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校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管理的思考

時間:2022-02-02 09:29:24

導語:新高校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管理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高校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管理的思考

摘要:固定資產是高校科研辦學的重要物質保障,為高校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目前,我國高校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整體不高,新高校會計制度的出臺,對高校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固定資產管理;新高校會計制度

一、新高校會計制度的意義

高等教育一直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源泉和智力保障,源源不斷地為社會提供科研技術成果和高素質人才。近幾年來,不僅政府加大了對高校的投入,高校的資金來源也越來越多元化。固定資產是高校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開展教學、科研、辦公、后勤等工作的重要物資基礎,提升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水平顯得尤為重要。2014年1月1日,我國高校開始實施新的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該制度對固定資產部分做出了較大的修訂,這對提高我國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意義。固定資產部分的修訂主要分為兩個方面:首先對高校固定資產的價值標準和類別進行了重新的規定,將高校固定資產的價值標準提升至1000元并將固定資產主要分為六大類,同時指出在忽略固定資產殘值的條件下,對固定資產按照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其次提出將基建賬與高校大賬平行登記,并定期將基建賬信息并入學校的大賬中去;因建筑工程而產生的利息,歸屬于建設期間發生的,歸入在建工程成本項目中。新高校會計制度這兩個方面的修改,特別是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和基建賬并賬的修訂,使高校的財務賬更加全面和真實,并為提高高校固定資產管理水平,改善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現狀提供了依據。

二、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現狀

1.制度不健全,會計信息失真

過去實施的高校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并不計提折舊,只對其原值進行核算,并不記錄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的損耗情況、利用率等信息,使用過程中的固定資產信息始終是以原值反映。這就導致高校固定資產價值虛增,咋一看學校賬面上的固定資產很多,但事實并非如此,也許很多設備已經老化不能使用,但是會計數據并沒有反映這些信息;再者,過去的高校會計制度并未要求將基建賬計入學校的大賬中去,基建賬僅僅與學校的大賬平行,這就造成基建工程的很多信息沒能及時、完整地反映到學校的財務賬中去,從而造成高校的會計信息失真。

2.固定資產購置不合理,缺乏統籌規劃

高校固定資產的購置缺乏規劃,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問題。高校科研辦學的基礎就是固定資產,因此學校為了擴張或者提升科研辦學的質量和數量,就會大量購置固定資產。但是由于過去歷史信息的缺失,對現有固定資產情況缺乏整體概念,導致學校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無法對各院系、部門提出的固定資產購置的必要性、合理性做出正確的判斷,采購計劃隨意性大,往往出現重復購置。學校各學院之間、上下級部門之間資源獨享,造成固定資產資源的不合理分配和浪費,沒有充分利用預算、計劃等手段對固定資產進行有效的事前、事中控制。

3.固定資產管理方法落后,價值管理與實物管理脫節

高校有很多固定資產的購置和使用單位,比如實驗室、圖書館、各個學院等等,如何統一這些機構的需求,是一個復雜的工作。高校的固定資產管理水平比較落后,這是長期以來高校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沒有給予充分重視所造成的。首先是管理方法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實現信息共享;其次是管理責任不明確,資產購置、核算、使用和處置等環節相互脫節,財務只管核算,資產管理部門只管購置和發放,均不了解固定資產的使用和分布情況,進而造成固定資產賬實不符,賬賬不符。特別是對處置固定資產的監管不到位,容易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三、通過新高校會計制度加強固定資產管理

1.抓住機遇,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首先,新高校會計制度對固定資產進行了重新的劃分并提出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在這個歷史機遇面前,高校應該積極主動的對固定資產歷史賬目和實物進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由財務處、資產管理部門等共同組成清查小組,按照新制度的相關要求對小組人員進行培訓,以部門為單位對各類資產進行清查,掌握其分布及使用情況,整理出固定資產明細清單,并對固定資產進行分類管理,為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做準備,也為固定資產的購置、轉讓、報廢等提供依據。其次,學校應該按照新高校會計制度的精神,定期將基建賬信息并入學校的大賬中去,從而保證財務賬的全面和準確。因此,需要加強基建賬目信息的記錄和核查,使財務賬準確地反映學校的資產和負債。最后,學校應該因地制宜的規范捐贈固定資產的歸屬權和使用權,以及制定嚴格的入賬程序,保障學校的固定資產統計不留死角,這樣才能更好地利用學校的固定資產。

2.利用全面真實的固定資產信息,嚴控固定資產購置

造成高校固定資產不合理購置的一個根本性原因就是固定資產歷史信息的缺乏,由于過去的高校會計制度并不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學校的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對學校的固定資產信息認識不清,不能判斷固定資產購置的合理性,這就造成固定資產重復購置。在新高校會計制度下,上述問題可以大大減少。在學校的統一清查之后,學校建立起相應的固定資產動態檔案,對于固定資產的總量、分布以及利用率都有合理的統計和估計,這為判斷固定資產購置的合理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據。例如,某些學院的固定資產購置需求在他們學院層面來看是必要的、是急需的,但是從整個學校層面來看也許是不必要的。學校的資產管理部門及財務部門可以協調學校的各院系或者部門,將該院系或部門閑置的固定資產出租或者出售給需要的院系或部門,這樣可以在保證固定資產總量不增加的情況下,提高學校總體的固定資產利用效率,約束不合理的購置行為。

3.利用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信息化手段,加強固定資產管理

高校的固定資產規模龐大,少則上億元,多則幾十億元,要提升管理水平必須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學校必須通過使用固定資產管理軟件,詳細記錄固定資產的采購、入庫、保管、使用、折舊、報廢、租借等情況,實現固定資產全過程管理,保證信息的全面和真實。并將該軟件與財務軟件進行對接,加強資產管理部門與財務部門及使用部門的溝通和協調,這樣既滿足了資產管理需要,也保證了固定資產信息的共享和一致性。同時,學校應該建立健全各項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的責任機制,根據誰使用、誰保管、誰負責的原則明確責任人,并根據管理情況進行獎懲。建立固定資產卡片、標簽制度,實行一物一卡,卡、標簽和實物相符。完善固定資產轉移處置制度,出借出租、報廢固定資產等必須經學校資產管理部門及相關領導同意并辦理相關手續后方可移動,未經同意移動而造成資產流失和去向不明的要追究責任人責任。建立固定資產清查制度,至少每年進行一次全面清查,發現問題應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避免資產流失。

作者:周青 單位:湖北工程學院財務處

參考文獻

1.林惠云.新高校會計制度執行對高校固定資產方面的影響.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01).

2.吳海英.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內控缺陷及對策研究.新經濟,2014(14).