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藝術價值和藝術消費的關系
時間:2022-01-20 04:37:00
導語:探究藝術價值和藝術消費的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藝術價值和消費的研究,是作為精神產品的藝術品,如何以自身的特殊功能去引導和滿足社會和人文對審美的文化需求問題。藝術的首要目標不應是為迎合市場或趕時髦,而是要建立或尋找藝術本身的價值,以滿足社會和人們的審美需求。
關鍵詞:藝術;價值;消費;主觀;客觀
藝術價值是一個非常普遍、涉及面極其廣泛的問題。它具有價值觀念、價值標準和價值評價等。藝術價值與經濟領域里的價值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也就是作為社會精神產品的藝術作品如何以自身的特殊功能去適應和滿足社會和大眾對審美的要求。當前,眾多的藝術作品進入藝術市場,對于藝術價值及藝術消費問題還須進一步的研究。
一、價值是客觀的
馬克思認為:“‘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的關系中產生的。”,雖然馬克思并不是針對藝術價值而論,但對于我們認識藝術價值有著指導意義。一件藝術品,無論是哪種藝術形式,都是人們勞動(包括腦力和體力勞動)的結晶。人們在人類童年時代生產藝術品,也可能有一些出于無意識的活動,但絕大多數屬于“有為而作”,即它在成為產品之前,已經有了理想中的價值。價值是藝術品的靈魂,藝術品是價值的寄存體,兩者是同時醞釀,同時創造出來的,有了藝術品,價值也就客觀地存在那里了。而藝術家的思想深度,美學品位和藝術技法、藝術表現能力的高低決定著被創造的藝術作品的總體價值的水平。
另一方面,藝術品的價值與物質產品不同,它是不精確的,很難描述的,盡管價值是藝術生產的目的和意義之所在,但它生產出來之后,就跟它的生產者脫離開來,變成一種客觀的現實。一件藝術品,從它進入創作過程,它就有了價值,當然,也可以說是“潛在價值”。當藝術品進入社會之后,就很難說它只具有潛在價值,而是己經具有了現實價值。區別潛在價值和現實價值僅僅對于個別欣賞者才有意義。當一個畫家創作一件美術作品,但作品的價值不一定完全符合他的主觀想法,他的預期目的,常常要小于它的真正價值,也可能會大于真正的價值,因此,不能說,價值是作者完全賦予的。
強調價值的客觀性,就是要求藝術家創造出有崇高價值的藝術品,這是藝術家的天職和責任。
二、價值評價是主觀的
藝術作品進入社會后,一般要經受兩種檢驗,一種是藝術消費的檢驗,一種是價值評價的檢驗。它們構成了兩條平行線,藝術消費中也會有價值評價,但那往往只是消費者們所感到愉悅程度的一種表示和自然流露,是從屬的狀態,而且得到行家從價值評價的目的出發而面對作品時,在評價主體與作品客觀之間,就不是一種雙向交流的關系,而是單向的,就是主體對客體的認識、審度、評判,這時的客體是被動的,主體是積極主動的。評價主體各有不同的主觀感受,不同的審美標準。因而,任何價值評價都只能是主觀的。
價值評價的主觀性,還來自評價者本身所處的時代的局限性。當現代派藝術在中國興起的時候,評價者面對這個文化現象的產生顯然是被動的,茫然的。曾經轟轟烈烈的現代派藝術作品,其價值會因時間的流逝而不斷失去光澤。對作品的價值評價的主觀性是普遍的、絕對的,有些絕對權威所掌握情況往往是比較全面的,作出的分析可能比較準確,但對作品的價值判斷上仍然不可能逃避這個規律。因此,價值的實現還需經過歷史的考驗。
三、價值的實現是主客觀的統一
價值都是潛在,藝術家所創造的價值實際是一種潛在的尚未實現的價值,只有把它付諸實現,才能成為實現價值。馬克思說:“只有在消費中產品才能成為現實的產品。”價值評價是一種理論關系,是單方面的,檢驗的標準在于主體的認識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價值客體的實際。價值實現是一種實踐關系,這又可稱之為藝術消費、藝術欣賞。藝術消費、藝術欣賞實質上是一種價值實現這運動。它是雙方面的,即一方面是欣賞者(消費者),一方面是作為欣賞對象的藝術作品,前者是主體,后者是客體,藝術欣賞者跟藝術品總是處在一個矛盾體中,互相影響著對方,藝術品要用自己的力量感染欣賞者,欣賞者則以各自不同的條件去感知同一件藝術品。這樣,有的從這一方面受到感染,有的從另一方面受到感染;有的受到感染多一些,有的受到感染少一些;有的受到了正面的感染,有的受到反面的感染。這一切,都是價值實現的標志,也是看主客觀對立統一到哪種程度。越能感染人的藝術品,越能使其價值得以實現。相反,打動不了欣賞者心靈的藝術品,它的價值就難以充分實現。
從美學的角度說,價值的內涵相當豐富,有審美價值、教育價值、娛樂價值等。當然,這其中有著一定的政治取向問題。在“十年”中,大多數藝術作品都是帶著濃厚的政治色彩,現在亦出現過“政治波普”的作品,這只能說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所出現的歷史產物。作為藝術價值的實現,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無論對于同時直接消費的藝術來說還是對于間接消費的藝術來說都是這樣。在藝術創作完成后進入社會(如美術作品參加展覽),最容易引起群眾及時的情緒反應,但在展出之后,藝術價值還會起作用,絕不可把價值的實現運動僅僅局限在一個待定環境中。在藝術價值實現上,美術作品又有其獨特之處,一件美術作品的符號所表現的形象或確定或模糊,觀賞者可以根據自身的生活體驗,去發揮更大的主觀能動性,或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去進行藝術消費活動。因此,強調實現主客觀相統一,一方面要求藝術創作在歷史的長河中要具有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藝術消費者的審美需要,研究藝術市場。這樣,才能做好藝術消費的引導與提高工作,忽視消費者的實際需要,等于慫恿了藝術生產的盲目性。
四、藝術的價值就是審美的價值
既然價值是主觀的,價值實現是個體的,這樣價值評價往往限于個人,這就難免有它的局限和偏頗。價值實現是檢驗藝術價值的重要標準,但它僅僅提供藝術品受欣賞者喜愛、歡迎的程度。一件好的藝術作品,藝術消費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少杰出的作品,在最初時日受到冷落,甚至苛酷挑剔。后印象派畫家梵?高的生前冷落,死后轟動,更是盡人皆知。大凡優秀的藝術品、卻不會被局限在一個短時間里和狹小的地域,而是在長期時間里,為人們所賞識,藝術品也只有在長期、廣泛的流傳中,才能顯現其價值,那些不好的作品和價值不大的作品,是經不起時間的檢驗的,在投入時常后不久即會被淘汰,所以,時間是無情的檢驗官,也是人們作出價值認定的最主要的根據。
還有一種情況,對獲獎作品如何看?應該說,評獎是一種“集體認定”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把獲獎情況作為一種藝術品價值認定標志是可以的,但是也要看到兩種情況。一是評獎大都是在藝術品剛剛產生了之后進行,來能經受長時間的消費檢驗,也不能說明它在以后的時間里必然還會受到像它在獲獎時那樣的歡迎。二是有些評獎,受當時政治形勢,人文關系和審美趨向影響很大,在時過境遷之后,再去看同一件作品,反而過于平淡。這就是說,對于獲獎作品,也要辯證地看,萬不可把一時的評獎當作一件作品價值的永恒標記。wWw.gWyoO.
以上說過,藝術價值所要研究的是作為精神產品的藝術品如何以自身的特殊功能去適應和滿足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對審美文化的需求的問題。因此,討論藝術作品的價值,實際上是研究作為一種審美文化的人化產品。應該怎樣滿足人們對文化的需要,讓藝術的潛在價值轉化為現實的價值,從而形成一種社會效應。這里必須強調,藝術的首要目標不應是為了迎合市場,趕時髦,而是建立或尋找自己的個性,讓這個個性得到社會的承認。我們研究藝術的價值就不僅僅要弄清楚藝術價值是如何創造的,而且要研究藝術價值是如何實現的。當藝術家創作出更多更具有藝術價值的作品,滿足社會和人們的審美需要時,這樣,藝術的價值才能更好地因勢利導著藝術消費,而在藝術消費中,推動藝術家能以真誠的心態,關注現實生活,增強民族精神和融匯外來文化的自信心,在藝術上進行多樣探索,才能把中國的藝術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
- 上一篇:臨床實習的問題及改革措施探索
- 下一篇:鄧小平與和平崛起的開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