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師德觀帶給新時期師德建設影響
時間:2022-02-10 03:41:00
導語:孔子師德觀帶給新時期師德建設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孔子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興辦私學,廣納弟子,打破了學在官府的貴族教育制度,為當時社會培養出了許多的人才。他在學習與從教的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師德觀,研究孔子的師德思想對新時期教師師德觀的確立大有裨益,有利于推動教師增進博學意識,加強愛生情懷以及更好地樹立教師的示范形象,從而加強當今的師德建設。
一、孔子師德觀的主要內容
孔子在從教生涯中愛崗敬業,以從教為樂,熱愛學生,誨人不倦。并且,他在實踐中摸索教學方法,形成了許多獨具特色更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1.誨人不倦的樂教精神。“誨人不倦”是教師道德的重要內容,作為教師,應熱衷于教育事業。孔子在游學中受盡冷遇,甚至曾遭到武力威脅,正是秉持對教育事業堅定的信仰,使其在駁雜紛亂的動蕩中能抵制誘惑,經受住了生存壓力與困境的嚴峻考驗,安于貧困,誨人不倦,樂在教中,彰顯了教師崇高的職業道德精神和健康積極的良好職業心態,為社會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2.無隱無私的仁愛情懷。孔子主張教師以仁愛之心“泛愛眾”,應以一顆仁愛之心來對待所有的學生。人與人之間沒有天生的等級差別,不應對個別予以歧視,他提出了“有教無類”的主張,認為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孔子辦學,不分階級,不分地域,不分貧富和智愚善惡,只要虛心求教,都予以熱心地教導。處于學在官府的時代,這種有教無類的辦學思想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3.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孔子依學生的不同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因材施教是其重要的教學方法。孔子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智商的不同,確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進度。孔子認為教師要講究教學方法,善于啟發學生的心智,循循善誘又是其另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孔子根據教學內容的客觀順序,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一步步地進行誘導,使學生能夠由淺入深、由近及遠有步驟地學習,使學生在形成憤、悱的心理狀態下啟發其獨立思考,使其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從而不斷提高學生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這說明孔子作為教師“,其教育技巧之高,它像一塊磁性很強的吸鐵石,他學生能夠緊緊吸在自己的周圍,彌散著一種強力磁場,展現出誘人的魅力。”
4.孔子注重自己的身正修養,不僅為學生樹立了率先垂范的榜樣形象,也為后世為師者指出了要求。正所謂:“教材不是最好的課程,大師才是最好的課程。”孔子不僅善于學習,善于教學,還積極踐行其作為教師的“示范者”的作用,他克己內省,注重知行合一,對學生起到了身教影響。
二、孔子師德觀對當今教師師德建設的啟示
孔子的師德觀思想豐富,他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獨特的人格魅力,也為后人樹立了一個鮮活的至圣先師的形象。在當今師德建設面臨種種問題的背景下,深刻闡釋孔子的師德思想,體會其終身學習、忠誠樂教、為人師表的精神,繼承和發揚孔子的師德思想,借鑒其教育教學及修身思想之精華,對于當今教師的形象塑造和師德修養的培養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教師要深化博學意識。孔子之所以能成為令人高山仰止的一代宗師,與他終身好學樂學緊密相連。孔子的好學和終身求學不止的精神,對信息多元化的今天更具現實意義。這昭示了作為教師應首先是一個終身不輟的“學”者,擁有廣博的知識,這也是作為教師職業道德要求的一個基本內容。在越來越注重知識學習的現今社會,幼兒教師的傳統角色也面臨著巨大挑戰,如果不抱有終身學習的堅定態度并付諸行動,如果不廣泛涉獵,深入探究,不斷更新而依然故我,教師有限的知識信息庫將逐漸被掏空。實踐也證明,知識淵博的教師往往贏得學生的信賴和愛戴,因為教師的豐富知識不僅能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而且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學生可以原諒教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他們的不學無術。如果一個教師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專業,就不能成為一個好教師。”教師既要從橫向上不斷拓展知識面,盡可能地多了解本專業以外的知識,爭取做到“博”,又要從縱向上挖掘專業理論深層次的東西,不斷探索,進而達到“淵”。
2.教師要堅定職業信仰。孔子一生從教,他關愛學生,熱愛并致力于教育事業。他的重教、愛教、專心致志地教,都體現了他作為一名教師所具有的堅定的職業信仰。信仰是人精神世界的支柱,是自身行動的指南。一些教師在日復一日的重復勞動中,有相當數量的教師面對相對不高的社會地位和相對不高的收入以及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產生了令人憂慮的職業倦怠,情緒處于極度疲勞狀態,工作熱情喪失,以消極、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態度對待工作對象,評價自我的意義與價值的傾向降低。而縱觀孔子坎坷的生命歷程,絕大部分時間都顛沛流離,貧困艱辛,正是堅定的職業信仰作為強大的力量支撐他終生為師,無怨無悔。這讓我們看到,只有堅定教育信仰才能做到真正的熱愛學生,真誠關愛學生,這是教師從事教育事業所必備的職業道德素質。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要全面地關心學生,一視同仁地對待所有學生。
3.教師要樹立示范形象。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孔子是學高身正的教師典范。孔子認為身教重于言傳,孔子在他的整個的教育生涯里,始終克己內省,行勝于言,使弟子無不“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真正踐行了教師的示范作用。當今,教師的這種身先示范的作用對學生的影響仍不可忽視。教師要身體力行為學生樹立好學善學的榜樣形象,更在于教師的以身作則對學生道德人格的塑造起到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因為教師的責任不僅是傳授給學生知識,更在于教會學生做人,而教師的崇高的道德品質,是推動學生追求高尚品質的力量,教師道德表率是學生道德塑造的最好途徑。由于教師這一職業活動對象的特殊性,教師必須加強個人修養,當好以身作則的“示范”者。教師職業不同于其他社會職業,教師是用自己的知識、品格、言行等直接去影響學生。學生正處于思想、情感、性格等尚未成熟穩固的形成發展階段,易受外界影響,普遍有樂于接受教師指導,愿意觀察和模仿教師言行,并以教師為表率的特點。所以,教師更要加強自身的素質培養,強化修身意識,嚴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以自己高尚的品格、言行去影響學生。
總之,孔子的師德思想是中華民族傳統教育思想文化體系中的寶貴遺產。孔子開展教育,弘揚師德,他終身求學而不懈怠的學習意識,忠誠教育事業的態度以及為人師表身先示范的身教作用,為歷代教師樹立了典范。孔子的師德思想對于當代教師的師德建設有著重要的啟示,學習和繼承這一思想對當今的師德建設有著重要作用。
- 上一篇:教師在多元化價值背景師德建設
- 下一篇:促進設施農業穩步發展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