制度方面還不夠完善。有的醫院雖然建立了一些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但不夠科學、嚴謹,僅僅把一些業務規章制度當作是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其職責劃分、獎懲標準不明確,稽核范圍過于狹窄,影響了執行的效果。也沒有針對醫院的各個環節、各個部門制定出相應的規章制度,執行上缺乏相應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3、缺乏必要的成本控制。公立醫院作為事業單位,長期以來風險意識淡薄,缺乏應有的風險控制意識。目前,醫院雖根據自身管理需要,借鑒企業成本核算經驗和做法,開展成本核算,但是,許多醫院還僅停留在科室成本核算上,尚未建立成本考核指標體系、成本分析評價體系和成本信息反饋體系。醫院無統一的、標準的成本定額,醫院成本控制沒有統一的標準和依據。“算成本分獎金”的觀念導致了某些醫院的超前分配,制約了醫院事業。

4、預算控制不夠科學。公立醫院預算編制的依據往往是簡單根據上年預算,并按照衛生局的要求編制,預算沒有細化到具體項目和具體執行部門,也未進行可行性論證。由于預算編制的缺陷,造成了執行預算時脫節,削弱了其約束力。醫院的預算管理大多流于形式,預算執行主觀隨意性很大,資金運營效率較低,使預算執行失控。因此,這樣形成的預算不能反應環境的變化和滿足管理的要求,對經營活動沒有指導意義。此外,預算執行力不夠且缺乏控制,預算調整隨意,沒有實行集體決策,預算得不到執行。

5、現狀不容樂觀和忽視。一是醫院管理層用人的隨意性,有的醫院隨意任用財會人員,甚至讓沒有會計證的人員也被領導安排擔任會計。二是缺少正常性的會計監督,有的醫院由一把手抓財務,實行一支筆審批,往往導致院長個人說了算,導致有的怕受牽連不敢監督,有的礙于關系搞假監督,使監督機制成為“形式主義”。三是會計主管部門、上級衛生主管部門缺乏日常的會計指導,對存在的問題沒有及時發現和監督,甚至有的醫院從來沒有接受過內部控制檢查監督。四是內部控制松懈,職責操作意識不強,精通業務、懂會計電算化知識人才匱乏,工作中缺乏主動性,思想上缺乏責任性,甚至有的無視財經法規,弄虛作假,使醫院會計信息嚴重失真。五是醫院會計只停留在簡單的記賬、算賬上,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印在紙上、掛在墻上”,使其作用大打折扣,并導致會計信息的不嚴謹,失去了決策者參考價值。

三、強化健全公立醫院內部控制的途徑和方法

1、建立會計系統控制程序。一是開展建章立制,搞好內部控制制度的創新。依據有關的法規政策,認真分析解剖醫院存在的問題,抓住改進和改善醫院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這個中心,圍繞減少醫院風險,提高醫院經濟效益和贏利水平這個核心,制定本院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或具體的實施辦法。二是此類制度應該從定崗定員、明確崗位職責、完善內部牽制制度入手,按照合乎醫院發展的要求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做到財產管理制度健全、會計信息真實。三是要考慮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則,既不能因為內控制度不健全對單位產生負面影響,也不能追求盡善盡美造成無限制支出。即建立醫院經濟活動和經濟業務處理的操作程序,使醫院經濟業務處理規范化、標準化,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四是醫院要按照《會計法》和《醫院會計制度》建立會計賬冊,正確設置和使用會計科目,保障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可靠,建立嚴密的原始憑證傳遞程序,明確原始記錄填制人、審核人的責任。五是建立賬務處理程序制度,各項會計事務按規定及時辦理手續,進行會計核算,各類憑證內容完整,手續齊備,登記會計賬簿符合要求,會計報表內容齊全,報送及時,做到賬證、賬賬、賬實、賬表相符。

2、建立合理的組織結構框架和配套制度。一是樹立現代內部控制理念,擁有一套高效的組織機構和有效的內部管理控制制度,內部控制制度是醫院不斷健康發展的基本保證。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是內部控制得以順利實施的基礎。即明確的職責劃分,使各個部門、崗位和員工都各自負責、相互制約。在橫向上做到權力制衡,各部門之間在合理分工、職責分明的基礎上做到既相對獨立,又相互牽制;在縱向上做到精簡辦事程序,明確工作目標。二是公立醫院要嚴格執行財政部門規定的回避制度,防止會計人員虛設,合理設置崗位,確保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有計劃地進行崗位輪換,確保相互牽制作用的發揮。確保以制度管人理事,實現科學、規范管理。三是制定和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崗位職責。如《醫院財務管理制度》、《預算管理制度》、《績效考核及績效分配制度》、《成本管理及核算制度》、《費用開支審批權限暫行規定》、《醫療收費管理制度》等。

3、加強醫院的風險評估。一是內部會計控制的根本目的不是在于消除一切風險,而在于控制所意識到的風險,由于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醫療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醫院的經營管理同樣會面臨來自各方面的風險,如市場風險、營運風險、技術風險等。二是一個有效的內部控制系統必須建立風險評估系統,以識別醫院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對經營管理構成的風險程度,保障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醫院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采購控制程序,藥房管理程序等規章制度,及時防范和化解其中的風險。如在進行醫療新設備投資時,要綜合醫院的市場環境、地域、就醫消費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做出投資分析,以降低投資風險。

4、強化醫院預算控制。一是更新觀念,使預算管理成為財務管理行為和理念,通過硬性的制度安排使財務預算的編制與執行成為一種規范。二是收入預算要科學、合理預測編制;支出預算要量入為出,分清輕重緩急;開源節流,增收節支,挖掘內部潛力,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果。三是預算編制要細化到部門、項目,并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可控性,便于執行和監督、協調和控制;及時分析評估,把預算執行情況與醫院經營狀況有機地聯系在一起,避免“編一套、做一套”。

5、建立相對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一是醫院內部審計部門獨立性的缺失,是造成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力的主要原因。根據衛生部制定的《醫療機構財務會計內部控制規定》,在醫院內部應科學合理地設立內審機構,使其保持必要的獨立性和權威性,有效地行使其監督權。二是保護醫院內審人員依法行使職能,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強化醫院單位領導人在審計工作中的法律責任,必須保證審計資料合法、真實、完整,對那些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當事人、責任人,應當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對不堅持原則、玩忽職守的審計人員調離工作崗位,以確保審計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三是財政、審計部門要督促醫院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充分發揮社會中介機構和政府監管部門的監督作用,防止會計信息失真,杜絕資金往來、對外投資、資產處置等的違法亂紀行為,確保醫院各項經營活動的有效進行和資產的完整,防止欺詐和舞弊行為。

6、把握工作重點。一是關鍵環節和重點目標,如財務預算、成本、貨款收回、債權債務清償、費用支出等,尤其是醫院門診收款與醫院住院結算、基本建設投資、修繕工程項目、國家資產、藥品、庫存物資、采購、領發與保管等存在有風險、易產生舞弊行為的環節。二是時間,從事后審計轉向事中、事前審計。三是方向,從查處違規違紀審計轉向內控制度審計和績效審計,理順資金運行管理機制。四是范圍,對本院的財務收支及其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和有效性進行審核。五是要求,使內部控制和內部監督達到有章可循、有據可查的要求,根據醫院實際情況提出中肯意見和有效建議,以達到充分發揮內部監督在日常工作全過程的控制作用。

7、提高素質、全員參與。一是對人員的素質控制,通常包括對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的控制。當前,要實現《內部會計控制規范》的目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員素質的高低。醫院要重視對內部控制管理人員的選用與培訓;建立崗前培訓、在職人員定期或不定期再教育制度,以確保醫院內部控制工作規范、正確。二是加大業績考評力度,做好責任分配、權利委派體系的建立。醫院內部組織機構間、各經辦人之間的科學分工和權力分配是內部控制機制產生作用的軟件條件。加強對會計人員道德品質、思想操守等的考核,對不勝任者堅決更換,以確保會計人員政治上過硬,業務上合格。三是培養參與意識,發動醫院全體員工主動介入和參與內控制度的各項活動,醫院各部門和人員明確自己的權利、責任以及上級對他們的具體要求,提高內控制度的實施水平和實施效果。

綜上所述,對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要綜合運用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模式,運用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才能達到預期效果,才能真正建立健全完善的醫院內部控制制度。

【參考文獻】

[1]白礬:醫院審計風險及防范對策探析[J].經濟師,2009(1).

[2]王鴻雁、劉力:加強內部控制完善資金管理[J].中國衛生經濟,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