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SBK與LASIK術后角膜表現癥狀臨床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30 10:06:00
導語:探究SBK與LASIK術后角膜表現癥狀臨床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探討中低度近視前彈力層下激光角膜磨鑲術(subBowmanskeratomileusis,sbk)及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術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變化。方法:中低度近視患者108例216眼,前瞻性、隨機性為其1眼行SBK手術,其對側眼行LASIK手術,術前及術后1wk;1,3,6mo應用Pentacam三維眼前節分析系統檢查,分析比較SBK和LASIK兩組間各個不同時間點的角膜后表面高度。結果:術后所有患者視力均達到或超過術前矯正視力。經配對t檢驗,SBK組和LASIK組術前術后,術后各時間段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各時期兩組間角膜后表面高度值比較,差異亦無統計學差異。結論:SBK和LASIK手術對中低度近視患者術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無明顯影響。
【關鍵詞】SBK;LASIK;近視;Pentacam;角膜后表面
前彈力層下激光角膜磨鑲術(subBowmanskeratomileusis,SBK)是一種在前彈力層下制作角膜瓣的LASIK手術。理論上,SBK可以保留足夠厚的角膜基質床,一方面可盡可能多地保持足夠的角膜強度,防止術后角膜擴張和醫源性圓錐角膜的發生;另一方面又可盡可能多地增加屈光不正的矯治量及進行大光學區切削程序,對于保證手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都是有積極的意義。隨著屈光手術的發展,有關角膜后表面的變化規律及與屈光回退和圓錐角膜的關系一直是屈光醫生關注的焦點。目前,已有大量采用OrbsanⅡ對LASIK術后角膜后表面變化規律的研究[16],但未見對SBK術后角膜后表面變化規律及與LASIK的比較。我們采用Pentacam三維眼前節分析系表1SBK組和LASIK組術前各參數的比較統研究SBK和LASIK手術前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變化,現報告如下論文。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前瞻性選取200810/200903在我院進行角膜屈光手術的中低度近視患者108例216眼。根據患者手術日期和姓氏排序,隨機選擇每例患者1眼行SBK,其對側眼則接受LASIK術。SBK角膜基質瓣按100μm計算,LASIK角膜基質瓣按160μm計算,預計角膜基質床厚度≥280μm。年齡18~38(平均23.3)歲,男68例,女40例。術前經過詳細的眼科檢查,排除眼前節和眼底病變。如曾配戴角膜接觸鏡術前須停戴2wk以上。兩組手術前各參數比較見表1。
1.2方法
LASIK制瓣:采用Hansatome8.5mm角膜環、160μm刀頭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瓣蒂位于12∶00;SBK制瓣:采用Moria公司OneUsePlusSBK拋棄性刀頭,根據角膜前表面屈光力K1值不同選擇不同角膜吸力環,做一瓣蒂位于鼻側的角膜瓣。激光均采用德國Zeiss公司Mel80準分子激光治療儀,根據術前患者的瞳孔直徑設計切削光學區,每一患者雙眼光學區相同,所有手術均由本中心同一位醫生完成。術后1wk;1,3,6mo復查。手術前后均進行Pentacam三維眼前節分析系統測量。Pentacam三維眼前節分析系統測量方法:本檢查不需要表面麻醉,不接觸角膜。患者坐位,注視Pentacam旋轉軸中心一藍色光帶中的固視目標,調整好眼位,攝像前囑患者眨眼,以免淚膜破裂影響攝像結果。攝像時眼球不能運動,選擇25張/s的三維測量模式,以角膜頂點為中心,當二維定位于角膜頂點時,自動旋轉測量。后表面高度圖顯示的是角膜后表面等高線與最佳擬合面之間的差異,<+17μm為正常,+17~22μm為可疑,>+22μm提示圓錐角膜。本組數據均為自然瞳孔狀態下,在暗室中采集,并控制對比度為2,亮度為8。按儀器說明要求,只接受成像質量(qualityspecification,QS)顯示OK的檢測結果。對每只受檢眼連續進行3次pentacam系統測量,以了解其檢測結果的可重復性,所有檢測均由同一檢查者完成。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3.0醫學統計學軟件包處理。兩組數據間及手術前后結果比較均采用配對t檢驗進行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情況
術后所有患者視力均達到或超過術前矯正視力。SBK組有33眼(30.6%)及LASIK組56眼(51.9%)術后早期訴輕度干眼,給予人工淚液滴眼,均于1~3mo消失。術后1wk復診發現3例患者眼壓較高,眼壓(Goldmann壓平眼壓計測量:OD,OS)結果分別為(23mmHg,21mmHg),表2術后SBK和LASIK組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值
2.2角膜后表面高度
SBK組有3眼術后1wk后表面高度>+17μm,均為高眼壓患者,2眼1mo復診已恢復正常,1眼3mo復診降至正常范圍。LASIK組4眼術后1wk后表面高度>+17μm,包括3眼高眼壓患者,2眼1mo復診已恢復正常,2眼3mo至正常范圍。SBK組和LASIK組術前及術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平均值見表2,經配對t檢驗,術前術后,術后各時間段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兩組間手術前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值比較,差異亦無統計學差異。
3討論
有關LASIK術后角膜后表面的變化及影響因素近年來研究較多,LASIK及SBK手術后中央角膜組織均變薄,對角膜的生物力學將產生一定的影響。此時,在正常眼壓作用下,術后角膜是否會前隆?我們應用Pentacam三維眼前節分析系統觀察了預計基質床厚度>280μm的中低度近視患者手術前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變化。
Pentacam是應用Scheimpflug光學成像原理設計的眼前節測量系統。Pentacam有兩個整合的攝像機:第一個攝像機在中心,監測瞳孔的大小和位置,控制定位,同時監視眼球的運動并進行內部校正;第二個攝像機安裝在旋轉輪子上,攝取眼前節的圖像。可同時測量角膜厚度和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圖,其旋轉測量使其在角膜的中心點測量更多的數據,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可重復性。在篩查臨床前期圓錐角膜及診斷臨床期圓錐角膜方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結果顯示除了少數患者LASIK術后早期發現有角膜后表面高度值增加外,絕大多數患者術后并未發生角膜后表面前隆,且手術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有報道[16]認為LASIK術后角膜后表面普遍前隆,影響術后角膜后表面前隆量的可能因素有術前角膜厚度、殘余角膜基質床厚度、切削比和術前眼壓等。術前角膜偏薄、眼壓偏高或有較高的屈光度數而需要作較大的切削比時,術后角膜后表面前凸量將增大。我們的研究中選取預計基質床厚度>280μm的中低度近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術前角膜厚,屈光度小,切削比較小是術后檢測不到角膜后表面普遍前隆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不難發現以上報道均采用Orbscan測量,Orbscan基于Placido系統測量,其攝像機在中心,所以中心點反光最弱,中央測量值是推斷而來,其后表面diff值不是真正的高度值。如果是圓錐角膜或不規則角膜,Placido環在角膜高度變形的區域重疊。重疊的區域Placido系統不能推斷出任何信息,而Pentacam的旋轉測量可避免這一問題。Kent[7]注意到Pentacam和Orbscan測量LASIK術后角膜和非正常角膜的不同。他用Orbscan測量一因鈕扣瓣而未行屈光手術的患者,Orbscan后表面地形圖顯示了術前并不存在的、明顯的膨隆,而應用Pentacam顯示完全正常。
因為在相同角膜厚度和屈光度時,SBK可以保留更多的角膜基質床的厚度,而不容易出現角膜后表面前隆或者前隆量少,本研究中SBK組術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結果與標準LASIK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可能跟研究對象有關,我們將進一步采用Pentacam研究SBK和LASIK治療高度近視、角膜相對較薄的患者。結果中SBK術后干眼發生較少,是因為SBK角膜瓣蒂位于鼻側,而角膜神經自鼻側和顳側進入角膜,SBK可保留更多的角膜神經;其次,SBK切削表淺,位于前彈力層下,角膜基質神經保留較多,角膜知覺恢復快。所以術后干眼等并發癥較少。我們的研究中有幾例患者術后出現角膜后表面高度值增高,與術后眼壓高有關,積極控制眼壓,后表面高度均于術后1~3mo恢復正常。
由此可見,經過術前嚴格篩選可疑圓錐角膜,術后按時復診,積極控制可能對角膜產生影響的眼壓,LASIK和SBK對角膜后表面高度未產生明顯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季鵬,李鏡海,畢宏生,等.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術后角膜后表面前凸和屈光力的變化.眼視光學雜志2005;7(4):228231
2杜持新,沈曄,黃智敏,等.準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鑲術后角膜后表面改變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中華眼科雜志2005;41(6):488491
3TwaMD,RobertsC,MahmoudAM,etal.Responseoftheposteriorcornealsurfaceto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formyopia.JCataractRefractSurg2005;31(1):6171
4BaekT,LeeK,KagayaF,etal.Factorsaffectingtheforwardshiftofposteriorcornealsurfaceaft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Ophthalmology2001;108(2):317320
5王惕,鮑蘭,褚仁遠,等.高度近視LASIK與LASEK術后角膜后表面高度臨床研究.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6;24(12):12611264
6崇曉霞,趙海霞,陳曄,等.LASIK后角膜后表面曲率變化的研究.中國激光醫學雜志2008;17(1):912
7KentC.Theanteriorchamberfromeveryangle.RevOphthalmol2005;12(6):3338
- 上一篇:房地產企業營銷渠道的選擇透視論文
- 下一篇:中英創意產業對外貿易實證比較透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