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互聯網金融下普惠金融的發展

時間:2022-07-11 11:26:34

導語:探究互聯網金融下普惠金融的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互聯網金融下普惠金融的發展

摘要:互聯網金融作為近幾年全新的一種融資形式,一般與這種金融相關的活動都是建立在互聯網發展的基礎上的,而使用信息化技術以及互聯網設備對金融行業進行服務,并且將之延伸到各個領域之中。而在互聯網金融的大背景之下,產生了普惠金融這一全新的融資形式,并且幫助互聯網金融擴大了金融服務面,將金融活動帶到了各個行業之中,讓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關鍵詞:金融環境;普惠金融;發展現狀;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建議

金融環境是指國家在一定的金融體制和制度下,影響經濟整體活動的各種要素的集合。所以構建和諧的金融環境,并且加強金融宏觀調控,維護金融與社會的穩定發展,是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措施。作為創造和諧社會的根本條件,如果說建設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的重要條件,那么創造一個和諧的金融環境就是我國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

1.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主要指立足機會的平等與商業可持續發展原則,通過加大相關政策的扶持,加強金融體系的建設,完善金融基礎設施,并且為社會各階層群體提供適合他們的金融服務。普惠金融主要重視消除人民貧苦,實現社會的公平,但是這樣做并不意味著普惠金融就是對低收入人群的公益活動。普惠金融并不是慈善救助,而是為了幫助更多的群體受益,提升群眾的造血功能,并且堅持商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堅持市場化與政策扶持的結合嗎,建立一個全激勵約束機制,并且確保發展的可持續性。普惠金融在發展過程中,既應該滿足更多的群眾需求也應該讓供給方獲得利益。

2.普惠金融的發展現狀

作為從互利網金融中誕生的全新金融,普惠金融主要還是要依賴于互聯網。普惠金融主要是聯系了許多其他商業服務模式并以此來構建自己身上的服務模式,并且依賴于互聯網高效、便捷的特點,將普惠金融推廣給了互聯網龐大的用戶群體。而普惠金融從字面意義上了解就是普遍、匯集的金融,其主要來源于20世紀早期的公益活動,通過對于收入過低人群提供資金上的幫助,并且滿足其群眾的需求。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應該對普惠金融的發展保持高度的重視,并且對于普惠金融的發展方向及發展形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普惠金融應該能夠走進偏遠地區、中小型企業等地區組織,讓普惠金融融入生活,變得觸手可及。2013年有關部門的一組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全國范圍內的所有銀行都在進行轉型升級,并且根據時展,全都先后開設了互聯網絡金融服務,并且根據自身情況,對互聯網金融服務行業進行調整,打造出一個適合自身發展與自身實力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在普惠金融實施的過程中,傳統商業銀行選擇在農村或者偏遠的城鎮建立銀行并對其居民實施貸款補助等。

3.普惠金融的發展方向

3.1增加普惠金融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如果想要快速的發展普惠金融,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建立一個有效的且穩固的金融體系,而風險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確定了這種金融機構的可持續性。因而應該對我國的金融機構管理模式進行完善,并且提高其可持續發展能力,開發一種適合發展的風險分擔模式,并且加快利率市場化的步伐,運用信息技術的手段降低金融機構所面臨的風險。3.2對線下服務進行完善。普惠金融的橫梁標準主要在于金融服務的覆蓋面,而因為業務需求較大,而金融服務網點對于地區的金融消費者存在有特殊的意義,所以第一步應該對傳統的金融線下服務進行發展,并且優化金融機構的布局,加大金融服務站點的覆蓋面。3.3發展一些適合群眾的金融服務。普惠金融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應該按照我國人民的基本需求進行開展服務,而我國金融主要都是以保險例如農業保險,車險等,而針對這方面需求應該給予農民適當的存款,貸款的優惠政策,讓貸款程序簡單化,爭取做到小額貸款秒放款,利息低等服務,并且為廣大農提供更多便捷的條件。3.4加快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我國應該重視新技術在普惠金融中的運用,并且對金融生態進行加強。并且以提高信息技術水平為根本,以此來開發新型的金融產品,并且做好互聯網電腦端以及手機端軟件的開發,為金融界創造一個良好的推廣平臺。建立全國征信平臺,運用大數據與云計算等全新的技術,以提高個人征信合適率。一定要打擊逃債,廢債等不良行為,一定要保護貸款雙方的合法權利,維護正常合法的民進貸款行為。為金融行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與發展平臺。

4.互聯網金融在普惠金融發展中所表現出來的問題

4.1互聯網金融覆蓋率有限。互聯網金融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金融行業80%左右的服務空白,但是因為互聯網技術與通信設施本身覆蓋率問題,能夠使用互聯網并且能夠熟練運用互聯網的人群仍然只是少數。而有些農戶、貧困戶、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員根本不知道如何操作,甚至根本不清楚互聯網金融是什么。所以無法享受互聯網金融所帶給群眾的福利。而且一些網貸或者互聯網產品的價格較高P2P的實際融資成本甚至可以高達20%,一些小型企業根本無力承擔。4.2法律監管體系不足。對于新興的互聯網融資行業,我國已經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但是整體信用與監督管理制度卻并不完善,缺少制度規范與標準。導致互聯網金融運營經常伴隨著一些風險因素與不規范的情況發生。行業準入條件并不嚴格,信息機制也不夠完善。近幾年,我國P2P的融資平臺倒閉,管理人員卷錢出逃的現象經常發生,到2017年實際正常運營平臺僅有兩千多家。4.3風險防控能力不足。部分偏遠的山村對于互聯網接觸較少或者根本沒有接觸,而一些中低收入群體也缺乏一些金融專業知識,風險認知能力與風險控制意識欠缺,而且這類群眾大多資金較少,無法抵抗風險,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運行帶來了不小的難度。而部門流動性比較大的群體信用信息難以被評估,給風險評估部門與貸后管理部門造成困難。而且互聯網金融機構本身就沒有一個健全的風險控制體系,很容易發生金融風險。

5.對策

5.1加強技術實力,提高服務覆蓋率。利用大數據等技術,降低信息的誤差,并且以此來提高服務水平,尤其是針對農村或偏遠地區,小型企業設計有優惠性的產品。并且加強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扶持力度,對缺乏金融知識的消費者進行知識培養基,提高消費者的自身素養,增強金融服務能力,以此來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5.2加快建設法律法規,完善征信體系。在保證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同時,市場部門應該盡快地對入行標準進行明確,規范互聯網金融服務行業的門檻,企業性質等等,并且建立一個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用法律法規作為標準,用以確定互聯網參與者的違約責任,權利義務等。運用政策對互聯網金融行業進行引導,幫助互聯網金融行業拓展普惠金融的深度與寬度。并且建立完整的個人征信體質,并且將互聯網金融行業中所積累的信用記錄納入個人征信當中,以此來反饋客戶的真實信用情況,并且加強傳統與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合作項目,利用互聯網本身的有事來創造一個線上線下的信息共享制度,并且提高互聯網金融的自我管控能力。5.3利用科學技術,提高互聯網風險防控能力。利用科學技術,如大數據等等,來完善信息資料庫,并且準確地對客戶的征信情況進行評估。對企業客戶的財務情況,經營情況進行分析,并且對每筆成交項目的具體信息進行明確。做好風險預測,并以此來提高金融機構的風險防控能力。建立信息披露制度,讓客戶可以隨時查閱交易信息,對網絡技術進行開發與維護,創造一個安全的支付環境。并且建立一個完善的風險評估體系,并且對風險進行及時的評估,加強對風險的監管。

從金融倫理上進行分析互聯網金融與普惠金融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而互聯網的優勢可以幫助普惠金融的理念進行實現,并且應該在實踐中發揮互聯網金融的種種優勢,而普惠金融想要真的融入生活應該加強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扶持力度,對缺乏金融知識的消費者進行知識培養,以此為普惠金融帶來發展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曉旭.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發展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7(30):21-24.

[2]梁榜,張建華.中國普惠金融創新能否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J].中國科技論壇,2018,271(11):94-105.

[3]陳少蘭,劉紅軍,鄭文輝.互聯網金融對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助推作用[J].江蘇農業科學,2018,46(14):339-343.

[4]錢娜,張軍.互聯網金融助推農村普惠金融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論壇,2017(03):65-67.

[5]彭曉娟.普惠金融視角下互聯網金融發展之法律進路[J].法學論壇,2018,33(3):81-90.

作者:李紹 單位:江西財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