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性藝術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

時間:2022-06-12 10:51:46

導語:表達性藝術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表達性藝術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

摘要:表達性藝術治療對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有著調節情緒、提高自我認知、開發創新能力、培養協作精神的作用,高職教育中可以通過以表達性藝術治療為載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開設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做好心理輔導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培訓工作、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咨詢室建設、利用“互聯網+”強大教育輻射力的優勢等方面加強藝術治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關鍵詞:表達性藝術治療;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強調高校教育是大學生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對學生的身心成長、思維方式、情感情緒、價值觀念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和實踐活動中,我們應延伸教育載體和媒介,積極利用學生社團、校園宣傳欄、新信息技術、微博、微信等多種媒體,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傳活動。要發揮學生社團作用,把學生參與健康教育活動納入學生志愿服務管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健康教育實踐活動,傳播健康理念和知識。

一.表達性藝術治療的概念

辭海修訂版中表達的近義詞是“表明、表現、表示”,解釋為將心中的思想藉語文或行為的方式傳遞給別人知道,或傳遞信息。美國紐約州2000年通過修法,把各種各類藝術治療確定為“表達性藝術治療”或“創造性藝術治療”。[2]根據美國藝術治療協會(AATA)及英國藝術治療師協會(BAAT)對藝術治療的界定,孟沛欣將藝術治療的概念概括為:]基于心理學和藝術理論的理論基礎,包含心理發展階段理論、格式塔心理學理論、精神分析主義理論及視知覺思維理論,以多種藝術活動為媒介,如音樂、繪畫、游戲、武術、舞蹈、戲劇、詩歌等;通過表現、表示、表明等方式,發掘藝術形式背后隱含的心理信息,從而解決情緒沖突、情感阻礙,緩解個體的焦慮、抑郁,改善人際關系狀況,調整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人格呈現方式。表達性藝術治療的特點是:第一、表達形式靈活,不受文化、語言、年齡等限制,可以非語言且多樣化;第二、藝術表達是思想、情感情緒的回憶、再現、重構,可以在此過程中進行治療;第三、藝術表達的呈現不受制于時間和空間,可以即時性也可以延后保留;第四、藝術表達形式本身有助于情緒、情感的表現和激發,容易有效釋放情緒;第五、表達性藝術形式適合于廣泛的人群和團體,受眾面比較大。

二.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

高職教育中,大學生處于個性發展和自我意識漸趨成熟的重要心理成長階段,心理學家將之比喻為人生的“第二次斷乳期”,容易受到情緒情感、心理適應、壓力挫折、學業就業等問題的困擾。具體而言:一是大學生心理發展處于一個迅速轉變的環境中。大學生需要在新的學習環境中快速重新搭建新的心理結構,調節心理平衡,如果調適不當,當時或后續就會出現適應困難或困惑,影響學習和生活。二是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直接影響大學生的認知、情感和其他方面。大學生精力充沛、興趣廣泛、思想活躍而敏感,他們在大學自由的校園氛圍中更加渴望廣交朋友,拓展自己的視野與領域。同時,人際交往中也會遇到不和諧因素,往往形成心理困惑甚至交往障礙。三是“互聯網+”新特點挑戰了人們固有的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新媒體信息化的無孔不入,改變了生活、學習、選擇方式,甚至影響了思維方式,“低頭族”、“空心族”、“熬夜族”、“網購族”、“代購族”等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課題。因此,對于高職大學生,探索一種途徑、方式、方法來實現尋找內在自我,與真實自我鏈接,提升自我情緒與壓力管理技巧,培養人際和團隊和諧互動經驗,提升大學生心理素養和綜合素質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三.表達性藝術治療的作用

人的視聽覺器官受到藝術手段的因素刺激,容易產生明顯的情緒情感體驗。藝術與情緒一脈相連,人們在接受音樂信號過程中,大腦器官產生作用,可以放松身心、舒緩情緒。因此,表達性藝術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追求,也可以緩解人們的壓力,從而幫助人們提高生活質量。(一)可以幫助調節情緒。藝術表達形式能夠成為調節大學生情緒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們以音樂療法來說明,人們會隨著外界聲音、旋律、節奏的變化產生不同的體驗和感悟,由此引發情緒情感與音樂產生共鳴或移情植入等。例如平靜、悠揚、和諧的旋律,可舒緩心情,釋放內心的壓力;起伏、動感、抑揚頓挫的音樂,可激發學生情感,提高內在動力等。在聆聽、靜聽音樂或音樂植入的過程中,可以緩解或激發或帶動情緒情感,達到身心放松、情緒釋放的良好效果。(二)可以幫助振奮精神。大學生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可能會面臨各種困惑和迷茫,教育者如果可以幫助學生調整心態,緩解壓力,讓他們可以直面困難、勇敢面對、迎難而上,這是非常重要而有價值的工作。如在新生軍訓匯演儀式中,用手語和音樂配合讓學生進行《國家》的表演,曲子本身富有深刻的愛國情懷,節奏感明快,歌詞深情和振奮,能夠給予學生正能量,鼓勵他們積極上進、勇往直前。(三)可以幫助提高自我認知。人們對自我意識、自我認知的不合理、不恰當、不正確容易形成心理迷茫、困惑,容易走極端走偏差。表達性藝術療法因其表現形式所具有的特點,可以幫助個體從不同方面對自己進行審視反省,洞察理解,重新建立自我評價,即提高自我認知。我們以繪畫療法作說明,繪畫是對自身認知、思想、情感表達的投射,可以通過繪畫本身存在的畫義、畫法及繪畫內在的故事、構思、任務、事件折射出人們潛意識、內在的信息,是把潛意識視覺化、凸顯化的過程。而且,多數人的潛意識中對繪畫本身是沒有設防的,比較容易帶入到深層次的個人心理過程和個性特征中,容易投射出來,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改變、探索和正確自我認知。(四)有助于開發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人類通過科學化的邏輯思維方式和藝術化的形象感知思維方式認識創造世界,通過左右腦的不同分工實現。藝術活動主要由右腦主控,右腦是藝術、空間、音樂、圖像等創造創新性活動的開展實現的中樞,通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表達性藝術療法的運用,可以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升思維和想象的空間,挖掘潛在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藝術活動的完成通常需要集體智慧和協作,需要建立一個良好的、親密的合作關系,創造一個和諧的環境氛圍。比如一臺迎新晚會的籌備、一個舞蹈節目的編排和演出、一首樂曲的演唱完成等等都需要參加者和合作者的密切配合和精確的合作,任何合作上的失誤或細節的失敗都會導致不和諧與失敗,造成聽覺、心理的不悅。因此藝術表達過程就是團隊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的過程,讓參加者體驗和學會與人協作技巧及和諧相處的能力。

四.如何發揮表達性藝術治療在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以藝術表現為主題,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形式豐富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可以營造和諧飽滿的校園氛圍,對和諧人際關系的形成、學生精神壓力的釋放、環境的快速適應,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等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是學生身心成長重要平臺和空間。(二)開設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推進藝術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國務院強調要將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高校實施公共藝術教育勢在必行。當然,實施的主要途徑和教育的重點不僅是增長知識、提高道德,而是陶冶情趣、豐富心靈,通過公共藝術教育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和精神境界,改善生存質量。(三)做好心理輔導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培訓工作。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是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道防線,只有配備業務能力強、職業道德高的高素質師資隊伍,才能筑牢防線,提高教師從事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的能力,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提升。(四)開展心理咨詢和心理咨詢室。學校應該逐步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詢機制,設立符合要求的心理咨詢室和多功能治療室,不僅可以用做心理咨詢室,也可以用于團體心理輔導和表達性藝術治療等。(五)利用“互聯網+”的強大教育輻射力的優勢。強勢的“互聯網+”時代帶來沖擊和挑戰,要充分利用好開發好網絡信息系統,利用“兩微一端”多種形式平臺,提供表達性藝術治療的豐富資源和視聽功能,搭建滿足學生心理發展階段、有助于身心健康成長的文明、和諧、健康,有特色有特點的網絡文化。

五.結語

在信息化飛速變換的時代,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人們普遍承受著較大的心理壓力。表達性藝術治療與其他認知療法相互補充可以豐富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和實踐的途徑,并借助其具有的獨特功能和作用,將表達性藝術治療運用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延伸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模式,也可以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工作提供思考,從而更好地服務學生,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們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參考文獻

[1]秦偉偉.繪畫療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J].教育導刊,2017.4

[2]楊秀.音樂療法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良方[J].大理學院學報,2007.7

作者:王竹青 單位: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